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谷底之争
当上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一季度国民经济数据时,立刻引起国内外高度重视。一时间,“中国经济最糟糕的时刻已经过去”,“将率先全球步入经济复苏之途”的言论沸腾于媒体和学界、政界。但同时也有不少经济学家指出“经济危机远未见底,日前只是虚假繁荣。”
信心胜过黄金。这很像是金融危机下的2009流行语,而前不久旨在重振行业信心的一场春季大行动,似乎更凸显了这句话的价值。“三展一周”的完美落幕,多少让人有些慰藉,尽管一度的灿烂有些失色,一度的比较优势受到冲击,但30年积淀下的雄厚产业链基础,广袤的内需市场依托,中国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力并非被荡尽涤光,厚实的家底正是换取新一轮辉煌的根基。
那么,一场行动缔造的价值,究竟能够对冲掉多少风险,点滴的信心又能否预示着星星之火,在宏观经济走势依旧迷离的当下,我们似乎无从判断。是已经触底,还是在寻底?是企稳回暖了,还是在继续下滑?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这套复杂方程式,x=?,是L,是V,亦或是其它什么,我们其实至今无解。不仅无解于答案,而且无解于获取答案的时间,行业最大的苦恼莫过于此。
为什么这么说?套用股市术语,剧烈暴跌可怕,绵绵阴跌更可怕。前者摧毁财富,后者摧垮信心。对于中国纺织服装业来说,暴跌如火,阴跌如霜。草根式崛起的生命力,能够野火不尽,却很难傲霜而歌,从这个角度看,金融危机因无解而不断蔓延的过程,要比其骤至之时对行业的冲击,更为残酷。
正所谓不破不立。寻底的过程,意味着旧秩序的瓦解,回暖的时刻,昭示着新秩序的诞生。而在旧与新的秩序交替中,好与差,成与败,乃至生与死,几乎皆系于一线,它考量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实力,还有企业的态度。如此看来,触底有触底的生存哲学,回暖有回暖的价值取向,创造光明清晰的未来,取决的是,你对当下变数的判断与抉择。
显然,未来之路,是在脚下。
走出谷底?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一季度国民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1%,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创1992年有季度统计数据以来最低。其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0%,而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9%。
“我已经看见那个底在哪儿了。不会再有像去年雷曼兄弟那样的SURPRISE,不会再有像前些日子AIG啊、花旗啊突然发现那个窟窿比过去大得多,措手不及的那种感觉。就金融而言,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最近几周,欧盟对高危地区东欧增加了5000亿欧元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又筹集了上万亿美元,对此,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表示,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见底,中国实体经济有望两年后复苏。
据了解,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01.1,比上季度提高6.5点;一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05.6,较去年四季度21.6点的同比降幅明显收窄;一季度新增信贷已达4.58万亿,达到全年指标90%;一季度我国汽车总销量达到267.88万辆,夺下全球汽车销量第一的宝座;3月份PMI指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达52.4,连续4个月回升;今年3月前20天发电量已经相当于去年整个3月份的发电量。而对金融危机等多重压力和挑战,一季度多项数据如内部投资、消费增长、工业生产、银行新增贷款等都取得显著升幅,仅从数据上看经济回暖似乎趋势明显。
“这一切不仅表明中央扩大内需、促进增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改善民生的一揽子政策已经明显见效,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很可能已企稳回暖。”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其实现在谁也不敢肯定是否回暖,正如马建堂所說的“可能”。
还未见底?
就此次金融危机何时见底,很多专家、学者持以乐观的态度,认为已经见底。但还是有不少人认为,危机在中国并未见底。
“4万亿是输血,内需是造血。现在看来,我们的经济还是受政策提振在大量输血,比如十大产业政策也是其中之一,但真正的造血功能还是没有恢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艮孙立坚指出,输血确实有用,比如我们的采购经理人指数,工业指数都有回升,靠的就是4万亿的拉动。短期看,这对于跑赢全球经济危机显得至关重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乐观地判断中国经济已经见底,“CPI、PPI指数仍然在下行区间,显示出经济疲软的惯性仍非常大。”
他强调,政府向经济输入的“强心针”并不能一劳永逸,而是有时效性的,经济活力的全面恢复还是要靠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判断中国经济可能呈现w型的增长,可能会有迂回。当然,这迂回的过程越短越好。”
孙立坚表示,金融风暴自去年爆发以来,欧美市场的流动性危机就愈演愈烈。只要集中还债的时机在某个时间点汇合,就会表现为经济形势的新一轮下挫,例如股市大跌、银行倒闭、企业歇业、员工大量裁员、失业率猛增、消费市场大面积疲软等。“只要金融危机的源头没有解决,就会制造出如海水般的一轮轮浪潮,进而影响世界经济。”孙立坚说:“就目前来看,欧美的经济形势还不荣乐观,世界经济复苏时机也有待判断。”
从信贷来看,大量放贷并未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1月份新增信贷中,有60%是项目贷款,而最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依然没有得到较多信贷支持。经济恢复自然有赖于政府的大规模投资,但要解决失业问题以及为长期的经济增长打下扎实的微观基础,就必须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好在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已经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另外,3月发电量虽降幅缩小,但当月下旬的发电量降幅又呈扩大之势,这反映经济回稳的基础并不十分牢固。
重要的还有消费。从3月份的消费来看,虽然同比增加,但在“三驾马车”中,消费所占的比例仍为最低。没有消费的大幅增长,经济增长要转向依靠内需难上加难。
出口仍在探底
根据海关总署4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620.2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其中出口902.9亿美元,同比下降17.1%;进口717.3亿美元,同比下降25.1%;当月贸易顺差185.6亿美元,同比增加41.2%。
众所周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本轮经济调整最初是从外贸部门开始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进出口增速的急剧下降。2008年9月,我国外贸进出口还保持20%以上的增速,但到2008年11月份,进出口形势开始急转直下,出口增速同比下降2.2%,进口增速同比下降17.9%;到了2009年2月份,出口增速进一步同比下降25.7%,进口增速同比下降24.1%。短 短几个月,中国外贸形势急剧恶化,进口和出口增幅均呈深度下探之勢。
悲观者认为,从同比来看,尽管3月份我国进出口同比降幅有所收窄,外贸进出口总值、出口和进口下降幅度比今年前两个月的同比降幅分别减少6.3个、4个和9.1个百分点,但是3月进出口再次负增长,仍然呈下滑态势,表明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而乐观者却并不“钟情”于同比数据,他们更看重环比数据。由于去年3月中国进出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而当前进出口却呈持续萎缩态势,因此同比数据可能并不能较好地反映3月份贸易的最新景气状态,一定程度上会掩盖外贸形势的真实变化情况。
经济评论家陈和午认为,当前,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尚无明显转好迹象,全球市场信心还在徘徊之中,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需求受危机影响也没有完全释放,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依然有增无减,中国的整个外需环境看起来还很脆弱。例如,美国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的产品和服务进口已连续7个月下跌,从1月份的1609亿美元跌至2月份的1527亿美元,跌幅为5.1%,这意味着美国进口仍在萎缩。此外,包括美钢联等在内的美国6家钢铁企业,日前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对中国部分油田用管加征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这对我国的出口无疑是“雪上加霜”。
对此,陈和午认为,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尚未明显转好,我国的外贸就未真正回暖。而对于过度依赖出口的中国经济来说,外需没有扩大,就能说我们的经济回暖了吗?
二季度决定走向
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认为,经济是不是虚假繁荣,关键在二季度的数据。
目前的经济回暖是积极经济政策刺激的结果。信贷增量创下几个历史纪录,今年3月,我国新增贷款1.89万亿,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29.78%,创下单月新增贷款历史纪录;3月末广义货币发行量M2增长25.5%,较上月末上升5.1%,M2增速破1996年11月以来的历史纪录;一季度M2与名义GDP增速之差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5个百分点,彰显流动性极其充裕。
资本市场大放异彩原因很简单,信贷大增刺激了通胀预期,价格下跌与通胀上行使得一些大胆的投资者开始出手。
只要实体经济继续不稳定,央行就会继续给市场吃定心丸。日前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季度例会明确表示,下一阶段要认真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这相当于让投资者喝了一碗心灵鸡汤,让他们有勇气在股市继续战斗。
信贷政策不会大幅收缩是第一颗定心丸。叶檀认为,信贷增量已经到达临界点,央行将派发第二颗定心丸,就是适度降息。据知情人士向路透社披露,中国3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下降1.1%-1.3%,3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下降5%-6%,降幅将超出2月份的降幅4.5%。如果数据属实,将给央行提供了降息的空间。央行可能在各方承受的范围之内,保守地降息27个基点。
实体经济与销售是难以控制的部分。如果中国的居民消费都像汽车、房地产销售一样火爆,相信中国度过危机的几率会提升一半;如果下一阶段还是靠政府项目,靠水泥、有色金属等拉动行情,说明行情到达极限。
但政府拉动最终取决于市场需求。4月至6月份是传统的消费旺季,二季度的消费数据将成为检验经济复苏状况的试金石。
叶檀认为,目前经济的好转刚好是积极财政政策从去年底以来的显效期,而不是经济趋势逆转的反应。这一次经济周期与1998年有本质区别,当时全球周期并没有发生大逆转,中国只要顺势而为,借出口东风,加上房地产行业消费猛火,就能安然度过周期。但2007年开始的周期是全球经济的逆转,与人民币国际化这一难题接踵而来。在全球经济没有好转的情况下,惟一的指望是中国消费真止启动。海市蜃楼终会散去,理性的人才能拥有渡过难关的真正勇气。
承受探底之重
“三展一周”带来的喜人气象,让行业一度低落的七气多少有些回升,人们也在些微端倪中,努力地寻找着再度崛起的信心支点。事实上,找到信心的基础并不难,毕竟,一个世界级的产业,一定来源于世界级的基础,而非凭空而起。真正困难的是,宏观经济并无反转迹象,我们要在一个极度小明朗的市场环境中,不断地判断未来的每一种走势可能,并即使作出判断与调整,这是在寻底过程中,每个企业都要必备的能力。
寻底的过程必然伴随着阵痛,各种矛盾与问题还在不断上演,秩序交替中换取新生的代价正在变得越来越大,这已经成为行业必须承受之重。
到底何时才能见底,又该如何判断未来?一切都不可知,我们只能在已知向未知的推导中,谨慎地作着疲惫的判断。
探底进行时
“多年快速发展已使我国纺织工业进入转变发展方式最关键的时期,目前纺织工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种种迹象还在表明,行业经济还在寻底的过程当中,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撑回暖的判断。”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一位权威人士如此指出。
