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母亲年轻的时候,曾进过瑶山放竹排。母亲说的瑶山,是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群众居住的大山,与我的家乡象州县紧紧相依。
年少时,我经常独自进瑶山。慢悠悠的班车盘旋在十八弯的瑶山路上,听着绵绵的瑶音,吹着散发八角香味的清新山风,窗外的参天古树、悬崖峭壁、涓涓溪水,高山与平湖相互辉映,让安静一隅的我思绪放空。那时的我,写下散文《一个人的旅行》,说的就是进瑶山如回娘家般的亲切和欣喜。尔后,因世事烦扰,进山次数就少了。
中年后,我进金秀的次数渐渐又多了起来。曾参加过瑶族朋友的婚礼,曾骑自行车进过金秀,爬过莲花山和圣堂山,常常与居住在金秀县城的老廖相聚。最近的这一次,便是来宾与河池两市作协在金秀的采风活动。
二
20世纪90年代初,同窗好友老廖把我带到她在金秀瑶族自治县三江乡的家里,那是我第一次进瑶山。
老廖的家坐落在巍巍青山和碧波绿树的怀抱里,一条黝黑的柏油国道与娇小纯朴的山村擦肩而过,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紧紧贴着马路,连着一层高于一层浮金流翠的梯田。梯田上面是一大片的枝叶间挂满黄澄澄圆形果实的果园。抬头往上看,山越来越陡,越来越黛,渐入流动飘逸的白色薄雾中。一逢阴雨天,延绵高耸的山尖便傲视云端。
老廖家的果园种满柑橘。我和老廖摘得满怀柑橘,捧上果园中的简易吊脚楼,两人打着赤脚,坐着躺着卧着,大快朵颐。
饱食之余,凭窗远眺,山间湿润的空气好像一双刚从清凉的溪水涤荡而出的湿润温软的手,把脸庞轻轻包裹。头发都要被吹乱了,微微一转头,额上、发际里仿佛有一只绵柔的指腹抚过。心间萌生出被爱的奇异感觉,让吊脚楼上前一秒钟还肆意嬉笑的两个少女莫名地安静下来。就那么待着,直到睡意如襁褓慢慢拢来。
矮胖壮实的阿妈捆着灰色围裙,披着红色头巾站在马路那边唤:艳啊,回家骑(吃)饭勒(了)!艳啊,回家骑(吃)饭勒(了)!
两个少女惊醒,一骨碌翻身跳下吊脚楼,穿过果园,奔向田野,飞行在快速下降的蜿蜒田埂上。若不是我飞奔的脚差点踩到一条快速横钻田埂的小青蛇,我的身体被突如其来的惊吓鼓舞着在空中发生了极限的腾空和停留,我们估计可以在阿妈话音未消的时候坐到饭桌旁。
阿妈疼惜地瞧着老廖,还是爱讲那一句:做工都没见你们影,吃饭一喊就出来。两个少女交换着秘密的眼神,把笑声埋进了红红的脸颊和急剧起伏的胸脯里……
记不得在老廖家住了一夜还是两夜,二十年后,我仍可以乘坐时光机返回到那条回家的路上:从公路边下车往上走,左拐,青石板路,老式木杠栓大红色双开木门;红砖墙,三合院,西厢住人,东厢饭厅,北厢中有堂屋,左右有牲口、大杵臼、大石磨。院子周正宽敞,一口圆形水井正对着院门,使劲压上几下,清凉甘甜的井水就活蹦乱跳地翻滚而出。清晨,在晨雾溟濛中睁开眼睛,阳光温暖了头顶上的花玻璃,反射出奇幻的光影。光影中,屋内的尘埃随着山风升腾飞舞。窗外,阿妈咿咿呀呀压着水井,催促着大女儿和大姑爷快点出门收板栗。阿爸又开始做豆腐了,石磨被他推得嘎吱嘎吱响……
三
到了金秀,没爬圣堂山,相当于没有真正抵达金秀。圣堂山是我这辈子靠着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爬过的最美最高的山,我也只爬过两次,也始终没有真正懂得欣赏它的美。它在我的心中,始终是一座神秘、伟大和绝美的高山。
