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社会,现代艺术设计品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热爱,现在艺术设计作品的收藏成为人们身份的象征,而代表民族文化的符号正在逐步融合到现代艺术品的设计理念中,本文就现代艺术设计和民族文化符号的相关性进行探讨,为现代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奠定理论依据。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民族文化符号;相关性
在世界文化交流平台预见扩大的今天,西洋文化受到国内大多数年轻人的热捧,当代年轻人以国外艺术为学习对象,着迷于西方古典文学的思维,在这一大时代背景下,使得中国国内的传统文化受到极大的抨击。但从2008年我国举办奥运会以来,便提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使得中华人民对民族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大幅度的增加了我们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正式基于此次契机,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图形和符号,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艺术设计者们所青睐。本文主要将现代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符号相结合,来阐述构建新型艺术设计风格的重要意义。
1.现代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符号的阐释
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象征,已被时代贴上了历史独特的标签,民族文化不仅是推动历史不断前行的动力,也是艺术作品的象征。符号代表的是一种象征性作用,同时带有一定的思想意义。众所周知,民族文化符号被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所亲睐,他们认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无论是衣服还是首饰等日常用品中,拥有与民族文化符号相关的图案即使时尚的。因此,民族文化符号在不断走向生活、走向更关阔的舞台。民族文化符号顾名思义是能够代表本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性图形,其分类也是不胜枚举,如:能够代表我国传统文化的长城、具有古典意义的十二生肖以及代表吉祥寓意的龙凤呈祥等图案。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符号被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建筑领域、绘画领域还是艺术设计领域都涉及到民族文化的符号。尤其被着重于应用在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中,结合符号的运用丰富了现代艺术品的表现形式,同时也能够突出民族的文化韵味。
首先,我国的传统文化讲究的是含蓄性,将此特点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中,从分的表达出中国人的含蓄、低调及内敛等特色。其次,中国的传统文化追求的是以形传神,通过设计者对该作品的雕琢,能够精准的表达出创作者的情感,这种把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相结合的创作更能深刻的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例如:在2008年我国举办的奥运会的火炬上设计了祥云的图案。总所周知,祥云的文化在我国已具有千年的历史,而其也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其寓意也是来源于中国的五彩祥云,代表好的预兆,表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将民族文化符号与现代艺术设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仅蕴含了美好的寓意,同时使得整个设计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更加浓烈及富有意义。
2.民族文化符号在现代艺术设计理念中的应用
现代艺术设计所采用的理念是将物质精神文明与科学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史以来,设计者们都在秉承着传统文化的教育思想,追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进行艺术设计。设计者们通过深入的观察、理解,应用他们独到的艺术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将两者完美的结合。我国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拥有许多就有民族特色的历史文物与建筑,如:皇家园林、颐和园、石窟壁画等自然奇观,设计者们在身临其境的观察后,通过自己的感受和领悟将民族的文化的精髓设计到艺术品中。设计者们在整个创作过程中通过联想的抽象思维模式,将两个相关联的物相抽象的联系在一起,为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之后设计者们再通过对新形象的创造,以实现图形并茂的艺术效果。
民族文化符号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和民族性,将其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理念中可以增加艺术作品的文化感和厚重感。因此,在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中应用民族文化符号,既要突出历史韵味又要凸显现代艺术设计的审美,有机的将两者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将传统文化发扬开来。关于艺术的设计已是经过多年的演变,其本身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形式,但这些理念中有些思维陈旧,早已脱离了时代的步伐,因此,追求创新是现代艺术设计者们的共同目标。民族文化符号同时存在同样的问题,有些符号面临着被时代的淘汰和取代,所以,我们应抽出这些符号中原型的那些经典的元素加以秉承,并赋予其民族文化符号的新形式,在这一过程中突破创新就是极其重要的部分。
3.结语
民族文化符号是我国历史留给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在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中融入民族文化符号的元素,不仅能够秉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还能在设计中加入新的元素进行创新之作,从而使得传统文化得到发扬的同时还适应了时代的审美需求。通过这一新型的艺术设计理念,使得民族特色元素得到更完美的发扬和传承。 [科]
【参考文献】
[1]曹梦依.分析艺术设计中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运用[J].才智,2013(35).
[2]王璐.民族文化符号与现代艺术设计[J].大舞台,2014(08).
[3]张志文,李志.民族文化符号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2(11).
