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传统政治课教学现状
1.观念转变不够。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有三大缺陷:一是灌输。片面强调书本知识的重要性,忽视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意愿;二是封闭。把学生的思想和思维禁锢在书本和课堂中,忽视政治教学广阔的社会基础;三是脱离。漠视“心灵世界和生命个体”,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的思想、脱离社会实践。
2.教学方式单一。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热衷一个“灌”字,他们把教材中的知识,填鸭式灌输给学生。一味地采取同一种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3.轻视学生能力。部分教师忽视教学过程本身的含义,平时缺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遇到问题时总想包办代替。还有些教师在讲解练习题时,不是引导学生思考,而是把答案直接呈现给学生,这样直接影响了学生思考的能力,还使部分学生不再专心听讲。
4.教学效果不佳。新课改未完成之前,政治课知识仍比较零散,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的归纳巩固不够,学生复习时不够全面,很多学生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5.社会不良影响。学生在政治课堂上接受的是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接受的是高尚的道德情操熏陶,这是现代人具有的素质。然而,学生所处的五彩缤纷的外部世界,特别是不良的校园周边环境,往往使政治课教学效果打上折扣。
6.思想政治课与家庭教育存在着“偏差”。在课堂上,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文明、伦理道德、法制纪律、理想情操等多方面进行教育与培养。但在家里许多家长教育子女“在外面要少管闲事”;学生在校“学雷锋”,回到家里却以自我为中心,贪图安逸和享受。
二、改进意见
第一,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一定要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教师要承认、正视学生的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创设悬念环节激发学生主体求知欲望,努力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
第二,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的实施,要求落实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是怎样做人的教育,更多的是强调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树立教学双主体理念,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主体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
第三,思想政治课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应实施教师角色的转变,还课堂于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积极探讨,实现师生互动式的交流和合作。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巧妙导入,妙用漫画,寓教于乐;或模拟表演,身临其境;或开拓视野,延伸课堂等。教师努力在课堂上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余地;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第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为了改变教师“说教”,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来说,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来说服自己。因此,每上完一单元之后可以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写篇“小论文”。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程教学旨在诱导学生对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促进学生扬长避短。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多媒体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替学生主体提供文本语音、图形、图像或一段活动影像等信息源。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并同时参与学习活动,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第六,树立“大德育”观念,重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建设。政府要协调和动员全社会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新格局,逐步构建起“全方位育人、全过程管理、全社会支持”的大德育工作新模式。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占领网络阵地、加强学校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青少年德育工作的良好育人氛围和育人环境,不断延伸德育工作外延,切实提高育人工作质量。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实施必将引起一场改革,而这场改革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出一条开放型、多元型的教改思路,构筑起全方位的教学格局,那么,思想政治课教学就会出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可喜局面。
1.观念转变不够。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有三大缺陷:一是灌输。片面强调书本知识的重要性,忽视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意愿;二是封闭。把学生的思想和思维禁锢在书本和课堂中,忽视政治教学广阔的社会基础;三是脱离。漠视“心灵世界和生命个体”,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的思想、脱离社会实践。
2.教学方式单一。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热衷一个“灌”字,他们把教材中的知识,填鸭式灌输给学生。一味地采取同一种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3.轻视学生能力。部分教师忽视教学过程本身的含义,平时缺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遇到问题时总想包办代替。还有些教师在讲解练习题时,不是引导学生思考,而是把答案直接呈现给学生,这样直接影响了学生思考的能力,还使部分学生不再专心听讲。
4.教学效果不佳。新课改未完成之前,政治课知识仍比较零散,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的归纳巩固不够,学生复习时不够全面,很多学生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5.社会不良影响。学生在政治课堂上接受的是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接受的是高尚的道德情操熏陶,这是现代人具有的素质。然而,学生所处的五彩缤纷的外部世界,特别是不良的校园周边环境,往往使政治课教学效果打上折扣。
6.思想政治课与家庭教育存在着“偏差”。在课堂上,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文明、伦理道德、法制纪律、理想情操等多方面进行教育与培养。但在家里许多家长教育子女“在外面要少管闲事”;学生在校“学雷锋”,回到家里却以自我为中心,贪图安逸和享受。
二、改进意见
第一,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一定要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教师要承认、正视学生的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创设悬念环节激发学生主体求知欲望,努力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
第二,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的实施,要求落实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是怎样做人的教育,更多的是强调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树立教学双主体理念,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主体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
第三,思想政治课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应实施教师角色的转变,还课堂于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积极探讨,实现师生互动式的交流和合作。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巧妙导入,妙用漫画,寓教于乐;或模拟表演,身临其境;或开拓视野,延伸课堂等。教师努力在课堂上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余地;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第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为了改变教师“说教”,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来说,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来说服自己。因此,每上完一单元之后可以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写篇“小论文”。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程教学旨在诱导学生对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促进学生扬长避短。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多媒体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替学生主体提供文本语音、图形、图像或一段活动影像等信息源。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并同时参与学习活动,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第六,树立“大德育”观念,重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建设。政府要协调和动员全社会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新格局,逐步构建起“全方位育人、全过程管理、全社会支持”的大德育工作新模式。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占领网络阵地、加强学校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青少年德育工作的良好育人氛围和育人环境,不断延伸德育工作外延,切实提高育人工作质量。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实施必将引起一场改革,而这场改革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出一条开放型、多元型的教改思路,构筑起全方位的教学格局,那么,思想政治课教学就会出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可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