某一年的“五一”假期,我和一个初中同学结伴去金秀。在金秀县城,我们与两个陌生女孩拼车去到圣堂山脚下。历时三四个小时,从下午三点多,到快爬到圣堂山顶的时候,已经夜色朦胧,感觉各形各色的“花仙”“树妖”“山神”“石怪”都要跑出来了。弯来弯去的古松似乎随时都会开口哈哈大笑。在随意盘旋的树干和伸展到台阶上的粗壮根茎上,肆意爬满了茂密的青苔和长长的蕨类植物。青苔滴着水,树干也滴着水,两米开外的树林被浓浓的云雾侵袭笼罩,连脚下的石板台阶也都是湿漉漉的。再往上,头顶上的杜鹃枝条重叠交叉,稍不留神,就会被哪位“花仙子”勾住了头发。我们四个女孩并没有太多時间去恐惧和害怕,奇峰怪石、花鸟草木、悬崖峭壁、流云飞瀑,此时都不在我们细细品味的范围里。我们只想快点上山,因为天马上就要黑了,脚下的路快看不清了!我们气喘吁吁,任凭头发、脸庞和衣裳被云雾打湿,依然互相鼓励,继续攀登。
我们是来看日出的。山顶小木屋便是我们的住宿地。
在山顶小木屋里,我和同学挤在一张潮得像厚厚的牛皮纸一样有点发硬且霉味冲鼻的被子里,呼呼地睡了一夜。醒来的时候,不知道是错过了日出,还是因为阴雨天太阳被厚厚的云雾挡住了,走出小木屋的时候,我们看到洁白的、流动的、厚厚的云海就在我们脚下。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圣堂山的山顶叫作“云顶”。那洁白无瑕的厚厚云海,会流走,会聚集,在稀薄的日光照射下,泛出了一层淡淡的圣洁的金边。
这时候,俨然感觉自己已成了“仙子”,眼前的美景让呼吸都变得多余;眼前一望无际的云海,或如丝带流向远方,或如绸缎聚在眼前,让人特别想放声高呼或者蹦到上面打个滚伸个懒腰。云海之下,是黄的、红的、白的万亩杜鹃。五月正是杜鹃盛开的季节。
饥肠辘辘地等待云开雾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我们很快就下山了。下到山脚的时候,大家又冷又饿,看到有人在空地上烧竹子烤火,也凑过去围着篝火取暖。在静静的山林间,熊熊燃烧的火里,生竹筒爆裂时迸发的噼里啪啦声,竟穿透岁月,多年以后还不时响在我的耳边……
第二次爬圣堂山,又过了好多年,金秀已有了“世界瑶都”的美誉。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很奇妙。读书的时候,我和老廖好,老廖和老莫好,最后,我也和老莫好。那段时间,我正遭遇一场劫难。老莫在那段时间里给了我很多帮助,还主动带同学一起来找我聚会,或者带我去金秀找老廖玩。那一次爬圣堂山,更像是自己跟自己战斗。我、老莫、老廖三人各自带着自己的孩子,头一天先爬了莲花山,然后在县城吃晚饭,喝酒。第二天,继续去爬圣堂山。我以为爬不上去了,宿醉的我爬至半山腰才慢慢苏醒。爬着爬着,大家拉开了距离。临近登顶的时候,老莫的女儿和我结伴。女孩高挑、内秀、安静,和我一样,话不多,但是交流起来很舒服,我们拍照、走走停停,一起走到了山顶。那一次不再是雾里看花,但总觉得这次看到的杜鹃花和云雾中的杜鹃花种类不同、样子不同、风韵不同。 第二次登上的云顶已经变了样,有一个高高的亭子,爬上去可以远眺远处的杜鹃花海。这一次云雾消散,杜鹃花海一望无际,美不胜收。
第二次爬圣堂山,我观望更多的是自己的内心,寻找劫难之后的平静。老莫和老廖在身边的那种陪伴和温暖,让我在一步步的攀爬中,找到心灵自如呼吸的出口。回想那些年,我很少笑,只要安静便感觉快乐。
老廖很爱笑,整天笑眯眯的,常常哈哈大笑。老莫也大大咧咧的,动不动就仰天大笑。我安静地待在这两个人身边,有时候看着她们简简单单的快乐,自己也不自觉地感觉轻松,心生笑意。
四
2020年端午节假期的第二天,老莫突然邀我进金秀。老廖说想来就来咧。说走就走,老莫一脚油门就到了象州,接上我直奔金秀。一入山口,清凉的山风迎面吹来,延绵不绝的大山巍然屹立,青山无语,绿水淙淙,我们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聊着就进了金秀县城。
