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想买高收益的产品,反正这笔钱也不等着用。”
毛陶所说的“这笔钱”是她和丈夫李鑫办完婚礼后的结余,包括婚礼的礼金和此前两人的积蓄,总共约有五六十万元的银行存款。现在,他们正儿八经地开始考虑投资理财。
毛陶和老公李鑫今年都28岁。毛陶是杭州一家医院的医生,李鑫是电信公司的工程师,两人年薪税后合计28万元,加上外快,比如讲课会诊费用、房租收入等,家庭年收入在35万元左右。
别看他们年纪轻,他们在杭州已经有了两套房产,都是在2011年买入的。毛陶说,买房的资金主要来自于父母的援助。其中,位于西湖区的自住房买入价120万元,他们是全款买入的。另一套房产是位于杭州市郊的毛坯房,他们借了76万元的商业贷款,目前每月租金收入1000元。
毛陶和李鑫以前的理财都很保守,就是把每个月花剩下的钱存起来。现在,毛陶手里还有几万元大学时存的五年定期存款。“这和我爷爷的理财方式一样,以前一直觉得只要好好工作就能万事大吉。”
因为不敢轻易尝试新的投资品种,所以毛陶在判断要不要买某个理财产品时,总会冒出这样的想法:我必须参考一些指标来证明理财产品承诺的收益,但这些公开的指标是不是在吹牛呢?结果是,她总是放弃购买新产品。
结婚后,他俩收入稳定,对于闲钱投资的看法也有所变化。“我们年纪轻,父母没有负担,所以应该可以承受较高风险的投资。”目前,毛陶家庭的资产配置年化收益率较低,除了有10万元的银行保本理财产品之外,五六十万元闲钱都是定期和活期存款。
毛陶和李鑫一直热衷于看理财杂志。“资金配置、模拟时间、选股方法都讲得很细致,对于没什么投资经验的新人而言,价值投资理念更能让人看懂。”
“我能够承受20%左右的本金损失。”毛陶现在很想尝试投资股票,也想逐渐配置一些收益相对较高的产品。
毛陶是独生女,再过5年父母都将退休,她打算为父母备一套养老房。而在未来两三年内,他们会考虑要一个孩子。他们在市区的自助老公房和郊区的投资房可能会在三五年后调整。
和毛陶家庭不同,32岁的王森还是单身一人,也不着急恋爱结婚。用王森的话说:安居才能立业,趁年轻要多打拼。
王森在澳洲读完硕士后回上海,在外资保险公司产品研发部工作。王森自认“心气很高”,虽然在保险公司的工作收入不错,但他总觉得自己闲不住。
“读书的时候我就觉得创业很刺激。”王森说,辞职并非一时冲动,开公司也是经过慎重考虑,他相信自己的眼光和胆识。王森的父亲是外科医生,母亲是大学老师,父母经济状况良好。
2007年初,王森从公司辞职,开始和同伴合伙开公司。公司主要涉及IT高科技行业,目前王森的年收入约55万元。他现在和父母一起住。2008年,他在上海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三居室,目前房贷已全部还完,房子每月可以获得6000元租金。
在投资领域,王森比较偏爱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品种。2009年,他在股市投入25万元,1年后大约亏损10万元。此后,他又补仓15万元,企图把亏掉的钱再赚回来。不过他买入的那些题材股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投资收益,他还处于深度套牢中。
王森意识到,不惧怕风险不等于可以盲目投资。他不想再过多地涉足股市,希望能找到更稳妥的高风险高收益投资品种。
年过五十的张帆是国企技术管理人员,妻子是大学老师,夫妻二人年收入税后40万元左右。独生女儿从北大本科毕业后,以全额奖学金考上美国一所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对于留学生家庭来说,省了学费就等于省了最大头。
张帆已经购买了足够的养老和医疗保险,除了留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家庭应急所用外,他打算把55万元的存款用于投资组合。张帆认为自己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希望投资收益高一些的投资品种。
马贝贝 上海精驭财务策划有限公司理财师
Q1:想取得高收益,一定要冒高风险吗?
