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当于我国东周的中期,古印度的大圣人释迦牟尼创立了辉煌的佛教文明。大约在东汉初年,经贯通亚洲的丝绸之路,佛教从新疆传人中原,或许更早些经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传人洱海地区。
佛教传人洱海地区后,特别是南诏、大理国对意识形态统治的需要,经两朝皇家的倡引,使南诏、大理奇迹般成为佛国。而在佛教诸佛、菩萨、尊者、阿罗汉中,阿嵯耶观音是大理白族缁素两众最为信奉的第一神祇。佛学研究学者,美国海伦查平博士著文说:“在崇奉佛教的大理人看来没有什么神灵更比观音值得尊崇、膜拜与礼赞了。”观音菩萨,梵名Avalokitesvara,音译阿缚卢枳低湿伐罗,观世音是意译,唐代因避太宗李世民讳而俗称观音,即苦难众生求救时可寻观其声音前往普度。观音是佛教著名的四大菩萨之一,和大势至菩萨同侍于阿弥陀佛左右,被称为西方三圣,阿嵯耶观音和大势至法相衣着相同,区别在于阿嵯耶观音头囊正中端坐阿弥陀小化佛,而大势至天冠正中却是宝瓶。自西晋竺法护译出《正法华经》和中天竺沙门慧智译出《赞观世音菩萨颂》一卷后,观音在中原更是普遍流行起来,北魏以降,大同云岗、洛阳龙门、敦煌千佛洞、剑川石钟山石窟遗存大量的观音石刻像就是实证。但需要注意的是,大理信奉的阿嵯耶观音不是从中原和吐蕃传人的,因为他不是佛典通常概说的“六观音”、“七观音”或“三十三观音”之一,而是古印度梵僧菩立陀诃、赞陀崛多等直接从天竺携来大理的。据《南诏中兴二年画卷》记载,之前梵僧到大理布佛战胜本地巫教后,当地群众敲碎像征本地巫教的铜鼓,铸佛教圣像阿嵯耶观音,且白族民间观音十八化的传说也折射和印证了以亡论断的历史真实。究其深里,白子国供奉的圣像阿嵯耶观音实质上应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的化身佛。
观音的原型为古印度的双马神童,后为佛教所吸纳,在印度本为英俊的丈夫,白族地区至今还有观音老爹的塑相。到了后期,特别是唐代以后,就逐渐变成了慈祥微笑亲和的东方美妇人了,其实,阿嵯耶观音的造型与古印度帕巴拉王朝时期的观音像,毗湿奴石雕像很相似,究其艺术风格来源,一是出自于帕拉美术、二是巴拉伐美术。其在造形上是以爪哇的同类作品为依据,其中又掺人了中南半岛的一些特征,而再上溯其源头,印度帕拉及巴拉伐美术应是阿嵯耶观音的基础。大理白族师匠在设绘制范时不可避免地注入了当地先民的脸型,使得慈祥和善、启眸微笑的面部表情酷似白族脸型的翻版。但尽管如此,圣像小腹前垂挂的巾带、系在髋部两侧的巾结等,在巴拉伐美术中皆不乏其式。此外,不挺的鼻子、宽阔的嘴形、丰厚的嘴唇又与许多占婆和柬埔寨的作品接近;而其平板的胸脯瘦窄紧束的下体,纤细的腰肢、乏肌肉质感的上身又与泰国早期的作品相仿。直立的两腿僵硬的姿势、裙摆向两侧微微扬起也可以在爪哇十世纪的作品中清晰可寻。
如果说在大理不可胜数的铸像中,最大的数高八米的雨铜观音,那么在世界佛教造像中最著特色的就要算阿嵯耶观音了。由于历史上兵燹、匪患,社会禁佛、毁佛以及岁月沧桑,自然散落流失等诸多因素,当年万千佛像几乎毁失殆尽,大理世传至今的释迦本尊仅有上海博物馆藏大日如来一尊。阿嵯耶观音也寥寥无几,国内文物界曾一度只知道存有了尊,随着近年国内外学者信息交流的加大,目前已确知国内外共有金、铜质阿嵯耶观音铸像24尊。其中国内有9尊,国外有15尊,分别在日本、美国民间以及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丹佛艺术馆、华盛顿弗雷尔艺术馆、圣地亚哥艺术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芝加哥艺术院、纽约罗伯特美术馆、波士顿美术馆、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在24件阿嵯耶观音中,尤以1978年维修千寻塔时出土的一件纯黄金(1153克)最为珍贵。这批世传文物,是古代大理白族先民留给人类共享的丰厚遗产。本期刊出的阿嵯耶观音圣像是目前大理存藏三尊之一,约铸于南诏晚期(公元850年),铜质贴金,跣足直立于莲花座上,通高55cm,其头戴宝冠,高髻有囊,上饰璎珞、正中阿弥陀小化佛端坐莲台,熠熠生辉;观音耳畔冠巾飘逸、发丝历历,项戴银圈、双臂佩金钏,右腕戴金镯,右手上举掌心向前,食指和拇指握成圆形,作说法印(一说妙音天印)左手向下作与愿印。其身上裸,细腰,下身着长裙,线条简洁洗练,上腹部系金质腰带,中间织带密缠紧束,前有蝶结美饰,下腹重裙精美灵秀、纹摺层叠、两髋前各饰巾结,点缀精巧而得体,菩萨明眸闪动,瑞相端庄,双唇微启,含笑亲和,悠悠然如天使下凡,作千古慈航普渡,既有秣菟罗的人格又不失犍陀罗的神情,白族佛教艺术的稀世杰作阿嵯耶观音,见证了大理早在汉代就与东南亚各国交流的史实。
