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年》(《走进大理学院丛书·赵敏作品专辑》)是赵敏先生的第一部作品集,由“故乡他乡”、“屐痕心语”、“流年随想”、“纸上风景”、“深度虚构”五个部分组成,是一部散文、书评和小说合集。其中前三辑均为散文,是近年赵敏先生心路历程的记述,是他对社会、人生的感悟、思考的一个艺术结晶。读完其中的散文,优美的文字如一股穿堂过室的山风,穿透着我的心扉,在心灵深处迂回缠绕,引起了心幡的飘拂震荡。散文在主题确立与表现方式、审美观点与情趣方面,都充分地表现出其独有的个性特征,使其在艺术内蕴上呈现出心灵化、生活化、本土化的特色,呈现着感性与理性深度交融。
散文和哲学代表人类两种不同的思维形式,前者是形象思维,后者是逻辑思维。但两者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优秀的艺术作品常常是艺术性和哲理性的有机结合。
赵敏是一位长于思考的作家,擅长运用创造性思维去寻觅新颖而深刻的发现,以短小的篇幅写深厚的哲理,并使其散文透露出浓浓的意境之美,字里行间使人充分领悟到他息息如缕的思想气息,把一个青年学者面对人生所作的一种感悟展示在读者面前。思考使他的超越常规的感性,进入了感性与理性深度交融的境界;思考使他的散文在立意上别出心裁,新意迭出,具有独到的直感。
一、思维的多向性
在赵敏的散文创作中,他对同一个问题,同一个题材,常常善于作多向思考,以最大限度发掘其丰富的内涵。如《风的样子》中,作家从多个角度,层层揭示下关风是什么样子:风是爱的样子;风的样子还是那苍洱之间那具有现代气息,又不失古朴风韵的大理的样子;风还有来自苍山以及更远的山地和青草的气息,这是风的味道;风还有悠闲自在的心情;有着月夜中的感悟和悸动,有着穿过城市上空时的交响乐。最后归结为“风是生命的样子”——“风从我的胸中长穿而过,将我的心扉吹得啪啪作响,生命因之而显得空空荡荡,心情却因之而变得更加坦然……漫漫人生,其过程中却只有无数风一般的心情生生灭灭。也许风的样子,就是生命的样子。”把无形的自然的风,融入了生命的体验中,写得绘声绘色,给人以回味无穷之感。
他对幸福的理解也很独到,在《幸福随想》中写到:幸福是走到人生尽头,体味到了人生的无奈而又不忍心惊醒梦中人的先贤圣哲设下的善意骗局;幸福更是一坛陈年佳酿,能否饮啜它,全凭各人的机缘和酒量;幸福更是一方常耕常新的独园;幸福是一切,幸福又不是什么等等,作者用一系列的生动语言,从多角度、立体化把对幸福的理解传递给读者,拓展了思维和表现的空间。
在《秀水青山里的城市》里他写到:上苍格外地偏爱大理,将构成世间至美景物的要素都毫不吝惜地给了大理。大理说要一座山,便有了一座林木葱郁的点苍山;大理说应当有水,便有了如碧似玉的一汪洱海;大理说生活中要有别样的情趣和风流,便有了“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这绝佳的四景被白族姑娘“永远绣在自己的头饰上”。上苍问还要什么?大理说,已经够美的了!剩下的历史我们写,文化我们创造。大理就果真写出了一段不朽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南诏大理文化。
传统和现代在大理人的心中从来是事物的两面。作家就是这样不断从不同角度、侧面、拓宽自己的思维领域,创造出新的意境来拓宽人们的认识视野,丰富和深化着文章的内涵和主题的。
二、构思的巧妙性
结构是散文的重要元素。赵敏的散文在结构上似乎没有经过刻意的安排,实则是大有讲究。他往往在行文如流水时点缀上几句清新活泼又富含哲理的人生小语,给人一种峰回路转茅塞顿开的欣喜与惊喜,体现其新颖而独到的发现。《山地向日葵》写故乡山地中,有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常常以扑面而来的群体阵势,打破山间的宁静,但“向日葵开放在我的整个少年时代中。它们那浓重的金黄和那争先恐后,款款向着蓝天白日的花腮最是牵引起山地少年心底那无名的惆怅。原来生命竟可以如向日葵这般张狂和炫耀;少年的生命也应该是像葵花一样在金黄的火焰中燃烧吧。”
