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现代建筑的层数较高、结构复杂,为保证其质量安全,就要求施工时进一步加大基坑、基础的开挖深度,由此不仅提高了施工难度,同时也对工程项目的结构专业、勘察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工程项目的岩土勘察,倘若采用以往守旧、传统的勘察方法及手段,显然已无法满足项目的设计需要,从而曝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就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作简要的分析、阐述。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程建设的越发频繁,在现代工程项目不断为岩土勘察带来新的课题的同时,勘察单位已逐步向企业化靠拢,由于改为自负盈亏,在一定程度更注重了利益而轻视了工作质量,加之现代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法、水平止步不前,从而很难适应现代工程建设的需要,以至于曝露出一些问题。以下,本文就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岩土勘察常见问题
1.1 勘察手段单一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常运用综合的勘察手段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岩土问题。可目前许多勘察单位仍旧按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因而显得手段比较单一。勘察报告内容多停留在定性评价,而定量评价数据较少。
1.2 勘察质量不高
目前许多勘察单位已实行企业化,由原来的行政拨款改为自负盈亏,勘察任务也由原来的上级下达改为单位自找。于是,有的勘察单位为了眼前利益,放松了对勘察质量的管理,造成勘察成果质量下降。主要表现有:第一,由于勘察工作量不足,为了能争取任务,只好压低预算价,但又要利润,就减少工作量,该做的项目不做或者少做;其次,是钻探、测试及取样不符合规范要求,现场勘察时,为了抢速度,钻探取样不执行规范,往往是 2~3m 才提一次钻,结果往往造成分层位置不准确,或漏掉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如薄的软弱透镜体,小裂隙等。此外取样时,有的不用取样器,而直接从岩芯管中取原状土样。更有甚者个别单位原位测试时,现场只做少量几个,其余的照此编造了事。
1.3 作业面狭隘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最后的勘察结果、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不断的通过实践来总结经验而完成的。就工程建设项目的岩土勘察工作而言,倘若没有针对项目当地的岩土工程进行总体的研究、分析,就无法全面了解、掌握项目施工场地及其周边区域的地基土层性质、特征、变化规律等,倘若此时进行岩土勘察的分析、评价则难以保证其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长期以来,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通常只是针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场地进行勘察、研究,而并未深入了解、分析项目场地周边区域的地质结构,由此得出的勘察报告、结论、建议,一般不会考虑地区性因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项目施工提供了支持与依据,但随着工程项目完工,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很难保证地基结构不会发生改变,甚至可能会受到周边地質变化的影响而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中普遍存在:对于地区工程实践,缺乏重视、经验不足;生硬套用有关标准与规范,勘察结论、报告、建议过于保守。由此,不仅难以有效发挥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作用,同时也将造成极大的经济浪费。
1.4技术素质问题
这里所说的技术素质包含有勘察技术人员的综合知识,而这些知识不但需要一定意义上的了解和掌握,它还需要这种知识的深入和广泛。另外,在勘察设计与技术方面,目前我们国家勘察各专业的交流活动相对很少,考虑到这个专业的冷偏,很多人在技术交流的资料和期刊上也很少找到相关信息,所以也就很少了解专业动向和发展状况,造成的结果有很多就是眼光很短,埋头做自己的工作,不了解也不关心自己的专业新方向。
2.解决对策
2.1 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
加强对勘察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越级或盲目勘察;其次,加强勘察现场工作的监督,防止打假孔及不规范的编录、取样及试验等现象发生; 最后,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基础选型论证,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进行重点把关,防止勘察报告中只重视描述,缺乏深入分析的现象发生。可见,勘察单位自身必须健全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同时还必须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监督机构对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即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以确保勘察市场健康发展。
2.2加强勘察设计单位资质管理
经过近年勘察设计资质换证,对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一定的清理整顿,对规范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国的勘察资质门槛较低,尤其是打破行业壁垒后不同行业间的衔接过渡尚未完成,以高级工程师的数量来衡量技术水平,不能如实反映勘察企业的技术实力。建议尽快实施勘察设计资质的合理化与制度化,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
2.3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培训
