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直面当今大部分高校中文系的戏剧欣赏课程建设,会发现存在着以下几个弊端:没有形成规模,师资力量缺乏;未形成完整教学体系,缺乏高质量教材;教学手段研究与运用单一。针对这一现状,高校戏剧欣赏课程建设应当着力于拓展教育思路、拓宽教学渠道和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来达到课程建设相对完善之目的。
[关键词]高校;戏剧欣赏;课程
随着高校的社会化、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发展进程中已经凸现很多问题,有的高校甚至出现传统文化的缺失状况。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传统戏剧欣赏课程无疑是当代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当了文化载体的角色,同时在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成为新时期中国高校中文系本、专科的重要课程。今天的传统戏剧欣赏课程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在高等院校的传播。直面今日中国高校的传统戏剧欣赏教育,探寻戏剧教学的规律,建构传统戏剧欣赏课程教学模式,是戏剧欣赏教育者不可回避的课题。
一、高校中文系戏剧欣赏课程开设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媒体的高度发达让我们对世界触手可及,而在我们欣然接受现代潮流文化的同时,却冷落了中国传统文化。谭派京剧演员谭孝曾委员就指出:“现在的年轻人,知道梅艳芳可是不知道梅兰芳,表面上看很可笑,其实是很可悲的,加强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非常有必要。”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对于传统戏剧文化的接受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这种文化知识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重点就在于教育。所以,把戏剧欣赏课程作为一门素质培养课程在中文系开设,一定程度上来讲,这是一种人文教育、通识教育、文化教育,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教育,这种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中文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目前国内的传统戏剧教育无论在教材、教师及相关的专题教学研究等方面,还是在戏剧教育课程的构建上都存在较多缺陷,其带有共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1.没有形成规模,师资力量缺乏。
现代年轻人对传统戏剧文化知之甚少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而对于外来的流行文化,比如说流行街舞、摇滚乐却能够一拍即合,大众文化舞台被“快餐文化”、“洋文化”占据,中国传统文化被迫退居其后。针对传统文化接近“断层”的现象,目前部分高校积极开设传统戏剧欣赏课程,但多数在课程的设置及教学上缺乏传统文化精神主题的传播。许多院校把早期的人文学院、中文系、新闻系和公共基础部的部分专业和师资与戏剧相嫁接,开设戏剧欣赏课程,课程的教师很大一部分在边教边学中由人文科专业转向过来,教师队伍的戏剧专业理论素养和实际创作积累相对缺乏。部分教师在戏剧方面的知识结构(尤其是戏剧理论的学养)不甚丰厚,许多教师在戏剧欣赏教学中照本宣科,流于放映碟片,有的院校专业教学点甚至没有一个接受过传统戏剧学历教育的老师。虽然部分教师往往以经验和体会补充了教学的内容,但缺乏戏剧的系统性理论基础,很难把体会和经验上升到学理层面,同时在教学时间上也不能给予充分的保障,这成为当前戏剧欣赏课程建设的第一个大问题。
2.未形成完整教学体系,缺乏高质量教材。
拥有传统戏剧欣赏课程教育的院校经过几年的教学积累,在课程的指导思想、知识和课程结构等方面有的已经建立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体系。但各个院校的教学体系在理论上却大相径庭,未能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在教材、教法的研究探讨方面缺乏创新精神。同时,相关戏剧欣赏理论的高质量书籍却鲜有出版,在实践教学中,由于缺乏与实际相结合的高质量教材,学生戏剧欣赏的能力与素质的提高遭遇“瓶颈”,不利于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3. 教学手段研究与运用单一。
戏剧欣赏课程的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戏剧欣赏能力。以传统戏剧为主要教学载体的教学活动,更有传承中华千年传统文化的作用:通过戏剧欣赏能力的提高,通过传统戏剧这一文化载体,使学生能真正领会传统文化的真谛。但目前各开设戏剧欣赏课程的大中专院校,在教学手段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多数所谓的多媒体教学,就是简单地把学生放在教室内观看影碟,学生在这种单调的学习模式中学习,渐渐对戏剧失去兴趣。戏剧欣赏课程的开设与其初衷背道而驰。
二、戏剧欣赏课程建构的基本对策
