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侯砚,小教一级,曾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九年,后在两家知名私立幼儿园担任园长,有近六年幼儿园管理经验。
《中国教师》:在《指南》出台之前,幼儿园管理依据的政策文件是什么?
侯砚:虽然我们是私立幼儿园,但是都严格使用国家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细则》,还有《幼儿园工作规程》。
代毅峰: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会有不同。公立幼儿园有《纲要》,教师到学校入职后以及在继续教育中都会按照《纲要》相关的要求去做。《纲要》很清楚地按年龄、五大领域将每个学期的要点都罗列出来,还有一个实施细则,也就是评价要点。除此之外,北京市没有详细的教案,但是会有快乐课程发展的指导,让教师知道如何去观察孩子以后再设计课程。私立幼儿园我只了解蒙台梭利的幼儿园,也有校园内部评价和孩子敏感期的内容。这是两个主要教育依据。
《中国教师》:《指南》与之前的政策文件相比,有何创新的地方?
侯砚:设计更加合理。在公办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管理混乱的情况下推出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遵从孩子的发展水平,更加科学化,尤其为私立幼儿园的管理提供了新的依据。现在各个私立幼儿园选用的教材、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提供给家长的服务都不太一样。我们幼儿园就很重视服务家长和孩子,尊重孩子个体的发展和需要,根据孩子的需要来实施教学进度、内容、方向。包括家长沙龙、家长课程,为了让家长正视新的教育观,从家庭方面尊重孩子的需要。目的是让家长知道不是我们给予的就是孩子最需要的,孩子不需要就不会接受,也不会接受得很好。
苏秀妹:幼儿园之前沿用的是《纲要》,每一个领域用一页纸就说清楚了,指导性不是特别强。比如说,我们跟着教委有一些培训的机会,可以学习。但是,不是在公立幼儿园的话,目标把握就会不准确,《纲要》就是点一下,深入不下去。新的《指南》很细,每一个学科都把目标按年龄划分细致,“建议”里面也提到了具体的做法。以科学为例,“经常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即使对《纲要》不了解也没关系,这个《指南》很细,类似于“手把手”教似的,可操作性强。
《中国教师》:您对《指南》出台的态度是什么?
侯砚:理论需要实践,我们会积极配合实施《指南》。我们之前以集团内部为标准培训过《指南》,北京校区的园长进行了研讨。我们指出了需要修改的地方,将研讨的理念、语言方面可以修改、完善、严谨的想法都反映给了有关部门。大的方向没有问题,只是在具体的辞藻上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比如“尊重”“引导”。区教委很开放,希望听到下面的看法和反馈,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向上反馈到什么部门我们并不清楚。
代毅峰:我认为《指南》很好,是《纲要》之后的补充细则。《指南》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而是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是阶梯式的。这说明教育部门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园和不同教育理念的幼儿园,其基本前提都是尊重幼儿,符合儿童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的过程,这一点很好。《指南》具有指导意义,是每个教师应该知道的基础内容。我个人希望《指南》能够出台,并且幼儿教育工作者能够学习到。
苏秀妹:我认为《指南》写得很好,我非常认同,希望能对民办幼儿园的教育起到促进作用。因为北京市公立幼儿园很有限,家长挤不进去就得把孩子送到私立幼儿园。然而,私立幼儿园的监管力度不够,贯彻落实不扎实,造成政策文件很好,但真正能否在私立幼儿园中实施却值得怀疑。
《中国教师》:《指南》对于幼儿园的办学管理和课程管理等方面产生了哪些新的影响?
