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但我们面临的现状是一个班里的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相差悬殊,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既让基础较弱的学生学好基本内容,又使学有所长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做到课堂教育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的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成为各级学校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能较好地弥补这一缺陷,它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展学生个性,是一条使学生全员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分层次教学就是对同一班级、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同一课堂教学中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着眼于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和分类指导。
一、学生分层
教师首先要充分、全面、正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在保持原班级组织和学生原座位不变的条件下,调整课堂教学与课内、课外指导方法,实现面向全体,分层达标的目的,为了落实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做细、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上,采取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愿报名、教师稍加调整的方法,将全班学生分成A、B、C三组。A组为学习有困难,较差层次的学生,约占全班人数的25%;B组为中等层次的学生,约占全班人数的50%;c组为学有余力,优秀层次的学生,约占全班人数的25%。由于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学生的智力、能力会发生一些变化,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向高一层次跃进,也同意个别学生进入低一层次,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二、教学目标分层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目标尽量具体化,以体现出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体现“求同存异”的原则,即既要重视各类学生的共同要‘求,又要照顾到各类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在教学上就是既有面向全体的环节,又有因材施教的环节。可分为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运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一③;B组学生达到①一④;C组学生达到①一⑤。
三、课堂教学层次化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B两层,力求学生全员、全身心参与教学活动,授课时可先让c组自学并练习课后指定习题,A、B组听老师讲授;讲授内容适当放低起点,减缓坡度,其内容多为基础概念的讲解、课本例题的分析等基本要求。课堂上应积极启发和诱导学生思考,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相互交流,给这两类学生有较多的发言机会,尽量用激励性语言来激发他们的参与,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然后各组布置不同层次练习题,同时,教师检查c组自学情况并进行指导,指导时要着重于总结,加深和提高,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与深刻性,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使这部分学生能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逐步形成稳定、扎实的数学功底,成为班级中数学的“领头雁”。
四、布置作业、课外辅导层次化
课后作业可根据三个不同层次布置三种不同作业,并采取三种批改方式。A组:基础题+补缺补差题,老师当天面批,学生当天订正。B组:基础题+略有提高题,教师全部批改。C组:基础题+提高题,教师抽查,其余学生校对。这样,既能使中、下学生吃得了,又能使优等生吃得饱,最终全面完成教学目标。为了能及时做好查缺、补漏、提高工作,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第二课堂,集体辅导出现的共性问题,个别辅导个别学生的学习方法、态度,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辅导时要重点照顾A、B类学生,鼓励他们多练、多思、多问,使其逐步提高。同时鼓励c组学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知识探究活动,拓展知识面,及时提出更高要求,注重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综上所述,分层次教学是用因材施教的理论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实质就是把集体、分组、个别教学三者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它使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同时,分层次教学也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讨与改进。
分层次教学就是对同一班级、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同一课堂教学中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着眼于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和分类指导。
一、学生分层
教师首先要充分、全面、正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在保持原班级组织和学生原座位不变的条件下,调整课堂教学与课内、课外指导方法,实现面向全体,分层达标的目的,为了落实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做细、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上,采取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愿报名、教师稍加调整的方法,将全班学生分成A、B、C三组。A组为学习有困难,较差层次的学生,约占全班人数的25%;B组为中等层次的学生,约占全班人数的50%;c组为学有余力,优秀层次的学生,约占全班人数的25%。由于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学生的智力、能力会发生一些变化,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向高一层次跃进,也同意个别学生进入低一层次,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二、教学目标分层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目标尽量具体化,以体现出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体现“求同存异”的原则,即既要重视各类学生的共同要‘求,又要照顾到各类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在教学上就是既有面向全体的环节,又有因材施教的环节。可分为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运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一③;B组学生达到①一④;C组学生达到①一⑤。
三、课堂教学层次化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B两层,力求学生全员、全身心参与教学活动,授课时可先让c组自学并练习课后指定习题,A、B组听老师讲授;讲授内容适当放低起点,减缓坡度,其内容多为基础概念的讲解、课本例题的分析等基本要求。课堂上应积极启发和诱导学生思考,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相互交流,给这两类学生有较多的发言机会,尽量用激励性语言来激发他们的参与,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然后各组布置不同层次练习题,同时,教师检查c组自学情况并进行指导,指导时要着重于总结,加深和提高,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与深刻性,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使这部分学生能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逐步形成稳定、扎实的数学功底,成为班级中数学的“领头雁”。
四、布置作业、课外辅导层次化
课后作业可根据三个不同层次布置三种不同作业,并采取三种批改方式。A组:基础题+补缺补差题,老师当天面批,学生当天订正。B组:基础题+略有提高题,教师全部批改。C组:基础题+提高题,教师抽查,其余学生校对。这样,既能使中、下学生吃得了,又能使优等生吃得饱,最终全面完成教学目标。为了能及时做好查缺、补漏、提高工作,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第二课堂,集体辅导出现的共性问题,个别辅导个别学生的学习方法、态度,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辅导时要重点照顾A、B类学生,鼓励他们多练、多思、多问,使其逐步提高。同时鼓励c组学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知识探究活动,拓展知识面,及时提出更高要求,注重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综上所述,分层次教学是用因材施教的理论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实质就是把集体、分组、个别教学三者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它使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同时,分层次教学也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讨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