我国推行岩土工程体制进展缓慢,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岩土工程技术人才,而工程地质专业人员对岩土工程的理论、内容及方法等缺乏了解,习惯于工程勘察的原理及方法。因此,要全面推行岩土工程体制,当务之急是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岩土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岩土工程市场发展的急需。
目前,有关室内外测试技术的应用也有很大进展,比如多功能静力触探头、标准贯入试验、波速测试、静载荷试验等和施工检测、监测技术的使用,这些技术设备的具体运用,可以为我们提供详尽的数据资料,这些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运用后,在很大程度上做为历史地质资料,并通过工程施工检测、监测所获取的实测资料反算得到的参数作为对比依据,这些数据都为岩土工程的设计参数提供非常安全可靠的基础安全性,尤其在传统勘察中很难得到的岩土工程设计中的粗颗粒土、花岗岩残积土、风化岩的承载力、变形指标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考虑利用土工离心模拟技术检查工程安全的可靠性;对很多具体工程中的变形及稳定性要求很高的边坡和堤坝做验证工作。现在很多建筑物中的表基变形、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问题很多,这些设备都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解决。
2.4 严格执行施工程序
2.4.1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市场行为、推行全程化监理科学的建设程序,应当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一方面必须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全程化,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保证勘察质量和投资效益最大化。
2.4.2对于岩土工程监测,不仅可以对勘察成果进行补充和修正,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和措施,而且有利于勘察单位积累经验,提高勘察成果质量。所以勘察单位要积极参与和加强岩土工程监测。工作岩土开挖后,由于卸除了地基土的自重应力和坑壁的侧向应力,应进行基坑回弹隆起及坑壁变形的监测。岩土处理过程中,由于打桩振动和挤土效应,应进行相邻建筑道路及周围环境影响的监测,可进行水平位移和倾斜观测,包括由于建筑施工运行引起边坡变形及滑坡位移的监测。由于卸除了地基土的自重应力和坑壁的侧向应力,应进行基坑回弹隆起及坑壁变形的监测,以及加固地基过程中引起孔原水压力变化和地下水动态变化的监测。
3.结语
我们在具体工作中,通过很多实际经验可以发现,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面,传统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疑难问题,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在很多实际问题中,需要各种各样的勘察方法相比较、补充和验证,这样才可能取得最佳实效。
参考文献:
[1]王晓伟,赵志强,杨苏楠.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案 [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5)
[2]谢林冲.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1)
[3]康朝勇. 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4)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程建设的越发频繁,在现代工程项目不断为岩土勘察带来新的课题的同时,勘察单位已逐步向企业化靠拢,由于改为自负盈亏,在一定程度更注重了利益而轻视了工作质量,加之现代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法、水平止步不前,从而很难适应现代工程建设的需要,以至于曝露出一些问题。以下,本文就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岩土勘察常见问题
1.1 勘察手段单一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常运用综合的勘察手段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岩土问题。可目前许多勘察单位仍旧按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因而显得手段比较单一。勘察报告内容多停留在定性评价,而定量评价数据较少。
1.2 勘察质量不高
目前许多勘察单位已实行企业化,由原来的行政拨款改为自负盈亏,勘察任务也由原来的上级下达改为单位自找。于是,有的勘察单位为了眼前利益,放松了对勘察质量的管理,造成勘察成果质量下降。主要表现有:第一,由于勘察工作量不足,为了能争取任务,只好压低预算价,但又要利润,就减少工作量,该做的项目不做或者少做;其次,是钻探、测试及取样不符合规范要求,现场勘察时,为了抢速度,钻探取样不执行规范,往往是 2~3m 才提一次钻,结果往往造成分层位置不准确,或漏掉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如薄的软弱透镜体,小裂隙等。此外取样时,有的不用取样器,而直接从岩芯管中取原状土样。更有甚者个别单位原位测试时,现场只做少量几个,其余的照此编造了事。
1.3 作业面狭隘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最后的勘察结果、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不断的通过实践来总结经验而完成的。就工程建设项目的岩土勘察工作而言,倘若没有针对项目当地的岩土工程进行总体的研究、分析,就无法全面了解、掌握项目施工场地及其周边区域的地基土层性质、特征、变化规律等,倘若此时进行岩土勘察的分析、评价则难以保证其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长期以来,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通常只是针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场地进行勘察、研究,而并未深入了解、分析项目场地周边区域的地质结构,由此得出的勘察报告、结论、建议,一般不会考虑地区性因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项目施工提供了支持与依据,但随着工程项目完工,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很难保证地基结构不会发生改变,甚至可能会受到周边地質变化的影响而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中普遍存在:对于地区工程实践,缺乏重视、经验不足;生硬套用有关标准与规范,勘察结论、报告、建议过于保守。由此,不仅难以有效发挥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作用,同时也将造成极大的经济浪费。