我国传统戏剧教育和教学发展所折射的上述问题,既有社会大背景的因素,又有传统戏剧欣赏课程本身的问题。对于教育者来讲,如何结合新时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发展的格局来探究传统戏剧欣赏课程的规律,从教学改革入手创立传统戏剧欣赏课程教学的特色,开创传统戏剧教学的新格局,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和首要探究的课题。
1. 加强教学研究与师资建设。
挖掘和探究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转化机制,是传统戏剧欣赏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落脚点”,而实施转化的关键是要有较强的师资和学科研究。当前各院校的传统戏剧欣赏课程的发展正处在一个继续探索与研究的“拐点”上,大多数院校都没有形成真正的教学体系,在整体的教学质量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加大量的积累的基础上,提高质的要求,已成为提高传统戏剧欣赏教学的突破口。传统戏剧的师资有四类,其中三类缺一不可:一类是学科带头人,这类人数量不多,但决定着教学与学科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另一类是戏剧欣赏理论的前沿研究者,是培养学生戏剧文化学养和学理的骨干师资,是专业的中坚力量,是院系教学水平的基本保证;还有一类是专业技能的教学骨干,是完成教学能力转化和戏剧作品创作的基本力量。
2.全面整合传统戏剧欣赏教学资源。
戏剧欣赏教学体系的形成是传统戏剧欣赏教学模式创新的最终目标。要实现教、学一体化,必须全方位地整合传统戏剧的有关资源、师资结构、课程结构、知识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资源内容,并发挥教学资源的整合作用,有效引发教师的积极性与学生创作的能动性,从而把教的理论和学的知识与技能转化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来。
3.教学手段多元化。
戏剧欣赏课程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本身具有艺术审美和文学审美的双重特征,因此它成了提高大学生审美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把戏剧欣赏课程作为一门素质培养课程在中文系开设,利用现代媒体技术与课程教学相整合的教学手段,可以达到提升学生对传统优秀戏剧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能力的目的,从而普及传统戏剧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让学生领悟戏剧艺术的真谛,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
在具体的教学手段上,还应利用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即在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应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其对传统戏剧课程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4.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戏剧欣赏课程仅仅把课程理解为播放影碟,造成学生的戏剧欣赏能力下降,课程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当然,在戏剧欣赏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通过观摩大量的经典戏剧来传授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教学与媒体资源的交叉并不局限于课堂感知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在实践中使课程呈动态性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如果说传统戏曲需要专门的训练且较难应用于实践的话,那么话剧就是大学生较热衷的一种实践形式。
探究传统戏剧欣赏课程教育的规律,建构戏剧欣赏课程的教学模式,创建戏剧欣赏课程教学的特色,不仅体现在对戏剧欣赏课程教育本质属性的理论创新认识上,更要扎根在戏剧欣赏教学目标的实践过程中。这种建构不仅要体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特色及着力提高学生戏剧欣赏能力与审美能力、改变过去的戏剧鉴赏教学单一的模式、创建教学手段多元化,而且应用开展戏剧欣赏教育的同时应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体会。
参考文献
[1] 杨戈.论戏剧艺术的教育功能[J]. 当代戏剧, 2006(03) .
[2] 孙惠柱.戏剧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 戏剧艺术, 2002(01) .
[3] 聂在垠.戏剧教育:高校美育的重要范畴[J].文教资料, 2005(16) .
[4] 周雅俐.发挥戏剧艺术教育优势 促进大学生素质提高[J]. 四川戏剧, 2006(06) .
[5] 孙娟. 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戏剧艺术教育初探[J].决策咨询, 2004(11) .
[6] 刘立滨.对当下中国戏剧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J].戏剧艺术, 2007(01) .
