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比较阅读题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x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比较阅读是当前中考阅读命题的重要内容。中考卷中的比较阅读既有古诗文的比较,也有现代文的比较,还有古诗文与现代文的比较。这一考查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重课文、“精雕细琢”及“狂轰滥炸”等问题,并给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阅读教学不能局限于语文课堂,也不能一味地靠学生课外多阅读,它需要两条腿走路。
  关键词:比较阅读;中考试题;阅读教学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浙江省各地的中考阅读命题更加注重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的导向。2016年,比较阅读成为全省各地中考阅读命题的重要内容。
  一、中考命题中比较阅读的形式
  (一)古诗文比较阅读
  温州市2015年的中考就采用了古诗文比较阅读的方式,内容是要求考生比较阅读课外文言文《李白传》和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考生在理解李白课外诗歌的情感时,可以和课內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相联系。阅读材料均来自课外,但题目和课内关系密切。
  2016年,古诗文比较阅读在更多的中考卷中出现。衢州卷选取了一篇课外文言文和一首课外古诗:课外文言文为《纪鹗鸣》,要求比较其与王安石《伤仲永》的写法;古诗选了《金陵酒肆留别》,要求与课内的《渡荆门送别》进行对比(哪一首写得更好)。湖州卷要求考生比较柳宗元的《愚溪诗序》(课外)与《愚公移山》(课内)中的“愚”。宁波卷选了课内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课外的《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要求比较分析邹忌与孙伏伽的劝谏方式及齐威王、唐高祖两者的共同特点。杭州卷要求比较刘方平的《月夜》(课内)与陈与义的《早行》(课外)。
  这种考查形式,一改以往单一地考查课内知识点的做法,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二)现代文比较阅读
  1.现代文与古诗文比较
  2016年,绍兴卷的比较阅读题让人眼前一亮。试题材料选了有关陶渊明的传记文章,文中引用了陶渊明的文章及诗歌,将现代文与古诗文阅读融合在一起。此外,杭州卷将实用性文体《精准预测天气有多难》与两首古诗联系起来,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2.现代文群文阅读
  2016年,台州卷选了三篇表现童趣主题的文章,分别是缪崇群的《归牧》、希梅内斯的《患肺痨病的小女孩》和泰戈尔的《玩具》。泰戈尔的《金色花》教材中出现过,这样的命题要求考生比较教材中出现过的作家的作品与其他作家的风格相似的作品。
  以上几种比较阅读的考查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纠正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不重课文的问题。因为很多地方的中考,除基础知识外,很少考课文内容,如绍兴市近几年就明确课内文言文内容理解不考、课内古诗赏析不考。既然课内不考,有些教师就不教教材中的现代文或古诗,尤其是到了九年级下学期,做题练习占了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二是“精雕细琢”的问题。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精雕细琢文本,尤其是文言文教学,更是词无具细。由于课内讲得太多,学生在课外拓展及方法掌握上就大打折扣,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也得不到提升。三是“狂轰滥炸”的问题。有一种说法是“光靠课文没有用,还是要靠大量的拓展材料”,于是,教师往往上下千年,跨地万里,援引背景,牵强附会,动辄让学生准备上万字的课外材料。貌似直观形象,能激励学生思考,提高学生体验与动手实践等能力,但喧宾夺主,重的是形式,缺的是能力培养。
  二、中考阅读命题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2016年浙江省各地中考卷的比较阅读题,给当前的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阅读教学不能局限于语文课堂,也不能一味地靠学生课外多阅读,它需要两条腿走路。
  (一)利用课文载体,发挥教师的有效引导作用
  语文阅读教学有其独特的价值,是课外自由阅读无法替代的。一方面,有些语文技能和语文素养,教师不点拨,学生是很难学会的;另一方面,学生日常阅读效率较低且个体差异大。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通过语言这一抓手,结合学情进行问题设计,吸引学生进入阅读情境。教师应掌握各类文体的教法,小说、散文、诗歌、传记、童话等,都有各自的教学方法。学生自己对文本的阅读是根本,教师在此基础上讲授阅读技能和方法,可使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更加深入。在教师讲授阅读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伴随着学生大量的自由阅读,将使学生对阅读技能和方法的理解更加具体可感:既知道一般的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又能根据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阅读取向和具体的阅读方法。