他以体验为经验,为此,在多年后他读凡高《向日葵》中生命飘动的色彩时,读出了凡高的忧伤,品出了那种离开故乡群体而孤独开放的单株向日葵的辉煌和浓烈的忧郁,也读懂了山民爱种向日葵就是种下一种精神,种下他们心中埋藏着的一段梦——“我”就是在长辈们“像葵花一样站直啰,朝向日葵整天盯着的地方看看”的话语的激励下,找到了生活的方向。这些人生体验,给人以感悟,使我们在看待人生诸多问题时,变得更加清醒、明智和豁达。平平淡淡的向日葵在他的笔下是那样鲜活而富于诗情画意。
诗意从本质上说是散文走向艺术深度的标志,是作者情感、思想同客体事物的表象有机统一的产物,诗意也是作者感受和体验达到一定深度才有可能获取的艺术成果。作家只有深入挖掘生命的内涵,才能创造出诗意,才能以诗意的内容打动人心。从散文架构的作用上看,诗意可以改变平铺直叙的表现手法造成的板滞枯涩状态,提升语言文字的艺术张力。它是洋溢在散文字里行间的一种整体性、流动性的美感,是一种可以明显感受到的艺术灵性。
读赵敏的散文,随处可见这种诗意的艺术灵性。如《回忆与憧憬》“回忆与憧憬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如同手心和手背,它们在漫漫人生里各有其突显的阶段。憧憬多于怀想是青少年时代;在回忆与憧憬中沉浮取舍的那一天,我们忽然发觉人已到了中年;回忆多于憧憬时,人生亦将步入暮年”,“回忆与憧憬拥有一个共同的别名,叫做‘时间’。经过了的事,过去了的时间留给人以回忆;我们将要去做的事是未来,它给我们以无限的遐想和憧憬。而这一切都蕴含在我们的生命里,与我们朝夕相伴,形影相随。生命的形式,归根结底是一个人一段曾经存在的时间和存在的意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觉得有的人永恒,而有的人如同虚有的原因吧。”读他的散文,除了获得一种“美”的愉悦外,更多的是一种高贵的情愫和“人生品格”的沉浸,一种坦荡襟怀和心灵境界的穿透。只有当一个人入世渐深,经历了几番人世沧桑之后,开始把许多事推远、看轻、看淡,进入一种散淡如菊、心我悠然的淡泊与超脱的境界才能写出这种耐得住咀嚼的意味深长的散文。
三、平淡中语言的真切性
赵敏散文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与绚烂的色彩,看似平淡朴实,实则以心底流淌着的真情来进行情感的表露。
1、注意精选词语,以增强词语的艺术表现力。翻开他的散文细细品味,我们便能感受到他或飘逸洒脱或清新隽永或机智风趣的语言之美。如《天籁》“在我的家乡,最是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的乐器要数唢呐了。它像是一位参透了生死喜悲的哲人:张家的婚事上喜悦的是它,李家丧事里悲号的还是它。它高亢的长音里有着痛切的低浑;沉郁的低调里又含着激越的飞升。一座座山,一条条河就常在风吹来的唢呐声中无限延伸;乡亲们生生不息的根脉在它的歌唱里得以永恒。”
此外在《生日是一棵树》、《故乡他乡》、《山韵》、《天籁》、《山地向日葵》等文中,许多用心灵的真切体验而流出的佳句,也可见其语言运用的功底。
2、注意句式的变化和锤炼,以强化语言的感情色彩,增强了散文的内在节奏美。赵敏散文注意长短句的有效搭配,使行文摆脱了单调与沉闷的格调,显得错落有致,摇曳生姿。笔者注意到,在文中大量运用排比句和对比句,形成了文章特有的气势和内在的节奏感。如《风的样子》作者用音韵节奏充满诗意的语言写对大理、下关“风”的感受,让人品味不尽。“大理的风,就是那洱海边,‘吹面不寒杨柳风’中柳枝起舞的样子;是大理三塔和苍山感通寺上响着清音的风铃的样子。风的样子还是大理洋人街上猎猎酒旗的样子;是风车广场上的现代女性飘逸的裙裾的样子,是她们长发的样子。其实,风的样子就是在苍洱之间那具有现代气息,又不失古朴风韵的大理的样子。有风的传说的城市是有着灵性的城市,这样的城市很容易就深入人心,让人疼爱。”排比句的使用,使散文有一气呵成,极富思辩色彩,给人以酣畅淋漓、汪洋恣肆之感,读来震撼人心,极易引起共鸣。
