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忧难去 滞胀不足虑

来源 :董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之所以许多经济学家会出现误判,原因在于没有认清滞胀的基本逻辑,没有充分认识到通胀的惯性,或者说,他们把通胀滞后回落那个阶段较为短暂的“经济不景与高通胀并存”错误地定义为“滞胀”
  
  最近几个月,中国的物价上涨势头超出了去年下半年大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测。继3月份CPI创下5.4%的高位后,4月份CPI仍然高达5.3%。与此同时,其他一些统计数据(如PMI指数、工业生产、消费)却出现走软的迹象,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投行经济学家们又开始担心经济增长后继乏力问题,最悲观的人已经在高声地谈论宏观经济硬着陆的问题了。如果将这两种现象结合起来,就是如今媒体传播甚广的“滞胀”论了。通胀、硬着陆、滞胀,到底哪一种情景才是我们将要遇到的实况呢?
  
  “滞胀”假象
  
  滞胀,简而言之,就是经济停滞、增速大幅下滑、失业率飙升与通胀居高不下同时并存的局面。在现代经济史上,滞胀在1970年代西方诸国经济中真实地出现过,并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梦魇。
  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逊当年曾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和称为“痛苦指数”。在1970年代,经济形势非常糟糕,更糟糕的是,经济决策者对此一筹莫展:采取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会加剧通胀;采取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失业率又会在高位上继续攀升。这种缺乏政策腾挪空间、决策者无计可施的局面,令人们一片迷茫,正因为此, “痛苦指数”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直到今天,只要媒体提到“滞胀”,人们还会本能地感到恐惧,特别是在投资市场上,滞胀简直是信心杀手、指数毒药。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这种对“滞胀”的恐慌虽然符合一般大众的心理,却毫无科学根据,它更多的是一种羊群效应。笔者的这一观点,是建立在基本的经济规律和历史经验基础上的。
  从经济学的供求定律看,在供给曲线不变的情况下,需求上升会导致两方面的结果:一是产出上升,二是物价上升。因此,通胀基本上都是与经济增长相伴随,特别是经济增长超出了其潜在增长率之后,通胀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发生通胀与经济衰退相伴随的情况,那一定是供给方面出了问题。也就是说,滞胀只会发生在供给冲击(如石油供应突然中断、大面积系统性的自然灾害、大范围的经济秩序紊乱)的情况下。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和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同时发生。
  这种情况相当少见,可见的记载只在1970年代西方经济中出现过。1973年和1979年,为了在外交上对抗西方国家,中东石油生产国曾两次实行石油禁运,石油供应突然中断,其结果就是油价狂飙。换成经济学的术语,就是供给曲线突然向左大幅平移。假如这时候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决策者认识到石油冲击的本质,采取较为偏紧的货币政策,那么经济就会出现下滑,但物价却不会失控,因为在货币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用于能源的消费开支上升了,用于其他商品上的必然随之减少,总体物价水平并不会失控。
  然而,当时美国等国家的货币当局反而采取了在通常情况下的应对策略,即:通过扩张货币来对抗经济下滑,其结果可想而知。一方面是石油中断导致的供给能力下降不会因货币扩张而缓解,经济衰退无法避免;另一方面,过多的货币导致物价不断轮番上涨。更糟糕的是,决策当局并没有认识到这背后的规律,反而通过行政管制手段来控制物价,如尼克松推行臭名昭著的“工资物价控制”,在货币政策放水的情况下,指望通过这种行政手段来控制物价,其结果自然只能是失败。失败一次,人们对行政管制的信心就下降一次,通胀预期就上升一次,其结果就彻底失控了。1979年,美联储新一任主席保罗?沃尔克上台,他采取强硬手段,控制货币供应量,付出巨大代价后,经济秩序才开始走向正常。
  虽然今天我们面临的形势和1970年代从表面上看颇为相似,如能源和各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但实质根本不同。2003-2007年以及2009年至今的两轮能源价格上涨,是受经济增长、需求强劲的推动,前一轮能源多倍上涨与当时的世界经济普遍繁荣相始终,后一轮则与全球危机后的普遍经济强劲复苏(特别是中国)直接相关。因此,并不存在1970年代那样的供给冲击。所以,正常情况下,经济要么是繁荣与通胀并存、要么是衰退与通缩(或通胀下降)共生。这一规律最近10年来被反复验证为可靠。
  
