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用炎琥宁在临床上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以后临床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和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52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76例和治疗组176例,其中对照组在支持性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组加以静脉滴注炎琥宁。结果:从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退时间来看,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效果更好。结论: 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因此值得推广。
【关键词】手足口病;炎琥宁;利巴韦林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多发于婴幼儿, 可引起患儿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多部位的疱疹和水泡, 少数患儿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病情严重时甚至可以导致患儿的死亡,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构成巨大威胁。目前,用于治疗手足口病的西药主要有:干扰素、阿昔洛韦和利巴韦林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利巴韦林是一种常用的广谱抗病毒药,其抗病毒机理为,磷酸化后抑制病毒RNA 多聚酶和mRNA 鸟苷转移酶,影响病毒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利巴韦林对于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肯定,副作用较小,被广泛的用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
对收治的352例手足口病确诊病例,分别在支持性治疗的基础上施以利巴韦林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176例)和加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组176例)进行治疗,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治疗前病程及症状、体征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通过治疗,观察并评价炎琥宁对于手足口病引起的发热、皮疹等病症的治疗效果,统计患者的恢复时间,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收集到的352例手足口病确诊病患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患儿均有。
1.2方法
对上述病例分别按患者中出现的男女比例,年龄分布情况以及采用静脉滴注利巴韦林和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
2结果
2.1手足口病患者的性别比例
对收集到的176份病例分别按患者中出现的男女比例进行的统计,详见表1。
2.2 手足口病患者在各年龄段的分布情况
2.3 手足口病患者出现的症状分类
2.4 对照组和治疗组病症消失时间
3讨论
3.1手足口病患者的性别比例
在收治的全部352例手足口病确诊病例中,男性患者的比例比女性患者稍高,占53.97%。
3.2手足口病患者在各年龄段的分布情况
根据我们的统计,在这352个病例中,9个月-6岁的患者均有,且主要集中于1-5岁与手足口病易感人群相符。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情况与年龄有一定关系,同时还与患者的体质有相关性。
3.3 手足口病患者出现的症状
在收治的这352个病例中,我们观察到的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疱疹,口腔溃疡以及外周血白细胞升高等。
3.4对照组和治疗组病症消失时间
通过退热和疱疹消失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情况以及外周血白细胞恢复正常的状况等来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通过疗效的统计结果,我们发现,采用静脉注射利巴韦林和用炎琥宁注射液进行治疗,都对患者各病症的消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退热较快,疱疹和口腔溃疡也随之消退,外周血白细胞平稳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加用炎琥宁后,患者病症消退时间明显减少,住院时间缩短。
大量临床和实验数据显示,炎琥宁能抑制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炎性渗出和水肿。具有解热、抗炎、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和镇静作用, 并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提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 对病毒有灭活作用。炎琥宁对于肠道病毒所引发的手足口病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因此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 年版) [J]. 医药导报,2009,28 ( 3 ) : 404-405.
[2] 梁煊芝,王清学. 重症手足口病23例临床分析[J] . 小儿急救学,2003 ,10 (2) :116.
[3] 王林丽,愈稼. 穿心莲及其制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药业, 2003, 12( 10) : 72.
【关键词】手足口病;炎琥宁;利巴韦林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多发于婴幼儿, 可引起患儿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多部位的疱疹和水泡, 少数患儿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病情严重时甚至可以导致患儿的死亡,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构成巨大威胁。目前,用于治疗手足口病的西药主要有:干扰素、阿昔洛韦和利巴韦林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利巴韦林是一种常用的广谱抗病毒药,其抗病毒机理为,磷酸化后抑制病毒RNA 多聚酶和mRNA 鸟苷转移酶,影响病毒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利巴韦林对于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肯定,副作用较小,被广泛的用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
对收治的352例手足口病确诊病例,分别在支持性治疗的基础上施以利巴韦林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176例)和加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组176例)进行治疗,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治疗前病程及症状、体征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通过治疗,观察并评价炎琥宁对于手足口病引起的发热、皮疹等病症的治疗效果,统计患者的恢复时间,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收集到的352例手足口病确诊病患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患儿均有。
1.2方法
对上述病例分别按患者中出现的男女比例,年龄分布情况以及采用静脉滴注利巴韦林和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
2结果
2.1手足口病患者的性别比例
对收集到的176份病例分别按患者中出现的男女比例进行的统计,详见表1。
2.2 手足口病患者在各年龄段的分布情况
2.3 手足口病患者出现的症状分类
2.4 对照组和治疗组病症消失时间
3讨论
3.1手足口病患者的性别比例
在收治的全部352例手足口病确诊病例中,男性患者的比例比女性患者稍高,占53.97%。
3.2手足口病患者在各年龄段的分布情况
根据我们的统计,在这352个病例中,9个月-6岁的患者均有,且主要集中于1-5岁与手足口病易感人群相符。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情况与年龄有一定关系,同时还与患者的体质有相关性。
3.3 手足口病患者出现的症状
在收治的这352个病例中,我们观察到的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疱疹,口腔溃疡以及外周血白细胞升高等。
3.4对照组和治疗组病症消失时间
通过退热和疱疹消失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情况以及外周血白细胞恢复正常的状况等来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通过疗效的统计结果,我们发现,采用静脉注射利巴韦林和用炎琥宁注射液进行治疗,都对患者各病症的消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退热较快,疱疹和口腔溃疡也随之消退,外周血白细胞平稳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加用炎琥宁后,患者病症消退时间明显减少,住院时间缩短。
大量临床和实验数据显示,炎琥宁能抑制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炎性渗出和水肿。具有解热、抗炎、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和镇静作用, 并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提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 对病毒有灭活作用。炎琥宁对于肠道病毒所引发的手足口病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因此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 年版) [J]. 医药导报,2009,28 ( 3 ) : 404-405.
[2] 梁煊芝,王清学. 重症手足口病23例临床分析[J] . 小儿急救学,2003 ,10 (2) :116.
[3] 王林丽,愈稼. 穿心莲及其制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药业, 2003, 12( 10) :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