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rzis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注重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三方面讨论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增强教学效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85-01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兴趣和好奇心是一个人有没有创新能力最基础的条件,一个人如果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和好奇心,不太可能有创新和很大的成就。人对事业或事物有兴趣,一旦达到迷恋的程度,则更利于创新,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亦如此。在实验教学中要通过老师的“导”,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对生物课和生物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源泉。
  1.在实验教学的引入环节结合一些经典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发展史和着名生物学家奋斗的历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像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等经典的实验,孟德尔植物杂交的实验以及他的生平,克里克和沃森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都是很好的实例。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同学们大部分会热情高涨。
  2.结合当今生物科学的新进展、新成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如在做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前可以介绍当代基因工程在实践中的应用、发展以及取得的一些前沿成果;还原糖鉴定实验中可以加入糖尿的测定和糖尿病治疗上的一些前沿理论,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课后他们大多会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
  3.巧妙设问,激发学生的兴趣。现代思维科学证明:思维活动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创新学习应从学会质疑开始。在实验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不要急于给出结论,或是一些没有唯一结论的问题,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不断地去钻研、去探究。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教学时,设计以下问题:①为什么在根尖长到5cm时取材?取材的部位是什么?观察的部位是什么?②解离试剂是什么?解离有何作用?解离为什么要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其他浓度或其他药品行不行?等等这一类的问题,同学会带着问题去实验、去探究、去创新。
  二、注重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上的实验无论从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药品的配置使用,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等都有较为合理完善的安排,是众多专家智慧的结晶。但我们要告诉学生,这不是唯一的,也不一定是最好的,这恰好为我们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不断创新,不要把生物实验课上成实验验证课,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
  1.实验材料多样化,力求创新。同一个实验,各实验小组可以准备不同的实验材料。比如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教材上所选的实验材料是菠菜,我们可以准备菠菜、甜菜叶、萝卜叶等。甚至鼓励学生自己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再如:在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时,除了教材上提供的用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外,可以尝试用花瓣、白菜叶、紫甘蓝叶等。可见,在选取不同实验材料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寻找多种实验材料,得出多种实验结果和结论。在启发动员学生选取多种实验材料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在用多种材料反复的实验中,熟练了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在面对不同实验材料出现的实验结果时,学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与归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离他们并不遥远,自己也会做科学。对课本实验材料的再次探索,可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观,培养创新精神。我们还可以从对课本实验的实验结果等方面让学生进行再次实验的尝试,培养学生做科学的能力。实验器具和药品的创新使用亦如此。
  2.实验方法及实验步骤的创新。我们传统的做法是学生依照教材上的实验方法和步骤,一步步的操作,最终得出结论,毫无创造性而言。对实验方法和步骤的讲解改为让同学们自己另外设计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通过学生拓展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较高层次。例如,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要求同学们不要局限于课本上的实验材料和用品,自己选择适合的实验材料和用品。同学们会按老师提出的要求利用课余时间,大量查阅资料,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材料设计出多种多样的实验方法。
  三、通过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验中往往只注重实验结果的记录,而忽视了实验过程中间出现某些现象的记录,重视结果而不重视分析结果,重视对成功实验的肯定,而不重视对实验中的失败查找原因等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
  1.通过分析实验程序和现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个较为复杂的实验过程是设计人员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它往往是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反复摸索。要指导学生去分析实验过程中每一步骤的作用,出现的每个现象,每一个处理的意义、处理的效果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研究事物的方法,创造性的提出改进方案。
  2.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中,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学生的实验结果有明显的,不明显或失败的,老师应指导学生分析结果出现的原因。例如,在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有的色素颜色过浅,有的色素带分离不明显,有的色素带弯曲等,老师通过指导学生查找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生物实验教学的观念,改变过去以验证为主的实验教学方法,倡导学生注重过程并积极地参与,倡导学生创新,倡导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和实践。让学生既学到了生物科学知识,学会了基本技能,又培养了探究新知识的科学求索精神。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因而如何利用好教材就成了关键,本文试着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活用;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本文例举了一些初中生也能够解决的高考代数题,供初中生生参考。
摘 要: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后,由于教材、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初中的学习中将产生很大的分化,同时出现后进生增多、优生减少的现象。如何减少学习分化呢?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两极分化;学困生;解决实际问题;思维特点;和谐的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随着以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产品更新换代和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对市场的响应速度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面临着更加激励的竞争。为了适应更加快速的技术革命,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参与国际竞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这就需要大力倡导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变被动为主动,实现学习的自主性与创新性。通过作者的大量实践和探索,本文主要论述了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的意义、活动的准备、活动的流程和感悟及反思。  关键词: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流程;探索反思  【中图分
摘 要: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高中的教学当中是非常基础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育的目的,很好的了解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使教学的计划更有科学性,也会使教学的措施更有针对性,所以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针对皮亚杰的理论,同时结合高中物理的实际情况,对于高中物理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内容;认知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
我国汽车行业目前虽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由于市场数量和多样性需求的不断增加,外资整车制造企业蜂拥而至,国内汽车产业结构由原来的“纵向一体化”转变为现在的“横向一体化”
摘 要: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是整个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抓好课堂这块教学主阵地,积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双边互动;有效教学;发展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