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课堂形态在地理与生命科学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以“会流汗的菩提叶”的教学为例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shuang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抛锚式”课堂形态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态.将之应用于地理与生命科学跨学科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教师应在精准分析教材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然后围绕“锚”,即完整、真实的问题,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搭建相应的“脚手架”,引导学生在自主交流、合作、探究中,经历问题从产生到解决的全过程,变模仿知识为迁移知识,形成个性化的思维和表达,提高运用跨学科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的能力.
其他文献
统编语文教材重视写作能力元素,注重写作情境的设置与写作学习支架的搭设,与整合教学法有诸多结合点.整合教学法是一种“能力导向”的教学法,其核心概念是“情境”与“能力”.它立足“包容观”组织学习,通过整合路径发展学生的能力.针对当前在写作情境与写作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可借鉴整合教学法,以准确探究写作情境的内涵,精准定位“写作能力是怎么一回事”,有效区分写作层面的“基础能力”和“完善能力”,进而解构写作能力,组织并规划学习进程与写作活动.
2021年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基于统编教材理念,紧扣教材学习要求,创新文本选择,完善情境命题,凸显综合考查的命题理念,注重对文化素养以及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导引学教方式进一步优化.其不足是:少数试卷语料删选随意,部分写作试题因学生立场不足而缺乏科学性,仍存在低阶思维设题、模式化、分值和问题的容量不匹配以及题干指向与思维能力不符等现象,部分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不合理.
依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写的生物学新教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但浙江省各地市存在使用人教版教材和浙科版教材两种情况.新老教材的衔接与新教材选用的不统一,给教师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此,教师应重塑信念,从“旧我”转变为“新我”,并在深度解读课程标准、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形成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育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学科知识、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三语习得(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TLA)的研究是基于二语习得(SLA)研究的基础之上,由迁移理论发展而兴起的.主要探讨英语和俄语在语法方面的共性和差异,并结合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总结出如何避免负迁移对俄语教学的影响,逐步培养学生的俄语思维,灵活运用和巩固俄语知识,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英语对俄语学习的“负迁移”影响.
课堂教学是一种现场生成的行为,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教师需要及时妥帖地对教学方案做出调整变化.当然,“变”的是课堂流程,而“不变”的应是教师的教学品格.
期刊
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可教可学的数学知识,还包含组织和引导教与学的效用,体现“如何教”和“如何学”的动态属性,以及隐性地承载与传播社会文化价值的功能.采用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教材研究方法,从教学内容的安排与组织两方面来整体把握研究对象,可以深入挖掘教材的编写意图.因“数据分析观念”是学生发展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故对现行三版教材中的“统计与概率”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对各教材的设计理念、呈现意蕴等作精细的挖掘,掌握编写者编排的真实意图,从而更好地运用教材服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