纺织工业创造了,2000多万生产就业岗位,其中80%为农民工,而且每年使用约900万吨的国内天然纤维,涉及1亿农民的生计。日前20%的纺织工业产值用于出口,一般贸易比重达到72%,贸易净出口占全国货物贸易净出口的60%。
作为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大可想而知,行业的生产、效益、出口和就业都出现严重困难。权威统计数据显示,行业产销增速持续下降,2009年1-2月,产值增长2.63%,下滑13.92个百分点,销售产值增长3.13%,下滑14.55个百分点,产销增速近7年来首次跌破两位数水平。另外,投资近10年来首现负增长,2009年1-2月,实际投资额177.45亿元,同比下降9.78%,增速较上年同期下滑18.73个百分点。投资呈现新世纪以来的首度负增长。同时,计划投资增速为负,也反映出企业对市场前景信心不足。
在出口上,数据显示呈现负增长。2009年1~2月,纺织服装出口总额224.51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4.78%,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4.37个百分点。是近8年来首次出现的负增长局面。折人民币计,2009年1-2月,出口同比下降19.22%,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0.92个点。企业利润也开始下降,行业累计实现124.80亿元,同比下降11.01%,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24.49个点。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缓慢,而主营业务成本增速高于收入增幅48.12%。更为沉重的现象是,行业就业萎缩,规模以上企业用工较2008年1~11月减少了近50万人,就业形势也异常严峻。新兴市场一度让我们报以厚望,但我国对非欧美市场出口下滑更快,2009年I~2月,对非欧美市场出 口增速低于欧美市场出口增速3.91个百分点,反映新兴市场需求萎缩更加严重。
数据不难看出,行业经济下滑加速,还处在寻底的过程中。归结原因,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蔓延还在加剧,美日欧发达经济体的影响还在加深,新兴市场国经济恶化还要严重,这将使出口下滑还要更快。
而在内需市场上,“从目前出台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的经济还没有走出低谷,只能说没有恶化。目前的中国经济是有起有落,并非全面回升,顶多只能说有回升的迹象,如果政府不进一步采取措施,下一季度还有可能掉头回去,所以中国非常需要支持经济回升的措施。”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有如上表述。我国CPI持续负数,表明消费需求仍然在减弱,并且已经从工业品蔓延到了日用品。
“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需求都没有回暖迹象,这将使行业经济运行更加严重。”该权威人士这样说道。
回暖的基础
针对行业当前遇到的困难,此间权威人士指出,尽管困难空前,但我们也要看到,宏观经济和产业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这也就有了经济回暖的条件和基础。事实也的确如此,一些列数据也似乎开始显现国内宏观经济回暖迹象。从宏观经济层面看,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01.1,比上季度提高6.5点。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9年第一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居民储蓄意愿回落明显,消费和投资意愿回升。作为经济先行指标,发电量和用电量被认为是判断经济是否转暖的重要风向标。今年一季度,全国发电量累计完成7811.02亿千瓦时,日均同比下降1.89%,降幅比去年四季度减少2.8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全国发电量同比虽然仍是负增长,但与去年四季度相比,降幅大幅收窄,出现止跌趋升态势。用电量上,仅从2月来看,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9.1%和23%。这多少显示出,当前我国经济出现企稳回暖迹象。另外,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数之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4%,高于上月3.4个百分点。该指数从2008年12月起连续4个月回升,今年3月上升到标志经济收缩与扩张的临界点50%的上方。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认为,3月PMI数据表明我国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开始发挥积极作用,企业生产逐步恢复,制造业总体上呈现底部趋稳回升态势。
而对于行业经济,国家对纺织工业的系列扶持政策效应也将逐步显现,这包括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部分化纤原料进口关税、解决纺织中小企业贷款难等一系列措施。4月1日,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6%,这是继今年2月初上调1个百分点到15%后,再次提升1个点。同时,行业振兴规划中技术改造项目许可也处于出台阶段。这对纺机行业将带来实质性拉动。从三展一周出现的高人气,我们可以判断,行业没有丧失信心,而国外采购商也把信心寄托在中国市场,这都为行业经济回暖提供了现实基础。
与此同时,我国以4万亿元投资计划为核心的第一轮经济刺激政策已实施了5个月。而该项计划基本上是以基建投资为主导,惠及民生、扩大消费的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据称也将出台,这也给纺织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国际各国对金融危机的控制力度加大,国内的政策的有力支持,行业经在下半年济回暖,并非没有可能。
谁的未来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指出,不管从历史上来讲,还是从现在来讲,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都是中国整个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力量。纺织服装产业永远是中国的朝阳产业,永远是支撑中国发展的最重要的行业。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是最有竞争力的,纺织服装产业可能是带动中国经济、特别是中国外贸走出金融危机、全面复苏的最重要的产业。如果说我们要从金融危机当中突围,或者是要为中国的出口市场打一场保卫战,纺织服装产业肯定是最先的突围者,是先遣队,是主力军。
龙永图是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服装论坛上发表上述观点的,在他看来,这次金融危机造成了全球产业,包括全球服装制造业的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打破了全球产业链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这给产业链整合提供了好的机会。如何进行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值、特别是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是当前中国服装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短缺经济中快速崛起,在全球化中飛速扩张。但还从未经历过如此巨幅的经济调整,从未面临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龙永图的话,无疑给行业增添了莫大的信心。对于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来说,当前的困境,是巨大的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这取决于你的智慧和行动。显然,在经济寻底的过程中,对于企业而言,更重要的并不是预测,而是应变。企业可以也应该做到的,是对行业长期的发展方向始终保持认识,对市场环境已经发生的改变及时做出判断,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短期变动进行分析,并分别制订应对的预案,在相关变化逐渐明朗的同时迅速采取行动。
伴随着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和产业振兴规划,并针对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们已经未雨绸缪,在科技与品牌的提升中进行转型升级。在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之下,纺织服装行业正积极地从经济调整中努力恢复。
中国政府拥有充裕的经济资源调配能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纺织服装企业的老板们正在以自信向上的时代创新精神,闯出经济调整周期,迈向更为灿烂的未来。
海水与火焰
他们曾成功地开释过“大与强、多与专”的困惑,而在合与治、好与快的现实面前,他们又开始面临新的抉择。金融危机带来的多重打击,各种突如其来地问题困扰,在短短半年时间,纺织服装企业承受了过去二十几年都不曾遇到的压力与挑战。
是深挖洞,广积粮,构筑防御堡垒?还是反手抄底,逆势而上,借机称王称霸?哪些是陷阱?哪些是机遇?光明大道究竟在哪?又该怎么走?……面对一个全新的未来,不看天,先看底,这可能是行业老板们的真实心态。漫漫的寻底过程,像是冰与火的考验,这让他们高度紧绷着神经,时刻防备着随处存在的致命风险。
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这是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新时期的生存哲学。伴随着外部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他们主动变革,通过各种转型和升级的途径,试图在寻底的过程中,完成一次最有价值的新生。
空前挑战
信心,是来自于对挑战的态度,金融危机之下,受困于国际市场需求的萎缩,最明显的莫过于订单减少的压力,面料展期间,企业普遍反应,半年来,企业订单减少了20~3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订单压力不只来源于订单减少,付款周期加长、客户对价格更为敏感、竞争更为激烈,订单压力 正在被放大。
“拿出口退税来说,有些外商对政策补贴的消息比我们的关注还高,前期有订单不下,退税一出来,他马上压低价格下单。”一位面料企业老板无奈地说。“外销市场不容乐观,由于美国消费者开始了存钱计划,改变了以往的消费方式,美国市场的回暖还需要一段时间。”旭荣集团执行董事黄冠华坦陈,旭荣2月底外销业绩下降10%。对于订单的压力,企业老板们心里很清楚,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进一步加深,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下降,订单压力是他们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所面临的最直接、最急迫的挑战。
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风险还远不止订单压力一项。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同样让企业手足无措,在一次棉纺企业座谈会上,老板们几乎对国内棉花的价格与调控机制已忍无可忍,“长此以往,我们毫无成本优势可言,只能退出国际市场竞争。”一棉纺企业老板直言,蹩脚的棉花市场,已经威胁到棉纺企业的生存。
而就当前的环境,企业普遍反映,市场环境、政策和顾客需求等各种外部因素,加上企业自身的资金链紧张等内部因素,都给企业的经营带来各种风险。订单减少,成本压力,销售不畅,资金紧张,融资困难……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在经济探底的过程中,这些压力还在被进一步放大。
显然,多重挑战之下,转型与升级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调整在即
尽管3月市场又开始逐渐回稳,但企业对此反应不一。对于最近生意有点回暖的现象,华懋集团业务经理林飞鸣更多认为足春季放假积压库存消化后的“虚假繁荣”,而并不能代表市场真正意义上的回暖。对于后市的判断,林飞鸣认为,今年市场总体比去年还要差,产品价格会更低、市场会更混乱。华懋的应对策略是做差异化产品,避开价格竞争的泥沼。
“内销市场常规产品出现了15%~20%的增长,这加大了旭荣对内销市场的信心。”旭荣集团黄冠华对记者这样说到。和旭荣一样,很多企業正试图通过内销,弥补外销订单的损失。
