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的教育就业市场及应对之策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l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师资格证制度的全面实施,学龄人口的逐渐减少,教育就业市场出现了新的变化。调整就业观念、加强就业指导、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积极应对新形势是及时之需。
  
  一、教育就业市场出现的新变化
  
  1、中学生生源逐渐减少
  随着“普九”目标的实现和学龄人口的逐渐减少,初中校数、招生数和在校生数略有减少,根据学者徐兴成所建立的人口仿真模型预测,1997-2010年小学学龄人口逐年下降。1997年为峰值,达到13877万,以后逐年下降,2010年降为11200万,2012年将抵达谷值,为11098万。2006—2010年学龄人口平均规模是1992年的83%。同时学龄人口呈地区波动,东部、中部地区规模下降,西部地区上升。高中学龄人口波动的时值是小学的6年,初中的3年,未来20年内高中的学龄人口将呈现峰谷型的波动,现正进入高峰期,预计2010年后将下降。中学生生源的渐少,意味着教师需求量的下降,就业市场呈现萎缩之势。
  2、教育就业市场市场化使竞争更加激烈
  随着教育就业市场化的推进,就业市场形势不容乐观,师范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国家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打破了师范与非师范专业的界限;素质教育的推广以及高考制度的改革,研究生和非师范类毕业生在教育系统受到欢迎,分割了师范就业市场份额;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批在岗低学历师资通过接受培训和深造巩固了其市场占有;师范生数量的迅猛增加和中小学校的合并、高中扩招的放缓引发了供需矛盾,事业单位“逢进必考”制度的实施等,种种因素使教育就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3、“人才高消费”使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用人单位在人才市场招聘的时候,由于目前大学生“人才过剩”,供远大于求,其选人用人心态与策略发生很大转变,其中有不少已经陷入误区。很多用人单位过于挑剔,招聘标准往往脱离其职位的真实需求,出现“人才高消费”,甚至是攀比,就业“歧视”现象时有发生。
  4、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制约了大学生就业
  近些年来,虽然加快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己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识,并且也确实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还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教育体制改革滞后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推动高校发展的根本力量,不是学校的主观愿望,而是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因此,高师院校应从传统的被动适应市场转向主动开发未来市场,以更加开放的眼光瞄准市场,积极扩大市场需求。
  首先是学科结构问题。我国很多具体学科的毕业生就业需求非常少,就业率极低,表明某些学科一定程度上存在绝对的教育过度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存在问题,导致学校设立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人力资源的市场需求状况不能有效地反馈到人力资源的培养中去,造成供需脱节,这是一个结构性和全局性的问题。
  其次就是高校专业设置调整滞后,毕业生所学习的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这是制约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突出原因。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已逐步实现市场化,而教育体制并未真正实现市场化。目前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有限,在专业设置上无法根据市场的需求迅速做出调整,同时,由于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拨款,学校缺乏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和适应社会需求的主动性。虽然一次就业率给很多学校的人才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但是由于高等教育中市场因素和竞争机制有限,学校只是有了压力,还谈不上有危机感。同时,不少学校缺乏改革和调整的积极性、主动性,对政府存在依赖情绪,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往往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等。结果是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二、积极应对策略
  