  如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可这样设计问题:邹忌为什么要讽谏?齐王是怎样纳谏的,纳谏的结果如何,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人?此外,在掌握课文后,教师还可出示历史上其他类似邹忌的人物,如晏子、触龙等,从中认识一类谋士的形象。这样,通过分析,学生不仅可以了解邹忌是怎样的人,还可以知道从哪里能看出他的形象特点。
  诗歌教学也是这样。有人认为诗歌只要能背诵和默写就可以了,无须上课时再教。其实,学古诗还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古诗的动人魅力,从而提高文学欣赏能力。教师要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同样写思妇,课内温庭筠的《望江南》可以和课外李清照的《武陵春》进行比较:《望江南》主人公的情感发展是从希望到绝望;《武陵春》主人公的情感发展是愁绪的日渐加重。当然,也可以将同一词人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同是李清照,可以将《武陵春》与《醉花阴》进行比较;同是范仲淹,可以将《苏幕遮》与《御街行·秋日怀旧》比较。
  (二)利用课外阅读,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
  阅读能力不是单靠语文教师能教出来的,而是要在问题解决的实践中培育起来的。教师在传授阅读技巧的同时,还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起教学生“如何阅读”,教学生“渴望阅读”更为重要。那么,教师需要做哪些引导,才能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呢?
  1.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
  多数学生和家长由于视野有限,并不了解有哪些好书值得阅读,有些学生甚至沉迷于网络小说,这就需要教师挑选、推荐好书给学生,并让好书在学生中有效地流转起来。如学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后,可推荐学生读张岱的《白洋湖》《西湖七月半》《日月湖记》等文章,加深对张岱的理解;学了《陈涉世家》《出师表》后,可推荐学生看《史记》《诸葛亮传》等(可以选择一部分读);现代的鲁迅、朱自清,当代的杨绛、余秋雨等人的作品,也可让学生有挑选地阅读。同时,教师要安排好进程,仔细考量和规划课内与课外的配合。
  此外,学生阅读能力不同,阅读进度也会不一样。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阅读需要,帮助他们规划自己的阅读实践,并将学生全体的阅读进程与学生个体的需要结合起来。
  2.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
  读书交流能使学生打开思维,加深理解,也能促进同伴之间的相互激励。选对了书籍后,教师要组织交流活动。如针对七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开展鲁迅、泰戈尔、冰心等主题的阅读活动,开展每周摘录、赏析评比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指导点拨,让学生在阅读方法、习惯、素养等方面有所收获。这样长期坚持,就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兴趣,为他们打下终身阅读的基础。[[□][◢]]
  (责任编辑:李益)
其他文献
放松技术是影响短跑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放松技术能增加肌肉收缩力量,增大步长和加快频率,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使肌肉加速收缩所需要的能量尽快得到补充,同时把肌肉收缩代谢
在媒体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学生借以阅读和表达的媒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媒,跨媒介学习的技能和素养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跨媒介阅读与交
摘 要:基于学生立场的阅读教学,必须从学生的视角深入研读课文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认真了解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增强学生的获得感,让教学富于变化以增强课堂吸引力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生立场;有效教学  所谓学生立场,就是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当前大部分学生对语文课的态度谈不上喜欢,可因为学的是母语,所以也不能说他们不喜欢语文课,但学生在课外大都不会把时间花在语文学习上,
古代汉语教学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具有天地广阔、资源丰富,选材灵活、兼顾方便,彼此促进、互利双赢等许多优势。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教师身教是其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学艺术化,因其注重艺术性、体验性和情感性,往往受到教师的喜爱,但也因其费时、费力、低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如何让语文教学接上地气,体现灵气,拥有活力?引入艺术化教学活动
诗人的无意识领域充满了种种受到压抑的欲望,欲望的宣泄采取了艺术创作的形式,在作品中常常可以揣摩作者情结的所在.本文拟从精神分析角度,以<唐璜>为依据,对诗人拜伦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