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冷战时期的东西方阵营谍报战早已结束,但近些年来各国特工以一种新的面孔出现在世人面前。尤其是10年反恐战争更是让英、法、美、俄等国的情报部门认识到,开展谍报工作是打击恐怖分子的必要条件。法国近年数次遭遇恐怖分子的“诈”弹,埃菲尔铁塔也几度关闭。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多重原因,活跃在北非地区的“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仍是对法国造成主要威胁的恐怖组织。法国已经成为美国之后恐怖分子热衷的第二目标。
疲于应付国内恐怖威胁的法国情报部门本来就缺人,但现在他们又把目标瞄向了海外。在西方国家2011年干预利比亚局势的过程中,法国曾出尽风头。现在,他们又把目光盯准了叙利亚。据称,法国军事情报部门“对外安全总局”已经向叙利亚的两个邻国黎巴嫩和土耳其派出人员,准备训练脱离叙利亚政府军的士兵,为“叙利亚自由军”组建战斗力量。
如此大的人员需求,使得这些情报部门必须招聘更多的人来应对危机。
“法国007”的校园招聘
在法国,人们对情报工作普遍热情不高,而在英国牛津、剑桥的高材生抢着去做谍报工作的也不在少数。然而,“9·11”事件将法国卷入到全球反恐阵营中来,法国再也无法置身事外。但是由于经济不景气,美、英等国近年纷纷宣布削减情报部门开支。但法国反其道而行之,政府还提高对外安全总局2011年预算,比2010年增加13%。
对外安全总局隶属法国国防部,负责各类情报收集,现有员工大约5000人。对外安全总局当前主要任务之一是协助找到并营救在国外遭绑架的法国人质。为了更好地应对恐怖主义和核武器扩散等威胁,他们打算在今后招聘更多员工。2009年对外安全总局根据法国国防安全白皮书的规划,决定用6年时间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招聘工作。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对外安全总局此次招募对象集中在各大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大批科技、语言等领域的精英人才将融入到特工队伍中来……
对外安全总局在接到通知后立马行动起来,与各高校领导建立广泛的联系。2010年以来,他们在各校举办了24场讲座,已收到申请材料400份,约见了其中200人。综合理工学院、中央工程学院、高等行政学院和高级通讯学院等名牌学校的毕业生是对外安全总局网罗的重点,当然,因为安全的考虑,外国毕业生不在考虑之列。除了上门招聘外,对外安全总局还在全国性的大报、宪报和干部就业协会刊物上刊登招聘消息。所有这些,目的是招募到各种优秀人才,更新对外安全总局血液。招募工作预计到2014年结束,最终招收特工690名,其中420人为高端科技人才。
为什么要到校园招聘?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情报人员的形象也在发生变化,他们未必像007电影所呈现的那么健壮潇洒,也不会穿着雨衣搞什么神秘的接头暗号。他们只是某方面的专家,具有扎实的经济知识或是其他技术。负责招聘工作的人解释说:“以前招募特工都是内部进行,依靠口耳相传传递消息,现在必须变得开放。对外安全总局也要与时代相适应,变得多元化。”他们的信条是“整合不同的人才,使之成为对外安全总局的财富”。
个人形象一点都不神秘
据负责招聘的人士介绍,他们都会派出高水平工作人员去学校招聘,如果有可能,就派他们的师兄师姐前去拉近距离。招聘人员会跟应聘者大致描述一下工作内容,然后就他们感兴趣的岗位作出详细解释。当然,谈话氛围一般都会非常友好,年轻人很快会被特工这一非凡的职业吸引,特别是被对外安全总局高精尖的设备所吸引。
30岁的年轻妈妈玛丽长得小巧玲珑,跟传统中的情报人员形象迥然不同。23岁以前,她对所谓的情报工作一无所知,因为从小接触的东西都跟情报完全无关。玛丽是个图像处理工程师。白天在办公室中工作,主要是拦截全球传播的图像和密码信息,晚上回家还要照顾小孩。刚到对外安全总局实习的时候,玛丽连DGSE(法国对外安全总局)这个缩写的意思都不知道。后来看到有那么多先进的仪器可以用,于是提交了一份求职申请,然后她就留了下来。现在玛丽成了某部门的负责人,手下还有好几个专家。