  1、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转变就业观念
  师范生就业的全面市场化必须遵循就业市场的相关法则。因此,高师院校和师范生要树立市场意识,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首先,要确立市场观念,取消计划体制下国家、学校“包就业”的心理依赖,具备适应就业市场的主动性和承受力,更具备参与就业市场的实力和竞争力。无论学生还是学校都应以市场和竞争为前提来考虑就业问题。毕业生从事什么职业是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市场的供需状况来决定的,毕业生主动根据社会需要充实和完善自己是其唯一选择。其次,要确立基层观念。原因有三:一是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既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二是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时期,增加劳动就业主要是在服务行业,在基层,在城镇农村;三是伴随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层次下移和位移数量加大的现象突现出来,就业趋势由“精英”走向“大众”。为此,高校应指导毕业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破除“一次就业定终身”的思想,确立“眼睛向下心态向上”的择业新观念,面向基层建功立业。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采取积极措施与政策去引导大学生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遵循人才市场的规律,以积极的心态与科学发展的观点去对待就业。大学生就业,特别是首次就业一定要立足长远,找准定位。切记盲目跟风,盲目追求高工资、大单位,拥挤在大城市、大企业都不是科学的就业观。大学生就业不只是寻找一份工作,同时对自己要用“高级人才”标准规划自己,树立社会责任感,认清形势,择己所长,择世所需,“入主流、下基层”,以科学长远的观点来看待自己的职业发展。政府尝试推出的“到西部去”、“大学生村官”、“下基层”,各种自主创业与自谋职业的灵活就业扶持政策,都是运用科学发展观,探索解决大学生就业长效机制的有效探索。
  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引导人才的合理消费,倡导建立科学合理的选、育、用、留人才的制度与评价人才的标准。用科学与发展的观点去对待人才,积极地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建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我们要积极营造推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能成才、以人为本”的科学的人才观,鼓励用人单位承担自己的责任,积极发现与培养人才。
  2、改革教育模式,加强综合素质教育
  毕业生就业的根本出路是加强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高质量的人才去吸引市场、占领市场、拓展市场。目前,高师院校的教育教学与普教系统的教学工作衔接不紧,人才培养结构不尽合理。因此,高师院校应主动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开展就业市场需求分析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根据就业市场对人才综合素质、知识结构的需求以及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大力培育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人才供给质量增强拓展人才市场的可持续性。高师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按照宽专业、厚基础、灵活专业方向的要求,根据人才需求变化,及时加强针对性的专业教学,实施本科生的通才教育。首先要在文理科方面给学生以宽广的基础教育,注重文理交叉,学科渗透,为大学生选择职业创造灵活性,这种灵活性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中形成了一种重要的调节机制。其次,除了文科和理科结合外,还应注重教学和科研结合,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这三个结合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为培养高质量的适应就业市场需要的人才开辟了道路。
  将教育方式逐步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给高校较大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自主权,使高校能够根据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而导致就业率达不到50%的学校和专业要减少招生计划,甚至停止招生。在教学计划上,重点进行基础和综合教育,重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3、贯通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以咨询和信息为中心内容就业指导全过程
  高师院校就业指导应注重和强化其服务功能,寓服务于指导、管理之中。服务功能的外在体现为咨询和信息服务,特别是信息服务。信息服务能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有效对接,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关键所在。首先,高师院校应加大投入,建立功能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全方位提供网上信息查询、网上交流、网上招聘等服务。其次,要加强就业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广泛动员全校各方面力量,通过各种渠道广泛采集数据,收集需求信息,对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为学校决策提供数字依据。再次,要准确及时地对师范生就业状况的中长期变化做出恰当的分析和预测,动态实时地监测市场对学生培养质量的反馈,通过市场预测和市场监测机制,推进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促进学生培养的市场适应性,保障学校可持续发展。
  4、统筹高校教育及其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大学生就业力与职业发展力
  解决大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问题虽然不是高校的全部责任与义务,但却应成为高校所追求的首要培养目标。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最后阵地,解决大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更有解决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问题的优势与能力。高校的办学定位、专业设置、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都应该与人才市场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接轨,并为适应其改变而不断调整。高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与学生服务体系均要以有利于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为先导理念构建,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多层次就业平台,培育大学生的终生就业竞争力与发展力,提升高等教育的育人水平与服务能力。
  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体系构建刚刚起步,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就业服务机制、专家队伍、市场调研与预测、个体咨询与辅导、理论研究、就业与职业能力培训等诸多方面尚不完善。在解决大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问题中,高校就业工作是至为关键的一环。而高校就业工作要实现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健全工作管理模式,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原则,探索与实践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从社会人才需求到人才培养,从就业职业服务到人才配置,建立健全解决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的长效机制,需要紧紧抓住大学生人才的培养与社会资源配置两个关键,依靠党和政府、教育机构、就业服务机构、用人单位、家庭等社会各部分的共同配合与努力,充分利用大学生人才资源优势,不但能解决大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问题,还可以有效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与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蒋笃运.产业结构、专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问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8.
  [2]徐坚成.我国不同地区未来学龄人口波动与基础教育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1998,2.
  
  作者简介:耿建泽(1974—),河南南乐人,硕士,讲师,从事就业指导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独立学院应运而生,但因为扩招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形势,在一本、二本的重压之下,三本的学生如何能在就业市场上被单位乃至社会所认可,本文就此简单地谈谈如何做好独立学院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关键词】三本;独立学院;就业    近年来,由于各类高校不断扩招以及新生的独立学院的高速发展,促使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的形势。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强大呼声,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因为缺乏就业指导、职
近日,GU在上海店铺及GU天猫官方旗舰店启动了“Winter Special”冬季特选活动。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
数学是初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很多学生普遍认为学习数学难度较大,再加上部分数学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影响,仍然
期刊
China’s largest oil refiner offers an example of mixed ownership reform fo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emulate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Sinopec),the c
期刊
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是专项用于物业保修期满后房屋共用部分、共用设施设备大、中修和更新改造的储备金,是关系到业主切身利益的大事.但目前我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普遍存在缴存、
期刊
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必须量身定做出适合自己的投资计划。本文对企业投资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With th
科研成果的定量评价方法与定性评价方法是目前国内外通行的两大科研评价方法.论文认为,信息哲学从信息中介与信息构建的角度分别为定量评价方法与定性评价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