[7] 陈漪.非专业戏剧教育及其育人价值[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6(02) .
[8] 蒲宏伟. 戏剧艺术在教育中的美育功能[J].当代戏剧, 2004(04)
责任编辑 余 华
[关键词]高校;戏剧欣赏;课程
随着高校的社会化、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发展进程中已经凸现很多问题,有的高校甚至出现传统文化的缺失状况。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传统戏剧欣赏课程无疑是当代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当了文化载体的角色,同时在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成为新时期中国高校中文系本、专科的重要课程。今天的传统戏剧欣赏课程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在高等院校的传播。直面今日中国高校的传统戏剧欣赏教育,探寻戏剧教学的规律,建构传统戏剧欣赏课程教学模式,是戏剧欣赏教育者不可回避的课题。
一、高校中文系戏剧欣赏课程开设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媒体的高度发达让我们对世界触手可及,而在我们欣然接受现代潮流文化的同时,却冷落了中国传统文化。谭派京剧演员谭孝曾委员就指出:“现在的年轻人,知道梅艳芳可是不知道梅兰芳,表面上看很可笑,其实是很可悲的,加强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非常有必要。”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对于传统戏剧文化的接受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这种文化知识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重点就在于教育。所以,把戏剧欣赏课程作为一门素质培养课程在中文系开设,一定程度上来讲,这是一种人文教育、通识教育、文化教育,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教育,这种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中文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目前国内的传统戏剧教育无论在教材、教师及相关的专题教学研究等方面,还是在戏剧教育课程的构建上都存在较多缺陷,其带有共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1.没有形成规模,师资力量缺乏。
现代年轻人对传统戏剧文化知之甚少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而对于外来的流行文化,比如说流行街舞、摇滚乐却能够一拍即合,大众文化舞台被“快餐文化”、“洋文化”占据,中国传统文化被迫退居其后。针对传统文化接近“断层”的现象,目前部分高校积极开设传统戏剧欣赏课程,但多数在课程的设置及教学上缺乏传统文化精神主题的传播。许多院校把早期的人文学院、中文系、新闻系和公共基础部的部分专业和师资与戏剧相嫁接,开设戏剧欣赏课程,课程的教师很大一部分在边教边学中由人文科专业转向过来,教师队伍的戏剧专业理论素养和实际创作积累相对缺乏。部分教师在戏剧方面的知识结构(尤其是戏剧理论的学养)不甚丰厚,许多教师在戏剧欣赏教学中照本宣科,流于放映碟片,有的院校专业教学点甚至没有一个接受过传统戏剧学历教育的老师。虽然部分教师往往以经验和体会补充了教学的内容,但缺乏戏剧的系统性理论基础,很难把体会和经验上升到学理层面,同时在教学时间上也不能给予充分的保障,这成为当前戏剧欣赏课程建设的第一个大问题。
2.未形成完整教学体系,缺乏高质量教材。
拥有传统戏剧欣赏课程教育的院校经过几年的教学积累,在课程的指导思想、知识和课程结构等方面有的已经建立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体系。但各个院校的教学体系在理论上却大相径庭,未能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在教材、教法的研究探讨方面缺乏创新精神。同时,相关戏剧欣赏理论的高质量书籍却鲜有出版,在实践教学中,由于缺乏与实际相结合的高质量教材,学生戏剧欣赏的能力与素质的提高遭遇“瓶颈”,不利于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3. 教学手段研究与运用单一。
戏剧欣赏课程的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戏剧欣赏能力。以传统戏剧为主要教学载体的教学活动,更有传承中华千年传统文化的作用:通过戏剧欣赏能力的提高,通过传统戏剧这一文化载体,使学生能真正领会传统文化的真谛。但目前各开设戏剧欣赏课程的大中专院校,在教学手段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多数所谓的多媒体教学,就是简单地把学生放在教室内观看影碟,学生在这种单调的学习模式中学习,渐渐对戏剧失去兴趣。戏剧欣赏课程的开设与其初衷背道而驰。
二、戏剧欣赏课程建构的基本对策
我国传统戏剧教育和教学发展所折射的上述问题,既有社会大背景的因素,又有传统戏剧欣赏课程本身的问题。对于教育者来讲,如何结合新时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发展的格局来探究传统戏剧欣赏课程的规律,从教学改革入手创立传统戏剧欣赏课程教学的特色,开创传统戏剧教学的新格局,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和首要探究的课题。