侯砚:因为是国家统一发放的,现在教师常用的、权威的工具书只有《纲要》。《指南》是更好的标准,更强有力的依据,教师会把它作为教学的标准用书,与《纲要》统筹来看,作为工具书和参考依据。《指南》是日常教学的依据,是孩子期末测评、身体发展的评价依据。《指南》也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对于幼儿园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是绝对的作用,每一所幼儿园都有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标准。
代毅峰:实际的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困难,尤其是新教师,在学校学到了理论,但对儿童发展的具体评价接触得还很少。以我们学校为例,新教师入职的时候我们会告诉他们孩子的敏感期,这实际和《指南》里每个年龄段的生长爆发期是一样的,会给新教师提供一个学习的依据。如果家长认可以尊重孩子为前提的教育的话,我们是会给新教师这个指导的。这个时候,《指南》和蒙台梭利的敏感期以及皮亚杰的幼儿发展理论对于新教师是具有实际的指导用处的,可以作为设计教案的参考。所以,教师可能会把《指南》放在脑子里,实际还是根据孩子的特点教学。公立幼儿园是分年龄班教学的,会具体细化年龄和五大领域的发展。
《中国教师》:《指南》对私立幼儿园的约束力是否没有公立幼儿园那么强?
侯砚:其他的小型幼儿园我不了解,对于我所在的高端的、积极向教委靠拢的幼儿园来说,是完全按照国家的政策文件来进行教学的。教委每年年底对幼儿园进行年检,提出宝贵的意见,不同的领域都会有提高,办园更规范。我们全部的出发点都是尊重孩子,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发展。去感染家长,也让家长走进校园活动和教学课堂,亲身体验、领会,这样他们会更支持我们的工作。
代毅峰:《纲要》在私立幼儿园推行得比较少,我们在做蒙台梭利教育与国内教育的整合时会拿出《纲要》,但只是一个了解,并不要求每个教师去了解。有些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会学习政策,到了私立幼儿园工作之后就不一定了解了,需要用到的时候才会去学习。
《中国教师》:《指南》中提出了各个年龄阶段儿童教育的具体标准,您认为都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吗?
侯砚:符合儿童身心发展。《指南》作为一个新的参考标准,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经过了反复的考量。但是,孩子的个体差异不一样,超前的孩子可以因材施教。我们不提倡横向比较,只要有一点进步都是好的,任何一个指南、评价都要符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代毅峰:我不能讲完全符合所有儿童的发展,只能说只是一个平均值、参考量。因为每个敏感期都有一个年龄段,这只是一个参考量,会有一个个性发展的先后。《指南》中用年龄来区别是为了让刚工作的教师有一个明确的参考值,但是实际上五大领域的发展是分先后的,所以“一定要尊重个体差异”。
苏秀妹:我认为是适合的。幼儿教育主要就是培养兴趣,培养兴趣会受益终身。兴趣有了,习惯有了,以后再学什么,它就是一把钥匙。对儿童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围绕着五大领域相互渗透的。比如,科学领域目标是带孩子走进自然,三岁的孩子也差不多就是这样。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比较浅,因为家长的目标是很高的,他们喜欢横向比,这是家长的误区。从孩子身心发展来说,这样的标准就够了,没有必要非得学会那么多东西。
《中国教师》:很多家长认为《指南》的标准过低,担心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侯砚:我从一个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和一个幼儿家长这个双重身份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第一,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智力水平,不能拔苗助长。现在很多家长都爱讲面子工程,认为孩子会多少道题是很有面子的事,但是这些毫无意义,都是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的。只要按照《指南》中提出的五大领域去做就可以了,不能违背孩子的生长发育。那种做法不尊重孩子,孩子学习起来也会很有难度,长期下去,孩子就会有逆反心理。从我的教育经验来说,每天只简单复习女儿在幼儿园学习的知识,更多的是对她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第二,担心孩子学成四不像。幼儿园学习的知识不牢固,不熟练,上小学会很快地一带而过,会给孩子造成都已经学会的错觉,到最后跟没听一样,时间长了就可能没有兴趣。比如,我曾经工作过的公立幼儿园教孩子很多小学的知识,但是小学的教师很反对这种做法,因为孩子的笔顺都不对。孩子没有在幼儿园阶段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有些坏习惯一旦养成,纠正很困难。第三,不能让家长有多多益善的想法,并不是早学比晚学好,多学比少学好。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尺度,还是应该尊重孩子的发展和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孩子的身心特点和气质类型,有的内向、不愿意表达,有的活泼外向、愿意表达。家长应该积极引导,让孩子自主自发、有兴趣地学习,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是最重要的。第四,要培养兴趣和习惯。学会汉语拼音、背唐诗等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枯燥的,我们应该关注对孩子兴趣的培养、能力的培养,这些都超过知识的学习。比如,幼儿园应该教会孩子学会合理安排课间时间,学会整理用具学具,准备好第二天需要的图书等,这些才是入学准备的常识。
代毅峰:很多家长是用已经量化,或已知的经验来衡量儿童。但是,我们认为儿童有一个数学心智的发展过程,3—4岁有空间感、秩序感,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些都是数学的观念,而并不是非得一加一等于二才是数学。教师应该把家长的思维和注意力转移到孩子潜在的方位感和逻辑思维能力上面。从这一点上来讲,现在呈现的十以内的加减法只是把家长希望的东西量化了,还有很多潜在的东西无法通过语言体现,但也是孩子内在能学习到的。
《中国教师》:您如何看待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呢?