佛教传人洱海地区后,特别是南诏、大理国对意识形态统治的需要,经两朝皇家的倡引,使南诏、大理奇迹般成为佛国。而在佛教诸佛、菩萨、尊者、阿罗汉中,阿嵯耶观音是大理白族缁素两众最为信奉的第一神祇。佛学研究学者,美国海伦查平博士著文说:“在崇奉佛教的大理人看来没有什么神灵更比观音值得尊崇、膜拜与礼赞了。”观音菩萨,梵名Avalokitesvara,音译阿缚卢枳低湿伐罗,观世音是意译,唐代因避太宗李世民讳而俗称观音,即苦难众生求救时可寻观其声音前往普度。观音是佛教著名的四大菩萨之一,和大势至菩萨同侍于阿弥陀佛左右,被称为西方三圣,阿嵯耶观音和大势至法相衣着相同,区别在于阿嵯耶观音头囊正中端坐阿弥陀小化佛,而大势至天冠正中却是宝瓶。自西晋竺法护译出《正法华经》和中天竺沙门慧智译出《赞观世音菩萨颂》一卷后,观音在中原更是普遍流行起来,北魏以降,大同云岗、洛阳龙门、敦煌千佛洞、剑川石钟山石窟遗存大量的观音石刻像就是实证。但需要注意的是,大理信奉的阿嵯耶观音不是从中原和吐蕃传人的,因为他不是佛典通常概说的“六观音”、“七观音”或“三十三观音”之一,而是古印度梵僧菩立陀诃、赞陀崛多等直接从天竺携来大理的。据《南诏中兴二年画卷》记载,之前梵僧到大理布佛战胜本地巫教后,当地群众敲碎像征本地巫教的铜鼓,铸佛教圣像阿嵯耶观音,且白族民间观音十八化的传说也折射和印证了以亡论断的历史真实。究其深里,白子国供奉的圣像阿嵯耶观音实质上应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的化身佛。
观音的原型为古印度的双马神童,后为佛教所吸纳,在印度本为英俊的丈夫,白族地区至今还有观音老爹的塑相。到了后期,特别是唐代以后,就逐渐变成了慈祥微笑亲和的东方美妇人了,其实,阿嵯耶观音的造型与古印度帕巴拉王朝时期的观音像,毗湿奴石雕像很相似,究其艺术风格来源,一是出自于帕拉美术、二是巴拉伐美术。其在造形上是以爪哇的同类作品为依据,其中又掺人了中南半岛的一些特征,而再上溯其源头,印度帕拉及巴拉伐美术应是阿嵯耶观音的基础。大理白族师匠在设绘制范时不可避免地注入了当地先民的脸型,使得慈祥和善、启眸微笑的面部表情酷似白族脸型的翻版。但尽管如此,圣像小腹前垂挂的巾带、系在髋部两侧的巾结等,在巴拉伐美术中皆不乏其式。此外,不挺的鼻子、宽阔的嘴形、丰厚的嘴唇又与许多占婆和柬埔寨的作品接近;而其平板的胸脯瘦窄紧束的下体,纤细的腰肢、乏肌肉质感的上身又与泰国早期的作品相仿。直立的两腿僵硬的姿势、裙摆向两侧微微扬起也可以在爪哇十世纪的作品中清晰可寻。
如果说在大理不可胜数的铸像中,最大的数高八米的雨铜观音,那么在世界佛教造像中最著特色的就要算阿嵯耶观音了。由于历史上兵燹、匪患,社会禁佛、毁佛以及岁月沧桑,自然散落流失等诸多因素,当年万千佛像几乎毁失殆尽,大理世传至今的释迦本尊仅有上海博物馆藏大日如来一尊。阿嵯耶观音也寥寥无几,国内文物界曾一度只知道存有了尊,随着近年国内外学者信息交流的加大,目前已确知国内外共有金、铜质阿嵯耶观音铸像24尊。其中国内有9尊,国外有15尊,分别在日本、美国民间以及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丹佛艺术馆、华盛顿弗雷尔艺术馆、圣地亚哥艺术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芝加哥艺术院、纽约罗伯特美术馆、波士顿美术馆、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在24件阿嵯耶观音中,尤以1978年维修千寻塔时出土的一件纯黄金(1153克)最为珍贵。这批世传文物,是古代大理白族先民留给人类共享的丰厚遗产。本期刊出的阿嵯耶观音圣像是目前大理存藏三尊之一,约铸于南诏晚期(公元850年),铜质贴金,跣足直立于莲花座上,通高55cm,其头戴宝冠,高髻有囊,上饰璎珞、正中阿弥陀小化佛端坐莲台,熠熠生辉;观音耳畔冠巾飘逸、发丝历历,项戴银圈、双臂佩金钏,右腕戴金镯,右手上举掌心向前,食指和拇指握成圆形,作说法印(一说妙音天印)左手向下作与愿印。其身上裸,细腰,下身着长裙,线条简洁洗练,上腹部系金质腰带,中间织带密缠紧束,前有蝶结美饰,下腹重裙精美灵秀、纹摺层叠、两髋前各饰巾结,点缀精巧而得体,菩萨明眸闪动,瑞相端庄,双唇微启,含笑亲和,悠悠然如天使下凡,作千古慈航普渡,既有秣菟罗的人格又不失犍陀罗的神情,白族佛教艺术的稀世杰作阿嵯耶观音,见证了大理早在汉代就与东南亚各国交流的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