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借助生活和学习中的素材体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引导和积累,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记录观察和记录习惯,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本文即立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讨论了生活化元素在作文中的体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写作兴趣;生活化元素
从目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因为缺少生活经验而写不出高质量的作文,甚至有些学生害怕写作文,教师在教学时注重作文话题的讲解,注重作文的批改,但却缺少了学生兴趣的引领以及作文指导。如何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养成正确观察和记录的习惯,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成为教师不断探究的课题。笔者在教学中针对如何在作文中体现生活化元素,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了实践,现得出以下教学经验。
一、适时兴趣引领,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作文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这是语文作文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进行写作的基础条件。要想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素材,或回顾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的畏惧心理。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寻找生活中的写作材料,从而使得学生所写的作文内容丰富,感情真实。
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旅游和游玩的经历,无论是小花园、体育场,或是旅游景点的观光等,以这些内容为材料让学生进行写作都能够激起学生内心直观的感受,避免了写作过程中的凭空想象与素材捏造。教师在组织学生写景时,可以先联系学生的实际观景经验,让学生产生表达的兴趣。在课上组织学生说说自己的旅游和观光经验,并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能够有所依据的表达,表述自己当时所发生的故事,所产生的情感等等。只有借助真实的生活经历,学生才能够思绪飞扬地说出自己的故事和情感,也能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指导阅读方式,丰富写作素材
阅读是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得以养成的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思维品质培养的良好途径,借助阅读这一行为,学生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所采取的阅读方式,学生的阅读习惯等等,了解学生的阅读行为会对学生带来哪些益处,并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的阅读过程,让学生借助阅读了解作者更多的写作方法,拨动学生情感思维的琴弦,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冲动并能够言之有物。
为了促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同步发展,教师在开展授课时往往会通过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时,更加鼓励学生开口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这确实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时,教师须明确本单元内容涉及的古诗为我国传统节日,两篇课文均介绍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人们智慧的结晶,如何借助我国传统文化让学生开展写作,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的引导和深化。而借助传统文化来开展写作教学,也需要教师在讲解古诗和课文的过程中,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借助课文和古诗中的内容,让学生的写作方向更加明确,写作内容更加丰富。
三、参与生活实践,自主完成作文
为了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体会体现出生活化元素,除了教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学生提供生活化元素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观察和记录的习惯,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学生所写的作文基本为教师提供的大致方向,而为了促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凸显个性,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记录可长可短的生活实例,是一种不错的方式。记录生活中的某一件事,或者描述自己遇到的人,要求学生必须认真观察,不以套话的形式来写作,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也展现出了写作过程中的个性。
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活经历,学生的文章既可以是纪实性作文,也可以是感悟作文,要求学生在写作时不必牵强附会,这些生活作文主要是为以后的写作提供素材,如需要重点发挥,可进行详细描写。在指导学生写作这类作文时,教师可借助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尝试将学生写得较好的文章进行简单修改后投稿至期刊。若文章能够发表,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鼓励。若学生的文章不能发表,出版社也会给出相应的意见,结合意见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能够提高学生完成生活实践类作文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在课下写作的质量。
总之,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体现生活化元素,需要教师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完成整个写作过程,使得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生活并记录生活的习惯,同时促进学生在阅读和生活实践的过程中积累更多写作素材,达到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海峰.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模式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6(24):56.
[2] 丁先芳.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提升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6(20):32-3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写作兴趣;生活化元素
从目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因为缺少生活经验而写不出高质量的作文,甚至有些学生害怕写作文,教师在教学时注重作文话题的讲解,注重作文的批改,但却缺少了学生兴趣的引领以及作文指导。如何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养成正确观察和记录的习惯,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成为教师不断探究的课题。笔者在教学中针对如何在作文中体现生活化元素,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了实践,现得出以下教学经验。
一、适时兴趣引领,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作文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这是语文作文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进行写作的基础条件。要想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素材,或回顾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的畏惧心理。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寻找生活中的写作材料,从而使得学生所写的作文内容丰富,感情真实。
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旅游和游玩的经历,无论是小花园、体育场,或是旅游景点的观光等,以这些内容为材料让学生进行写作都能够激起学生内心直观的感受,避免了写作过程中的凭空想象与素材捏造。教师在组织学生写景时,可以先联系学生的实际观景经验,让学生产生表达的兴趣。在课上组织学生说说自己的旅游和观光经验,并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能够有所依据的表达,表述自己当时所发生的故事,所产生的情感等等。只有借助真实的生活经历,学生才能够思绪飞扬地说出自己的故事和情感,也能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指导阅读方式,丰富写作素材
阅读是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得以养成的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思维品质培养的良好途径,借助阅读这一行为,学生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所采取的阅读方式,学生的阅读习惯等等,了解学生的阅读行为会对学生带来哪些益处,并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的阅读过程,让学生借助阅读了解作者更多的写作方法,拨动学生情感思维的琴弦,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冲动并能够言之有物。
为了促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同步发展,教师在开展授课时往往会通过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时,更加鼓励学生开口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这确实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时,教师须明确本单元内容涉及的古诗为我国传统节日,两篇课文均介绍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人们智慧的结晶,如何借助我国传统文化让学生开展写作,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的引导和深化。而借助传统文化来开展写作教学,也需要教师在讲解古诗和课文的过程中,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借助课文和古诗中的内容,让学生的写作方向更加明确,写作内容更加丰富。
三、参与生活实践,自主完成作文
为了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体会体现出生活化元素,除了教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学生提供生活化元素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观察和记录的习惯,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学生所写的作文基本为教师提供的大致方向,而为了促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凸显个性,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记录可长可短的生活实例,是一种不错的方式。记录生活中的某一件事,或者描述自己遇到的人,要求学生必须认真观察,不以套话的形式来写作,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也展现出了写作过程中的个性。
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活经历,学生的文章既可以是纪实性作文,也可以是感悟作文,要求学生在写作时不必牵强附会,这些生活作文主要是为以后的写作提供素材,如需要重点发挥,可进行详细描写。在指导学生写作这类作文时,教师可借助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尝试将学生写得较好的文章进行简单修改后投稿至期刊。若文章能够发表,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鼓励。若学生的文章不能发表,出版社也会给出相应的意见,结合意见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能够提高学生完成生活实践类作文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在课下写作的质量。
总之,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体现生活化元素,需要教师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完成整个写作过程,使得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生活并记录生活的习惯,同时促进学生在阅读和生活实践的过程中积累更多写作素材,达到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海峰.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模式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6(24):56.
[2] 丁先芳.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提升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6(20):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