代毅峰:学前班是为了迎合家长,真正办教育的应该是幼儿园。家长如果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教师就应该去引导家长发展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交往能力、空间感、秩序感、内在的自我,而不是顺应家长的想法,去学小学的知识。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重点不仅仅是幼儿,还要面对家长做教育。同时,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有一部分是商家的噱头,商家要牟利。真正做教育的话,应该告诉家长起跑线究竟是什么,遗传也算是起跑线的一点,不应该仅仅注重后天的拔高。
苏秀妹:其实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源于小学入学考试出难题选拔学生。比如汉语拼音,幼儿园只需要了解就可以,如果幼儿园就学会了,到小学学什么呢?所以是幼儿教育者和社会的大氛围对家长的影响,如果家长不要求,孩子为什么要去学呢?比如,去年小学入学考试的时候会考一些奥数题,家长就着急,但幼儿园没教,就得去培训班学习。好的小学都是追捧出来,掐尖来的。教育机会不均衡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家长很恐慌,就把小学的任务转嫁给幼儿园,让幼儿园来教。所以,要调节这个问题,教委就得要求小学入学考试别再这么难了。
《中国教师》:是否遇到过按照家长的高要求进行教学的情况?
侯砚:会有这种情况,为了安抚家长,为了让孩子考上想上的小学,为了满足小学入学考试。如果幼儿园和小学没有一个很好的过渡,孩子会很痛苦,也很难满足家长的需求。现在的家长都非常关心孩子入小学这个环节,现在整个大的环境影响这种模式。我也期待出台幼儿园和小学无缝接轨的机制,否则幼儿园大班的任务量真的很重,如果家长得不到满足的话,虽然孩子和家长很喜欢这个幼儿园,但也会退园去学前班。
《中国教师》:您认为《指南》存在哪些问题?提出哪些建议呢?
代毅峰:我认为《指南》写得很好,但是在实际中只具有参考意义,没有可操作性。因为教师对孩子并不是很了解,只是参考《指南》设计教案,实际教学中会发现并不完全适合儿童,与实际教学有差距。这就对教师要求很高,要能够把握不同孩子、不同年龄段的评价值,以及孩子的发展特点和兴趣去做课程,难度挺大的,要非常有经验。但是现在工作半年就算是新教师了,而实际上是和老教师工作了三年以后才能算是新教师,六年后才能成为有经验的教师。所以文件虽然好,但是实际中可能有些教师的理论提升没有衔接点,最后只能流于形式。
苏秀妹:因为已经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底子了,《指南》在公立幼儿园的落实会很系统,实施更容易,一点就能明白。教师更愿意接受,操作性更强,能解决实际问题,新教师一看也能明白。比如说营造一个阅读的氛围,首先是营造好的环境,其次是提供孩子喜闻乐见的优秀的图书,按照说的去做就可以。然而,《指南》在私立幼儿园的保障实行要看幼儿园的投资人用的管理者是否对这个政策认可。如果是公立幼儿园退休的老园长,会认为幼儿教育得规范,要重视对孩子的兴趣、人格的培养。然而,有时管理者既要做教育,又要满足投资人的要求,又要赢利,所以园长挺难当的。除此之外,《指南》没有凸显出幼儿园办学的特色。幼儿园管理要根据幼儿园的特色来实施,比如体育特色、艺术特色等,如果《指南》按照幼儿园的特色再具体一些就更好了。
《中国教师》:您认为应该如何保障《指南》的实施?
