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体育课堂教学的探究性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体育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变革;探究性;创新;能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探究性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科课程也在努力探索探究性学习的开展,以便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随着体育教学的逐步科学化,随着人们对体育现象认识的逐步深化,随着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积极提倡探究学习是正确的和必要的。但是,许多体育教师还是保留着老观念,觉得体育就是跟着老师做,然后勤加练习,如此而已,或许一段时间内,效果还不错。其实,长远的发展,学生从体育课中还得到了什么呢?现在大多的体育课除了完成基本内容外,由于种种原因,对培养学生运动习惯的实效性较差,学生根本没有从体育课中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也不会在以后因时就势地进行并长久保持体育锻炼。既然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育科的教学自然也在其中,也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尝试运用探究学习的改革积极性,这是必须肯定的。通过体育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对运动的认识,自觉参与运动,养成运动习惯,终身受益。
一、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在体育课堂中锻炼的旧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学会自我永久锻炼的新观念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就在于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探究、实践、检验、总结、归纳等多种的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创新性学习,不但使学生提高了身体素质,还掌握了锻炼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掌握了创新的能力,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二、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社会的发展对人的主动进取和创新精神的要求如日中天,越来越高,新课程就明确强调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运动兴趣,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探究法学习方式可以在教师的引导激励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多向的发散性思维状态,自主强化信息,大胆设疑问难,敢于提出异见,善于表现自己,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从中养成终生锻炼,随时随地锻炼的习惯,掌握变通的体育锻炼方法。
1.自主选择,激发探究的兴趣
教师要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教具、学生的分组学习材料等,然后要准备好向学生说明提出探讨的问题,向他们指导探讨的价值和步骤,从内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从而对探究性学习产生真正的兴趣,爱上体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多一些选择,多一些思考,多给学生一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由接受模仿转向主动探究。在篮球原地拍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请拍得好的学生和拍得差些的学生来一次比赛,让学生好好观察,然后再请拍得好的学生和老师比赛一次,也要求好好观察。接下来,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那位同学拍得好?为什么同学又不如老师纯熟?到底如何才能拍得好呢?拍得好取决于哪些因素呢?”从情境的创设中,很容易就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自己适合的问题,自主练习,自主从实践中去思考。最后,教师找准时机,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拍得好的真正因素。
学生轻而易举地就从学习活动中懂得了自己要拍得好,该进行哪些项目的锻炼,还懂得了为什么要锻炼这些项目。在这种学习活动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进行了身体锻炼,因为自发参与的缘故,锻炼效果必然很好。
2.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插上创新的翅膀,让学生多一些想象
在体育的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更多样,活动更丰富而有趣味性,让学生通过创造培养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能通过学生的创造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一举两得,两相益彰。
在学生学习篮球的投篮动作时,在教师动作要领提示和示范后,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并让他们在带着“怎样才能投得正”“怎样才能投得准”“在篮球场外还可以怎样练习提高”等问题到实践中寻求答案。结果,学生在练习中想象出来很多有实效性的方法,如“双手投篮,两只手要平均用力”“单手投篮比双手投篮更容易投正”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教师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经验,尝试探究不同情境下練习投篮的方法,结果学生又想出了“睡在床上,向正上空投篮的练习”“站在原地,向垂直高处投篮”“没有球的时候,不断地锻炼投篮的手型,让自己的手法纯熟下来”等等。既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其实还渗透进了让学生平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