《山韵》中,“山外是山,林外是林,林中点缀着一座座小山寨。一间间垛木楼隐现在葱绿的树林里,掩不住它那简明而古朴的美。也不知多少年多少月,这山中的垛木楼由白变成了黄,由黄变成了黑,和着山岚与炊烟一同融入了大山,这就变成了大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背山的女人们年复一年地头顶重物,一步步在山峡中行进,在悬崖上攀爬。她们是在一曲一折地丈量高山的年轮,用前额掂量着大山里的人生啊。野外劳作归来时,她们的竹篓里又装满了野菜和捎给孩子的野果,从一线空悬的山道上下山了。女人们放开嗓门唱一支山歌:噻——哩噻——/背山的人啊何时背过天……歌声直跌下深峡,涧水哗啦啦做着呼应。山地的白家女子就这样用头顶背大了一代又一代山里人;背出了一方世界。”这写诗样的富于变化的句子,读后让人沉浸其中达到忘我的境界,仿佛读者的心和“我”一起飘到那遥远的故乡山寨,回到了山乡女人的世界中,让人回味无尽。
3、比喻、拟人、拟物等手法的巧妙运用,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感、生动性和表现力。“大理仿佛是一位忠厚的长者,抑或是一位可人的姑娘。”(《秀水青山里的城市》)“葵花们在山地的一隅,以成群站立的身躯捧托出炫目的金黄,倔强了整个花盛叶繁的季节。故乡山地的向日葵开放在我整个少年时代中。它们那浓重的金黄和那争先恐后一款款向着蓝天白日的花腮最是牵引起山地少年心底那无名的惆怅。原来生命竟可以如向日葵这般张狂和炫耀;少年的生命也应该像葵花一样在金黄的火焰中燃烧啊!”(《山地向日葵》)
“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赵敏散文语言更多的是阳春白雪,让人感受到他的儒雅;有时又是下里巴人,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让人觉得可亲,真可谓雅俗共赏。热爱读书的他,学识渊博,常常能引经据典,唐诗、宋词、俚语、传说悉收笔底、信手拈来,自然天成,读他的散文如在与他倾心交谈,在听他心曲的流淌,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
赵敏并没有满足于已取得的创作成就,他仍在笔耕不止,我们还有机会不断感受他散文之妙趣。正如在《流年》的后记中所说的:“当我的十指在键盘上轻快飞扬,在抑扬顿挫的键盘上敲击声中,我不断地演绎着激越、豪放、悲伤、愤怒……年复一年,在一次又一次的写作中,我在证实着自己的活着吗?我成功地将虚假和浮躁挡在了窗外。”他还说,“我越来越把流年当作一种痛来体验了……对于个人来说,流年是生命群星中的每一颗流星闪过的弧线,那么,体验的痛越多,流星就越闪亮,弧线就会更加美丽吧!”
散文和哲学代表人类两种不同的思维形式,前者是形象思维,后者是逻辑思维。但两者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优秀的艺术作品常常是艺术性和哲理性的有机结合。
赵敏是一位长于思考的作家,擅长运用创造性思维去寻觅新颖而深刻的发现,以短小的篇幅写深厚的哲理,并使其散文透露出浓浓的意境之美,字里行间使人充分领悟到他息息如缕的思想气息,把一个青年学者面对人生所作的一种感悟展示在读者面前。思考使他的超越常规的感性,进入了感性与理性深度交融的境界;思考使他的散文在立意上别出心裁,新意迭出,具有独到的直感。
一、思维的多向性
在赵敏的散文创作中,他对同一个问题,同一个题材,常常善于作多向思考,以最大限度发掘其丰富的内涵。如《风的样子》中,作家从多个角度,层层揭示下关风是什么样子:风是爱的样子;风的样子还是那苍洱之间那具有现代气息,又不失古朴风韵的大理的样子;风还有来自苍山以及更远的山地和青草的气息,这是风的味道;风还有悠闲自在的心情;有着月夜中的感悟和悸动,有着穿过城市上空时的交响乐。最后归结为“风是生命的样子”——“风从我的胸中长穿而过,将我的心扉吹得啪啪作响,生命因之而显得空空荡荡,心情却因之而变得更加坦然……漫漫人生,其过程中却只有无数风一般的心情生生灭灭。也许风的样子,就是生命的样子。”把无形的自然的风,融入了生命的体验中,写得绘声绘色,给人以回味无穷之感。
他对幸福的理解也很独到,在《幸福随想》中写到:幸福是走到人生尽头,体味到了人生的无奈而又不忍心惊醒梦中人的先贤圣哲设下的善意骗局;幸福更是一坛陈年佳酿,能否饮啜它,全凭各人的机缘和酒量;幸福更是一方常耕常新的独园;幸福是一切,幸福又不是什么等等,作者用一系列的生动语言,从多角度、立体化把对幸福的理解传递给读者,拓展了思维和表现的空间。
