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经典著作,它突出地表明了理论的现实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时俱进,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与时代性特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基本原理在当代依然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方法论原则;当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177-01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史上的一部不朽的经典文献,它的发表引导了波澜壮阔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对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具有借鉴意义。
一、坚持实事求是精神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和活的灵魂,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方法。《共产党宣言》作为第一个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它的内容中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精髓,它的发表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息息相关。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资产阶级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带来的困境,不断加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随着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暴露,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激化,斗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宣言》应运而生。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工人阶级运动要有坚强的、稳定的、革命的、先进的政党的领导,于是形成了无产阶级的建党理论。马克思恩格斯不仅看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种种弊病,而且从中意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不可能在其社会内部自行解决,所以结论的得出都是基于在现实基础上联系实际进行的科学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现实性的表现。
《共产党宣言》在指导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运用这个原则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这些问题往往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反过来,如果脱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各种工作和活动就容易误入歧途。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提出“实事求是”,这就是我们党优良的思想路线。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这条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在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接力探索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增强对中国道路的信心,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指导中国的建设和改革。
二、社会矛盾分析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矛盾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及其运动,从而揭示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方法。《宣言》中讲到,在封建社会内部,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起来,当这些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到一定阶段,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了。这种关系已经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了。
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始终要把发展作为中心工作,不断地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虽然经济基础起着决定作用,但是上层建筑也不是完全被动的,它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因此,我们在制定改革方案时,必须统筹规划、全面协调,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三、创新性思维方法的运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他们从来不认为自己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真理。相反,他们认为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不断地发展,他们在理论创新方面给后人做出了榜样,即运用了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思维方法,就是指要敢于突破常规,不拘泥于已有的思维定式和理论框架,根据时代和实践条件的发展变化,以新颖独创的视角解决问题并不断推动理论发展的思维方法。《宣言》就是体现他们创新精神的经典之作。根据时代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变化,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是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需要的,是不断进行发展和完善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是创新的典范,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江泽民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阶段,全国人民更应该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同时,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要想永葆生机,在理论上不能停滞。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围绕着“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这个重大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不能停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不会凝固不变,它必然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创新。
四、小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论,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宣言》及七篇序言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原则,对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胜利,都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只要我们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为指导,就一定能沿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前进,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侯惠勤.论中国特色社会主叉的创新性.[J].江西社会科学.2007.(11).
[3]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程诚(1993.07~),女,汉族,河北保定人,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方法论原则;当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177-01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史上的一部不朽的经典文献,它的发表引导了波澜壮阔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对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具有借鉴意义。
一、坚持实事求是精神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和活的灵魂,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方法。《共产党宣言》作为第一个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它的内容中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精髓,它的发表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息息相关。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资产阶级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带来的困境,不断加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随着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暴露,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激化,斗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宣言》应运而生。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工人阶级运动要有坚强的、稳定的、革命的、先进的政党的领导,于是形成了无产阶级的建党理论。马克思恩格斯不仅看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种种弊病,而且从中意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不可能在其社会内部自行解决,所以结论的得出都是基于在现实基础上联系实际进行的科学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现实性的表现。
《共产党宣言》在指导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运用这个原则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这些问题往往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反过来,如果脱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各种工作和活动就容易误入歧途。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提出“实事求是”,这就是我们党优良的思想路线。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这条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在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接力探索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增强对中国道路的信心,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指导中国的建设和改革。
二、社会矛盾分析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矛盾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及其运动,从而揭示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方法。《宣言》中讲到,在封建社会内部,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起来,当这些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到一定阶段,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了。这种关系已经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了。
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始终要把发展作为中心工作,不断地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虽然经济基础起着决定作用,但是上层建筑也不是完全被动的,它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因此,我们在制定改革方案时,必须统筹规划、全面协调,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三、创新性思维方法的运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他们从来不认为自己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真理。相反,他们认为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不断地发展,他们在理论创新方面给后人做出了榜样,即运用了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思维方法,就是指要敢于突破常规,不拘泥于已有的思维定式和理论框架,根据时代和实践条件的发展变化,以新颖独创的视角解决问题并不断推动理论发展的思维方法。《宣言》就是体现他们创新精神的经典之作。根据时代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变化,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是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需要的,是不断进行发展和完善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是创新的典范,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江泽民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阶段,全国人民更应该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同时,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要想永葆生机,在理论上不能停滞。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围绕着“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这个重大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不能停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不会凝固不变,它必然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创新。
四、小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论,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宣言》及七篇序言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原则,对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胜利,都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只要我们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为指导,就一定能沿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前进,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侯惠勤.论中国特色社会主叉的创新性.[J].江西社会科学.2007.(11).
[3]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程诚(1993.07~),女,汉族,河北保定人,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