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还应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练的空间。在篮球的“拍球游戏”时,当学生学会体前拍球后,在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说说还有什么运球的方法,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生畅所欲言后,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于是学生又顺利地完成了体侧运球、体前低手运球、体前高手运球,甚至换手运球等动作学习,甚至有的学生还尝试进行胯下的运球,惹来一片羡慕之声。这时,学生已经在心里埋下了平时也要勤加练习的种子。 到了游戏锻炼环节,教师可以同时出示篮球、体操圈,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一下自己可以玩什么体育游戏,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适时引导,篮球可拍、可搬;体操圈可钻、可跳。因此,学生最后想出了不少的单项体育游戏,老师又引导学生可以进行排列组合。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既增强自主学习的自信心,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就容易被激发起来,同时还掌握了一定的创造能力,随时就物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以后的终生锻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小组合作,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缺少充分的机会与条件,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得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探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别人。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分组协作”。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在有效地进行体育身体素质锻炼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互相学习的合作、交流能力。为了确保这种形式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一个小组以5、6人为宜。如果人数过多,容易造成见解分歧后难以达成共识的纷争局面,或人浮于事、消极应付的现象,也会影响锻炼的时间与效果;如果人数过少,视野不够开阔,组内的交流面过窄,也会给本组的探究活动造成困难。小组份组还可以以自由组合的友伴群体为佳。友伴群体多是平时交往甚密、性格相近、感情融洽的学生,他们也容易相互领悟、相互支持,这样组成的群体,凝聚力较强,且有自然的带头人,便于开展活动。
篮球的投篮教学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尝试各种各样的投篮方法,然后让学生依据自身条件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投篮动作。教师再引导他们自主组合成学习小组,巡回指导。这样,学生趣味性招式得以充分释放,同时,学生之间时刻进行的互相夸奖,也是对学生取得成果的互相的群体认可,学习变成了一种快乐的享受,学生以后就能够持续发展提高。教师在组织小组活动时,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妥善处理好不易为群体接纳的个别学生。教师要根据这些学生的特点,帮助引导选择一个能够相容的群体,并说服其接纳该生,以保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使“分组协作”真正成为学生走向成功探究的桥梁。在篮球的对抗教学中,老师可以巧妙地引导不同类型,各具特点的学生归为一组,让学生知道原来篮球就是一向集体合作的运动,抢篮板,得分,穿球,跑位,都需要个人互相配合,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配合起来就能在场上发挥出更大的威力。学生就更能认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己的合作交流能力。这种体育课堂,不但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而且让学生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生活。体育老师才真正地是教书育人。
4.发展性评价,激发学生持续地进行主动性探究学习
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还要求教师应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标准。这是新课程标准下,提倡老师使用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新的发展性评价,能够有效地保护学生继续发展的积极性,也能引导学生用自我作为参照,从中轻易地发现自己取得的进步,保持继续学习,继续发展的兴趣。这也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老师对难以达到基本要求的学生,可以针对他的闪光点进行委婉地评价,甚至适当地降低评价标准,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让他能够树立继续学习的信心。对优秀的尖子生,也能让他们在老师的赞赏下,轻易地产生进一步提高,完善自己的新欲望。老师针对每个学生各自的进步,给予表扬,提出新的要求,鼓励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寻找自我发展。学生就能不断地提高自主探究、自主学练的意识与能力。
三、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创新性原则。“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毋庸置疑,体育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是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新革命。尽管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也吸收了不少前人的优秀成果。但如果我们客观地分析体育课堂教学的发展,就知道了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着重于身体力行的模仿式素质锻炼,但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探究性学习的教学,会让学生从中学会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创造,还能在提高自己身体素质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一个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自己全面素质的过程。
2.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强调师生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它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它主要包含以下含义:第一,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激发动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第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教师通过创设富有教育性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可以自主决定、自由探索、积极参与、充分交往的活动机会。第三,学生主体参与是实现主体性教育的关键。学生主体参与,使教学过程充满了学生的智慧,以及体现学生的理解、思维、体验等内发性行为和合作、分享、倾听、操作等外发性行为。
3.全体性原则。全体性原则是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给予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展示和发展能力的机会。也就是让老师树立培养全体学生的指导思想。全体性原则适应了要培养大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素质教育目标。体育课堂教学绝不是优等生的专利,不能以所谓的“优等生”为尺度,评价标准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因此,重要的是教师的课堂教学面向全体,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使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堂的学习得到学习与锻炼,每个学生都应有自己的学习目标,都应该得到教师最符合实际的评价,并且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得到知识、身体和能力的提高。