在《秀水青山里的城市》里他写到:上苍格外地偏爱大理,将构成世间至美景物的要素都毫不吝惜地给了大理。大理说要一座山,便有了一座林木葱郁的点苍山;大理说应当有水,便有了如碧似玉的一汪洱海;大理说生活中要有别样的情趣和风流,便有了“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这绝佳的四景被白族姑娘“永远绣在自己的头饰上”。上苍问还要什么?大理说,已经够美的了!剩下的历史我们写,文化我们创造。大理就果真写出了一段不朽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南诏大理文化。
传统和现代在大理人的心中从来是事物的两面。作家就是这样不断从不同角度、侧面、拓宽自己的思维领域,创造出新的意境来拓宽人们的认识视野,丰富和深化着文章的内涵和主题的。
二、构思的巧妙性
结构是散文的重要元素。赵敏的散文在结构上似乎没有经过刻意的安排,实则是大有讲究。他往往在行文如流水时点缀上几句清新活泼又富含哲理的人生小语,给人一种峰回路转茅塞顿开的欣喜与惊喜,体现其新颖而独到的发现。《山地向日葵》写故乡山地中,有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常常以扑面而来的群体阵势,打破山间的宁静,但“向日葵开放在我的整个少年时代中。它们那浓重的金黄和那争先恐后,款款向着蓝天白日的花腮最是牵引起山地少年心底那无名的惆怅。原来生命竟可以如向日葵这般张狂和炫耀;少年的生命也应该是像葵花一样在金黄的火焰中燃烧吧。”
他以体验为经验,为此,在多年后他读凡高《向日葵》中生命飘动的色彩时,读出了凡高的忧伤,品出了那种离开故乡群体而孤独开放的单株向日葵的辉煌和浓烈的忧郁,也读懂了山民爱种向日葵就是种下一种精神,种下他们心中埋藏着的一段梦——“我”就是在长辈们“像葵花一样站直啰,朝向日葵整天盯着的地方看看”的话语的激励下,找到了生活的方向。这些人生体验,给人以感悟,使我们在看待人生诸多问题时,变得更加清醒、明智和豁达。平平淡淡的向日葵在他的笔下是那样鲜活而富于诗情画意。
诗意从本质上说是散文走向艺术深度的标志,是作者情感、思想同客体事物的表象有机统一的产物,诗意也是作者感受和体验达到一定深度才有可能获取的艺术成果。作家只有深入挖掘生命的内涵,才能创造出诗意,才能以诗意的内容打动人心。从散文架构的作用上看,诗意可以改变平铺直叙的表现手法造成的板滞枯涩状态,提升语言文字的艺术张力。它是洋溢在散文字里行间的一种整体性、流动性的美感,是一种可以明显感受到的艺术灵性。
读赵敏的散文,随处可见这种诗意的艺术灵性。如《回忆与憧憬》“回忆与憧憬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如同手心和手背,它们在漫漫人生里各有其突显的阶段。憧憬多于怀想是青少年时代;在回忆与憧憬中沉浮取舍的那一天,我们忽然发觉人已到了中年;回忆多于憧憬时,人生亦将步入暮年”,“回忆与憧憬拥有一个共同的别名,叫做‘时间’。经过了的事,过去了的时间留给人以回忆;我们将要去做的事是未来,它给我们以无限的遐想和憧憬。而这一切都蕴含在我们的生命里,与我们朝夕相伴,形影相随。生命的形式,归根结底是一个人一段曾经存在的时间和存在的意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觉得有的人永恒,而有的人如同虚有的原因吧。”读他的散文,除了获得一种“美”的愉悦外,更多的是一种高贵的情愫和“人生品格”的沉浸,一种坦荡襟怀和心灵境界的穿透。只有当一个人入世渐深,经历了几番人世沧桑之后,开始把许多事推远、看轻、看淡,进入一种散淡如菊、心我悠然的淡泊与超脱的境界才能写出这种耐得住咀嚼的意味深长的散文。
三、平淡中语言的真切性
赵敏散文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与绚烂的色彩,看似平淡朴实,实则以心底流淌着的真情来进行情感的表露。