侯砚:第一,组织培训学习,引导教师更好地使用《指南》是最好的,教师使用畅通无阻对幼儿园整个教学软件有很大的帮助。第二,提倡家长去参读,只有家长领会了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目标,才能理解、配合幼儿园工作。第三,如果《指南》是全国指导性标准的话,不应该仅仅幼儿园学习,与幼儿教育有关的机构都应该学习,比如社会上早教机构、学前班教师都应该了解,只有他们理解了、遵从了,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园和小学的无缝接轨。
代毅峰:一方面,给教师学习和发展的阶梯,如教师基础培养、继续教育和自我提升。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家长。因为太多的家长把学前阶段孩子的教育看得很重,但是自我教育的信心不足,把教育都“外包”出去了,比如参加课外班。一是让家长知道是否有必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二是让家长也学习《指南》,了解孩子在6岁之前的发展重点是什么,孩子起跑线的起点和重点是什么,成功的教育不是仅仅是成绩好。所以,国家和媒体应该在这些方面给家长引导一个方向。我接触过很多地方私立园的家长,地域差距很大。在我现在工作的幼儿园,家长已经把家长作为一个职业,了解孩子发展过程,我们也会提供儿童发展课程,让家长通过这个过程了解幼儿教育。教育不仅仅由教师来完成,家长也可以通过观察孩子与孩子共同学习。
(责任编辑:王逸灵)
代毅峰,现任中国北京绿茵蒙台梭利教育?童年小院教师。曾任北京市伊顿幼儿园主教教师、重庆区域教学主任。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十年。
苏秀妹,小教一级,长期从事幼教工作。2004年自机械机关幼儿园退休后,担任私立幼儿园管理职务。
《中国教师》:在《指南》出台之前,幼儿园管理依据的政策文件是什么?
侯砚:虽然我们是私立幼儿园,但是都严格使用国家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细则》,还有《幼儿园工作规程》。
代毅峰: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会有不同。公立幼儿园有《纲要》,教师到学校入职后以及在继续教育中都会按照《纲要》相关的要求去做。《纲要》很清楚地按年龄、五大领域将每个学期的要点都罗列出来,还有一个实施细则,也就是评价要点。除此之外,北京市没有详细的教案,但是会有快乐课程发展的指导,让教师知道如何去观察孩子以后再设计课程。私立幼儿园我只了解蒙台梭利的幼儿园,也有校园内部评价和孩子敏感期的内容。这是两个主要教育依据。
《中国教师》:《指南》与之前的政策文件相比,有何创新的地方?
侯砚:设计更加合理。在公办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管理混乱的情况下推出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遵从孩子的发展水平,更加科学化,尤其为私立幼儿园的管理提供了新的依据。现在各个私立幼儿园选用的教材、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提供给家长的服务都不太一样。我们幼儿园就很重视服务家长和孩子,尊重孩子个体的发展和需要,根据孩子的需要来实施教学进度、内容、方向。包括家长沙龙、家长课程,为了让家长正视新的教育观,从家庭方面尊重孩子的需要。目的是让家长知道不是我们给予的就是孩子最需要的,孩子不需要就不会接受,也不会接受得很好。
苏秀妹:幼儿园之前沿用的是《纲要》,每一个领域用一页纸就说清楚了,指导性不是特别强。比如说,我们跟着教委有一些培训的机会,可以学习。但是,不是在公立幼儿园的话,目标把握就会不准确,《纲要》就是点一下,深入不下去。新的《指南》很细,每一个学科都把目标按年龄划分细致,“建议”里面也提到了具体的做法。以科学为例,“经常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即使对《纲要》不了解也没关系,这个《指南》很细,类似于“手把手”教似的,可操作性强。
《中国教师》:您对《指南》出台的态度是什么?