“这句话应该反过来理解,很多时候高风险投资的背后不一定就是高收益。提高投资收益是相对的,如果在初期贸然投入高风险的工具中,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亏损。”
在马贝贝看来,毛陶的金融资产配置较零散,年度总收益平均为5.46%,其中公司融资部分虽然收益较高,但是属于短期投资,到期结束,不具有持续性。而定期存款周期太长,收益性灵活性都不够,活期存款收益率较低。
毛陶的家庭收入稳定,在有房贷的情况下结余比例依然较高,具有很好的财富累积的能力,现在需要做的是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增加投资收入,使财富的雪球尽快滚动起来。
马贝贝认为,虽然在以后的资产配置中毛陶倾向于高风险的投资,但很多时候高风险投资的背后不一定就是高收益。风险的高低相对的不是投资收益,而是投资人的专业水平及市场经验。同样的投资工具,不同的人使用会有不同的效果。
而毛陶已有一定的原始积累,如果在初期贸然投入高风险的工具中,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亏损。投资过程中20%的亏损要25%的收益才能持平,而对于投资新人来说,亏损的概率又要比盈利大很多。
马贝贝建议毛陶家庭将大部分资金统筹起来作为核心资产,该部分资金投放在相对稳健并且安全性高的投资工具中,比如信托、债券、银行理财等,以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另一部分小笔资金投入到操作空间较大,风险较高的品种中,如股票、基金等。这笔资金有机会获得较高的收益率,提高资产的整体收益。同时在发生极端的市场风险时也并不影响家庭财务的整体安全。
如果毛陶倾向于高风险投资,马贝贝建议可以将以后的资产配置调整为:
定期存款因为还有较长时间才到期,所以暂时放在配置中。其他的约50万元存款整合到小额信托中,该类型产品有一定的投资门槛,年度回报在6%至8%之间,期限1至2年,符合核心资产的配置要求。建议把银行理财产品和公司融资等零散资金逐渐整合到一起,共计20万元,作为”卫星资产“配置到股票或者股票基金中,在市场波动中寻求高回报的机会,同时可借此学习投资技能积累市场经验。 马贝贝建议毛陶拿出5万元购买货币基金作为家庭备用金。货币基金具有活期存款的灵活性,资金赎回T+2到账,有些货币基金已经实现了T+0到账。货币基金具有定期存款的收益,目前7天年化收益在3.5%左右。这样配置有助于满足家庭资金的流动性需求,并适当提高收益,加强稳定性。
Q2:小额月度结余怎么打理?
“月度结余基本都是小金额资金,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有限,活期存款利息太低是最不合算的理财方式,建议选择投资门槛低的指数基金和股票基金。”
马贝贝建议毛陶将最近半年的月度结余投入到指数基金和股票基金中。
月度结余基本都是小金额资金,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有限,而活期存款因为利息太低,是最不合算的理财方式。基金投资门槛较低,操作便捷,可以直接通过网银购买,或者在一些第三方的基金销售平台上购买(申购费用上通常有折扣)。这也是大众理财最适用的工具。
毛陶没有太多投资经验,月度定投能让她用一种简单易学的方式逐渐了解和掌握基金投资的技能,一方面满足了她学习高风险产品的投资需求,另一方面用平均成本法控制市场风险,提高了获得较高投资收益的机会。
经过半年的投资尝试,毛陶会对市场有进一步的熟悉。届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能力适当调整资产配置,将部分资金配置到高风险投资品种上。这样能避免因为不熟悉市场使自己和资产处于盲目的风险境地。
Q3:花了不少钱买保险,我的保障措施到位吗?
“家庭收入的8%用来买保险,可实际上这个金额的保费支出能获得的保障却差强人意。买得多不一定买得对,保险选择应有主次。”
毛陶对自己的家庭保障很有信心,年度支出2.2万元,占到家庭收入的8%,可实际上这个金额的保费支出能获得的保障却差强人意——现有的两款保险产品主险都只是寿险,从家庭保障的合理性来说保障不足。
不少人在配置保险产品的时候往往有很大的误区。一种误区是要求投资回报,会把分红或者投资收益作为重要的考量,却不知道这类产品购买门槛高,费用高,投资效率低,如果保障配置不好,很容易出现花了高保费却得不到高保障的窘境。
