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的远教终端站点建设在迈过村级这道门槛儿时,遭遇了很多阻碍。不是因为门槛儿太高,主要还是部分村民对远教缺乏必要的认识,还有的人因为不敢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导致配发的远教设备成了平时“躺着睡大觉”的空壳子、上边检查时的花架子。认识不到位,村里又没有适用型人才的示范和帮带,这种情况如不扭转,五大连池的远教要“深入农村、服务农村”,就只能变成一句空话。面对这个难题,怎样解决?市委组织部电教办为此采取了“培训一名学员,带动一片群众”的办法,通过两年的努力让远教在五大连池的农村里开始渐入人心。
从自家地里挖“金子”
受教育程度偏低,是农村的现状;向土地要好日子,是农民的诉求。远教建到村一级的目的正是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进而解决农民的一些现实问题。这原本是个“供”与“求”的关系,但因没有调和好二者间的矛盾,就使供求无法达成。从村民的反映看,表现大体两种:一种是“远程教育,那是高科技,咱摆弄土坷垃的,哪摆弄了那东西”;还有一种认为:“课件上说的那些,听着都在理儿,但哪个敢试着种啊,没个人儿指导,一旦出了事儿,咋整?没收成,谁管?”
类似的想法在村民中相当普遍。这使我们意识到,要让村民提高对远教的认识,要让建设起来的村级站点真正彰显实效,就必须有针对性地从培养本土适用型人才入手,就地取“才”,因“才”施教,争取在每个村里都挖掘出一两个既懂技术又有创业能力的“金子”,再扶植这些“金子”在村里发挥出示范作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村民们对于远教的积极性。培训的平台,就用各乡镇的远程教室;示范用地,可以是学员自家的,这样就更有说服力。
思想统一后,是具体实施。我们首先与东北农业大学取得联系,解决了培训的“能源”问题;接着通过自愿报名和乡镇委派这两种形式,解决了学员问题。所制定的培训内容,我们也做了相应统筹——因乡镇、村自身情况而异,实施特色培训。这样即便挖不出“金子”,也有利于将来市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要想使培训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提高培训的质量。培训的质量不应体现在所授技术的“高、精、尖”上,而应在注重实用、易懂的同时,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第一堂课,农大的教授从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的另一端刚开口,就把所有学员都吸引了。“家里养两头猪,用不着什么技术,但你能致富吗?家里养200头猪能致富,可没技术,行吗?……学技术不是为了现在能吃上饭,而是为了明天能挣大钱。”像这样生动形象、“家常”式的讲解不仅提高了学员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很难的技术问题也变得容易理解了。不过,有一些基础较差的学员还是表现得很懵懂,我们又把五大连池自己的土专家李万和请来。他从自身务农的经验出发——同样一块地我是怎么种的,新技术怎样应用的,这种更直观的讲解使所有学员都受益匪浅。在这样的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批种养方面的创业型人才,而下一步是我们如何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示范是发展的“作用力”
要想让“金子”们发挥示范作用,就必须给予一定的政策,并做好相关的跟踪服务。双泉乡双泉村村民孙军,参加了种植技术的培训。通过所学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利用本村矿泉水资源丰富的优势,种植矿泉稻。不过,在最初的选苗阶段就遇到了麻烦。我们知道后,立即派了专业技术人员过去协助,并对插秧、田间管理直到收割都做了全程跟踪服务。我们还帮他在远教网上下载了很多资料供他学习。矿泉稻种植当年就获得了成功,亩产达到500公斤,8亩试验田就为孙军带来了1280元的增收。在他的带动下,现在该村已发展到家家户户有水田,全村现种水稻3000余亩,成了远近闻名的矿泉稻种植专业村。
就农作物种植这一范围来说,良种推广是最难的,但也是最容易的。难在谁都不敢第一个种,担心没收成;易在只要种植成功,转年种植户一窝蜂似的都换种了。因此,示范作用表现得非常明显。建设乡中心村村民李峰是五大连池市的第一批“村村大学生”,本身农技知识就很丰富。经培训后,他主动找到乡里,表达了自己想创办一个种子协会的愿望,并拿出了可行性方案。乡里立刻开会研究,除了决定由乡里财政出钱全力支持外,还给李峰配发了电脑,把种子协会变成了远教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乡里还特别划出一小块试验田,李峰对这块地的土质、温度等都做了测试,关于一些技术细节有不甚明晰之处,就通过远教下载相关的课件或询问农大的老师。细心的呵护换来的是盈盈的收获,村民们看在眼里,踏实在心里。现在中心村已有80%的种植户都换了种。而李峰的下一步计划是把植物保护方面的科研成果也应用到中心村的生产实际中来,让庄稼变得更“安全”,这样村民们的心里就更有底了。
(作者单位为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委组织部电教办)
从自家地里挖“金子”
受教育程度偏低,是农村的现状;向土地要好日子,是农民的诉求。远教建到村一级的目的正是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进而解决农民的一些现实问题。这原本是个“供”与“求”的关系,但因没有调和好二者间的矛盾,就使供求无法达成。从村民的反映看,表现大体两种:一种是“远程教育,那是高科技,咱摆弄土坷垃的,哪摆弄了那东西”;还有一种认为:“课件上说的那些,听着都在理儿,但哪个敢试着种啊,没个人儿指导,一旦出了事儿,咋整?没收成,谁管?”
