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把新课程的理念贯彻于教学活动中,教师才能使课堂教学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在进行教学教改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分组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在地理教学中已初见成效,对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起到巨大作用。
分组探究课堂模式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我把学生以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等为依据平均分成9个小组,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由于改变了传统的以个人成绩为标准,奖励学生个人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各小组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关心和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一、运用分组探究模式解决地理问题的基本过程
教学过程基本分为五步:
第一步:(导入)教师创设情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步:(预习)学生自学课本独立思考,动脑动手尝试解决问题;
第三步:(讨论)小组内部交流答案,探讨最佳方案;
第四步:(自由发言)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讨论结果,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补充;
第五步:(小结)进行课堂小结,并给出相应的课堂评价(加减分)。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每一步都至关重要。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学会主动学习;在讨论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在自由发言过程中学会竞争学习。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贡献思维成果。如果没有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独立学习的成果,只靠个别优秀学生“唱戏”,这样的课堂就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例如:在教地理选修第二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这一节课时,我首先由《黄土高坡》这一首歌引入新课,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歌词联想到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恶劣,然后出示预习提纲,提出问题:
1.读《黄土高原地形图》,分析黄土高原地理位置、范围、地形特征。
2.黄土高原生态系统脆弱的表现及原因是什么?
3.列举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灾害类型。
4.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的原因是什么?
5.读《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讨论其中的主导因素与关联性。
让学生边预习边独立思考,由浅至深找出问题答案。对于在课本中找不到的问题再由小组讨论交流,讨论后每小组将答案由一学生代表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并由其他学生评价,教师总结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我及时给予课堂评价(加减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为小组争光的集体荣誉感。学生在我的引导下锻炼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竞争能力,更重要的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分组探究课堂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小组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平台。分组探究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学习和展示的空间和机会,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动力。
三、运用分组探究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创新精神
分组探究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中起主体和主导的作用,即学生自学、学生讨论、学生互查互评。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尝试解决问题时,学生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有时没有绝对的把握就需要大胆地设想,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有了创新意识,能用创新思维去思考问题,也就是学会了如何学习。
例如在《天气和气候》教学中,气压带、风带和季风对世界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我首先让学生联系大气环流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分组讨论、分析、归纳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和特点。然后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探究得出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四、运用分组探究模式提高学生合作意识
地理学科对于文科学生是较难的一门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高,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一方面有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例如,在《大气环境保护》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开展关于“联合国气候机构预测2010年海平面将上升1米”课题的讨论,引出目前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小组内学生自行分工搜集有关大气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事实材料,然后每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共同探讨如何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大气环境,交流探究成果。这样集思广益,来寻找问题根源,解决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运用分组探究模式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
分组探究式课堂教学,变个人之间的竞争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分组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种原则一方面使各小组的构成达到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在各小组大体均衡的水平上,增强了小组优胜的信心,即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组成相对稳定的集体,保证在教学过程中组内同学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赛的开展,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综上所述,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分组探究式教学,能更好地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特点,促进学生养成自学和探究新知识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自主研究、独立探索、寻求规律,从而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竞争、学会创新。
分组探究课堂模式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我把学生以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等为依据平均分成9个小组,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由于改变了传统的以个人成绩为标准,奖励学生个人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各小组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关心和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一、运用分组探究模式解决地理问题的基本过程
教学过程基本分为五步:
第一步:(导入)教师创设情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步:(预习)学生自学课本独立思考,动脑动手尝试解决问题;
第三步:(讨论)小组内部交流答案,探讨最佳方案;
第四步:(自由发言)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讨论结果,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补充;
第五步:(小结)进行课堂小结,并给出相应的课堂评价(加减分)。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每一步都至关重要。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学会主动学习;在讨论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在自由发言过程中学会竞争学习。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贡献思维成果。如果没有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独立学习的成果,只靠个别优秀学生“唱戏”,这样的课堂就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例如:在教地理选修第二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这一节课时,我首先由《黄土高坡》这一首歌引入新课,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歌词联想到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恶劣,然后出示预习提纲,提出问题:
1.读《黄土高原地形图》,分析黄土高原地理位置、范围、地形特征。
2.黄土高原生态系统脆弱的表现及原因是什么?
3.列举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灾害类型。
4.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的原因是什么?
5.读《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讨论其中的主导因素与关联性。
让学生边预习边独立思考,由浅至深找出问题答案。对于在课本中找不到的问题再由小组讨论交流,讨论后每小组将答案由一学生代表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并由其他学生评价,教师总结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我及时给予课堂评价(加减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为小组争光的集体荣誉感。学生在我的引导下锻炼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竞争能力,更重要的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分组探究课堂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小组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平台。分组探究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学习和展示的空间和机会,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动力。
三、运用分组探究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创新精神
分组探究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中起主体和主导的作用,即学生自学、学生讨论、学生互查互评。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尝试解决问题时,学生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有时没有绝对的把握就需要大胆地设想,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有了创新意识,能用创新思维去思考问题,也就是学会了如何学习。
例如在《天气和气候》教学中,气压带、风带和季风对世界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我首先让学生联系大气环流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分组讨论、分析、归纳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和特点。然后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探究得出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四、运用分组探究模式提高学生合作意识
地理学科对于文科学生是较难的一门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高,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一方面有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例如,在《大气环境保护》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开展关于“联合国气候机构预测2010年海平面将上升1米”课题的讨论,引出目前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小组内学生自行分工搜集有关大气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事实材料,然后每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共同探讨如何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大气环境,交流探究成果。这样集思广益,来寻找问题根源,解决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运用分组探究模式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
分组探究式课堂教学,变个人之间的竞争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分组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种原则一方面使各小组的构成达到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在各小组大体均衡的水平上,增强了小组优胜的信心,即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组成相对稳定的集体,保证在教学过程中组内同学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赛的开展,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综上所述,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分组探究式教学,能更好地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特点,促进学生养成自学和探究新知识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自主研究、独立探索、寻求规律,从而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竞争、学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