[4]孙磊.浅析现代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符号[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3).
[5]朱永健.民族文化符号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嵌入与实践[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2).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民族文化符号;相关性
在世界文化交流平台预见扩大的今天,西洋文化受到国内大多数年轻人的热捧,当代年轻人以国外艺术为学习对象,着迷于西方古典文学的思维,在这一大时代背景下,使得中国国内的传统文化受到极大的抨击。但从2008年我国举办奥运会以来,便提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使得中华人民对民族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大幅度的增加了我们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正式基于此次契机,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图形和符号,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艺术设计者们所青睐。本文主要将现代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符号相结合,来阐述构建新型艺术设计风格的重要意义。
1.现代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符号的阐释
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象征,已被时代贴上了历史独特的标签,民族文化不仅是推动历史不断前行的动力,也是艺术作品的象征。符号代表的是一种象征性作用,同时带有一定的思想意义。众所周知,民族文化符号被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所亲睐,他们认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无论是衣服还是首饰等日常用品中,拥有与民族文化符号相关的图案即使时尚的。因此,民族文化符号在不断走向生活、走向更关阔的舞台。民族文化符号顾名思义是能够代表本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性图形,其分类也是不胜枚举,如:能够代表我国传统文化的长城、具有古典意义的十二生肖以及代表吉祥寓意的龙凤呈祥等图案。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符号被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建筑领域、绘画领域还是艺术设计领域都涉及到民族文化的符号。尤其被着重于应用在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中,结合符号的运用丰富了现代艺术品的表现形式,同时也能够突出民族的文化韵味。
首先,我国的传统文化讲究的是含蓄性,将此特点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中,从分的表达出中国人的含蓄、低调及内敛等特色。其次,中国的传统文化追求的是以形传神,通过设计者对该作品的雕琢,能够精准的表达出创作者的情感,这种把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相结合的创作更能深刻的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例如:在2008年我国举办的奥运会的火炬上设计了祥云的图案。总所周知,祥云的文化在我国已具有千年的历史,而其也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其寓意也是来源于中国的五彩祥云,代表好的预兆,表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将民族文化符号与现代艺术设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仅蕴含了美好的寓意,同时使得整个设计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更加浓烈及富有意义。
2.民族文化符号在现代艺术设计理念中的应用
现代艺术设计所采用的理念是将物质精神文明与科学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史以来,设计者们都在秉承着传统文化的教育思想,追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进行艺术设计。设计者们通过深入的观察、理解,应用他们独到的艺术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将两者完美的结合。我国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拥有许多就有民族特色的历史文物与建筑,如:皇家园林、颐和园、石窟壁画等自然奇观,设计者们在身临其境的观察后,通过自己的感受和领悟将民族的文化的精髓设计到艺术品中。设计者们在整个创作过程中通过联想的抽象思维模式,将两个相关联的物相抽象的联系在一起,为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之后设计者们再通过对新形象的创造,以实现图形并茂的艺术效果。
民族文化符号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和民族性,将其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理念中可以增加艺术作品的文化感和厚重感。因此,在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中应用民族文化符号,既要突出历史韵味又要凸显现代艺术设计的审美,有机的将两者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将传统文化发扬开来。关于艺术的设计已是经过多年的演变,其本身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形式,但这些理念中有些思维陈旧,早已脱离了时代的步伐,因此,追求创新是现代艺术设计者们的共同目标。民族文化符号同时存在同样的问题,有些符号面临着被时代的淘汰和取代,所以,我们应抽出这些符号中原型的那些经典的元素加以秉承,并赋予其民族文化符号的新形式,在这一过程中突破创新就是极其重要的部分。
3.结语
民族文化符号是我国历史留给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在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中融入民族文化符号的元素,不仅能够秉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还能在设计中加入新的元素进行创新之作,从而使得传统文化得到发扬的同时还适应了时代的审美需求。通过这一新型的艺术设计理念,使得民族特色元素得到更完美的发扬和传承。 [科]
【参考文献】
[1]曹梦依.分析艺术设计中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运用[J].才智,2013(35).
[2]王璐.民族文化符号与现代艺术设计[J].大舞台,2014(08).
[3]张志文,李志.民族文化符号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2(11).
[4]孙磊.浅析现代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符号[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3).
[5]朱永健.民族文化符号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嵌入与实践[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