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课堂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师生的相互问答,达到解疑释惑、促进思考、巩固知识、提高运用的教學目标。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就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课堂提问”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通过学生主动性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最佳的状态,以便学生对地理事物、特征、规律原理进行分析、比较、归纳与总结,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自主建构、能力得以提升、智力获得发展。
地理课堂教学提问也是一门艺术,要注意方式方法,讲究提问策略。优秀教师的教学不只在于会讲,更在于会问,问得好不好,问得对不对,问得巧不巧,往往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优化有效提问的七个策略。
一、要围绕重点缜密设计
地理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要为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服务。教师自身要理解教材的关键处,就关键处设问。例如,在“德国鲁尔工业区”教学中,教师应围绕着鲁尔区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经济衰落的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提出问题,只要对这三个问题有正确的认识,那么,学生对于传统工业区的掌握就能迎刃而解,产生“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如若没有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而设计,而是随意设问,可能使教学重点偏离。
二、要紧扣教学内容明确具体
课堂有效提问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与求知的广度与深度,如果问题提得含糊笼统,就会使学生难于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得不出正确的答案,影响教学的进行。故提问时要紧扣教学内容,要把握好“明确、具体”的原则,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要点。例如在“鲁尔区综合治理措施”教学中,提出问题应从鲁尔区经济衰落的原因对症下药分析综合治理措施,而不能作为独立问题单独分析。问题的设计若题意不明,就会影响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质量。
三、要结合实际难度适中
设计的问题要注意难度适中,大小适度,问题要有系统性。例如,在一个环节的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要先后有序、环环相扣,有主有次、连结一贯且具有内在联系,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果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而设计问题会造成“枪枪卡壳”,影响课堂教学过程的正常实施,甚至会出现课堂冷场。例如在“德国鲁尔工业区”教学中,虽然是围绕着鲁尔区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经济衰落的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提出问题,但如果课堂上就以这三大问题直接抛出,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而且会影响课堂教学气氛,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要生动有趣融入情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所在。只有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景,才能引导学生在拟人化的世界或者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知识、实践操作,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例如:在提问“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时,可先在课堂上调查班级学生是否有来自于其他省区,或是有来自于三峡移民;也可让学生选择中意的大学,进而提问迁移的原因。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使问题生活化,学生更容易理解。
五、要富有启发激发探索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例如:生产结构单一是导致鲁尔工业区经济衰落的主要原因,但学生对于单一的生产结构是难以理解的,因而可结合鲁尔区的工业结构示意图提问:这些工业部门之间有什么联系?如果某个工业部门出问题,对其他工业部门会有影响吗?教师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
六、要运用等待引导思考
合理的等待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研究表明,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如果只给学生一、二秒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并在学生还没有想好时就重复问题或请另外的学生回答,其结果是使学生对回答问题失去了信心,减少了学生的思维,从而达不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教师提出问题后,应当给学生留有接受、思考和准备表达的适当时间。
地理课堂提问既可以把通篇的知识化解为一个个小知识点,易于吸收;又可以使学生全程参与到课堂中,通过问题及练习,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学生,不仅需要语言的交流,同样,需要眼神和神情,即便是用多媒体授课,也需要教师面向学生提问。教师在提问过后,应针对问题的需要和难易程度留出相应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若过难,则教师要加以引导,争取让全班学生参与进课堂中。在处理完每一个知识点后,教师要再总结、强调、或明确让学生划下来,写下来记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高中地理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掌握課堂提问的一些原则,善于运用提高课堂提问的策略,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
地理课堂教学提问也是一门艺术,要注意方式方法,讲究提问策略。优秀教师的教学不只在于会讲,更在于会问,问得好不好,问得对不对,问得巧不巧,往往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优化有效提问的七个策略。
一、要围绕重点缜密设计
地理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要为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服务。教师自身要理解教材的关键处,就关键处设问。例如,在“德国鲁尔工业区”教学中,教师应围绕着鲁尔区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经济衰落的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提出问题,只要对这三个问题有正确的认识,那么,学生对于传统工业区的掌握就能迎刃而解,产生“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如若没有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而设计,而是随意设问,可能使教学重点偏离。
二、要紧扣教学内容明确具体
课堂有效提问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与求知的广度与深度,如果问题提得含糊笼统,就会使学生难于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得不出正确的答案,影响教学的进行。故提问时要紧扣教学内容,要把握好“明确、具体”的原则,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要点。例如在“鲁尔区综合治理措施”教学中,提出问题应从鲁尔区经济衰落的原因对症下药分析综合治理措施,而不能作为独立问题单独分析。问题的设计若题意不明,就会影响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质量。
三、要结合实际难度适中
设计的问题要注意难度适中,大小适度,问题要有系统性。例如,在一个环节的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要先后有序、环环相扣,有主有次、连结一贯且具有内在联系,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果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而设计问题会造成“枪枪卡壳”,影响课堂教学过程的正常实施,甚至会出现课堂冷场。例如在“德国鲁尔工业区”教学中,虽然是围绕着鲁尔区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经济衰落的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提出问题,但如果课堂上就以这三大问题直接抛出,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而且会影响课堂教学气氛,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要生动有趣融入情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所在。只有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景,才能引导学生在拟人化的世界或者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知识、实践操作,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例如:在提问“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时,可先在课堂上调查班级学生是否有来自于其他省区,或是有来自于三峡移民;也可让学生选择中意的大学,进而提问迁移的原因。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使问题生活化,学生更容易理解。
五、要富有启发激发探索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例如:生产结构单一是导致鲁尔工业区经济衰落的主要原因,但学生对于单一的生产结构是难以理解的,因而可结合鲁尔区的工业结构示意图提问:这些工业部门之间有什么联系?如果某个工业部门出问题,对其他工业部门会有影响吗?教师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
六、要运用等待引导思考
合理的等待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研究表明,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如果只给学生一、二秒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并在学生还没有想好时就重复问题或请另外的学生回答,其结果是使学生对回答问题失去了信心,减少了学生的思维,从而达不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教师提出问题后,应当给学生留有接受、思考和准备表达的适当时间。
地理课堂提问既可以把通篇的知识化解为一个个小知识点,易于吸收;又可以使学生全程参与到课堂中,通过问题及练习,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学生,不仅需要语言的交流,同样,需要眼神和神情,即便是用多媒体授课,也需要教师面向学生提问。教师在提问过后,应针对问题的需要和难易程度留出相应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若过难,则教师要加以引导,争取让全班学生参与进课堂中。在处理完每一个知识点后,教师要再总结、强调、或明确让学生划下来,写下来记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高中地理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掌握課堂提问的一些原则,善于运用提高课堂提问的策略,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