江苏丹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涛介绍,目前,江苏丹毛外销仍占80%,内销为20%,但由于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他们正在筹划加大内销市场的份额。同样面对这一局面的还有向兴(中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据其常务副总经理曹荣达介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预计向兴今年上半年外贸出口将减少三分之二,尤其东欧市场影响较大,其中,俄罗斯市场受到的冲击明显。向兴今年加大了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预计将有20%的增长。不少面料企业老板就此指出,过度依赖海外单一市场,对于企业会产生巨大的经营风险,尽管外转内销,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企业需要从新的品牌、渠道、市场、售后等领域从头做起,但“做,不一定不行;不做,一定不行”。可喜的足,以前内地面料企业都是以仿制为主,现在则是以自主品牌为主,行业的品牌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市场格局自然会越来越朝着规范化发展。和面料企业一样,服装企业同样面临着这样的挑战与转型。太平鸟集团一位主管谈到:“现在整个国际出口形势低迷,对于公司OEM部门来说有一定的影响,从1~2月来看,公司国际业务预计下降30%,未来的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但我们已提前作好准备,目前太平鸟内销规模很大,因此当国际业务有所减少时,我们在国内业务上已经弥补了损失。”
作为童装行业的优秀代表,派克兰帝一位高管表示:“派克兰帝一直立足于国内市场,但也有少部分产品服务于国际高端童装品牌。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确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在国内市场上,2008年公司的销售总额增长20%以上。此次金融风暴也告诉我们,作为中国服装企业要想做强,必须要做好品牌的价值。简单依靠低成本的出口模式的时代将成为过去。”马克华菲公司有关负责人也表示,面对金融危机,产品创新是最重要的,因为产品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以设计引领潮流,同时加大产品研发速度,我们再次聘请欧洲团队帮助我们做品牌的梳理,包括品牌产品线重新的构造,还有品牌主张、品牌价值观等等。从今年发展情况来看,增长率可能不会像以前那么快、那么高,但是是我们做实、做强的好机会。所以这一年我们会调整结构、练好内功。”这位负责人如此说到。
重塑价值
在和企业对话中,不难发现,从外销到内销,到内销外销市场并举;从价值链低端到高端升级;从单纯制造到为客户提供制造加服务的整合解决方案,从盲目闯荡,到整合产业链的相关资源;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在危机而前,他们正在积极思考转型、升级的路径、挖掘市场机会、寻找新的增长点。正如七匹狼公司董事长周少雄所言,对七匹狼来讲,金融危机是调整产业结构以及重新布局的好时期,七匹狼对待危机的方式并没有退缩,或者减小发展的步伐。据悉,2009年七匹狼预计开设15家生活馆,主要关注全国的重点城市,以期更加切实而稳步地占领市场。
中国经济会止跌企稳的时间点无法预测,而对这场空前的危机,信心胜过黄金,而最好的信心就是做好长期调整的准备,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形成一套自己的卓有成效的东西,扎实修炼好内功。将危机当作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实现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这是行业与企业共同的心声。
显然,经过近30年的高速成长,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周期的三重因素驱动下,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进入全面转型升级时期。业界学者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将中国经济产业结构失衡所积累的问题提前暴露,经济周期的调整令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进一步恶化。不管愿意不愿意,中国企业在挥手告别天然的“价值洼地”的时候,不得不重塑企业基本面,通过各种转型和升级的途径,闯出一条新路。要获得新生,就必须重塑自己。
重塑中国企业,即依靠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科技进步、提升品牌价值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生产效率而实现业务增长。具体而言,即中国企业必须要回归到基本面,通过持续的创新、精细化的经营管理以及高效的人力资源来获得发展。归根到底,我们的企业还是得通过自身努力来提升竞争力,这样才能在危机中崛起。
实践证明,以创新为魂,坚持科技与品牌贡献率,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过去的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辉煌,也同样能够走出当前的困境,他们前途无量。
绍兴纺织 三月回暖五月成谜
孙丽娜
“现在来我们这儿的外地人少了,生意跟去年没得比。”绍兴柯桥的徐师傅开了5年的出租车,他说今年开年是最清淡的。一天一百四五十元的收入,不及往年的淡季。“一般来讲,200块一天还是有的。”3月初,他忧心忡忡地等待今年市场人潮的到来。
如徐师傅一样,这个城市的多数人会跟你热烈却谨慎地谈论中国轻纺城。这一亚洲最大的轻纺交易市场,几乎牵连着县城八成以上人的营生。“我只是想知道,在预期里,会是慢慢好转还是更糟?”他的疑惑无疑是更多人的。 2月底、3月初、4月初,笔者三赴绍兴柯桥,动态跟踪市场经营户、纺织上下游企业的发展情况。
金融危机下的绍兴纺织业,危几分?机几许?
他们的二三月
比起她的那些同在柯桥联合市场经营的温州亲戚,季丽华无疑是最幸运的一个。
及早调整了销售的布局,让内销的比例占到八成,且多供国内的二级批发市场及早研究了香港、广东等地的流行,做好印花样。提前量的调整让她的悦华纺织也提前进入1r年后的好行情。“从年初八开始到3月中旬,我们一直比较忙,订单的情况甚至好于前几年。”
她姐姐的公司却没有如此的运气。整个二月的销售额在30万左右,“而以前一单的金额也在五六十万。”
同样着急的是盛丰源纺织的老板娘林玉。“订单锐减”,她说,去年的2月,是忙到订单都来不及接。而现在,公司在柯桥精品广场的办公楼内,三层的区域只有三两个人不时查查电脑、打几个电话。“我们主要是做中东和俄罗斯业务的,市场的情况不好,现在希望能把之前的余款尽量催回,减少一些损失。”
1月份,林玉新接了一个俄罗斯的单子,50万的货。“对方付了30%的订金,可等货出来就再也联系不上了,他们扔下十几万的订金消失了。”国际市场的不稳定一度让林玉有些失落,回款速度慢,手续等相关成本的增加,甚至让她觉得多一个点的退税返回也是杯水车薪。到了3月,情况出现了好转。“来看货的客户逐渐增多,有一些不错的订单,调整加大了国内市场的份额。”
来自上游染整和处理企业的消息也印证了绍兴纺织于2009年春天的暖色开局。
绍兴县超超染整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吴利明告诉导报记者,虽然今年的国内市场相比往年开局略差,旺得偏迟,但行情依然不错。“就我们公司来说,二月份的生产情况还好于去年的同期,三月份的数字也和去年差不多。”葛锦琦的金砂公司主要是纺织品整理方面的,他也在经济寒潮的3月,看到国内市场的机会,并积极维持公司保持稳定的生产。
他们的坚持,也从官方得到了印证。一度回落的中国柯桥纺织指数,其2月份的外贸景气指数收盘于967.44点,比上期提升了7.2%,这是去年9月份持续回落以来首次上升。总价格指数也自3月始,走出了连续的缓升线。
重中之重
在这一期间,跟纺织、跟绍兴有关的利好消息纷至沓来。有人说,正是这些好消息带来了好春景。
绍兴县委副书记、县长冯建荣在今年2月召开的绍兴县经济工作会议上说,如果去年11月,国务院出台的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的六条扶持措施是“冬天里的一把火”,那今年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就是“报春花”,“恰逢立春,这预示着纺织产业的又一个春天来了,给我们带来了信心。”他表示,绍兴要率先复苏。
事实上,从中央到浙江省里,对纺织、对绍兴的关切不止于此。2月26日,浙江省工业转型升级系列报告会的首场就选定了纺织产业,中国工程院8位研究纺织的院士5位亲临绍兴,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亲自带隊考察、落实。浙江副省长金德水在会上表示,纺织业是浙江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自2001年起,浙江纺织业无论是在产业规模还是在产业整体效益水平上均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来自会场的资料数据显示,2005年浙江省纺织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8984家,职工总数171.2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达4824.5亿元、4375亿元和186,43亿元。利润占全国同行业的27%,位于首位,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16.9%,是全省盈利总量最大的工业行业。
随着浙江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逐步提高并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新支撑力量,纺织业总产值在浙江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其出口创汇额占全省出口总额比重也出现下滑趋势,但优势仍得以延续。浙江省经贸委的相关统计显示,纺织在浙江工业的占比仍在1/5以上,是全省总量最大的工业行业。
《纽约时报》记者今年2月28日撰文指出:很少有其他产业像纺织服装产业这样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这个产业价值4500亿美元,是中国全球贸易力量和发展模式的代表。“专家表示,绍兴等城市的境况将成为中国贸易实力的晴雨表,也将成为观察中国社会状况的窗口。”
为了缓解这一重要产业的发展困境,自2008年8月1日起,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已经四次提高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从11%到13%再至14%,又从15%增值16%,逼近极值的17%。据测算,每提高一个点的退税率,纺织品、服装行业相当于获得90亿元左右的收益。
“国家确立了纺织工业为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主要的民生产业、出口贸易的优势产业地位,出口退税率的再次提高,正是纺织行业地位提高的体现。”曾多次为纺织企业奔走呼喊的富润集团董事长赵林中说,这一系列的举措,“让我们增添了信心”。
一道选择题
“2005年的时候,也有一段困难的时期,困难我们不怕。”林玉在纺织市场坚持20年,一路上,有风雨,有艳阳,信心不缺,经验也不缺。“只是现在真看不好要怎么调整市场的结构。”她说,国际的市场虽然有较大的萎缩,但都是老客户,一直以来的生意往来也不错,国内的市场没有国际方面的稳定,需求虽然大,但是起伏变化和不确定冈索也多。
难以取舍。这也是市场上不少商户和企业而对的选择难题。
“外销的生意好,效益高,相对稳定。内需的市场相比不够成熟,从外销转做内销重新争夺市场,也激烈。”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广伟说,这是很多企业纠结的原因。他曾经做过一个统计,结果显示目前纺织企业的大面还是内销为主在75%左右,“先人者,渠道建设较好,后来者会有压力。但是纯做外贸的企业,不转向也难有活路。”他日前造访绍兴一家以出口欧洲为主的企业,“等下去不行啊,得亏上千万。”
是要放弃外销市场,艰辛转向内需市场吗?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树津说,“多年来内需市场一直是中国纺织行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规模以上企业国内销售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67%上升到2008年的77%。2009年内需市场的比重将进一步扩大。”
“扩大内需不是平移,不是把国外的平移到这里,他们也要创新,所以外销企业转到内销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杨东辉表示,2009年的纺织服装市场有望在拉动内需政策的鼓舞下加速发展,市场的细分、新市场的开拓等都更为关键。“这也意味着竞争将更加激烈,淘汰性更强。”
“我建议不能忽视外销的市场,要更加拓展多元化的出口市场,同时要重视内需市场,逐渐培养。”伏广伟说,根据美国商务部纺织品服装办公室(OTEXA)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从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同比下降3.41%, 而从我国进口纺织品服装还有所增长,同比增长1.10%。这一方面说明,虽然美国市场对纺织品服装的总体需求减少,但是对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仍有大量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国际竞争力仍然非常强劲。
