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对学生个性发展及成长的高度关怀,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渗透,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初步阐释人文性的内涵与体现的基础上,为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性的培养提出几点有效建议,以逐渐提高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
人文性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之一。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与此同时,人文素质本身就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准,这样看来,教师应重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习能力,以促进全民人文素质的提升。
一、人文性的内涵与体现
人文性一般指对人自身的完善和追求,它包括人的尊严、自由、情操、品德、信念和价值观等。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首先包括语言文字本身所蕴含的博大精神,同时也包括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尊重、促进的美好品质。更为直观的是,它还包括语文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在充分研读文本教材的基础上,以有效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承的、教材中所体现的丰富的人文精神,这也是本文重点分析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
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在阅读教学时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打开思路,努力探索教材中的道德、情感、审美价值。二是在教学中优化课堂结构,选择高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教材文本中人文精神的深入理解。三是在日常的课程巩固联系中,多设计一些有内涵、有人文精神的实践性和体验性的练习,去除语文阅读教学的机械性,以积极心去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人文性的必要性
语文学科在众多学科中显得尤为特殊,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他学科的教学以工具性为主,而语文学科属于母语的教学,我们除了要使用语言,更要深刻地理解语言,这样才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世代相传。也就是说,语言文字是传承时代精华的载体,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性是新时代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处于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许多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都需要从小打下基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人文性的培养,也是为日后人们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打下基础。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的策略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期间,既需要学生的努力,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启发式引导。
(一)反复诵读,引发情感共鸣
教师要使学生从教材文本中体会到深刻的人文价值,首先要做的是教会孩子对文本的诵读,这里的读并不是指反复的甚至机械式的阅读,而是深刻的、有方法的诵读。反复诵读首先表现在教师在授课之初应使学生熟悉课文,不熟悉则难以深刻理解,同时也就无法掌握上下间的联系,即使学生对写作手法和关键词等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也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感受文章所饱含的或喜悦、悲痛、不悲不喜却更为真挚的情感。
反复诵读其次表现在,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后的再次阅读。阅读教学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放在了精读课文上,包括文章每一自然段所表达的含义、运用的写作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等,也包文章中每句话、每个字的巧妙用法。当教师引导学生将文章细节仔细分析学习后,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会达到更深的层次,会引发学生许多感情共鸣,而这种感情共鸣不仅体现在语言表达上,也可以体现在对文本的再次诵读上,在这种基础上的诵读,学生一定更能理解作者、感受文本中体现的人文精神。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二)课外积累,了解文化背景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文章范围广又形式多样,想要真正内化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则要求学生对字面上课文背后的知识多加积累。而培养学生了解文化背景的策略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教师要多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好习惯。这里的阅读不仅仅包括课文的品读,更包括学生在课外的能力范围内的文化积累。小学课文中大多数都是名家名篇,其作品也相对較多,多读美文便更能体会美,多读古诗文言便更能体会儒雅心境,等。让学生的日常阅读多与大师对话,从语言文字和知识的积累上感受真善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生命情感,同样让学生面对生活也能做到内心丰盈、永远爱、永远热泪盈眶。第二方面则指,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良好地预习课文,查阅作者生平、作品形成背景,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精神,有时更能触动人内心的,是文字背后的故事。
(三)丰富形式,使教学生动活泼
“纸上得来终觉浅”,教师在进行人文性教学时,一定不能只停留在文本分析上,要营造形式丰富的语文课堂,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欢乐、有亲身体验、有真情实感的人文天地。遇到美妙的诗歌可以举办配乐诗朗诵比赛,遇到戏剧话剧就干脆排练一出精彩的舞台剧,这种体验无疑是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营造课堂的良好氛围。
三、结语
总之,小学阶段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让语文课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也成为学生们人文素养的精神乐土。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
人文性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之一。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与此同时,人文素质本身就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准,这样看来,教师应重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习能力,以促进全民人文素质的提升。
一、人文性的内涵与体现
人文性一般指对人自身的完善和追求,它包括人的尊严、自由、情操、品德、信念和价值观等。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首先包括语言文字本身所蕴含的博大精神,同时也包括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尊重、促进的美好品质。更为直观的是,它还包括语文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在充分研读文本教材的基础上,以有效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承的、教材中所体现的丰富的人文精神,这也是本文重点分析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
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在阅读教学时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打开思路,努力探索教材中的道德、情感、审美价值。二是在教学中优化课堂结构,选择高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教材文本中人文精神的深入理解。三是在日常的课程巩固联系中,多设计一些有内涵、有人文精神的实践性和体验性的练习,去除语文阅读教学的机械性,以积极心去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人文性的必要性
语文学科在众多学科中显得尤为特殊,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他学科的教学以工具性为主,而语文学科属于母语的教学,我们除了要使用语言,更要深刻地理解语言,这样才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世代相传。也就是说,语言文字是传承时代精华的载体,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性是新时代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处于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许多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都需要从小打下基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人文性的培养,也是为日后人们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打下基础。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的策略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期间,既需要学生的努力,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启发式引导。
(一)反复诵读,引发情感共鸣
教师要使学生从教材文本中体会到深刻的人文价值,首先要做的是教会孩子对文本的诵读,这里的读并不是指反复的甚至机械式的阅读,而是深刻的、有方法的诵读。反复诵读首先表现在教师在授课之初应使学生熟悉课文,不熟悉则难以深刻理解,同时也就无法掌握上下间的联系,即使学生对写作手法和关键词等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也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感受文章所饱含的或喜悦、悲痛、不悲不喜却更为真挚的情感。
反复诵读其次表现在,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后的再次阅读。阅读教学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放在了精读课文上,包括文章每一自然段所表达的含义、运用的写作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等,也包文章中每句话、每个字的巧妙用法。当教师引导学生将文章细节仔细分析学习后,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会达到更深的层次,会引发学生许多感情共鸣,而这种感情共鸣不仅体现在语言表达上,也可以体现在对文本的再次诵读上,在这种基础上的诵读,学生一定更能理解作者、感受文本中体现的人文精神。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二)课外积累,了解文化背景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文章范围广又形式多样,想要真正内化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则要求学生对字面上课文背后的知识多加积累。而培养学生了解文化背景的策略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教师要多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好习惯。这里的阅读不仅仅包括课文的品读,更包括学生在课外的能力范围内的文化积累。小学课文中大多数都是名家名篇,其作品也相对較多,多读美文便更能体会美,多读古诗文言便更能体会儒雅心境,等。让学生的日常阅读多与大师对话,从语言文字和知识的积累上感受真善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生命情感,同样让学生面对生活也能做到内心丰盈、永远爱、永远热泪盈眶。第二方面则指,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良好地预习课文,查阅作者生平、作品形成背景,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精神,有时更能触动人内心的,是文字背后的故事。
(三)丰富形式,使教学生动活泼
“纸上得来终觉浅”,教师在进行人文性教学时,一定不能只停留在文本分析上,要营造形式丰富的语文课堂,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欢乐、有亲身体验、有真情实感的人文天地。遇到美妙的诗歌可以举办配乐诗朗诵比赛,遇到戏剧话剧就干脆排练一出精彩的舞台剧,这种体验无疑是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营造课堂的良好氛围。
三、结语
总之,小学阶段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让语文课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也成为学生们人文素养的精神乐土。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