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村学校有着自身独特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做好乡村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学校管理者应当基于学校的特点,从人性化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家校共育等方面着手,打造乡村和谐校园,积极探索提高教师幸福指数与职业归属感的渠道,为乡村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完善基础教育工作。
关键词:乡村学校;和谐校园;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30-0033-02
乡村学校身处教育阵地的最前沿,是教育工作基础中的基础。乡村学校由于育人环境的特殊性,在管理上应当有别于城镇地区学校,以彰显其独特的风格特点。积极打造乡村和谐校园,为乡村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为此,笔者针对乡村学校教育与管理现状做如下探讨,以供参考。
一、人性化管理
严格与和谐看似相互矛盾,但却高度统一。乡村学校分布广、规模小,接触面比较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且教职员工与农村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校长,首先不宜脱离群众,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去管制教师,要把学校视为一个大家庭,并以学校一名普通成员的角色融入到教师中去,以朋友、家人的身份,在人格与情感上与教师平等相处。在日常相处和言谈举止上,以亲和力凝聚人心,让教师心平气和地教书育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管理上毫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恰恰相反,在日常教学与管理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中,学校管理者要严格按照学校的各项制度办事,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奖惩面前人人平等。尤其对那些一心扑在教学上,但却默默无闻、不善人际交流的教师,对其工作上取得的大家公认的成绩,更要大力肯定,鼓励其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总之,学校管理者要凭借自身的亲和力凝聚人心,要借助严格的制度管理顺服人心,在与每一位教职员工亲近和谐的基础上,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诚然,平等并不是搞“一刀切”,学校管理者要根据乡村学生素质偏低、班级程度参差不齐等特点,从工作实绩、工作量等方面,深入细致地进行考核评比,以免因制度粗枝大叶而失衡,从而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凝聚广大教职员工的精神力量。新时代的建设和发展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管理者要始终认清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不断探索培养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的路径。在注重教学实绩的同时,还要把教师形象、班级管理、学生的思想教育渗透、活跃校园气氛等纳入考核范围,并严格监督落实,避免形式主义。各班级要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手册,实事求是,严格把关,并将其作为评审各级“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的标准,避免唯分数论,让各类优秀学生尽显其能,更满怀热情地为班级、为学校服务。此外,在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各项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组织各式各样的比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活跃学校气氛,使学校充满活力,使校园内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
三、密切与家长的联系
只有得到社会各方的肯定和老百姓良好的口碑,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才不是一句空话。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做到学校、家庭齐抓共管,避免家校共育停留在家长会等形式主义上,要做大量深入、细致、耐心的工作。教师应与家长交朋友,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注重学生的思想和认知发展。教師不应忽视班级里的后进生,要关心与鼓励他们,使他们在学校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对于建档立卡户以及低保、残疾、离异家庭的学生,学校领导、班主任、包村教师更要不定期地送温暖上门,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享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最大程度地实施教育公平。
四、积极探索提高教师幸福指数的渠道
由于地域偏僻,加之乡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生源素质较低,使得乡村教师在教学上难以取得更好的成绩,进而导致他们在心理上易产生边缘化的感觉。乡村教师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存在消极怠工的思想,长此以往就会产生职业倦怠。教师有了职业幸福感,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除了要提高教师待遇,还应当多关心教师精神方面的需求。
学校需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全身心地关爱学生,学生才会爱戴教师。师生之间有了信任感,教师在工作中无论是管理学生还是开展教学工作都会顺利进行,并在其中体验到快乐。反之,如果教师自暴自弃、对学生冷漠,那么学生就会有敌对情绪,导致教师工作处处碰壁,在这种师生不睦的情境下,教师容易缺失职业幸福感。
在学校范围内积极开展评优、评模活动,打造名师工程,让每个教师都有出彩的机会。学校应以校级范围内的成绩作为教师晋升县、市级先进的推选标准,以此肯定教师的工作,鼓励教师爱岗敬业,从而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
此外,部分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过于偏袒,当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时,总是第一时间出面袒护,不愿理性分析,甚至将过错推到他人身上,这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不良影响,给教师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基于这种情况,校长应对教师批评学生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科学分析,摸清事件的前因后果,统筹大局,做到有理有据、不偏不倚,积极协调家校矛盾,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同时,学校要协调新闻媒体在家校沟通上进行正面报道,积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总之,通过多方努力,让教师真正收获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责任编辑 孙小梦】