2009年美国取消对我纺织品进口限制,也促使我国部分原被限制纺织产品呈恢复性增长态势。美国商务部最新统计显示,2009年2月美国从我国进口222类针织布4811.8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9%;进口347类男式棉质裤子167.1万打,同比增长71%;进口348类女式棉质裤子439万打,同比增長53%。“土豆效应”显著。
因此,业内人士指出,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有国际市场的刚性需求,中国纺织行业现在要做的就是苦练内功,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优化布局为重点,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眼睛向内求生存的同时,绝不放弃已形成的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国际市场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涤纶丝上的舞蹈
“纺织业要挣扎出金融危机的泥潭,实施产业的转型是惟一路径。”徐匡迪说,要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增强核心竞争力。也因此,在《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现代纺织服装加工技术及装备实施方案》中,“关键技术”、“新技术”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今年初,绍兴市经贸委牵头、多部门参与制定的《绍兴市五大产业提升发展规划》正式出台。据称,在此前大半年时间里,绍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并召开一系列产业发展座谈会,听取意见思路,传递政府决心。
浙江明显律师事务所的郑海东和纺织企业多有交集,在他看来,编制这份未来5年绍兴制造业的发展规划,传递出政府部门看到绍兴虽在纺织等传统产业有优势,但在价值链不断分化的市场竞争中,已无法创造利润神话的现实,传递出坚定产业革新的讯号。
“这一轮产业规划对纺织转型的基本界定是从‘大’到‘强’。”伏广伟这样解读,“规划总的方向是差异化、功能化、高端化、品牌化,全力打造国际纺织品制造中心、贸易中心和创意中心。”
与以往不同,在五大产业发展规划“落地”后,绍兴市经贸委已根据“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政策、一套班子”的要求,着力构建一系列“子工程”,细化每个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政策导向。立足更广区域高度的这次产业新布局,凸显出政府试图依靠产业引导,谋划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意图。
转型,这是政府考量未来而设定的行进路线,对企业而言,这是个轻盈的诱惑,却也是沉重的难题。
1989年开始办厂,1993年做麻纱,1995年的时候做纶丝,1999年开始做TC布,2000年以后涉及衬衫布,又不停改进工艺,增加支数,调整厂方,建循环处理系统。吴利明说,他们厂随绍兴纺织历经众多沿革,才走至今天。“我知道要增加附加值,重视设计,努力践行,却也疑虑重重。”2007年,还未及金融危机之前,他们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也仅在1.6%,“我们还有多少的提升空间?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不高,新技术成熟后,是不是会有人迅速模仿?而大的新的技术创新对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来说,又难以自我达到。”葛锦琦也说,“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也许用较长的时间根据市场的反馈能逐渐完成提升,但这个时间会很长,也会因此错失更多的机会。”
绍兴县个私协会秘书长朱建中告诉记者,在1万多户的企业中,中小企业仍是大多数,这就注定了绍兴“在一根涤纶丝上的舞蹈,越美越难”。“我们有过纺织产业是不是夕阳产业的讨沦,最后明白了自己的优势,看到了发展的机会,而国家的政府扶持也给了企业更多的信心。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面向朝阳?”他认为,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多有作为。
事实上,转型升级工业报告会也是政府搭建“政产学研”平台的一次有益尝试。绍兴市经贸委的相关人士透露,下一步,他们将搭建区域公共技术研发平台,让中小企业用少量的资本投入,换回自己急需的生产技术。同时要发展绍兴在纺织业中积累的“垂直分工、水平整合”等经验,“产业链的优势,有利于产业的提升、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产品的开发。”
“绍兴必须要打造集群创新体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魏江说,不妨改进一下传统做法,多与人合作,多开展差异化竞争,只有优势互补,一个地区的产业才有希望。
葛锦琦在2007年底决定延展公司的产业链,从纺织品的后整理做到了印染。“把产业链往前靠,我更希望政府对我们的指导也能往前靠。”
五月谜题
就在跟踪采访的最后一周,有了新的情况回馈。
“最近的天气不好,影响了出货。”季丽华说,3月的第三周,她开始觉察到购买人的犹豫。“按照往年的情况,清明过后会好转吧,因为那时候不用太考虑天气了,都是夏天的面料嘛。”
“但是以往的经验,这一波的内销行情过了端午就算是过去了。”吴利明开始担心市场上的人流到那时候还没有增加。
依照往年的经验,四五月份是市场的销售旺季,内需不俗,而国外圣诞节的订单多也在这个时间下达。“一些厂里,过完年就开足生产,到五月份也能把货出掉。”一个镇上分管工业的副镇长告诉我们,今年的形势却不好说。“我们镇,3月份的开工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但是3月的单子是过年十多天后结余的单子,所以从开工率看还是不错的。但是往年这个时间已经接到五六月份的单子了,现在的情况看,还不是很理想。”
吴利明已经给自己预留了端午过后整个市场进入低迷的心理预期,林玉怕这波之后的订单难以为继。“等四月底,五月初吧,那时候会看得清些。”
五月的水落石出,决定着这阳春三月究竟是回暖还是还寒。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鼓励纺织企业要有信心。他特别提及,“我们对绍兴有很大的期待,因为绍兴纺织是行业的老大,是交易中心和制造中心,我们现在期待它变成创意中心。”孙瑞哲表示,他们在绍兴设了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柯桥分中心,这是柯桥有信心的明证,“所以企业自己也要有信心”。
资深的纺织业人赵林中说,去年行业的问题是资金的问题,今年则主要是市场的问题。“我们要改变自己,还需要留意全球的市场变化。”政府各项扶持政策的出台,对内需市场的拉升,在他看来都是有利的信号,“市场有了,政策有了,要扎实地活着。”
“绍兴纺织业的优势在于其产业链最完整、集中度较高、发展较快、竞争优势明显,”伏广伟说,绍兴的纺织从上游的PTA、化纤,中游的织造、染整,下游的服装服饰,绍兴在纺织产业链上已经相当完整,其成熟度更是越南、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国家无法比拟的。“依托着亚洲最大的纺织贸易市场,会最有效感受到内需拉动,这会给企业和整个产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推动。”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五月的风能闻到麦田收获的气息。徐师傅在三月中旬已经开始微笑期待繁荣再来,“会好起来的。”
回暖尚待时间——从广交会第一期看经济复苏
广交会自办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出口产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在金融危机影响持续扩散的阴影下,特别是在我国外贸已连续两个月出口同比负增长的情况下,广交会的成交额,无疑成为中国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窗口。
全力营造好氛围
为了让更多的企业抓住国际市场机遇,帮助国内企业积极扩大出口,本届广交会以“加大推介力度、开拓新兴市场、做好重要客户的现场服务”为重点,全力为出口企业和采购商搭建信息平台,为危机下的中国“外贸军团”造势。
“为确保此次广交会的质量和数量,我们不仅对欧美、日本等重要贸易国家(地区),俄罗斯、印度、巴西等重要的新兴市场,购买能力强的中东地区以及台湾地区等主要目标市场,进行了大量的招商招展和相关调研工作,还进一步完善了采购商现场服务。针对不同客户群提供更加贴心的个性化服务,如缩短客商办证时间,加强Ic卡证件宣传力度;增加免费午餐;调整VIP礼遇服务的通知方式和领取柜台的布点;继续组织“喜相聚”茶聚活动,促进展客商的沟通和交流;继续加强会后追踪服务,及时掌握客商满意度及需求,为改善和提高现场服务提供依据。”广交会秘书长、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王俊文表示。
据了解,本届广交会继续分三期举办,设5.5万个展位,展览总面积逾110万平方米,规模与上届持平。第一期(4月15-19日)设17个展区,展出“电子及家电类”、“五金工具类”、“机械类”、“车辆及配件类”、“建材类”、“照明类”、“化工产品类”等7个商品种类;第二期(4月24-28日)设16个展区,展出“日用消费品类”、“礼品类”、“家居装饰类”等3个商品种类;第三期(5月3日~7日)設17个展区,展出“纺织服装类”、“鞋类”、“办公、箱包及休闲用品类”、“医药及医疗保健类”、“食品及土特产品类”等5个商品种类。
另外,为减轻参展企业负担,本届广交会还降低了展位费,让利于企业;为增加成交机会,延长了企业的洽谈时间,闭馆时间统一从原来的18:00推迟至19:00。
首办内外贸对接会
为应对金融危机,解决出口企业受阻问题,50年来一直拒绝内地采购商入场的广交会终于对国内采购商打开了大门。据悉,此次广交会将首次举办内外贸对接洽谈会,组织国内采购团到会采购,来缓解外贸企业出口压力。
据统计,今年1月中国进出口总值跌幅达29%,出口跌幅为17.5%。2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出口值跌幅继续加深,分别达到24.9%和25.7%。3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0.9%,出口值下降17.1%。但在国外需求疲软的同时,国内市场态势依然强劲。为此,遭遇外贸压力的参展企业开始关注国内市场,而国内采购商也需要精美的“出口转内销”的产品。为此,广交会的第二三期期间展馆将举办内外贸企业对接洽谈会,组织国内采购商与出口商进行洽谈,促进出口商品内销,稳定出口企业生产和就业,刺激国内消费需求。
“105届广交会组织了大型商场、大买家、连锁超市、批发机构等内贸采购团进行采购。对那些想进入国内市场的参展企业,我们还安排了让负责内销的负责人带上内销的产品进行洽谈,而广交会也拿出专门会场和专门席位供企业洽谈。”中国商务部外贸司商务参赞、广交会业务办主任文仲亮介绍。
一期数据不容乐观
4月19日,以机电和五金化工产品为主的10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第一期结束了,随之公布的数据显示,本届交易会到会境外采购商共计82520人,累计出口成交130.3亿美元,与去年10月举行的第104届广交会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5.4%和20.8%。
为此,广交会新闻发言人慕新海表示,这些数据表明全球金融危机还在扩散和蔓延,外部需求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需求持续萎缩,短期内中国出口仍将“低位运行”。从成交情况看,境外采购商多将长单改为短单、大单改为小单,绝大部分类别展出商品成交额下降。如宁波奥克斯公司对西班牙出口的家用空调,订单额从往届的一次100万美元减为本届的20万美元,交货期从三个月改为两个月内;德国一采购商本届每笔订单额仅为往届的1/10。
“从广交会一期成交情况来看,我国二季度的出口,将会延续一季度两位数的跌势。欧美经济体没有走出低谷前,我国外贸持续恶化也在情理之中,估计到今年底可能触底。”一位企业老总如此预测道。
“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见底,对中国外贸的影响还没有结束。”广交会浙江宁波展团团氏、宁波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丁海滨说:“现在对我们来说,也需要有持久作战的精神,越是在这种时候,越是需要顽强奋斗。”
“比预期的好”
虽然有“中国第一展”之称的广交会依然笼罩在危机的阴影下,一期同比上届到会客商数和成交额双双下降,出口成交总额更剧减两成。“我们原本预期此次春交会可能比2003非典时期的还差”。一位参展商表示,“此次广交会比预期的好”。
广交会上,采购商的数量虽然比上一届减少了,但是来自非洲的客商为8766人,与上届同期的6942人相比有大幅增加,占全球采购商的比例,首次超过了一成。“采购商减少10%,比预想的好”,丁海滨原本预测可能减少三成。
在欧美市场萎缩的情况下,一些企业把市场面准了新兴的中东、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中东、和非洲的采购商特别青睐我们,一天我都没顾上喝一口。以前中东的客户买欧美的专用车,一台至少要花100多万元人民币,而现在金融危机使他们手头紧了,买不起了。中国的同类专用车一台才30万元左右,质量也不错,他们能不喜欢吗。”一会销售员兴奋地说:“这不就是‘危’中寻到的‘机’吗!”