对外安全总局新任发言人尼古拉说:“我们还招聘情报官员。他们不需是詹姆斯·邦德,而是准备为国家服务的青年男女,他们有时要在极端条件下工作。”2010年,对外安全总局初选了80人,其中30多人已经受了心理测试和口试。口试主要考验候选人的应变能力,负责职业培训的教官说:“直觉敏锐、判断力强、反应快、灵活,同时又具有魅力的人很快脱颖而出。”
情报行业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的确很高,但也不是说非要你去创造传奇特工的神话。所以不少人都能入围,但是一旦入围,他们就要参加长期的实习,接受高规格训练。培训工作主要集中在人员使用、地下工作技术、化妆等方面。负责培训的亨利上校说:“这种化妆技术非常实用,新特工能在机场的厕所里用极短的时间使自己改头换面。培训还要教会他们在利用假身份行动时,如何自然地应付身份检查。”训练是实地进行的,有时是在国内,有时直接在国外。受训者压力也很大,因为做的是地下工作,受训战线有时候要跨越好几个国家。当然实地训练时,对外安全总局的责任也非常大,因为弄不好会搞出人命。
性别不限 来去自由
真正进入工作状态后,这些特工的生活并没有那么惊心动魄。27岁的朱丽叶2008年进入对外安全总局,是在航空动力工程学院招募的。她说:“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来了两个人找我,说是国防部的。但是很快学校里有传闻说,这两个人是对外安全总局的,这激起了我们这一届50多个毕业生的兴趣,这太刺激了。”朱丽叶现在主要负责反弹道扩散的情报,可她根本不觉得自己是情报人员,她每天都是在办公室中工作,而这些工作确实能阻止爆炸案的发生。
冷战时期,对外安全总局的在编员工绝对以男性为主,现在,像朱丽叶这样的女性开始增多。因为在对外安全总局的负责人看来,女性有更大的稳定性,她们可以在一个岗位上呆上五六年,这能使工作更加专业化。另外,因为她们不像男性那么自以为是,这样反而容易觉察到敌方的跟踪或设下的陷阱。
在法国,名牌大学毕业生在私企的平均年薪有三四万欧元,但是,很多年轻人宁愿到少收入5%的对外安全总局做特工。因为这里发展空间比较大,贝当古是从事信号数码处理的远程信息工程师,他说进入对外安全总局完全出于个人兴趣。最近一段时间,他一直在执行一项极度机密的任务,对外安全总局在这上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
对外安全总局局长艾哈尔说:“不是说一做情报工作就要干一辈子,想离开随时都可以走人。新时代的年轻特工是现代、开放的人。”因此,他们有可能去私营企业工作,他们转业后一般对外说是“国防部”的,这在再就业时非常吃香。但是离开之前,转业者必须有个书面的保密承诺。
疲于应付国内恐怖威胁的法国情报部门本来就缺人,但现在他们又把目标瞄向了海外。在西方国家2011年干预利比亚局势的过程中,法国曾出尽风头。现在,他们又把目光盯准了叙利亚。据称,法国军事情报部门“对外安全总局”已经向叙利亚的两个邻国黎巴嫩和土耳其派出人员,准备训练脱离叙利亚政府军的士兵,为“叙利亚自由军”组建战斗力量。
如此大的人员需求,使得这些情报部门必须招聘更多的人来应对危机。
“法国007”的校园招聘
在法国,人们对情报工作普遍热情不高,而在英国牛津、剑桥的高材生抢着去做谍报工作的也不在少数。然而,“9·11”事件将法国卷入到全球反恐阵营中来,法国再也无法置身事外。但是由于经济不景气,美、英等国近年纷纷宣布削减情报部门开支。但法国反其道而行之,政府还提高对外安全总局2011年预算,比2010年增加13%。
对外安全总局隶属法国国防部,负责各类情报收集,现有员工大约5000人。对外安全总局当前主要任务之一是协助找到并营救在国外遭绑架的法国人质。为了更好地应对恐怖主义和核武器扩散等威胁,他们打算在今后招聘更多员工。2009年对外安全总局根据法国国防安全白皮书的规划,决定用6年时间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招聘工作。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对外安全总局此次招募对象集中在各大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大批科技、语言等领域的精英人才将融入到特工队伍中来……
对外安全总局在接到通知后立马行动起来,与各高校领导建立广泛的联系。2010年以来,他们在各校举办了24场讲座,已收到申请材料400份,约见了其中200人。综合理工学院、中央工程学院、高等行政学院和高级通讯学院等名牌学校的毕业生是对外安全总局网罗的重点,当然,因为安全的考虑,外国毕业生不在考虑之列。除了上门招聘外,对外安全总局还在全国性的大报、宪报和干部就业协会刊物上刊登招聘消息。所有这些,目的是招募到各种优秀人才,更新对外安全总局血液。招募工作预计到2014年结束,最终招收特工690名,其中420人为高端科技人才。
