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实践素质。与“数控机床故障维修”密切相关的先行课程有“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控加工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等。该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方面具有诊断能力与维修能力的技术人材,因而加强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1 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弊端分析
传统实践教学以使学生掌握经验技术和动作技能为目标,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为要求。当今的要求不仅是能够继承性应用现有知识、技术、方法,还应当能够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方案、新创意,能够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因此,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应以培养的学生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为主旨,以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
笔者所在学校在“数控机床故障维修”课程的传统实践教学存在如下弊端:
1.1 教学主体的认识问题
在传统实践教学中,教师是“带”实验而不是“指导实验”,即实践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体,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拟定实践内容、步骤等,实践时,学生只需按规定的步骤机械地操作即可,全班统一进度和要求,不利于因材施教。
1.2 教学内容重复
原来的实验和实训内容有重复,主要针对如何使用机床和对机床的维护标准而定。从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来看,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显得单调,缺少复合性、创新性、实战性。
1.3 教学模式陈旧
学习中以“模仿”为主,通过教师详细讲解、排除故障示范,学生只需“依样画葫芦”;不能运用现代化诊断设备和建立校企合作的新型实践模式。
2 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原则和内容
根据高职培养的目标,对“数控机床故障维修”实践教学改革的原则为:(1)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由基本技能型向专业技术能力方向发展;(2)由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先行课程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3)进一步加强方法、手段的先进性,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培养学生的故障诊断能力;(4)在教师的指导下,对TDNC150数控车床进行改进,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上述原则指导下,对该课程实践教学进行如下改革:
2.1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主体是实践教学的中心,主导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做好工作。作为实践教学主体的学生,必须在继承传统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应用和创新。作为主导的实践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扩展和更新,达到知识丰富、技术熟练、教学方法科学的要求。
2.2 以实验实训为主的实践内容要统一规划
实验和实训在内容上要统一规划,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规划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时,可将其分成基本模块和创新模块两部分,其中基本模块用于训练排除常见故障的技能,创新模块用于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主要针对基本模块。通过机床结构的认识实验、丝杠间隙调整实验、刀架的工作原理实验、常见系统报警排除实验等内容的训练,形成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训教学主要针对创新模块。结合现有设备,分步骤进行:(1)对TDNC150简易数控车床进行拆装;(2)拟定部分创新性的设计课题,如添加脉冲轮,变开环控制为半闭环控制等;(3)将设计后的方案进行模拟,观察设计效果,并对方案进行修订;(4)根据方案改进机床控制过程,并进行硬件连接;(5)软硬件调试;(6)验收、答辩。
2.3 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教学基地的建设是保证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笔者所在学院投入100多万元资金购入了数控车床综合维修实验台、数控铣床综合维修实验台,组建了数控机床综合维修实训中心。另外,学院和一些厂家建立了长期实践教学合作协议,定期组织学生去参观或顶岗实习。
2.4 制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评价体系
从注重对理论教学的监控评价转向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监控评价,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采取动手操作、问答、书面的形式,主要对机床整体结构、控制原理、故障原因分析、故障排除能力、常用工具使用、新技术应用等部分考核,每部分给出量化标准,最后定出总成绩。
2.5 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实践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办出高职特色的前提。通过培养、引进、提高相结合,安排教师到机床企业和科研单位定期培训,鼓励教师进实验室参与建设;从企业引进或聘请一批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维修工程师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科研能力。
3 总结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角度来审视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在“数控机床故障维修”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而轻技能与素质的培养,重共性教育而轻个性的发展,重对传统的继承而轻对现实的突破和创新等现象。以《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为指导,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对该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1 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弊端分析
传统实践教学以使学生掌握经验技术和动作技能为目标,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为要求。当今的要求不仅是能够继承性应用现有知识、技术、方法,还应当能够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方案、新创意,能够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因此,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应以培养的学生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为主旨,以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
笔者所在学校在“数控机床故障维修”课程的传统实践教学存在如下弊端:
1.1 教学主体的认识问题
在传统实践教学中,教师是“带”实验而不是“指导实验”,即实践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体,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拟定实践内容、步骤等,实践时,学生只需按规定的步骤机械地操作即可,全班统一进度和要求,不利于因材施教。
1.2 教学内容重复
原来的实验和实训内容有重复,主要针对如何使用机床和对机床的维护标准而定。从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来看,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显得单调,缺少复合性、创新性、实战性。
1.3 教学模式陈旧
学习中以“模仿”为主,通过教师详细讲解、排除故障示范,学生只需“依样画葫芦”;不能运用现代化诊断设备和建立校企合作的新型实践模式。
2 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原则和内容
根据高职培养的目标,对“数控机床故障维修”实践教学改革的原则为:(1)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由基本技能型向专业技术能力方向发展;(2)由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先行课程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3)进一步加强方法、手段的先进性,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培养学生的故障诊断能力;(4)在教师的指导下,对TDNC150数控车床进行改进,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上述原则指导下,对该课程实践教学进行如下改革:
2.1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主体是实践教学的中心,主导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做好工作。作为实践教学主体的学生,必须在继承传统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应用和创新。作为主导的实践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扩展和更新,达到知识丰富、技术熟练、教学方法科学的要求。
2.2 以实验实训为主的实践内容要统一规划
实验和实训在内容上要统一规划,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规划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时,可将其分成基本模块和创新模块两部分,其中基本模块用于训练排除常见故障的技能,创新模块用于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主要针对基本模块。通过机床结构的认识实验、丝杠间隙调整实验、刀架的工作原理实验、常见系统报警排除实验等内容的训练,形成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训教学主要针对创新模块。结合现有设备,分步骤进行:(1)对TDNC150简易数控车床进行拆装;(2)拟定部分创新性的设计课题,如添加脉冲轮,变开环控制为半闭环控制等;(3)将设计后的方案进行模拟,观察设计效果,并对方案进行修订;(4)根据方案改进机床控制过程,并进行硬件连接;(5)软硬件调试;(6)验收、答辩。
2.3 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教学基地的建设是保证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笔者所在学院投入100多万元资金购入了数控车床综合维修实验台、数控铣床综合维修实验台,组建了数控机床综合维修实训中心。另外,学院和一些厂家建立了长期实践教学合作协议,定期组织学生去参观或顶岗实习。
2.4 制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评价体系
从注重对理论教学的监控评价转向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监控评价,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采取动手操作、问答、书面的形式,主要对机床整体结构、控制原理、故障原因分析、故障排除能力、常用工具使用、新技术应用等部分考核,每部分给出量化标准,最后定出总成绩。
2.5 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实践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办出高职特色的前提。通过培养、引进、提高相结合,安排教师到机床企业和科研单位定期培训,鼓励教师进实验室参与建设;从企业引进或聘请一批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维修工程师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科研能力。
3 总结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角度来审视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在“数控机床故障维修”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而轻技能与素质的培养,重共性教育而轻个性的发展,重对传统的继承而轻对现实的突破和创新等现象。以《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为指导,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对该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