侯砚:理论需要实践,我们会积极配合实施《指南》。我们之前以集团内部为标准培训过《指南》,北京校区的园长进行了研讨。我们指出了需要修改的地方,将研讨的理念、语言方面可以修改、完善、严谨的想法都反映给了有关部门。大的方向没有问题,只是在具体的辞藻上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比如“尊重”“引导”。区教委很开放,希望听到下面的看法和反馈,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向上反馈到什么部门我们并不清楚。
代毅峰:我认为《指南》很好,是《纲要》之后的补充细则。《指南》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而是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是阶梯式的。这说明教育部门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园和不同教育理念的幼儿园,其基本前提都是尊重幼儿,符合儿童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的过程,这一点很好。《指南》具有指导意义,是每个教师应该知道的基础内容。我个人希望《指南》能够出台,并且幼儿教育工作者能够学习到。
苏秀妹:我认为《指南》写得很好,我非常认同,希望能对民办幼儿园的教育起到促进作用。因为北京市公立幼儿园很有限,家长挤不进去就得把孩子送到私立幼儿园。然而,私立幼儿园的监管力度不够,贯彻落实不扎实,造成政策文件很好,但真正能否在私立幼儿园中实施却值得怀疑。
《中国教师》:《指南》对于幼儿园的办学管理和课程管理等方面产生了哪些新的影响?
侯砚:因为是国家统一发放的,现在教师常用的、权威的工具书只有《纲要》。《指南》是更好的标准,更强有力的依据,教师会把它作为教学的标准用书,与《纲要》统筹来看,作为工具书和参考依据。《指南》是日常教学的依据,是孩子期末测评、身体发展的评价依据。《指南》也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对于幼儿园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是绝对的作用,每一所幼儿园都有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标准。
代毅峰:实际的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困难,尤其是新教师,在学校学到了理论,但对儿童发展的具体评价接触得还很少。以我们学校为例,新教师入职的时候我们会告诉他们孩子的敏感期,这实际和《指南》里每个年龄段的生长爆发期是一样的,会给新教师提供一个学习的依据。如果家长认可以尊重孩子为前提的教育的话,我们是会给新教师这个指导的。这个时候,《指南》和蒙台梭利的敏感期以及皮亚杰的幼儿发展理论对于新教师是具有实际的指导用处的,可以作为设计教案的参考。所以,教师可能会把《指南》放在脑子里,实际还是根据孩子的特点教学。公立幼儿园是分年龄班教学的,会具体细化年龄和五大领域的发展。
《中国教师》:《指南》对私立幼儿园的约束力是否没有公立幼儿园那么强?
侯砚:其他的小型幼儿园我不了解,对于我所在的高端的、积极向教委靠拢的幼儿园来说,是完全按照国家的政策文件来进行教学的。教委每年年底对幼儿园进行年检,提出宝贵的意见,不同的领域都会有提高,办园更规范。我们全部的出发点都是尊重孩子,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发展。去感染家长,也让家长走进校园活动和教学课堂,亲身体验、领会,这样他们会更支持我们的工作。
代毅峰:《纲要》在私立幼儿园推行得比较少,我们在做蒙台梭利教育与国内教育的整合时会拿出《纲要》,但只是一个了解,并不要求每个教师去了解。有些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会学习政策,到了私立幼儿园工作之后就不一定了解了,需要用到的时候才会去学习。
《中国教师》:《指南》中提出了各个年龄阶段儿童教育的具体标准,您认为都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吗?