另一种误区是不知道保费支出的顺序。对于年轻的中等收入家庭,尤其是有贷款的家庭来说,定期寿险是必要的,保额以家庭的总负债为参考标的。但这部分保费预算不用太高,以30岁保障20年保额50万元的个人来说,1年的保费在500元至600元左右,两个人每人投保50万元,1年的保险花费在1000元左右。
毛陶需要了解保费支出的重点。重疾支出往往是造成家庭财务产生重大危机的隐患。马贝贝建议,对于毛陶这样收入不算很高的年轻家庭来说,可以配置消费型重疾险,如果经济情况允许就一次性配置终身重疾险,年轻时候购买终身重疾险有保费便宜、保障期限长的优势。意外险、医疗险则可以附加在主险后作为补充。
毛陶所说的“这笔钱”是她和丈夫李鑫办完婚礼后的结余,包括婚礼的礼金和此前两人的积蓄,总共约有五六十万元的银行存款。现在,他们正儿八经地开始考虑投资理财。
毛陶和老公李鑫今年都28岁。毛陶是杭州一家医院的医生,李鑫是电信公司的工程师,两人年薪税后合计28万元,加上外快,比如讲课会诊费用、房租收入等,家庭年收入在35万元左右。
别看他们年纪轻,他们在杭州已经有了两套房产,都是在2011年买入的。毛陶说,买房的资金主要来自于父母的援助。其中,位于西湖区的自住房买入价120万元,他们是全款买入的。另一套房产是位于杭州市郊的毛坯房,他们借了76万元的商业贷款,目前每月租金收入1000元。
毛陶和李鑫以前的理财都很保守,就是把每个月花剩下的钱存起来。现在,毛陶手里还有几万元大学时存的五年定期存款。“这和我爷爷的理财方式一样,以前一直觉得只要好好工作就能万事大吉。”
因为不敢轻易尝试新的投资品种,所以毛陶在判断要不要买某个理财产品时,总会冒出这样的想法:我必须参考一些指标来证明理财产品承诺的收益,但这些公开的指标是不是在吹牛呢?结果是,她总是放弃购买新产品。
结婚后,他俩收入稳定,对于闲钱投资的看法也有所变化。“我们年纪轻,父母没有负担,所以应该可以承受较高风险的投资。”目前,毛陶家庭的资产配置年化收益率较低,除了有10万元的银行保本理财产品之外,五六十万元闲钱都是定期和活期存款。
毛陶和李鑫一直热衷于看理财杂志。“资金配置、模拟时间、选股方法都讲得很细致,对于没什么投资经验的新人而言,价值投资理念更能让人看懂。”
“我能够承受20%左右的本金损失。”毛陶现在很想尝试投资股票,也想逐渐配置一些收益相对较高的产品。
毛陶是独生女,再过5年父母都将退休,她打算为父母备一套养老房。而在未来两三年内,他们会考虑要一个孩子。他们在市区的自助老公房和郊区的投资房可能会在三五年后调整。
和毛陶家庭不同,32岁的王森还是单身一人,也不着急恋爱结婚。用王森的话说:安居才能立业,趁年轻要多打拼。
王森在澳洲读完硕士后回上海,在外资保险公司产品研发部工作。王森自认“心气很高”,虽然在保险公司的工作收入不错,但他总觉得自己闲不住。
“读书的时候我就觉得创业很刺激。”王森说,辞职并非一时冲动,开公司也是经过慎重考虑,他相信自己的眼光和胆识。王森的父亲是外科医生,母亲是大学老师,父母经济状况良好。
2007年初,王森从公司辞职,开始和同伴合伙开公司。公司主要涉及IT高科技行业,目前王森的年收入约55万元。他现在和父母一起住。2008年,他在上海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三居室,目前房贷已全部还完,房子每月可以获得6000元租金。
在投资领域,王森比较偏爱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品种。2009年,他在股市投入25万元,1年后大约亏损10万元。此后,他又补仓15万元,企图把亏掉的钱再赚回来。不过他买入的那些题材股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投资收益,他还处于深度套牢中。
王森意识到,不惧怕风险不等于可以盲目投资。他不想再过多地涉足股市,希望能找到更稳妥的高风险高收益投资品种。
年过五十的张帆是国企技术管理人员,妻子是大学老师,夫妻二人年收入税后40万元左右。独生女儿从北大本科毕业后,以全额奖学金考上美国一所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对于留学生家庭来说,省了学费就等于省了最大头。
张帆已经购买了足够的养老和医疗保险,除了留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家庭应急所用外,他打算把55万元的存款用于投资组合。张帆认为自己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希望投资收益高一些的投资品种。
马贝贝 上海精驭财务策划有限公司理财师
Q1:想取得高收益,一定要冒高风险吗?