1. 加强教学研究与师资建设。
挖掘和探究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转化机制,是传统戏剧欣赏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落脚点”,而实施转化的关键是要有较强的师资和学科研究。当前各院校的传统戏剧欣赏课程的发展正处在一个继续探索与研究的“拐点”上,大多数院校都没有形成真正的教学体系,在整体的教学质量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加大量的积累的基础上,提高质的要求,已成为提高传统戏剧欣赏教学的突破口。传统戏剧的师资有四类,其中三类缺一不可:一类是学科带头人,这类人数量不多,但决定着教学与学科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另一类是戏剧欣赏理论的前沿研究者,是培养学生戏剧文化学养和学理的骨干师资,是专业的中坚力量,是院系教学水平的基本保证;还有一类是专业技能的教学骨干,是完成教学能力转化和戏剧作品创作的基本力量。
2.全面整合传统戏剧欣赏教学资源。
戏剧欣赏教学体系的形成是传统戏剧欣赏教学模式创新的最终目标。要实现教、学一体化,必须全方位地整合传统戏剧的有关资源、师资结构、课程结构、知识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资源内容,并发挥教学资源的整合作用,有效引发教师的积极性与学生创作的能动性,从而把教的理论和学的知识与技能转化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来。
3.教学手段多元化。
戏剧欣赏课程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本身具有艺术审美和文学审美的双重特征,因此它成了提高大学生审美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把戏剧欣赏课程作为一门素质培养课程在中文系开设,利用现代媒体技术与课程教学相整合的教学手段,可以达到提升学生对传统优秀戏剧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能力的目的,从而普及传统戏剧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让学生领悟戏剧艺术的真谛,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
在具体的教学手段上,还应利用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即在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应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其对传统戏剧课程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4.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戏剧欣赏课程仅仅把课程理解为播放影碟,造成学生的戏剧欣赏能力下降,课程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当然,在戏剧欣赏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通过观摩大量的经典戏剧来传授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教学与媒体资源的交叉并不局限于课堂感知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在实践中使课程呈动态性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如果说传统戏曲需要专门的训练且较难应用于实践的话,那么话剧就是大学生较热衷的一种实践形式。
探究传统戏剧欣赏课程教育的规律,建构戏剧欣赏课程的教学模式,创建戏剧欣赏课程教学的特色,不仅体现在对戏剧欣赏课程教育本质属性的理论创新认识上,更要扎根在戏剧欣赏教学目标的实践过程中。这种建构不仅要体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特色及着力提高学生戏剧欣赏能力与审美能力、改变过去的戏剧鉴赏教学单一的模式、创建教学手段多元化,而且应用开展戏剧欣赏教育的同时应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体会。
参考文献
[1] 杨戈.论戏剧艺术的教育功能[J]. 当代戏剧, 2006(03) .
[2] 孙惠柱.戏剧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 戏剧艺术, 2002(01) .
[3] 聂在垠.戏剧教育:高校美育的重要范畴[J].文教资料, 2005(16) .
[4] 周雅俐.发挥戏剧艺术教育优势 促进大学生素质提高[J]. 四川戏剧, 2006(06) .
[5] 孙娟. 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戏剧艺术教育初探[J].决策咨询, 2004(11) .
[6] 刘立滨.对当下中国戏剧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J].戏剧艺术, 2007(01) .
[7] 陈漪.非专业戏剧教育及其育人价值[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6(02) .
[8] 蒲宏伟. 戏剧艺术在教育中的美育功能[J].当代戏剧, 2004(04)
责任编辑 余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