4.差异性原则。体育课堂探究性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别差异。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社会背景、生活经历,他们的能力、需要、兴趣、经验及价值观也不尽相同,在个性发展上具有独特性。因此,要运用各种教育策略,因人、因事、因地、因时而制宜,为每个学生的体育素质等发展予以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个体不同的需求,按能力、按性别、按年龄、按项目,多方法,多种形式,多把尺子,分层递进,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进,逐步形成乐学乐练,乐于参加体育活动,并渐渐发展为自主合作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养成终身保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5.趣味性原则。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要主动参与,所以探究性课堂教学一定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贯彻趣味性原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兴趣是引起并维持学习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兴趣是学生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在强烈兴趣的基础上,把不随意注意与随意注意结合起来,使注意既有明确的指向性,又有保持注意的意志努力。兴趣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引导学生进入体育殿堂的向导。体育本身有着枯燥性,容易使人失去兴趣。但体育也有特别的趣味性,一旦对体育发生了兴趣,就会积极地从事体育活动。参加的活动次数越多,活动的项目越多,形成的兴趣就越广泛,获得的启发与乐趣也就越多。因此,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一定要坚持趣味性原则。教师要充分运用体育本身所固有的活泼性和吸引力,启发、调动学生积極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使他们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学习,生动活泼地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海辉.任务式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2008.
[2]新课程学习方法指导编委会.新课程学习方法指导,2006.
[3]李富菊.体育游戏教学论,2001.
[4]季浏,汪晓赞.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2002.
[5]教育部.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2003.
[6]王升.论探究性学习,课程、教材、教法,2002.
[7]教育部.普通高中“探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2004.
[8]李尚学.探索教育创新,2004.
[9]高凌飚.探究性学习的特点,课程、教材、教法,2004.
[10]胡永生.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范例,2001.
[11]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2004.
[12]许世贵.教育教学中的心理问题研究与对策,2006.
【关键词】变革;探究性;创新;能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探究性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科课程也在努力探索探究性学习的开展,以便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随着体育教学的逐步科学化,随着人们对体育现象认识的逐步深化,随着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积极提倡探究学习是正确的和必要的。但是,许多体育教师还是保留着老观念,觉得体育就是跟着老师做,然后勤加练习,如此而已,或许一段时间内,效果还不错。其实,长远的发展,学生从体育课中还得到了什么呢?现在大多的体育课除了完成基本内容外,由于种种原因,对培养学生运动习惯的实效性较差,学生根本没有从体育课中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也不会在以后因时就势地进行并长久保持体育锻炼。既然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育科的教学自然也在其中,也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尝试运用探究学习的改革积极性,这是必须肯定的。通过体育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对运动的认识,自觉参与运动,养成运动习惯,终身受益。
一、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在体育课堂中锻炼的旧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学会自我永久锻炼的新观念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就在于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探究、实践、检验、总结、归纳等多种的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创新性学习,不但使学生提高了身体素质,还掌握了锻炼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掌握了创新的能力,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二、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社会的发展对人的主动进取和创新精神的要求如日中天,越来越高,新课程就明确强调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运动兴趣,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探究法学习方式可以在教师的引导激励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多向的发散性思维状态,自主强化信息,大胆设疑问难,敢于提出异见,善于表现自己,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从中养成终生锻炼,随时随地锻炼的习惯,掌握变通的体育锻炼方法。
1.自主选择,激发探究的兴趣