侯砚:符合儿童身心发展。《指南》作为一个新的参考标准,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经过了反复的考量。但是,孩子的个体差异不一样,超前的孩子可以因材施教。我们不提倡横向比较,只要有一点进步都是好的,任何一个指南、评价都要符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代毅峰:我不能讲完全符合所有儿童的发展,只能说只是一个平均值、参考量。因为每个敏感期都有一个年龄段,这只是一个参考量,会有一个个性发展的先后。《指南》中用年龄来区别是为了让刚工作的教师有一个明确的参考值,但是实际上五大领域的发展是分先后的,所以“一定要尊重个体差异”。
苏秀妹:我认为是适合的。幼儿教育主要就是培养兴趣,培养兴趣会受益终身。兴趣有了,习惯有了,以后再学什么,它就是一把钥匙。对儿童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围绕着五大领域相互渗透的。比如,科学领域目标是带孩子走进自然,三岁的孩子也差不多就是这样。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比较浅,因为家长的目标是很高的,他们喜欢横向比,这是家长的误区。从孩子身心发展来说,这样的标准就够了,没有必要非得学会那么多东西。
《中国教师》:很多家长认为《指南》的标准过低,担心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侯砚:我从一个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和一个幼儿家长这个双重身份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第一,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智力水平,不能拔苗助长。现在很多家长都爱讲面子工程,认为孩子会多少道题是很有面子的事,但是这些毫无意义,都是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的。只要按照《指南》中提出的五大领域去做就可以了,不能违背孩子的生长发育。那种做法不尊重孩子,孩子学习起来也会很有难度,长期下去,孩子就会有逆反心理。从我的教育经验来说,每天只简单复习女儿在幼儿园学习的知识,更多的是对她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第二,担心孩子学成四不像。幼儿园学习的知识不牢固,不熟练,上小学会很快地一带而过,会给孩子造成都已经学会的错觉,到最后跟没听一样,时间长了就可能没有兴趣。比如,我曾经工作过的公立幼儿园教孩子很多小学的知识,但是小学的教师很反对这种做法,因为孩子的笔顺都不对。孩子没有在幼儿园阶段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有些坏习惯一旦养成,纠正很困难。第三,不能让家长有多多益善的想法,并不是早学比晚学好,多学比少学好。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尺度,还是应该尊重孩子的发展和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孩子的身心特点和气质类型,有的内向、不愿意表达,有的活泼外向、愿意表达。家长应该积极引导,让孩子自主自发、有兴趣地学习,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是最重要的。第四,要培养兴趣和习惯。学会汉语拼音、背唐诗等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枯燥的,我们应该关注对孩子兴趣的培养、能力的培养,这些都超过知识的学习。比如,幼儿园应该教会孩子学会合理安排课间时间,学会整理用具学具,准备好第二天需要的图书等,这些才是入学准备的常识。
代毅峰:很多家长是用已经量化,或已知的经验来衡量儿童。但是,我们认为儿童有一个数学心智的发展过程,3—4岁有空间感、秩序感,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些都是数学的观念,而并不是非得一加一等于二才是数学。教师应该把家长的思维和注意力转移到孩子潜在的方位感和逻辑思维能力上面。从这一点上来讲,现在呈现的十以内的加减法只是把家长希望的东西量化了,还有很多潜在的东西无法通过语言体现,但也是孩子内在能学习到的。
《中国教师》:您如何看待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呢?
代毅峰:学前班是为了迎合家长,真正办教育的应该是幼儿园。家长如果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教师就应该去引导家长发展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交往能力、空间感、秩序感、内在的自我,而不是顺应家长的想法,去学小学的知识。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重点不仅仅是幼儿,还要面对家长做教育。同时,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有一部分是商家的噱头,商家要牟利。真正做教育的话,应该告诉家长起跑线究竟是什么,遗传也算是起跑线的一点,不应该仅仅注重后天的拔高。
苏秀妹:其实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源于小学入学考试出难题选拔学生。比如汉语拼音,幼儿园只需要了解就可以,如果幼儿园就学会了,到小学学什么呢?所以是幼儿教育者和社会的大氛围对家长的影响,如果家长不要求,孩子为什么要去学呢?比如,去年小学入学考试的时候会考一些奥数题,家长就着急,但幼儿园没教,就得去培训班学习。好的小学都是追捧出来,掐尖来的。教育机会不均衡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家长很恐慌,就把小学的任务转嫁给幼儿园,让幼儿园来教。所以,要调节这个问题,教委就得要求小学入学考试别再这么难了。
《中国教师》:是否遇到过按照家长的高要求进行教学的情况?