1、注意精选词语,以增强词语的艺术表现力。翻开他的散文细细品味,我们便能感受到他或飘逸洒脱或清新隽永或机智风趣的语言之美。如《天籁》“在我的家乡,最是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的乐器要数唢呐了。它像是一位参透了生死喜悲的哲人:张家的婚事上喜悦的是它,李家丧事里悲号的还是它。它高亢的长音里有着痛切的低浑;沉郁的低调里又含着激越的飞升。一座座山,一条条河就常在风吹来的唢呐声中无限延伸;乡亲们生生不息的根脉在它的歌唱里得以永恒。”
此外在《生日是一棵树》、《故乡他乡》、《山韵》、《天籁》、《山地向日葵》等文中,许多用心灵的真切体验而流出的佳句,也可见其语言运用的功底。
2、注意句式的变化和锤炼,以强化语言的感情色彩,增强了散文的内在节奏美。赵敏散文注意长短句的有效搭配,使行文摆脱了单调与沉闷的格调,显得错落有致,摇曳生姿。笔者注意到,在文中大量运用排比句和对比句,形成了文章特有的气势和内在的节奏感。如《风的样子》作者用音韵节奏充满诗意的语言写对大理、下关“风”的感受,让人品味不尽。“大理的风,就是那洱海边,‘吹面不寒杨柳风’中柳枝起舞的样子;是大理三塔和苍山感通寺上响着清音的风铃的样子。风的样子还是大理洋人街上猎猎酒旗的样子;是风车广场上的现代女性飘逸的裙裾的样子,是她们长发的样子。其实,风的样子就是在苍洱之间那具有现代气息,又不失古朴风韵的大理的样子。有风的传说的城市是有着灵性的城市,这样的城市很容易就深入人心,让人疼爱。”排比句的使用,使散文有一气呵成,极富思辩色彩,给人以酣畅淋漓、汪洋恣肆之感,读来震撼人心,极易引起共鸣。
《山韵》中,“山外是山,林外是林,林中点缀着一座座小山寨。一间间垛木楼隐现在葱绿的树林里,掩不住它那简明而古朴的美。也不知多少年多少月,这山中的垛木楼由白变成了黄,由黄变成了黑,和着山岚与炊烟一同融入了大山,这就变成了大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背山的女人们年复一年地头顶重物,一步步在山峡中行进,在悬崖上攀爬。她们是在一曲一折地丈量高山的年轮,用前额掂量着大山里的人生啊。野外劳作归来时,她们的竹篓里又装满了野菜和捎给孩子的野果,从一线空悬的山道上下山了。女人们放开嗓门唱一支山歌:噻——哩噻——/背山的人啊何时背过天……歌声直跌下深峡,涧水哗啦啦做着呼应。山地的白家女子就这样用头顶背大了一代又一代山里人;背出了一方世界。”这写诗样的富于变化的句子,读后让人沉浸其中达到忘我的境界,仿佛读者的心和“我”一起飘到那遥远的故乡山寨,回到了山乡女人的世界中,让人回味无尽。
3、比喻、拟人、拟物等手法的巧妙运用,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感、生动性和表现力。“大理仿佛是一位忠厚的长者,抑或是一位可人的姑娘。”(《秀水青山里的城市》)“葵花们在山地的一隅,以成群站立的身躯捧托出炫目的金黄,倔强了整个花盛叶繁的季节。故乡山地的向日葵开放在我整个少年时代中。它们那浓重的金黄和那争先恐后一款款向着蓝天白日的花腮最是牵引起山地少年心底那无名的惆怅。原来生命竟可以如向日葵这般张狂和炫耀;少年的生命也应该像葵花一样在金黄的火焰中燃烧啊!”(《山地向日葵》)
“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赵敏散文语言更多的是阳春白雪,让人感受到他的儒雅;有时又是下里巴人,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让人觉得可亲,真可谓雅俗共赏。热爱读书的他,学识渊博,常常能引经据典,唐诗、宋词、俚语、传说悉收笔底、信手拈来,自然天成,读他的散文如在与他倾心交谈,在听他心曲的流淌,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
赵敏并没有满足于已取得的创作成就,他仍在笔耕不止,我们还有机会不断感受他散文之妙趣。正如在《流年》的后记中所说的:“当我的十指在键盘上轻快飞扬,在抑扬顿挫的键盘上敲击声中,我不断地演绎着激越、豪放、悲伤、愤怒……年复一年,在一次又一次的写作中,我在证实着自己的活着吗?我成功地将虚假和浮躁挡在了窗外。”他还说,“我越来越把流年当作一种痛来体验了……对于个人来说,流年是生命群星中的每一颗流星闪过的弧线,那么,体验的痛越多,流星就越闪亮,弧线就会更加美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