“这句话应该反过来理解,很多时候高风险投资的背后不一定就是高收益。提高投资收益是相对的,如果在初期贸然投入高风险的工具中,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亏损。”
在马贝贝看来,毛陶的金融资产配置较零散,年度总收益平均为5.46%,其中公司融资部分虽然收益较高,但是属于短期投资,到期结束,不具有持续性。而定期存款周期太长,收益性灵活性都不够,活期存款收益率较低。
毛陶的家庭收入稳定,在有房贷的情况下结余比例依然较高,具有很好的财富累积的能力,现在需要做的是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增加投资收入,使财富的雪球尽快滚动起来。
马贝贝认为,虽然在以后的资产配置中毛陶倾向于高风险的投资,但很多时候高风险投资的背后不一定就是高收益。风险的高低相对的不是投资收益,而是投资人的专业水平及市场经验。同样的投资工具,不同的人使用会有不同的效果。
而毛陶已有一定的原始积累,如果在初期贸然投入高风险的工具中,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亏损。投资过程中20%的亏损要25%的收益才能持平,而对于投资新人来说,亏损的概率又要比盈利大很多。
马贝贝建议毛陶家庭将大部分资金统筹起来作为核心资产,该部分资金投放在相对稳健并且安全性高的投资工具中,比如信托、债券、银行理财等,以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另一部分小笔资金投入到操作空间较大,风险较高的品种中,如股票、基金等。这笔资金有机会获得较高的收益率,提高资产的整体收益。同时在发生极端的市场风险时也并不影响家庭财务的整体安全。
如果毛陶倾向于高风险投资,马贝贝建议可以将以后的资产配置调整为:
定期存款因为还有较长时间才到期,所以暂时放在配置中。其他的约50万元存款整合到小额信托中,该类型产品有一定的投资门槛,年度回报在6%至8%之间,期限1至2年,符合核心资产的配置要求。建议把银行理财产品和公司融资等零散资金逐渐整合到一起,共计20万元,作为”卫星资产“配置到股票或者股票基金中,在市场波动中寻求高回报的机会,同时可借此学习投资技能积累市场经验。 马贝贝建议毛陶拿出5万元购买货币基金作为家庭备用金。货币基金具有活期存款的灵活性,资金赎回T+2到账,有些货币基金已经实现了T+0到账。货币基金具有定期存款的收益,目前7天年化收益在3.5%左右。这样配置有助于满足家庭资金的流动性需求,并适当提高收益,加强稳定性。
Q2:小额月度结余怎么打理?
“月度结余基本都是小金额资金,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有限,活期存款利息太低是最不合算的理财方式,建议选择投资门槛低的指数基金和股票基金。”
马贝贝建议毛陶将最近半年的月度结余投入到指数基金和股票基金中。
月度结余基本都是小金额资金,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有限,而活期存款因为利息太低,是最不合算的理财方式。基金投资门槛较低,操作便捷,可以直接通过网银购买,或者在一些第三方的基金销售平台上购买(申购费用上通常有折扣)。这也是大众理财最适用的工具。
毛陶没有太多投资经验,月度定投能让她用一种简单易学的方式逐渐了解和掌握基金投资的技能,一方面满足了她学习高风险产品的投资需求,另一方面用平均成本法控制市场风险,提高了获得较高投资收益的机会。
经过半年的投资尝试,毛陶会对市场有进一步的熟悉。届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能力适当调整资产配置,将部分资金配置到高风险投资品种上。这样能避免因为不熟悉市场使自己和资产处于盲目的风险境地。
Q3:花了不少钱买保险,我的保障措施到位吗?
“家庭收入的8%用来买保险,可实际上这个金额的保费支出能获得的保障却差强人意。买得多不一定买得对,保险选择应有主次。”
毛陶对自己的家庭保障很有信心,年度支出2.2万元,占到家庭收入的8%,可实际上这个金额的保费支出能获得的保障却差强人意——现有的两款保险产品主险都只是寿险,从家庭保障的合理性来说保障不足。
不少人在配置保险产品的时候往往有很大的误区。一种误区是要求投资回报,会把分红或者投资收益作为重要的考量,却不知道这类产品购买门槛高,费用高,投资效率低,如果保障配置不好,很容易出现花了高保费却得不到高保障的窘境。
另一种误区是不知道保费支出的顺序。对于年轻的中等收入家庭,尤其是有贷款的家庭来说,定期寿险是必要的,保额以家庭的总负债为参考标的。但这部分保费预算不用太高,以30岁保障20年保额50万元的个人来说,1年的保费在500元至600元左右,两个人每人投保50万元,1年的保险花费在1000元左右。
毛陶需要了解保费支出的重点。重疾支出往往是造成家庭财务产生重大危机的隐患。马贝贝建议,对于毛陶这样收入不算很高的年轻家庭来说,可以配置消费型重疾险,如果经济情况允许就一次性配置终身重疾险,年轻时候购买终身重疾险有保费便宜、保障期限长的优势。意外险、医疗险则可以附加在主险后作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