1.4技术素质问题
这里所说的技术素质包含有勘察技术人员的综合知识,而这些知识不但需要一定意义上的了解和掌握,它还需要这种知识的深入和广泛。另外,在勘察设计与技术方面,目前我们国家勘察各专业的交流活动相对很少,考虑到这个专业的冷偏,很多人在技术交流的资料和期刊上也很少找到相关信息,所以也就很少了解专业动向和发展状况,造成的结果有很多就是眼光很短,埋头做自己的工作,不了解也不关心自己的专业新方向。
2.解决对策
2.1 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
加强对勘察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越级或盲目勘察;其次,加强勘察现场工作的监督,防止打假孔及不规范的编录、取样及试验等现象发生; 最后,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基础选型论证,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进行重点把关,防止勘察报告中只重视描述,缺乏深入分析的现象发生。可见,勘察单位自身必须健全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同时还必须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监督机构对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即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以确保勘察市场健康发展。
2.2加强勘察设计单位资质管理
经过近年勘察设计资质换证,对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一定的清理整顿,对规范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国的勘察资质门槛较低,尤其是打破行业壁垒后不同行业间的衔接过渡尚未完成,以高级工程师的数量来衡量技术水平,不能如实反映勘察企业的技术实力。建议尽快实施勘察设计资质的合理化与制度化,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
2.3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培训
我国推行岩土工程体制进展缓慢,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岩土工程技术人才,而工程地质专业人员对岩土工程的理论、内容及方法等缺乏了解,习惯于工程勘察的原理及方法。因此,要全面推行岩土工程体制,当务之急是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岩土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岩土工程市场发展的急需。
目前,有关室内外测试技术的应用也有很大进展,比如多功能静力触探头、标准贯入试验、波速测试、静载荷试验等和施工检测、监测技术的使用,这些技术设备的具体运用,可以为我们提供详尽的数据资料,这些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运用后,在很大程度上做为历史地质资料,并通过工程施工检测、监测所获取的实测资料反算得到的参数作为对比依据,这些数据都为岩土工程的设计参数提供非常安全可靠的基础安全性,尤其在传统勘察中很难得到的岩土工程设计中的粗颗粒土、花岗岩残积土、风化岩的承载力、变形指标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考虑利用土工离心模拟技术检查工程安全的可靠性;对很多具体工程中的变形及稳定性要求很高的边坡和堤坝做验证工作。现在很多建筑物中的表基变形、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问题很多,这些设备都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解决。
2.4 严格执行施工程序
2.4.1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市场行为、推行全程化监理科学的建设程序,应当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一方面必须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全程化,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保证勘察质量和投资效益最大化。
2.4.2对于岩土工程监测,不仅可以对勘察成果进行补充和修正,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和措施,而且有利于勘察单位积累经验,提高勘察成果质量。所以勘察单位要积极参与和加强岩土工程监测。工作岩土开挖后,由于卸除了地基土的自重应力和坑壁的侧向应力,应进行基坑回弹隆起及坑壁变形的监测。岩土处理过程中,由于打桩振动和挤土效应,应进行相邻建筑道路及周围环境影响的监测,可进行水平位移和倾斜观测,包括由于建筑施工运行引起边坡变形及滑坡位移的监测。由于卸除了地基土的自重应力和坑壁的侧向应力,应进行基坑回弹隆起及坑壁变形的监测,以及加固地基过程中引起孔原水压力变化和地下水动态变化的监测。
3.结语
我们在具体工作中,通过很多实际经验可以发现,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面,传统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疑难问题,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在很多实际问题中,需要各种各样的勘察方法相比较、补充和验证,这样才可能取得最佳实效。
参考文献:
[1]王晓伟,赵志强,杨苏楠.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案 [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5)
[2]谢林冲.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1)
[3]康朝勇. 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