教师要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教具、学生的分组学习材料等,然后要准备好向学生说明提出探讨的问题,向他们指导探讨的价值和步骤,从内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从而对探究性学习产生真正的兴趣,爱上体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多一些选择,多一些思考,多给学生一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由接受模仿转向主动探究。在篮球原地拍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请拍得好的学生和拍得差些的学生来一次比赛,让学生好好观察,然后再请拍得好的学生和老师比赛一次,也要求好好观察。接下来,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那位同学拍得好?为什么同学又不如老师纯熟?到底如何才能拍得好呢?拍得好取决于哪些因素呢?”从情境的创设中,很容易就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自己适合的问题,自主练习,自主从实践中去思考。最后,教师找准时机,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拍得好的真正因素。
学生轻而易举地就从学习活动中懂得了自己要拍得好,该进行哪些项目的锻炼,还懂得了为什么要锻炼这些项目。在这种学习活动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进行了身体锻炼,因为自发参与的缘故,锻炼效果必然很好。
2.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插上创新的翅膀,让学生多一些想象
在体育的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更多样,活动更丰富而有趣味性,让学生通过创造培养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能通过学生的创造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一举两得,两相益彰。
在学生学习篮球的投篮动作时,在教师动作要领提示和示范后,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并让他们在带着“怎样才能投得正”“怎样才能投得准”“在篮球场外还可以怎样练习提高”等问题到实践中寻求答案。结果,学生在练习中想象出来很多有实效性的方法,如“双手投篮,两只手要平均用力”“单手投篮比双手投篮更容易投正”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教师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经验,尝试探究不同情境下練习投篮的方法,结果学生又想出了“睡在床上,向正上空投篮的练习”“站在原地,向垂直高处投篮”“没有球的时候,不断地锻炼投篮的手型,让自己的手法纯熟下来”等等。既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其实还渗透进了让学生平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
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还应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练的空间。在篮球的“拍球游戏”时,当学生学会体前拍球后,在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说说还有什么运球的方法,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生畅所欲言后,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于是学生又顺利地完成了体侧运球、体前低手运球、体前高手运球,甚至换手运球等动作学习,甚至有的学生还尝试进行胯下的运球,惹来一片羡慕之声。这时,学生已经在心里埋下了平时也要勤加练习的种子。 到了游戏锻炼环节,教师可以同时出示篮球、体操圈,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一下自己可以玩什么体育游戏,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适时引导,篮球可拍、可搬;体操圈可钻、可跳。因此,学生最后想出了不少的单项体育游戏,老师又引导学生可以进行排列组合。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既增强自主学习的自信心,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就容易被激发起来,同时还掌握了一定的创造能力,随时就物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以后的终生锻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小组合作,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缺少充分的机会与条件,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得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探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别人。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分组协作”。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在有效地进行体育身体素质锻炼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互相学习的合作、交流能力。为了确保这种形式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一个小组以5、6人为宜。如果人数过多,容易造成见解分歧后难以达成共识的纷争局面,或人浮于事、消极应付的现象,也会影响锻炼的时间与效果;如果人数过少,视野不够开阔,组内的交流面过窄,也会给本组的探究活动造成困难。小组份组还可以以自由组合的友伴群体为佳。友伴群体多是平时交往甚密、性格相近、感情融洽的学生,他们也容易相互领悟、相互支持,这样组成的群体,凝聚力较强,且有自然的带头人,便于开展活动。
篮球的投篮教学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尝试各种各样的投篮方法,然后让学生依据自身条件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投篮动作。教师再引导他们自主组合成学习小组,巡回指导。这样,学生趣味性招式得以充分释放,同时,学生之间时刻进行的互相夸奖,也是对学生取得成果的互相的群体认可,学习变成了一种快乐的享受,学生以后就能够持续发展提高。教师在组织小组活动时,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妥善处理好不易为群体接纳的个别学生。教师要根据这些学生的特点,帮助引导选择一个能够相容的群体,并说服其接纳该生,以保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使“分组协作”真正成为学生走向成功探究的桥梁。在篮球的对抗教学中,老师可以巧妙地引导不同类型,各具特点的学生归为一组,让学生知道原来篮球就是一向集体合作的运动,抢篮板,得分,穿球,跑位,都需要个人互相配合,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配合起来就能在场上发挥出更大的威力。学生就更能认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己的合作交流能力。这种体育课堂,不但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而且让学生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生活。体育老师才真正地是教书育人。
4.发展性评价,激发学生持续地进行主动性探究学习