与会的一些内地的参展商表示,前来中国洽谈业务的各国进口商成交意愿比去年有所上升,在本届交易会上,几乎各类产品的订单签约率都有提高。据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对欧美传统市场成交继续下降的同时,中国出口企业在广交会上对新兴市场的成交“有升有降”,在对俄罗斯、巴西、中东分别下降42.6%、35.1%、7.3%的同时,对阿根廷、印度、东盟分别增长16.6%、9.7%和4.5%。
希望就在不远方
判断我国进出口未来走势,今年春交会的订单情况无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订单!订单!这已成为我国众多出口企业的生命线。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贸出口急速下滑,一些出口企业急需通过此次广交会来寻找商机。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第105届广交会的采购商行为发生变化,短单小单明显增多。境外采购商多将长单改为短单、大单改为小单,且交期紧张,压价严重,结汇时间拉长,具有明显的试探性质。
即便是这种带有试探性质的小订单也成了一根救命稻草,广交会把想做内销的出口企业和想采购出口产品的内贸企业对接洽谈。这种对接给内外贸企业带了巨大的希望。
不少国内参展商表示,今年中国试点跨境人民币结算,出口退税额度的提高以及随着国家一系列振兴规划的出台和落实,极大的振奋了他们对稳定外贸出口的信心,对未来经济的发展和外贸出口,抱有很大希望。
“目前全球市场对于生活必需品的‘刚性需求’仍然存在并出现复苏迹象,同时我国经济已经出现了积极信号,外贸下行的幅度正在收窄。”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提醒企业,外贸的恢复还有待时间,特别是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复苏还需要几个季度的时间。
当上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一季度国民经济数据时,立刻引起国内外高度重视。一时间,“中国经济最糟糕的时刻已经过去”,“将率先全球步入经济复苏之途”的言论沸腾于媒体和学界、政界。但同时也有不少经济学家指出“经济危机远未见底,日前只是虚假繁荣。”
信心胜过黄金。这很像是金融危机下的2009流行语,而前不久旨在重振行业信心的一场春季大行动,似乎更凸显了这句话的价值。“三展一周”的完美落幕,多少让人有些慰藉,尽管一度的灿烂有些失色,一度的比较优势受到冲击,但30年积淀下的雄厚产业链基础,广袤的内需市场依托,中国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力并非被荡尽涤光,厚实的家底正是换取新一轮辉煌的根基。
那么,一场行动缔造的价值,究竟能够对冲掉多少风险,点滴的信心又能否预示着星星之火,在宏观经济走势依旧迷离的当下,我们似乎无从判断。是已经触底,还是在寻底?是企稳回暖了,还是在继续下滑?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这套复杂方程式,x=?,是L,是V,亦或是其它什么,我们其实至今无解。不仅无解于答案,而且无解于获取答案的时间,行业最大的苦恼莫过于此。
为什么这么说?套用股市术语,剧烈暴跌可怕,绵绵阴跌更可怕。前者摧毁财富,后者摧垮信心。对于中国纺织服装业来说,暴跌如火,阴跌如霜。草根式崛起的生命力,能够野火不尽,却很难傲霜而歌,从这个角度看,金融危机因无解而不断蔓延的过程,要比其骤至之时对行业的冲击,更为残酷。
正所谓不破不立。寻底的过程,意味着旧秩序的瓦解,回暖的时刻,昭示着新秩序的诞生。而在旧与新的秩序交替中,好与差,成与败,乃至生与死,几乎皆系于一线,它考量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实力,还有企业的态度。如此看来,触底有触底的生存哲学,回暖有回暖的价值取向,创造光明清晰的未来,取决的是,你对当下变数的判断与抉择。
显然,未来之路,是在脚下。
走出谷底?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一季度国民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1%,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创1992年有季度统计数据以来最低。其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0%,而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9%。
“我已经看见那个底在哪儿了。不会再有像去年雷曼兄弟那样的SURPRISE,不会再有像前些日子AIG啊、花旗啊突然发现那个窟窿比过去大得多,措手不及的那种感觉。就金融而言,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最近几周,欧盟对高危地区东欧增加了5000亿欧元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又筹集了上万亿美元,对此,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表示,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见底,中国实体经济有望两年后复苏。
据了解,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01.1,比上季度提高6.5点;一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05.6,较去年四季度21.6点的同比降幅明显收窄;一季度新增信贷已达4.58万亿,达到全年指标90%;一季度我国汽车总销量达到267.88万辆,夺下全球汽车销量第一的宝座;3月份PMI指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达52.4,连续4个月回升;今年3月前20天发电量已经相当于去年整个3月份的发电量。而对金融危机等多重压力和挑战,一季度多项数据如内部投资、消费增长、工业生产、银行新增贷款等都取得显著升幅,仅从数据上看经济回暖似乎趋势明显。
“这一切不仅表明中央扩大内需、促进增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改善民生的一揽子政策已经明显见效,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很可能已企稳回暖。”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其实现在谁也不敢肯定是否回暖,正如马建堂所說的“可能”。
还未见底?
就此次金融危机何时见底,很多专家、学者持以乐观的态度,认为已经见底。但还是有不少人认为,危机在中国并未见底。
“4万亿是输血,内需是造血。现在看来,我们的经济还是受政策提振在大量输血,比如十大产业政策也是其中之一,但真正的造血功能还是没有恢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艮孙立坚指出,输血确实有用,比如我们的采购经理人指数,工业指数都有回升,靠的就是4万亿的拉动。短期看,这对于跑赢全球经济危机显得至关重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乐观地判断中国经济已经见底,“CPI、PPI指数仍然在下行区间,显示出经济疲软的惯性仍非常大。”
他强调,政府向经济输入的“强心针”并不能一劳永逸,而是有时效性的,经济活力的全面恢复还是要靠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判断中国经济可能呈现w型的增长,可能会有迂回。当然,这迂回的过程越短越好。”
孙立坚表示,金融风暴自去年爆发以来,欧美市场的流动性危机就愈演愈烈。只要集中还债的时机在某个时间点汇合,就会表现为经济形势的新一轮下挫,例如股市大跌、银行倒闭、企业歇业、员工大量裁员、失业率猛增、消费市场大面积疲软等。“只要金融危机的源头没有解决,就会制造出如海水般的一轮轮浪潮,进而影响世界经济。”孙立坚说:“就目前来看,欧美的经济形势还不荣乐观,世界经济复苏时机也有待判断。”
从信贷来看,大量放贷并未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1月份新增信贷中,有60%是项目贷款,而最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依然没有得到较多信贷支持。经济恢复自然有赖于政府的大规模投资,但要解决失业问题以及为长期的经济增长打下扎实的微观基础,就必须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好在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已经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另外,3月发电量虽降幅缩小,但当月下旬的发电量降幅又呈扩大之势,这反映经济回稳的基础并不十分牢固。
重要的还有消费。从3月份的消费来看,虽然同比增加,但在“三驾马车”中,消费所占的比例仍为最低。没有消费的大幅增长,经济增长要转向依靠内需难上加难。
出口仍在探底
根据海关总署4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620.2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其中出口902.9亿美元,同比下降17.1%;进口717.3亿美元,同比下降25.1%;当月贸易顺差185.6亿美元,同比增加41.2%。
众所周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本轮经济调整最初是从外贸部门开始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进出口增速的急剧下降。2008年9月,我国外贸进出口还保持20%以上的增速,但到2008年11月份,进出口形势开始急转直下,出口增速同比下降2.2%,进口增速同比下降17.9%;到了2009年2月份,出口增速进一步同比下降25.7%,进口增速同比下降24.1%。短 短几个月,中国外贸形势急剧恶化,进口和出口增幅均呈深度下探之勢。
悲观者认为,从同比来看,尽管3月份我国进出口同比降幅有所收窄,外贸进出口总值、出口和进口下降幅度比今年前两个月的同比降幅分别减少6.3个、4个和9.1个百分点,但是3月进出口再次负增长,仍然呈下滑态势,表明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而乐观者却并不“钟情”于同比数据,他们更看重环比数据。由于去年3月中国进出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而当前进出口却呈持续萎缩态势,因此同比数据可能并不能较好地反映3月份贸易的最新景气状态,一定程度上会掩盖外贸形势的真实变化情况。
经济评论家陈和午认为,当前,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尚无明显转好迹象,全球市场信心还在徘徊之中,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需求受危机影响也没有完全释放,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依然有增无减,中国的整个外需环境看起来还很脆弱。例如,美国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的产品和服务进口已连续7个月下跌,从1月份的1609亿美元跌至2月份的1527亿美元,跌幅为5.1%,这意味着美国进口仍在萎缩。此外,包括美钢联等在内的美国6家钢铁企业,日前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对中国部分油田用管加征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这对我国的出口无疑是“雪上加霜”。
对此,陈和午认为,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尚未明显转好,我国的外贸就未真正回暖。而对于过度依赖出口的中国经济来说,外需没有扩大,就能说我们的经济回暖了吗?
