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石,是一个国家卓立于世界之林的法宝,在中小学教育中提倡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的强音。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特征,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开展创新教育,不仅有利于化学新课标的实施,而且还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个性和创新素养。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教师的创新素养是进行创新教育的源泉
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富有创新意识的人,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试想:一个不注重研究问题,不善于思考问题,在教学中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老师,怎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创新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次,要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大胆突破旧观念、旧思想的束缚,积极进取,敢于实践,努力创新。
二、创新氛围的营造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土壤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国家是否能屹立于世界之林,关键是国民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培植创新土壤,善于鼓励和倾听学生的建议,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手段,启迪学生智慧,引导学生创新。
例如我在教学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后,启发学生:在我们身边的物体中,像鸡蛋壳,贝壳等也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说明这些物质都含有什么成分呢?大家在下一节课上,自己准备一些样品,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来探究?结果,下节课上,同学们带来的样品琳琅满目、五花八门,除了鸡蛋壳、贝壳外,还有一些奇怪的小石头、小项链等。有一个学生在实验中还提出生蛋的蛋壳和熟蛋的蛋壳是否一样的问题。我鼓励他通过实验去研究,结果他发现不论是生蛋壳还是熟蛋壳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创造性的解决了自己的困惑,培养和体验了创新思想和方法,增加了学生的创新兴趣,营造了创新的氛围。
三、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思维的前奏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在教学中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才能诱发学生创新的火花。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不仅要善于启发引导,还要善于创设学生质疑问难的情境,让质疑问难成为化学课堂的常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才能得以充分挖掘,学生也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驰骋在创新的天空。如在教学“探究空气的成分”时,我在演示完课本上的实验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大胆质疑:①集气瓶中的水为什么会被吸上来?吸上来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说明了什么?②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气体?③水面若上升不到五分之一,其原因有哪几个方面?……
创新源于思维,而思维源于好奇。在学生大胆质疑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启发和引导,通过情境创设,悬念设置,让学生勤于思,敏于学,提出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从而使其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不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优化方法和手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化学实验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实验本身蕴含探究性,富含创新。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对化学实验进行整合、改进、优化,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训练。
1.改进实验方法。例如,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碳酸,教材中是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根据石蕊试液变红来证明的。而此时学生还没有学过酸的知识,并不能准确领会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导致部分学生形成这样的错误认识: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取两支试管,在其中一支中滴几滴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分别观察颜色的变化;在另一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滴入几滴石蕊试液,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分别观察颜色的变化。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对比说明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后与水作用产生了新物质才使石蕊变色。然后再将两支试管同时加热,结果发现红色石蕊又恢复紫色,原来紫色仍为紫色,从而说明碳酸的不稳定性。
2.强化探究性实验教学。化学实验的探究过程,本身就是知识的创新过程,教师要注重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尽量将验证性实验改进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积极探究,积极思维。如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时,就可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主探究性实验。
3.注重课外延伸。化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将实验向课外延伸。如学习氧气的制法时,介绍氧气制取的反应原理后,让学生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利用家中的器具,设计出类似的装置,给他们展示成果的机会。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中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多管齐下,多方入手。化学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实验教学为契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大量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清浦中学)
一、教师的创新素养是进行创新教育的源泉
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富有创新意识的人,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试想:一个不注重研究问题,不善于思考问题,在教学中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老师,怎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创新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次,要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大胆突破旧观念、旧思想的束缚,积极进取,敢于实践,努力创新。
二、创新氛围的营造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土壤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国家是否能屹立于世界之林,关键是国民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培植创新土壤,善于鼓励和倾听学生的建议,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手段,启迪学生智慧,引导学生创新。
例如我在教学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后,启发学生:在我们身边的物体中,像鸡蛋壳,贝壳等也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说明这些物质都含有什么成分呢?大家在下一节课上,自己准备一些样品,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来探究?结果,下节课上,同学们带来的样品琳琅满目、五花八门,除了鸡蛋壳、贝壳外,还有一些奇怪的小石头、小项链等。有一个学生在实验中还提出生蛋的蛋壳和熟蛋的蛋壳是否一样的问题。我鼓励他通过实验去研究,结果他发现不论是生蛋壳还是熟蛋壳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创造性的解决了自己的困惑,培养和体验了创新思想和方法,增加了学生的创新兴趣,营造了创新的氛围。
三、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思维的前奏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在教学中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才能诱发学生创新的火花。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不仅要善于启发引导,还要善于创设学生质疑问难的情境,让质疑问难成为化学课堂的常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才能得以充分挖掘,学生也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驰骋在创新的天空。如在教学“探究空气的成分”时,我在演示完课本上的实验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大胆质疑:①集气瓶中的水为什么会被吸上来?吸上来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说明了什么?②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气体?③水面若上升不到五分之一,其原因有哪几个方面?……
创新源于思维,而思维源于好奇。在学生大胆质疑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启发和引导,通过情境创设,悬念设置,让学生勤于思,敏于学,提出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从而使其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不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优化方法和手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化学实验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实验本身蕴含探究性,富含创新。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对化学实验进行整合、改进、优化,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训练。
1.改进实验方法。例如,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碳酸,教材中是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根据石蕊试液变红来证明的。而此时学生还没有学过酸的知识,并不能准确领会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导致部分学生形成这样的错误认识: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取两支试管,在其中一支中滴几滴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分别观察颜色的变化;在另一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滴入几滴石蕊试液,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分别观察颜色的变化。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对比说明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后与水作用产生了新物质才使石蕊变色。然后再将两支试管同时加热,结果发现红色石蕊又恢复紫色,原来紫色仍为紫色,从而说明碳酸的不稳定性。
2.强化探究性实验教学。化学实验的探究过程,本身就是知识的创新过程,教师要注重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尽量将验证性实验改进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积极探究,积极思维。如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时,就可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主探究性实验。
3.注重课外延伸。化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将实验向课外延伸。如学习氧气的制法时,介绍氧气制取的反应原理后,让学生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利用家中的器具,设计出类似的装置,给他们展示成果的机会。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中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多管齐下,多方入手。化学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实验教学为契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大量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清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