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还要求教师应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标准。这是新课程标准下,提倡老师使用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新的发展性评价,能够有效地保护学生继续发展的积极性,也能引导学生用自我作为参照,从中轻易地发现自己取得的进步,保持继续学习,继续发展的兴趣。这也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老师对难以达到基本要求的学生,可以针对他的闪光点进行委婉地评价,甚至适当地降低评价标准,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让他能够树立继续学习的信心。对优秀的尖子生,也能让他们在老师的赞赏下,轻易地产生进一步提高,完善自己的新欲望。老师针对每个学生各自的进步,给予表扬,提出新的要求,鼓励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寻找自我发展。学生就能不断地提高自主探究、自主学练的意识与能力。
三、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创新性原则。“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毋庸置疑,体育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是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新革命。尽管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也吸收了不少前人的优秀成果。但如果我们客观地分析体育课堂教学的发展,就知道了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着重于身体力行的模仿式素质锻炼,但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探究性学习的教学,会让学生从中学会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创造,还能在提高自己身体素质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一个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自己全面素质的过程。
2.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强调师生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它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它主要包含以下含义:第一,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激发动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第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教师通过创设富有教育性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可以自主决定、自由探索、积极参与、充分交往的活动机会。第三,学生主体参与是实现主体性教育的关键。学生主体参与,使教学过程充满了学生的智慧,以及体现学生的理解、思维、体验等内发性行为和合作、分享、倾听、操作等外发性行为。
3.全体性原则。全体性原则是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给予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展示和发展能力的机会。也就是让老师树立培养全体学生的指导思想。全体性原则适应了要培养大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素质教育目标。体育课堂教学绝不是优等生的专利,不能以所谓的“优等生”为尺度,评价标准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因此,重要的是教师的课堂教学面向全体,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使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堂的学习得到学习与锻炼,每个学生都应有自己的学习目标,都应该得到教师最符合实际的评价,并且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得到知识、身体和能力的提高。
4.差异性原则。体育课堂探究性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别差异。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社会背景、生活经历,他们的能力、需要、兴趣、经验及价值观也不尽相同,在个性发展上具有独特性。因此,要运用各种教育策略,因人、因事、因地、因时而制宜,为每个学生的体育素质等发展予以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个体不同的需求,按能力、按性别、按年龄、按项目,多方法,多种形式,多把尺子,分层递进,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进,逐步形成乐学乐练,乐于参加体育活动,并渐渐发展为自主合作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养成终身保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5.趣味性原则。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要主动参与,所以探究性课堂教学一定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贯彻趣味性原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兴趣是引起并维持学习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兴趣是学生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在强烈兴趣的基础上,把不随意注意与随意注意结合起来,使注意既有明确的指向性,又有保持注意的意志努力。兴趣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引导学生进入体育殿堂的向导。体育本身有着枯燥性,容易使人失去兴趣。但体育也有特别的趣味性,一旦对体育发生了兴趣,就会积极地从事体育活动。参加的活动次数越多,活动的项目越多,形成的兴趣就越广泛,获得的启发与乐趣也就越多。因此,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一定要坚持趣味性原则。教师要充分运用体育本身所固有的活泼性和吸引力,启发、调动学生积極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使他们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学习,生动活泼地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海辉.任务式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2008.
[2]新课程学习方法指导编委会.新课程学习方法指导,2006.
[3]李富菊.体育游戏教学论,2001.
[4]季浏,汪晓赞.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2002.
[5]教育部.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2003.
[6]王升.论探究性学习,课程、教材、教法,2002.
[7]教育部.普通高中“探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2004.
[8]李尚学.探索教育创新,2004.
[9]高凌飚.探究性学习的特点,课程、教材、教法,2004.
[10]胡永生.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范例,2001.
[11]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2004.
[12]许世贵.教育教学中的心理问题研究与对策,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