那天晚上,老廖叫上几个同学和我们一起去K歌。从老廖家出来,走下一段斜坡,走到县城中间的河流旁边,便已走在县城的主干道上。街道两边全是瑶族特色装饰的房屋。河流之上,骑跨着好几个亭廊,每个亭子都有好听的名字。我记得有一个亭廊还能通车,我曾经和一个好友在某一年的盘王节夜晚进金秀,跟当地人吃了一餐丰盛的晚餐,喝了几杯甜甜的糯米酒,然后两个人晕晕乎乎地坐在那个可以通车的亭廊边上,吹着凉爽怡人的夜风,听着潺潺的流水声,看着夜空的星光与山间的瑶家灯火遥相呼应,竟久久地不愿离开。
我曾住过一个瑶家人改造的小旅馆。晚上洗澡用的热水是用土灶烧的,需要自己从大铁锅里一勺一勺地舀热水进桶里,再提水回房间。睡觉的床上,被子松软温暖,有阳光的味道,当头一碰到枕头的瞬间,就沉沉坠入万物安睡的“魔法世界”。那个旅馆的朴素和温暖,让我多年以后还记得。
和老廖、老莫走在街上,我默默地回忆,我曾在这条街上的什么旅馆或者宾馆住过,后来发现越数越多,才意识到自己进金秀的次数还真是不少。即便是这样,我还是觉得金秀很神秘,对金秀的人有着特别的好感。
我以为我非常了解老廖,但是那一天晚上,我发现我错了。
那天晚上的K歌聚会,让我对金秀的人、对老廖突然有了一个瞠目结舌的印象。老廖和她那几个初中同学从小玩到大,知根知底,一路走来,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有着浓厚的互相依存的友誼。在认识老廖的二三十年里,她们的名字不断地出现在老廖的口中。而我和老莫的名字,也不断地通过老廖传递到她们的耳中。
她们同学几人,在K歌厅里能歌善舞、热情奔放,只要音乐一响起,她们就开始旁若无人地即兴编排舞蹈和剧情,然后,她们就开始捧腹大笑,躺着笑,坐着笑,跳着笑,舞着笑。她们活在音符里的柔软而放飞的身躯像长了翅膀,响亮的笑声、爆炸的笑声、热情的歌声和完全打开的身体,差点没把K歌厅的天花板和地板掀翻。那一晚,K歌厅俨然成了一片辽阔草原,她们同学几人早已如撒欢的不羁野马。原来老廖的热情、奔放、开朗、活泼的程度远超乎我认识了几十年的她爱笑开朗的印象。
她们同学几人,真正活出了她们自己想要的样子,她们随心所欲,想唱就唱,想跳就跳,想演就演,她们十分认真、十分投入地表达了自己内心想要的快乐。听着那些没有任何伪装和掩饰、干净到看得见心底的笑声,把心底的每一分快乐都付诸夜空的笑声,看着那些快乐无比的身影,怎能不让人快乐?老莫更容易融入她们的氛围,也完全打开了自我,满场飞舞。我满心羡慕地看着她们,心里想,她们怎么能那么容易地打开自己,难道是因为瑶族人能歌善舞、热情似火、淳朴开朗的民族传统已经融化在她们的血液里?不知不觉中,我已把这一年的开心都提前收获,笑得眼泪飞起,笑得肚皮酸痛。
那次以后,每当我想起金秀,耳边总是笑声响亮。
五
2020年9月底,我又一次进金秀,跟着来宾、河池两地的作家们一起进金秀采风。这一次,我第一次看了上刀山、下火海、爬楼、婚俗等民俗表演。看到翩翩起舞的瑶族人民,我想起了端午夜晚肆意挥洒快乐、载歌载舞的老廖和她的同学们。我听说她们其中有人身患重疾,但是疾病并没有阻挡她们追寻快乐的脚步;她们中有人在某一个领域非常专业,如果有一个更好的平台,也许命运女神会给她打开另一扇门,但是她一直都没有离开金秀。她们都在为金秀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虽然她们的命运如群山般起起伏伏,但是她们都有着一份比高山更高、比天空更辽阔的乐观情怀。
我也有过进金秀不联系老廖的时候,那时我通常觉得自己待着更好。
那几日,虽然没有老廖和老莫在,每当山风吹来,我依然听到,瑶都之上,清脆、响亮的笑声萦绕不散。
作者简介:苏玫,笔名萧淼,女,壮族,广西象州县人,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有短篇小说发表于《红豆》《广西文学》,散文发表于《文艺报》《广西文学》《鄂尔多斯》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