二季度决定走向
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认为,经济是不是虚假繁荣,关键在二季度的数据。
目前的经济回暖是积极经济政策刺激的结果。信贷增量创下几个历史纪录,今年3月,我国新增贷款1.89万亿,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29.78%,创下单月新增贷款历史纪录;3月末广义货币发行量M2增长25.5%,较上月末上升5.1%,M2增速破1996年11月以来的历史纪录;一季度M2与名义GDP增速之差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5个百分点,彰显流动性极其充裕。
资本市场大放异彩原因很简单,信贷大增刺激了通胀预期,价格下跌与通胀上行使得一些大胆的投资者开始出手。
只要实体经济继续不稳定,央行就会继续给市场吃定心丸。日前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季度例会明确表示,下一阶段要认真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这相当于让投资者喝了一碗心灵鸡汤,让他们有勇气在股市继续战斗。
信贷政策不会大幅收缩是第一颗定心丸。叶檀认为,信贷增量已经到达临界点,央行将派发第二颗定心丸,就是适度降息。据知情人士向路透社披露,中国3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下降1.1%-1.3%,3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下降5%-6%,降幅将超出2月份的降幅4.5%。如果数据属实,将给央行提供了降息的空间。央行可能在各方承受的范围之内,保守地降息27个基点。
实体经济与销售是难以控制的部分。如果中国的居民消费都像汽车、房地产销售一样火爆,相信中国度过危机的几率会提升一半;如果下一阶段还是靠政府项目,靠水泥、有色金属等拉动行情,说明行情到达极限。
但政府拉动最终取决于市场需求。4月至6月份是传统的消费旺季,二季度的消费数据将成为检验经济复苏状况的试金石。
叶檀认为,目前经济的好转刚好是积极财政政策从去年底以来的显效期,而不是经济趋势逆转的反应。这一次经济周期与1998年有本质区别,当时全球周期并没有发生大逆转,中国只要顺势而为,借出口东风,加上房地产行业消费猛火,就能安然度过周期。但2007年开始的周期是全球经济的逆转,与人民币国际化这一难题接踵而来。在全球经济没有好转的情况下,惟一的指望是中国消费真止启动。海市蜃楼终会散去,理性的人才能拥有渡过难关的真正勇气。
承受探底之重
“三展一周”带来的喜人气象,让行业一度低落的七气多少有些回升,人们也在些微端倪中,努力地寻找着再度崛起的信心支点。事实上,找到信心的基础并不难,毕竟,一个世界级的产业,一定来源于世界级的基础,而非凭空而起。真正困难的是,宏观经济并无反转迹象,我们要在一个极度小明朗的市场环境中,不断地判断未来的每一种走势可能,并即使作出判断与调整,这是在寻底过程中,每个企业都要必备的能力。
寻底的过程必然伴随着阵痛,各种矛盾与问题还在不断上演,秩序交替中换取新生的代价正在变得越来越大,这已经成为行业必须承受之重。
到底何时才能见底,又该如何判断未来?一切都不可知,我们只能在已知向未知的推导中,谨慎地作着疲惫的判断。
探底进行时
“多年快速发展已使我国纺织工业进入转变发展方式最关键的时期,目前纺织工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种种迹象还在表明,行业经济还在寻底的过程当中,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撑回暖的判断。”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一位权威人士如此指出。
纺织工业创造了,2000多万生产就业岗位,其中80%为农民工,而且每年使用约900万吨的国内天然纤维,涉及1亿农民的生计。日前20%的纺织工业产值用于出口,一般贸易比重达到72%,贸易净出口占全国货物贸易净出口的60%。
作为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大可想而知,行业的生产、效益、出口和就业都出现严重困难。权威统计数据显示,行业产销增速持续下降,2009年1-2月,产值增长2.63%,下滑13.92个百分点,销售产值增长3.13%,下滑14.55个百分点,产销增速近7年来首次跌破两位数水平。另外,投资近10年来首现负增长,2009年1-2月,实际投资额177.45亿元,同比下降9.78%,增速较上年同期下滑18.73个百分点。投资呈现新世纪以来的首度负增长。同时,计划投资增速为负,也反映出企业对市场前景信心不足。
在出口上,数据显示呈现负增长。2009年1~2月,纺织服装出口总额224.51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4.78%,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4.37个百分点。是近8年来首次出现的负增长局面。折人民币计,2009年1-2月,出口同比下降19.22%,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0.92个点。企业利润也开始下降,行业累计实现124.80亿元,同比下降11.01%,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24.49个点。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缓慢,而主营业务成本增速高于收入增幅48.12%。更为沉重的现象是,行业就业萎缩,规模以上企业用工较2008年1~11月减少了近50万人,就业形势也异常严峻。新兴市场一度让我们报以厚望,但我国对非欧美市场出口下滑更快,2009年I~2月,对非欧美市场出 口增速低于欧美市场出口增速3.91个百分点,反映新兴市场需求萎缩更加严重。
数据不难看出,行业经济下滑加速,还处在寻底的过程中。归结原因,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蔓延还在加剧,美日欧发达经济体的影响还在加深,新兴市场国经济恶化还要严重,这将使出口下滑还要更快。
而在内需市场上,“从目前出台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的经济还没有走出低谷,只能说没有恶化。目前的中国经济是有起有落,并非全面回升,顶多只能说有回升的迹象,如果政府不进一步采取措施,下一季度还有可能掉头回去,所以中国非常需要支持经济回升的措施。”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有如上表述。我国CPI持续负数,表明消费需求仍然在减弱,并且已经从工业品蔓延到了日用品。
“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需求都没有回暖迹象,这将使行业经济运行更加严重。”该权威人士这样说道。
回暖的基础
针对行业当前遇到的困难,此间权威人士指出,尽管困难空前,但我们也要看到,宏观经济和产业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这也就有了经济回暖的条件和基础。事实也的确如此,一些列数据也似乎开始显现国内宏观经济回暖迹象。从宏观经济层面看,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01.1,比上季度提高6.5点。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9年第一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居民储蓄意愿回落明显,消费和投资意愿回升。作为经济先行指标,发电量和用电量被认为是判断经济是否转暖的重要风向标。今年一季度,全国发电量累计完成7811.02亿千瓦时,日均同比下降1.89%,降幅比去年四季度减少2.8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全国发电量同比虽然仍是负增长,但与去年四季度相比,降幅大幅收窄,出现止跌趋升态势。用电量上,仅从2月来看,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9.1%和23%。这多少显示出,当前我国经济出现企稳回暖迹象。另外,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数之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4%,高于上月3.4个百分点。该指数从2008年12月起连续4个月回升,今年3月上升到标志经济收缩与扩张的临界点50%的上方。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认为,3月PMI数据表明我国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开始发挥积极作用,企业生产逐步恢复,制造业总体上呈现底部趋稳回升态势。
而对于行业经济,国家对纺织工业的系列扶持政策效应也将逐步显现,这包括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部分化纤原料进口关税、解决纺织中小企业贷款难等一系列措施。4月1日,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6%,这是继今年2月初上调1个百分点到15%后,再次提升1个点。同时,行业振兴规划中技术改造项目许可也处于出台阶段。这对纺机行业将带来实质性拉动。从三展一周出现的高人气,我们可以判断,行业没有丧失信心,而国外采购商也把信心寄托在中国市场,这都为行业经济回暖提供了现实基础。
与此同时,我国以4万亿元投资计划为核心的第一轮经济刺激政策已实施了5个月。而该项计划基本上是以基建投资为主导,惠及民生、扩大消费的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据称也将出台,这也给纺织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国际各国对金融危机的控制力度加大,国内的政策的有力支持,行业经在下半年济回暖,并非没有可能。
谁的未来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指出,不管从历史上来讲,还是从现在来讲,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都是中国整个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力量。纺织服装产业永远是中国的朝阳产业,永远是支撑中国发展的最重要的行业。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是最有竞争力的,纺织服装产业可能是带动中国经济、特别是中国外贸走出金融危机、全面复苏的最重要的产业。如果说我们要从金融危机当中突围,或者是要为中国的出口市场打一场保卫战,纺织服装产业肯定是最先的突围者,是先遣队,是主力军。
龙永图是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服装论坛上发表上述观点的,在他看来,这次金融危机造成了全球产业,包括全球服装制造业的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打破了全球产业链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这给产业链整合提供了好的机会。如何进行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值、特别是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是当前中国服装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短缺经济中快速崛起,在全球化中飛速扩张。但还从未经历过如此巨幅的经济调整,从未面临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龙永图的话,无疑给行业增添了莫大的信心。对于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来说,当前的困境,是巨大的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这取决于你的智慧和行动。显然,在经济寻底的过程中,对于企业而言,更重要的并不是预测,而是应变。企业可以也应该做到的,是对行业长期的发展方向始终保持认识,对市场环境已经发生的改变及时做出判断,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短期变动进行分析,并分别制订应对的预案,在相关变化逐渐明朗的同时迅速采取行动。
伴随着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和产业振兴规划,并针对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们已经未雨绸缪,在科技与品牌的提升中进行转型升级。在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之下,纺织服装行业正积极地从经济调整中努力恢复。
中国政府拥有充裕的经济资源调配能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纺织服装企业的老板们正在以自信向上的时代创新精神,闯出经济调整周期,迈向更为灿烂的未来。
海水与火焰
他们曾成功地开释过“大与强、多与专”的困惑,而在合与治、好与快的现实面前,他们又开始面临新的抉择。金融危机带来的多重打击,各种突如其来地问题困扰,在短短半年时间,纺织服装企业承受了过去二十几年都不曾遇到的压力与挑战。
是深挖洞,广积粮,构筑防御堡垒?还是反手抄底,逆势而上,借机称王称霸?哪些是陷阱?哪些是机遇?光明大道究竟在哪?又该怎么走?……面对一个全新的未来,不看天,先看底,这可能是行业老板们的真实心态。漫漫的寻底过程,像是冰与火的考验,这让他们高度紧绷着神经,时刻防备着随处存在的致命风险。
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这是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新时期的生存哲学。伴随着外部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他们主动变革,通过各种转型和升级的途径,试图在寻底的过程中,完成一次最有价值的新生。
空前挑战