侯砚:会有这种情况,为了安抚家长,为了让孩子考上想上的小学,为了满足小学入学考试。如果幼儿园和小学没有一个很好的过渡,孩子会很痛苦,也很难满足家长的需求。现在的家长都非常关心孩子入小学这个环节,现在整个大的环境影响这种模式。我也期待出台幼儿园和小学无缝接轨的机制,否则幼儿园大班的任务量真的很重,如果家长得不到满足的话,虽然孩子和家长很喜欢这个幼儿园,但也会退园去学前班。
《中国教师》:您认为《指南》存在哪些问题?提出哪些建议呢?
代毅峰:我认为《指南》写得很好,但是在实际中只具有参考意义,没有可操作性。因为教师对孩子并不是很了解,只是参考《指南》设计教案,实际教学中会发现并不完全适合儿童,与实际教学有差距。这就对教师要求很高,要能够把握不同孩子、不同年龄段的评价值,以及孩子的发展特点和兴趣去做课程,难度挺大的,要非常有经验。但是现在工作半年就算是新教师了,而实际上是和老教师工作了三年以后才能算是新教师,六年后才能成为有经验的教师。所以文件虽然好,但是实际中可能有些教师的理论提升没有衔接点,最后只能流于形式。
苏秀妹:因为已经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底子了,《指南》在公立幼儿园的落实会很系统,实施更容易,一点就能明白。教师更愿意接受,操作性更强,能解决实际问题,新教师一看也能明白。比如说营造一个阅读的氛围,首先是营造好的环境,其次是提供孩子喜闻乐见的优秀的图书,按照说的去做就可以。然而,《指南》在私立幼儿园的保障实行要看幼儿园的投资人用的管理者是否对这个政策认可。如果是公立幼儿园退休的老园长,会认为幼儿教育得规范,要重视对孩子的兴趣、人格的培养。然而,有时管理者既要做教育,又要满足投资人的要求,又要赢利,所以园长挺难当的。除此之外,《指南》没有凸显出幼儿园办学的特色。幼儿园管理要根据幼儿园的特色来实施,比如体育特色、艺术特色等,如果《指南》按照幼儿园的特色再具体一些就更好了。
《中国教师》:您认为应该如何保障《指南》的实施?
侯砚:第一,组织培训学习,引导教师更好地使用《指南》是最好的,教师使用畅通无阻对幼儿园整个教学软件有很大的帮助。第二,提倡家长去参读,只有家长领会了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目标,才能理解、配合幼儿园工作。第三,如果《指南》是全国指导性标准的话,不应该仅仅幼儿园学习,与幼儿教育有关的机构都应该学习,比如社会上早教机构、学前班教师都应该了解,只有他们理解了、遵从了,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园和小学的无缝接轨。
代毅峰:一方面,给教师学习和发展的阶梯,如教师基础培养、继续教育和自我提升。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家长。因为太多的家长把学前阶段孩子的教育看得很重,但是自我教育的信心不足,把教育都“外包”出去了,比如参加课外班。一是让家长知道是否有必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二是让家长也学习《指南》,了解孩子在6岁之前的发展重点是什么,孩子起跑线的起点和重点是什么,成功的教育不是仅仅是成绩好。所以,国家和媒体应该在这些方面给家长引导一个方向。我接触过很多地方私立园的家长,地域差距很大。在我现在工作的幼儿园,家长已经把家长作为一个职业,了解孩子发展过程,我们也会提供儿童发展课程,让家长通过这个过程了解幼儿教育。教育不仅仅由教师来完成,家长也可以通过观察孩子与孩子共同学习。
(责任编辑:王逸灵)
代毅峰,现任中国北京绿茵蒙台梭利教育?童年小院教师。曾任北京市伊顿幼儿园主教教师、重庆区域教学主任。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十年。
苏秀妹,小教一级,长期从事幼教工作。2004年自机械机关幼儿园退休后,担任私立幼儿园管理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