为什么要到校园招聘?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情报人员的形象也在发生变化,他们未必像007电影所呈现的那么健壮潇洒,也不会穿着雨衣搞什么神秘的接头暗号。他们只是某方面的专家,具有扎实的经济知识或是其他技术。负责招聘工作的人解释说:“以前招募特工都是内部进行,依靠口耳相传传递消息,现在必须变得开放。对外安全总局也要与时代相适应,变得多元化。”他们的信条是“整合不同的人才,使之成为对外安全总局的财富”。
个人形象一点都不神秘
据负责招聘的人士介绍,他们都会派出高水平工作人员去学校招聘,如果有可能,就派他们的师兄师姐前去拉近距离。招聘人员会跟应聘者大致描述一下工作内容,然后就他们感兴趣的岗位作出详细解释。当然,谈话氛围一般都会非常友好,年轻人很快会被特工这一非凡的职业吸引,特别是被对外安全总局高精尖的设备所吸引。
30岁的年轻妈妈玛丽长得小巧玲珑,跟传统中的情报人员形象迥然不同。23岁以前,她对所谓的情报工作一无所知,因为从小接触的东西都跟情报完全无关。玛丽是个图像处理工程师。白天在办公室中工作,主要是拦截全球传播的图像和密码信息,晚上回家还要照顾小孩。刚到对外安全总局实习的时候,玛丽连DGSE(法国对外安全总局)这个缩写的意思都不知道。后来看到有那么多先进的仪器可以用,于是提交了一份求职申请,然后她就留了下来。现在玛丽成了某部门的负责人,手下还有好几个专家。
对外安全总局新任发言人尼古拉说:“我们还招聘情报官员。他们不需是詹姆斯·邦德,而是准备为国家服务的青年男女,他们有时要在极端条件下工作。”2010年,对外安全总局初选了80人,其中30多人已经受了心理测试和口试。口试主要考验候选人的应变能力,负责职业培训的教官说:“直觉敏锐、判断力强、反应快、灵活,同时又具有魅力的人很快脱颖而出。”
情报行业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的确很高,但也不是说非要你去创造传奇特工的神话。所以不少人都能入围,但是一旦入围,他们就要参加长期的实习,接受高规格训练。培训工作主要集中在人员使用、地下工作技术、化妆等方面。负责培训的亨利上校说:“这种化妆技术非常实用,新特工能在机场的厕所里用极短的时间使自己改头换面。培训还要教会他们在利用假身份行动时,如何自然地应付身份检查。”训练是实地进行的,有时是在国内,有时直接在国外。受训者压力也很大,因为做的是地下工作,受训战线有时候要跨越好几个国家。当然实地训练时,对外安全总局的责任也非常大,因为弄不好会搞出人命。
性别不限 来去自由
真正进入工作状态后,这些特工的生活并没有那么惊心动魄。27岁的朱丽叶2008年进入对外安全总局,是在航空动力工程学院招募的。她说:“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来了两个人找我,说是国防部的。但是很快学校里有传闻说,这两个人是对外安全总局的,这激起了我们这一届50多个毕业生的兴趣,这太刺激了。”朱丽叶现在主要负责反弹道扩散的情报,可她根本不觉得自己是情报人员,她每天都是在办公室中工作,而这些工作确实能阻止爆炸案的发生。
冷战时期,对外安全总局的在编员工绝对以男性为主,现在,像朱丽叶这样的女性开始增多。因为在对外安全总局的负责人看来,女性有更大的稳定性,她们可以在一个岗位上呆上五六年,这能使工作更加专业化。另外,因为她们不像男性那么自以为是,这样反而容易觉察到敌方的跟踪或设下的陷阱。
在法国,名牌大学毕业生在私企的平均年薪有三四万欧元,但是,很多年轻人宁愿到少收入5%的对外安全总局做特工。因为这里发展空间比较大,贝当古是从事信号数码处理的远程信息工程师,他说进入对外安全总局完全出于个人兴趣。最近一段时间,他一直在执行一项极度机密的任务,对外安全总局在这上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
对外安全总局局长艾哈尔说:“不是说一做情报工作就要干一辈子,想离开随时都可以走人。新时代的年轻特工是现代、开放的人。”因此,他们有可能去私营企业工作,他们转业后一般对外说是“国防部”的,这在再就业时非常吃香。但是离开之前,转业者必须有个书面的保密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