关键词:乡村学校;和谐校园;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30-0033-02
乡村学校身处教育阵地的最前沿,是教育工作基础中的基础。乡村学校由于育人环境的特殊性,在管理上应当有别于城镇地区学校,以彰显其独特的风格特点。积极打造乡村和谐校园,为乡村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为此,笔者针对乡村学校教育与管理现状做如下探讨,以供参考。
一、人性化管理
严格与和谐看似相互矛盾,但却高度统一。乡村学校分布广、规模小,接触面比较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且教职员工与农村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校长,首先不宜脱离群众,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去管制教师,要把学校视为一个大家庭,并以学校一名普通成员的角色融入到教师中去,以朋友、家人的身份,在人格与情感上与教师平等相处。在日常相处和言谈举止上,以亲和力凝聚人心,让教师心平气和地教书育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管理上毫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恰恰相反,在日常教学与管理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中,学校管理者要严格按照学校的各项制度办事,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奖惩面前人人平等。尤其对那些一心扑在教学上,但却默默无闻、不善人际交流的教师,对其工作上取得的大家公认的成绩,更要大力肯定,鼓励其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总之,学校管理者要凭借自身的亲和力凝聚人心,要借助严格的制度管理顺服人心,在与每一位教职员工亲近和谐的基础上,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诚然,平等并不是搞“一刀切”,学校管理者要根据乡村学生素质偏低、班级程度参差不齐等特点,从工作实绩、工作量等方面,深入细致地进行考核评比,以免因制度粗枝大叶而失衡,从而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凝聚广大教职员工的精神力量。新时代的建设和发展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管理者要始终认清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不断探索培养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的路径。在注重教学实绩的同时,还要把教师形象、班级管理、学生的思想教育渗透、活跃校园气氛等纳入考核范围,并严格监督落实,避免形式主义。各班级要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手册,实事求是,严格把关,并将其作为评审各级“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的标准,避免唯分数论,让各类优秀学生尽显其能,更满怀热情地为班级、为学校服务。此外,在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各项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组织各式各样的比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活跃学校气氛,使学校充满活力,使校园内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
三、密切与家长的联系
只有得到社会各方的肯定和老百姓良好的口碑,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才不是一句空话。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做到学校、家庭齐抓共管,避免家校共育停留在家长会等形式主义上,要做大量深入、细致、耐心的工作。教师应与家长交朋友,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注重学生的思想和认知发展。教師不应忽视班级里的后进生,要关心与鼓励他们,使他们在学校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对于建档立卡户以及低保、残疾、离异家庭的学生,学校领导、班主任、包村教师更要不定期地送温暖上门,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享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最大程度地实施教育公平。
四、积极探索提高教师幸福指数的渠道
由于地域偏僻,加之乡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生源素质较低,使得乡村教师在教学上难以取得更好的成绩,进而导致他们在心理上易产生边缘化的感觉。乡村教师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存在消极怠工的思想,长此以往就会产生职业倦怠。教师有了职业幸福感,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除了要提高教师待遇,还应当多关心教师精神方面的需求。
学校需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全身心地关爱学生,学生才会爱戴教师。师生之间有了信任感,教师在工作中无论是管理学生还是开展教学工作都会顺利进行,并在其中体验到快乐。反之,如果教师自暴自弃、对学生冷漠,那么学生就会有敌对情绪,导致教师工作处处碰壁,在这种师生不睦的情境下,教师容易缺失职业幸福感。
在学校范围内积极开展评优、评模活动,打造名师工程,让每个教师都有出彩的机会。学校应以校级范围内的成绩作为教师晋升县、市级先进的推选标准,以此肯定教师的工作,鼓励教师爱岗敬业,从而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
此外,部分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过于偏袒,当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时,总是第一时间出面袒护,不愿理性分析,甚至将过错推到他人身上,这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不良影响,给教师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基于这种情况,校长应对教师批评学生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科学分析,摸清事件的前因后果,统筹大局,做到有理有据、不偏不倚,积极协调家校矛盾,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同时,学校要协调新闻媒体在家校沟通上进行正面报道,积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总之,通过多方努力,让教师真正收获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责任编辑 孙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