信心,是来自于对挑战的态度,金融危机之下,受困于国际市场需求的萎缩,最明显的莫过于订单减少的压力,面料展期间,企业普遍反应,半年来,企业订单减少了20~3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订单压力不只来源于订单减少,付款周期加长、客户对价格更为敏感、竞争更为激烈,订单压力 正在被放大。
“拿出口退税来说,有些外商对政策补贴的消息比我们的关注还高,前期有订单不下,退税一出来,他马上压低价格下单。”一位面料企业老板无奈地说。“外销市场不容乐观,由于美国消费者开始了存钱计划,改变了以往的消费方式,美国市场的回暖还需要一段时间。”旭荣集团执行董事黄冠华坦陈,旭荣2月底外销业绩下降10%。对于订单的压力,企业老板们心里很清楚,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进一步加深,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下降,订单压力是他们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所面临的最直接、最急迫的挑战。
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风险还远不止订单压力一项。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同样让企业手足无措,在一次棉纺企业座谈会上,老板们几乎对国内棉花的价格与调控机制已忍无可忍,“长此以往,我们毫无成本优势可言,只能退出国际市场竞争。”一棉纺企业老板直言,蹩脚的棉花市场,已经威胁到棉纺企业的生存。
而就当前的环境,企业普遍反映,市场环境、政策和顾客需求等各种外部因素,加上企业自身的资金链紧张等内部因素,都给企业的经营带来各种风险。订单减少,成本压力,销售不畅,资金紧张,融资困难……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在经济探底的过程中,这些压力还在被进一步放大。
显然,多重挑战之下,转型与升级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调整在即
尽管3月市场又开始逐渐回稳,但企业对此反应不一。对于最近生意有点回暖的现象,华懋集团业务经理林飞鸣更多认为足春季放假积压库存消化后的“虚假繁荣”,而并不能代表市场真正意义上的回暖。对于后市的判断,林飞鸣认为,今年市场总体比去年还要差,产品价格会更低、市场会更混乱。华懋的应对策略是做差异化产品,避开价格竞争的泥沼。
“内销市场常规产品出现了15%~20%的增长,这加大了旭荣对内销市场的信心。”旭荣集团黄冠华对记者这样说到。和旭荣一样,很多企業正试图通过内销,弥补外销订单的损失。
江苏丹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涛介绍,目前,江苏丹毛外销仍占80%,内销为20%,但由于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他们正在筹划加大内销市场的份额。同样面对这一局面的还有向兴(中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据其常务副总经理曹荣达介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预计向兴今年上半年外贸出口将减少三分之二,尤其东欧市场影响较大,其中,俄罗斯市场受到的冲击明显。向兴今年加大了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预计将有20%的增长。不少面料企业老板就此指出,过度依赖海外单一市场,对于企业会产生巨大的经营风险,尽管外转内销,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企业需要从新的品牌、渠道、市场、售后等领域从头做起,但“做,不一定不行;不做,一定不行”。可喜的足,以前内地面料企业都是以仿制为主,现在则是以自主品牌为主,行业的品牌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市场格局自然会越来越朝着规范化发展。和面料企业一样,服装企业同样面临着这样的挑战与转型。太平鸟集团一位主管谈到:“现在整个国际出口形势低迷,对于公司OEM部门来说有一定的影响,从1~2月来看,公司国际业务预计下降30%,未来的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但我们已提前作好准备,目前太平鸟内销规模很大,因此当国际业务有所减少时,我们在国内业务上已经弥补了损失。”
作为童装行业的优秀代表,派克兰帝一位高管表示:“派克兰帝一直立足于国内市场,但也有少部分产品服务于国际高端童装品牌。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确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在国内市场上,2008年公司的销售总额增长20%以上。此次金融风暴也告诉我们,作为中国服装企业要想做强,必须要做好品牌的价值。简单依靠低成本的出口模式的时代将成为过去。”马克华菲公司有关负责人也表示,面对金融危机,产品创新是最重要的,因为产品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以设计引领潮流,同时加大产品研发速度,我们再次聘请欧洲团队帮助我们做品牌的梳理,包括品牌产品线重新的构造,还有品牌主张、品牌价值观等等。从今年发展情况来看,增长率可能不会像以前那么快、那么高,但是是我们做实、做强的好机会。所以这一年我们会调整结构、练好内功。”这位负责人如此说到。
重塑价值
在和企业对话中,不难发现,从外销到内销,到内销外销市场并举;从价值链低端到高端升级;从单纯制造到为客户提供制造加服务的整合解决方案,从盲目闯荡,到整合产业链的相关资源;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在危机而前,他们正在积极思考转型、升级的路径、挖掘市场机会、寻找新的增长点。正如七匹狼公司董事长周少雄所言,对七匹狼来讲,金融危机是调整产业结构以及重新布局的好时期,七匹狼对待危机的方式并没有退缩,或者减小发展的步伐。据悉,2009年七匹狼预计开设15家生活馆,主要关注全国的重点城市,以期更加切实而稳步地占领市场。
中国经济会止跌企稳的时间点无法预测,而对这场空前的危机,信心胜过黄金,而最好的信心就是做好长期调整的准备,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形成一套自己的卓有成效的东西,扎实修炼好内功。将危机当作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实现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这是行业与企业共同的心声。
显然,经过近30年的高速成长,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周期的三重因素驱动下,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进入全面转型升级时期。业界学者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将中国经济产业结构失衡所积累的问题提前暴露,经济周期的调整令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进一步恶化。不管愿意不愿意,中国企业在挥手告别天然的“价值洼地”的时候,不得不重塑企业基本面,通过各种转型和升级的途径,闯出一条新路。要获得新生,就必须重塑自己。
重塑中国企业,即依靠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科技进步、提升品牌价值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生产效率而实现业务增长。具体而言,即中国企业必须要回归到基本面,通过持续的创新、精细化的经营管理以及高效的人力资源来获得发展。归根到底,我们的企业还是得通过自身努力来提升竞争力,这样才能在危机中崛起。
实践证明,以创新为魂,坚持科技与品牌贡献率,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过去的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辉煌,也同样能够走出当前的困境,他们前途无量。
绍兴纺织 三月回暖五月成谜
孙丽娜
“现在来我们这儿的外地人少了,生意跟去年没得比。”绍兴柯桥的徐师傅开了5年的出租车,他说今年开年是最清淡的。一天一百四五十元的收入,不及往年的淡季。“一般来讲,200块一天还是有的。”3月初,他忧心忡忡地等待今年市场人潮的到来。
如徐师傅一样,这个城市的多数人会跟你热烈却谨慎地谈论中国轻纺城。这一亚洲最大的轻纺交易市场,几乎牵连着县城八成以上人的营生。“我只是想知道,在预期里,会是慢慢好转还是更糟?”他的疑惑无疑是更多人的。 2月底、3月初、4月初,笔者三赴绍兴柯桥,动态跟踪市场经营户、纺织上下游企业的发展情况。
金融危机下的绍兴纺织业,危几分?机几许?
他们的二三月
比起她的那些同在柯桥联合市场经营的温州亲戚,季丽华无疑是最幸运的一个。
及早调整了销售的布局,让内销的比例占到八成,且多供国内的二级批发市场及早研究了香港、广东等地的流行,做好印花样。提前量的调整让她的悦华纺织也提前进入1r年后的好行情。“从年初八开始到3月中旬,我们一直比较忙,订单的情况甚至好于前几年。”
她姐姐的公司却没有如此的运气。整个二月的销售额在30万左右,“而以前一单的金额也在五六十万。”
同样着急的是盛丰源纺织的老板娘林玉。“订单锐减”,她说,去年的2月,是忙到订单都来不及接。而现在,公司在柯桥精品广场的办公楼内,三层的区域只有三两个人不时查查电脑、打几个电话。“我们主要是做中东和俄罗斯业务的,市场的情况不好,现在希望能把之前的余款尽量催回,减少一些损失。”
1月份,林玉新接了一个俄罗斯的单子,50万的货。“对方付了30%的订金,可等货出来就再也联系不上了,他们扔下十几万的订金消失了。”国际市场的不稳定一度让林玉有些失落,回款速度慢,手续等相关成本的增加,甚至让她觉得多一个点的退税返回也是杯水车薪。到了3月,情况出现了好转。“来看货的客户逐渐增多,有一些不错的订单,调整加大了国内市场的份额。”
来自上游染整和处理企业的消息也印证了绍兴纺织于2009年春天的暖色开局。
绍兴县超超染整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吴利明告诉导报记者,虽然今年的国内市场相比往年开局略差,旺得偏迟,但行情依然不错。“就我们公司来说,二月份的生产情况还好于去年的同期,三月份的数字也和去年差不多。”葛锦琦的金砂公司主要是纺织品整理方面的,他也在经济寒潮的3月,看到国内市场的机会,并积极维持公司保持稳定的生产。
他们的坚持,也从官方得到了印证。一度回落的中国柯桥纺织指数,其2月份的外贸景气指数收盘于967.44点,比上期提升了7.2%,这是去年9月份持续回落以来首次上升。总价格指数也自3月始,走出了连续的缓升线。
重中之重
在这一期间,跟纺织、跟绍兴有关的利好消息纷至沓来。有人说,正是这些好消息带来了好春景。
绍兴县委副书记、县长冯建荣在今年2月召开的绍兴县经济工作会议上说,如果去年11月,国务院出台的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的六条扶持措施是“冬天里的一把火”,那今年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就是“报春花”,“恰逢立春,这预示着纺织产业的又一个春天来了,给我们带来了信心。”他表示,绍兴要率先复苏。
事实上,从中央到浙江省里,对纺织、对绍兴的关切不止于此。2月26日,浙江省工业转型升级系列报告会的首场就选定了纺织产业,中国工程院8位研究纺织的院士5位亲临绍兴,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亲自带隊考察、落实。浙江副省长金德水在会上表示,纺织业是浙江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自2001年起,浙江纺织业无论是在产业规模还是在产业整体效益水平上均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来自会场的资料数据显示,2005年浙江省纺织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8984家,职工总数171.2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达4824.5亿元、4375亿元和186,43亿元。利润占全国同行业的27%,位于首位,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16.9%,是全省盈利总量最大的工业行业。
随着浙江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逐步提高并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新支撑力量,纺织业总产值在浙江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其出口创汇额占全省出口总额比重也出现下滑趋势,但优势仍得以延续。浙江省经贸委的相关统计显示,纺织在浙江工业的占比仍在1/5以上,是全省总量最大的工业行业。
《纽约时报》记者今年2月28日撰文指出:很少有其他产业像纺织服装产业这样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这个产业价值4500亿美元,是中国全球贸易力量和发展模式的代表。“专家表示,绍兴等城市的境况将成为中国贸易实力的晴雨表,也将成为观察中国社会状况的窗口。”
为了缓解这一重要产业的发展困境,自2008年8月1日起,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已经四次提高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从11%到13%再至14%,又从15%增值16%,逼近极值的17%。据测算,每提高一个点的退税率,纺织品、服装行业相当于获得90亿元左右的收益。
“国家确立了纺织工业为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主要的民生产业、出口贸易的优势产业地位,出口退税率的再次提高,正是纺织行业地位提高的体现。”曾多次为纺织企业奔走呼喊的富润集团董事长赵林中说,这一系列的举措,“让我们增添了信心”。
一道选择题
“2005年的时候,也有一段困难的时期,困难我们不怕。”林玉在纺织市场坚持20年,一路上,有风雨,有艳阳,信心不缺,经验也不缺。“只是现在真看不好要怎么调整市场的结构。”她说,国际的市场虽然有较大的萎缩,但都是老客户,一直以来的生意往来也不错,国内的市场没有国际方面的稳定,需求虽然大,但是起伏变化和不确定冈索也多。
