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受到普遍重视,并成为衡量学校的现代化标志之一。在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刚刚起步,虽然部分学校逐渐意识到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但这方面的师资力量还很薄弱,心理教育与心理辅导人员多由医务人员、班主任和热心此项工作的老师兼任,没有形成心理教育的立体结构和一整套体系,更没有研究性的课题。我结合在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个人经验,谈谈在中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开设健康课,开展心理讲座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健康课,己不限于讲授生理健康知识,应适当加大心理健康的比重,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健康课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侧重不同的问题,初一年级可侧重学习与校园适应,初二年级侧重人际关系和青春期心理卫生,初三年级侧重于升学和考试心理辅导。当然,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有所侧重、变化,1991年,国家教委将“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研究”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并研制出了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健康教育试验大纲,可参照执行。
在学校里可以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不同专题的心理健康讲座,作为健康课的补充,具有针对性强指导性强的特点,因而收效较大,能起到健康课起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我校初二年级开设了“青春期悄悄话”系列讲座,对那些学生平时想但不敢讲也羞于讲的问题进行疏导。
二、建立心理咨询室,施以个别心理辅导
心理咨询室的功能,是为了帮助那些有轻微心理障碍或遇到难题的学生。对前来咨询的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人格、行为、能力和健康方面的心理测试,甚至进行追踪调查,立为个案研究,为心理健康教育积累资料。如:有的学生因为父母离异而形成自卑心理,烦恼丛生,对老师不能讲对家长不能说,更不愿对同学倾诉,进而影响到他的人际交往和学习成绩,无形中把自己同火热的外部世界隔离开来。这时心理辅导老师的春风细雨便是他精神世界的一缕阳光了。这样的个案不是健康课和心理讲座所能解决的。个别心理辅导,注重的是个人的深层心理调整。此外,为了创设咨询员与咨询学生之间进一步轻松自然融洽的关系,完全解除咨询学生的思想顾虑,使其充分表达其难言之隐,有条件的话可以开展电话咨询。
三、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在中学,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具有较高信度和效率的心理量表对学生进行健康测查,能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为学校提供宏观的决策依据,为教师科学地教学和管理学生提供直接的方法,同时也为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提供了动态的监测手段。学生内心深处的很多问题,并不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能发现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老师采取的态度是“回避”,“尽量少交往和不交往”,心理调查则能集中大面积地反映学生的心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校方的决策、教师的教学提供心理依据。由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动态的过程,因此有必要进行定期调查。在普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洞察每个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因人施教,使心理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四、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几个心理辅导老师的事,更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需要全校、全社会的支持和推动。在中学里,班主任与学生接触得最多,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因此班主任有必要改变过去单纯的说教,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可以借鉴心理卫生和发展教育理论,采用现代心理咨询技术,不仅可以缩短和学生的心理距离,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中产生的困难和问题。如:对于某些厌学和患有轻微“学校恐惧症”的学生,老师可以采用系统脱敏法引导学生逐渐改变失衡、不健康的心态,由害怕学校到习惯学校甚至到热爱学校。对于某些自卑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激发情感、启发认识和行为训练等手段,培养这些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和适当良好的行为方式。学校领导应把心理教育真正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多从校外请教育、心理专家,给班主任开设系列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确确实实把心理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日常工作来抓。
未来的社会充满了危险、竞争和挑战,怎样才能使中学教育让学生终身受益,使今天的中学生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栋梁之材,是我们的教育应该认真研讨的问题。如果全社会都来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教育确确实实在中学教育占有一席之地,那么,我们祖国的接班人会更健康、更完美。
一、开设健康课,开展心理讲座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健康课,己不限于讲授生理健康知识,应适当加大心理健康的比重,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健康课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侧重不同的问题,初一年级可侧重学习与校园适应,初二年级侧重人际关系和青春期心理卫生,初三年级侧重于升学和考试心理辅导。当然,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有所侧重、变化,1991年,国家教委将“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研究”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并研制出了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健康教育试验大纲,可参照执行。
在学校里可以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不同专题的心理健康讲座,作为健康课的补充,具有针对性强指导性强的特点,因而收效较大,能起到健康课起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我校初二年级开设了“青春期悄悄话”系列讲座,对那些学生平时想但不敢讲也羞于讲的问题进行疏导。
二、建立心理咨询室,施以个别心理辅导
心理咨询室的功能,是为了帮助那些有轻微心理障碍或遇到难题的学生。对前来咨询的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人格、行为、能力和健康方面的心理测试,甚至进行追踪调查,立为个案研究,为心理健康教育积累资料。如:有的学生因为父母离异而形成自卑心理,烦恼丛生,对老师不能讲对家长不能说,更不愿对同学倾诉,进而影响到他的人际交往和学习成绩,无形中把自己同火热的外部世界隔离开来。这时心理辅导老师的春风细雨便是他精神世界的一缕阳光了。这样的个案不是健康课和心理讲座所能解决的。个别心理辅导,注重的是个人的深层心理调整。此外,为了创设咨询员与咨询学生之间进一步轻松自然融洽的关系,完全解除咨询学生的思想顾虑,使其充分表达其难言之隐,有条件的话可以开展电话咨询。
三、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在中学,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具有较高信度和效率的心理量表对学生进行健康测查,能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为学校提供宏观的决策依据,为教师科学地教学和管理学生提供直接的方法,同时也为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提供了动态的监测手段。学生内心深处的很多问题,并不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能发现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老师采取的态度是“回避”,“尽量少交往和不交往”,心理调查则能集中大面积地反映学生的心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校方的决策、教师的教学提供心理依据。由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动态的过程,因此有必要进行定期调查。在普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洞察每个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因人施教,使心理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四、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几个心理辅导老师的事,更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需要全校、全社会的支持和推动。在中学里,班主任与学生接触得最多,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因此班主任有必要改变过去单纯的说教,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可以借鉴心理卫生和发展教育理论,采用现代心理咨询技术,不仅可以缩短和学生的心理距离,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中产生的困难和问题。如:对于某些厌学和患有轻微“学校恐惧症”的学生,老师可以采用系统脱敏法引导学生逐渐改变失衡、不健康的心态,由害怕学校到习惯学校甚至到热爱学校。对于某些自卑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激发情感、启发认识和行为训练等手段,培养这些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和适当良好的行为方式。学校领导应把心理教育真正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多从校外请教育、心理专家,给班主任开设系列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确确实实把心理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日常工作来抓。
未来的社会充满了危险、竞争和挑战,怎样才能使中学教育让学生终身受益,使今天的中学生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栋梁之材,是我们的教育应该认真研讨的问题。如果全社会都来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教育确确实实在中学教育占有一席之地,那么,我们祖国的接班人会更健康、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