类似的想法在村民中相当普遍。这使我们意识到,要让村民提高对远教的认识,要让建设起来的村级站点真正彰显实效,就必须有针对性地从培养本土适用型人才入手,就地取“才”,因“才”施教,争取在每个村里都挖掘出一两个既懂技术又有创业能力的“金子”,再扶植这些“金子”在村里发挥出示范作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村民们对于远教的积极性。培训的平台,就用各乡镇的远程教室;示范用地,可以是学员自家的,这样就更有说服力。
思想统一后,是具体实施。我们首先与东北农业大学取得联系,解决了培训的“能源”问题;接着通过自愿报名和乡镇委派这两种形式,解决了学员问题。所制定的培训内容,我们也做了相应统筹——因乡镇、村自身情况而异,实施特色培训。这样即便挖不出“金子”,也有利于将来市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要想使培训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提高培训的质量。培训的质量不应体现在所授技术的“高、精、尖”上,而应在注重实用、易懂的同时,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第一堂课,农大的教授从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的另一端刚开口,就把所有学员都吸引了。“家里养两头猪,用不着什么技术,但你能致富吗?家里养200头猪能致富,可没技术,行吗?……学技术不是为了现在能吃上饭,而是为了明天能挣大钱。”像这样生动形象、“家常”式的讲解不仅提高了学员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很难的技术问题也变得容易理解了。不过,有一些基础较差的学员还是表现得很懵懂,我们又把五大连池自己的土专家李万和请来。他从自身务农的经验出发——同样一块地我是怎么种的,新技术怎样应用的,这种更直观的讲解使所有学员都受益匪浅。在这样的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批种养方面的创业型人才,而下一步是我们如何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示范是发展的“作用力”
要想让“金子”们发挥示范作用,就必须给予一定的政策,并做好相关的跟踪服务。双泉乡双泉村村民孙军,参加了种植技术的培训。通过所学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利用本村矿泉水资源丰富的优势,种植矿泉稻。不过,在最初的选苗阶段就遇到了麻烦。我们知道后,立即派了专业技术人员过去协助,并对插秧、田间管理直到收割都做了全程跟踪服务。我们还帮他在远教网上下载了很多资料供他学习。矿泉稻种植当年就获得了成功,亩产达到500公斤,8亩试验田就为孙军带来了1280元的增收。在他的带动下,现在该村已发展到家家户户有水田,全村现种水稻3000余亩,成了远近闻名的矿泉稻种植专业村。
就农作物种植这一范围来说,良种推广是最难的,但也是最容易的。难在谁都不敢第一个种,担心没收成;易在只要种植成功,转年种植户一窝蜂似的都换种了。因此,示范作用表现得非常明显。建设乡中心村村民李峰是五大连池市的第一批“村村大学生”,本身农技知识就很丰富。经培训后,他主动找到乡里,表达了自己想创办一个种子协会的愿望,并拿出了可行性方案。乡里立刻开会研究,除了决定由乡里财政出钱全力支持外,还给李峰配发了电脑,把种子协会变成了远教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乡里还特别划出一小块试验田,李峰对这块地的土质、温度等都做了测试,关于一些技术细节有不甚明晰之处,就通过远教下载相关的课件或询问农大的老师。细心的呵护换来的是盈盈的收获,村民们看在眼里,踏实在心里。现在中心村已有80%的种植户都换了种。而李峰的下一步计划是把植物保护方面的科研成果也应用到中心村的生产实际中来,让庄稼变得更“安全”,这样村民们的心里就更有底了。
(作者单位为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委组织部电教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