  当前主要问题还是通胀
  
  既然从逻辑上看,在没有发生供给冲击的前提下,通胀与经济衰退不可能并存,那么又为何常常出现在某一阶段通胀不低,但经济却开始走弱的现象呢?其实不难理解。通胀有惯性,不仅人们订立的购销、工资等各种合同不可能立即随经济形势调整,而且人们认识到经济下滑、需求转弱也需要一段时间,因此,投资和消费行为,以至通胀预期都会保持一段时间的惯性。经济开始转弱后,高通胀往往会延续3-6个月,甚至会略长,在这段时间内,往往就会出现与滞胀的某些特征,某些人不明就里,自然就会认为滞胀已经来临,大为恐慌了。
  2008年三、四季度(特别是第四季度GDP仅6.3%,创10年新低),中国经济已经明显下降,但平均通胀仍接近5%,当时也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滞胀已经来临,但到了2009年一季度,通胀很快就转变成通缩。
  之所以许多经济学家会出现这种误判,原因在于没有认清滞胀的基本逻辑,没有充分认识到通胀的惯性,或者说,他们把通胀滞后回落那个阶段较为短暂的“经济不景与高通胀并存”错误地定义为“滞胀”。
  当前同样不存在1970年代那样的供应冲击,故而,我们可以得出滞胀不会发生这一基本结论。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通胀与经济衰退的替换关系中,通胀短期内仍然是主要的矛盾。这不仅是因为当前的通胀较高,人们的通胀预期居高不下,而且因为影响推高通胀的一系列基本因素并未解除。这些因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长时间过度宽松的货币。虽然最近两个月M2已经被控制在预期目标内,但在非市场化的环境下,M2的衡量作用存在缺陷,频繁进行数量调控,上调准备金率,使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恶化,但国企仍然未受到冲击。只要不上调利率,只要政策总的倾向是以保增长为主,那么总需求旺盛局面就很难出现根本性的逆转,物价也就很难出现快速下降。中国的GDP增长已较长时间处于潜在生产能力之上,事实上,粗略估计,只有经济增长下降到9%或以下,通胀才有可能得到实质性的控制。
  二是资产泡沫对消费物价的传导正处于强劲阶段。房价泡沫经过6—7年的膨胀,已构成最主要的通胀催化剂,在初始阶段,资产价格对CPI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一旦这种资产泡沫的力量由潜伏状态转达为显性状态,将持续而强有力地推动CPI的上升。房价贵则百业腾贵,千万不能低估这句话里包括的真理性。这种推动作用,在资产价格破裂之前将会持续很长时间。
  三是在当前的物价管制情况下,通货膨胀中相当一部分被潜伏下来,一旦这些潜伏的力量浮出水面,将构成推升通胀的另一股强大力量。即便实行更长时间的物价管制,物价表面上受到控制,但实质性高通胀也将继续维持下去。更何况,物价管制最终会导致经济秩序的大混乱,最终不得不被放弃,到那时,通胀下降的速度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其他文献
以绿豆分离蛋白为壁材,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蒜素微胶囊。采用响应面方法对进口温度、进料速度、喷雾压力三因素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大蒜素微胶囊工艺。结果表明,大蒜素微胶囊
为数不多的审计公司干着大部分跨国企业的审计事务。而对中小市值上市公司来说,从理论上讲,有成千上万的审计公司可供他们选择。那么,小型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该如何有效地一一权衡呢?尽管一个审计事务所的声誉对不同的委托方来说,见仁见智,但有一个严峻的现实不得不引起注意:只有机构投资者的意见才真正重要。因此,为简化过程,这里有个妙计:像机构投资者一样思考。  机构投资者评估审计公司时会注意四个指标。  上市公
不久前电信业"反垄断"事件的爆发,将公众的目光和争议焦点再次集聚到垄断国企身上,进而引发社会对国企改革路径的再反思。客观地说,垄断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简单将其归咎于公
河南省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002448)于8月11日下午6时21分发出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的通知,审议公司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等事项。8月12日,公司董事王中营、监事薛建军分别卖
案情简介申诉人宋某系某修配厂雇工,2001年7月8日,宋某在工作中因违反操作规程,不慎被铁屑崩伤左眼.事故发生后,某修配厂积极组织抢救治疗,先后送往当地中心医院治疗两次.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大纲,提高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质量,落实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切实培养大学生国防素质。当务之急是研 究和构建高校课程标准。本文对课程标准的意义、功能和框
临时CEO越来越常见:黑莓任命John Chen为临时CEO,北爱尔兰供水公司宣布临时CEO将继续留任,此间董事会将第二次尝试寻找合适的接班人;其他大公司,包括制药巨头阿斯利康,也都在近几年聘用过临时CEO。这些临时高管的类型各异,有些被雇来做非常具体的工作,如扭转销售情况;有些为正式接替CEO职位做准备,有些则只是暂时填补一下空缺。  临时高管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呢?人们通常认为,优秀的临时高管必
低压配电网无功率补偿技术已经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利用,它不但可以提高电压质量而且能够保证电网的安全 稳定以及降低电量耗损,无功补偿技术还能够减小电量传
研究建立一种检测育苗基质中矮壮素和缩节胺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采用甲醇-乙酸铵水溶液直接提取,样品无需任何净化过程;在亲水作用色
《O2O: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  作者:张波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年2月  2012年是O2O元年,无论是成熟的传统企业、如火如荼的电子商务企业,还是电信、银行、娱乐等与民生相关的企业,都在探索和践行O2O模式,因为O2O中孕育着极富创新性的商业模式。  O2O就是生活消费领域通过线上(虚拟世界)和线下(现实世界)互动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  过去的10年,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现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