难以取舍。这也是市场上不少商户和企业而对的选择难题。
“外销的生意好,效益高,相对稳定。内需的市场相比不够成熟,从外销转做内销重新争夺市场,也激烈。”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广伟说,这是很多企业纠结的原因。他曾经做过一个统计,结果显示目前纺织企业的大面还是内销为主在75%左右,“先人者,渠道建设较好,后来者会有压力。但是纯做外贸的企业,不转向也难有活路。”他日前造访绍兴一家以出口欧洲为主的企业,“等下去不行啊,得亏上千万。”
是要放弃外销市场,艰辛转向内需市场吗?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树津说,“多年来内需市场一直是中国纺织行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规模以上企业国内销售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67%上升到2008年的77%。2009年内需市场的比重将进一步扩大。”
“扩大内需不是平移,不是把国外的平移到这里,他们也要创新,所以外销企业转到内销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杨东辉表示,2009年的纺织服装市场有望在拉动内需政策的鼓舞下加速发展,市场的细分、新市场的开拓等都更为关键。“这也意味着竞争将更加激烈,淘汰性更强。”
“我建议不能忽视外销的市场,要更加拓展多元化的出口市场,同时要重视内需市场,逐渐培养。”伏广伟说,根据美国商务部纺织品服装办公室(OTEXA)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从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同比下降3.41%, 而从我国进口纺织品服装还有所增长,同比增长1.10%。这一方面说明,虽然美国市场对纺织品服装的总体需求减少,但是对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仍有大量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国际竞争力仍然非常强劲。
2009年美国取消对我纺织品进口限制,也促使我国部分原被限制纺织产品呈恢复性增长态势。美国商务部最新统计显示,2009年2月美国从我国进口222类针织布4811.8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9%;进口347类男式棉质裤子167.1万打,同比增长71%;进口348类女式棉质裤子439万打,同比增長53%。“土豆效应”显著。
因此,业内人士指出,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有国际市场的刚性需求,中国纺织行业现在要做的就是苦练内功,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优化布局为重点,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眼睛向内求生存的同时,绝不放弃已形成的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国际市场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涤纶丝上的舞蹈
“纺织业要挣扎出金融危机的泥潭,实施产业的转型是惟一路径。”徐匡迪说,要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增强核心竞争力。也因此,在《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现代纺织服装加工技术及装备实施方案》中,“关键技术”、“新技术”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今年初,绍兴市经贸委牵头、多部门参与制定的《绍兴市五大产业提升发展规划》正式出台。据称,在此前大半年时间里,绍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并召开一系列产业发展座谈会,听取意见思路,传递政府决心。
浙江明显律师事务所的郑海东和纺织企业多有交集,在他看来,编制这份未来5年绍兴制造业的发展规划,传递出政府部门看到绍兴虽在纺织等传统产业有优势,但在价值链不断分化的市场竞争中,已无法创造利润神话的现实,传递出坚定产业革新的讯号。
“这一轮产业规划对纺织转型的基本界定是从‘大’到‘强’。”伏广伟这样解读,“规划总的方向是差异化、功能化、高端化、品牌化,全力打造国际纺织品制造中心、贸易中心和创意中心。”
与以往不同,在五大产业发展规划“落地”后,绍兴市经贸委已根据“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政策、一套班子”的要求,着力构建一系列“子工程”,细化每个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政策导向。立足更广区域高度的这次产业新布局,凸显出政府试图依靠产业引导,谋划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意图。
转型,这是政府考量未来而设定的行进路线,对企业而言,这是个轻盈的诱惑,却也是沉重的难题。
1989年开始办厂,1993年做麻纱,1995年的时候做纶丝,1999年开始做TC布,2000年以后涉及衬衫布,又不停改进工艺,增加支数,调整厂方,建循环处理系统。吴利明说,他们厂随绍兴纺织历经众多沿革,才走至今天。“我知道要增加附加值,重视设计,努力践行,却也疑虑重重。”2007年,还未及金融危机之前,他们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也仅在1.6%,“我们还有多少的提升空间?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不高,新技术成熟后,是不是会有人迅速模仿?而大的新的技术创新对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来说,又难以自我达到。”葛锦琦也说,“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也许用较长的时间根据市场的反馈能逐渐完成提升,但这个时间会很长,也会因此错失更多的机会。”
绍兴县个私协会秘书长朱建中告诉记者,在1万多户的企业中,中小企业仍是大多数,这就注定了绍兴“在一根涤纶丝上的舞蹈,越美越难”。“我们有过纺织产业是不是夕阳产业的讨沦,最后明白了自己的优势,看到了发展的机会,而国家的政府扶持也给了企业更多的信心。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面向朝阳?”他认为,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多有作为。
事实上,转型升级工业报告会也是政府搭建“政产学研”平台的一次有益尝试。绍兴市经贸委的相关人士透露,下一步,他们将搭建区域公共技术研发平台,让中小企业用少量的资本投入,换回自己急需的生产技术。同时要发展绍兴在纺织业中积累的“垂直分工、水平整合”等经验,“产业链的优势,有利于产业的提升、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产品的开发。”
“绍兴必须要打造集群创新体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魏江说,不妨改进一下传统做法,多与人合作,多开展差异化竞争,只有优势互补,一个地区的产业才有希望。
葛锦琦在2007年底决定延展公司的产业链,从纺织品的后整理做到了印染。“把产业链往前靠,我更希望政府对我们的指导也能往前靠。”
五月谜题
就在跟踪采访的最后一周,有了新的情况回馈。
“最近的天气不好,影响了出货。”季丽华说,3月的第三周,她开始觉察到购买人的犹豫。“按照往年的情况,清明过后会好转吧,因为那时候不用太考虑天气了,都是夏天的面料嘛。”
“但是以往的经验,这一波的内销行情过了端午就算是过去了。”吴利明开始担心市场上的人流到那时候还没有增加。
依照往年的经验,四五月份是市场的销售旺季,内需不俗,而国外圣诞节的订单多也在这个时间下达。“一些厂里,过完年就开足生产,到五月份也能把货出掉。”一个镇上分管工业的副镇长告诉我们,今年的形势却不好说。“我们镇,3月份的开工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但是3月的单子是过年十多天后结余的单子,所以从开工率看还是不错的。但是往年这个时间已经接到五六月份的单子了,现在的情况看,还不是很理想。”
吴利明已经给自己预留了端午过后整个市场进入低迷的心理预期,林玉怕这波之后的订单难以为继。“等四月底,五月初吧,那时候会看得清些。”
五月的水落石出,决定着这阳春三月究竟是回暖还是还寒。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鼓励纺织企业要有信心。他特别提及,“我们对绍兴有很大的期待,因为绍兴纺织是行业的老大,是交易中心和制造中心,我们现在期待它变成创意中心。”孙瑞哲表示,他们在绍兴设了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柯桥分中心,这是柯桥有信心的明证,“所以企业自己也要有信心”。
资深的纺织业人赵林中说,去年行业的问题是资金的问题,今年则主要是市场的问题。“我们要改变自己,还需要留意全球的市场变化。”政府各项扶持政策的出台,对内需市场的拉升,在他看来都是有利的信号,“市场有了,政策有了,要扎实地活着。”
“绍兴纺织业的优势在于其产业链最完整、集中度较高、发展较快、竞争优势明显,”伏广伟说,绍兴的纺织从上游的PTA、化纤,中游的织造、染整,下游的服装服饰,绍兴在纺织产业链上已经相当完整,其成熟度更是越南、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国家无法比拟的。“依托着亚洲最大的纺织贸易市场,会最有效感受到内需拉动,这会给企业和整个产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推动。”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五月的风能闻到麦田收获的气息。徐师傅在三月中旬已经开始微笑期待繁荣再来,“会好起来的。”
回暖尚待时间——从广交会第一期看经济复苏
广交会自办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出口产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在金融危机影响持续扩散的阴影下,特别是在我国外贸已连续两个月出口同比负增长的情况下,广交会的成交额,无疑成为中国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窗口。
全力营造好氛围
为了让更多的企业抓住国际市场机遇,帮助国内企业积极扩大出口,本届广交会以“加大推介力度、开拓新兴市场、做好重要客户的现场服务”为重点,全力为出口企业和采购商搭建信息平台,为危机下的中国“外贸军团”造势。
“为确保此次广交会的质量和数量,我们不仅对欧美、日本等重要贸易国家(地区),俄罗斯、印度、巴西等重要的新兴市场,购买能力强的中东地区以及台湾地区等主要目标市场,进行了大量的招商招展和相关调研工作,还进一步完善了采购商现场服务。针对不同客户群提供更加贴心的个性化服务,如缩短客商办证时间,加强Ic卡证件宣传力度;增加免费午餐;调整VIP礼遇服务的通知方式和领取柜台的布点;继续组织“喜相聚”茶聚活动,促进展客商的沟通和交流;继续加强会后追踪服务,及时掌握客商满意度及需求,为改善和提高现场服务提供依据。”广交会秘书长、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王俊文表示。
据了解,本届广交会继续分三期举办,设5.5万个展位,展览总面积逾110万平方米,规模与上届持平。第一期(4月15-19日)设17个展区,展出“电子及家电类”、“五金工具类”、“机械类”、“车辆及配件类”、“建材类”、“照明类”、“化工产品类”等7个商品种类;第二期(4月24-28日)设16个展区,展出“日用消费品类”、“礼品类”、“家居装饰类”等3个商品种类;第三期(5月3日~7日)設17个展区,展出“纺织服装类”、“鞋类”、“办公、箱包及休闲用品类”、“医药及医疗保健类”、“食品及土特产品类”等5个商品种类。
另外,为减轻参展企业负担,本届广交会还降低了展位费,让利于企业;为增加成交机会,延长了企业的洽谈时间,闭馆时间统一从原来的18:00推迟至19:00。
首办内外贸对接会
为应对金融危机,解决出口企业受阻问题,50年来一直拒绝内地采购商入场的广交会终于对国内采购商打开了大门。据悉,此次广交会将首次举办内外贸对接洽谈会,组织国内采购团到会采购,来缓解外贸企业出口压力。
据统计,今年1月中国进出口总值跌幅达29%,出口跌幅为17.5%。2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出口值跌幅继续加深,分别达到24.9%和25.7%。3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0.9%,出口值下降17.1%。但在国外需求疲软的同时,国内市场态势依然强劲。为此,遭遇外贸压力的参展企业开始关注国内市场,而国内采购商也需要精美的“出口转内销”的产品。为此,广交会的第二三期期间展馆将举办内外贸企业对接洽谈会,组织国内采购商与出口商进行洽谈,促进出口商品内销,稳定出口企业生产和就业,刺激国内消费需求。
“105届广交会组织了大型商场、大买家、连锁超市、批发机构等内贸采购团进行采购。对那些想进入国内市场的参展企业,我们还安排了让负责内销的负责人带上内销的产品进行洽谈,而广交会也拿出专门会场和专门席位供企业洽谈。”中国商务部外贸司商务参赞、广交会业务办主任文仲亮介绍。
一期数据不容乐观
4月19日,以机电和五金化工产品为主的10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第一期结束了,随之公布的数据显示,本届交易会到会境外采购商共计82520人,累计出口成交130.3亿美元,与去年10月举行的第104届广交会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5.4%和20.8%。
为此,广交会新闻发言人慕新海表示,这些数据表明全球金融危机还在扩散和蔓延,外部需求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需求持续萎缩,短期内中国出口仍将“低位运行”。从成交情况看,境外采购商多将长单改为短单、大单改为小单,绝大部分类别展出商品成交额下降。如宁波奥克斯公司对西班牙出口的家用空调,订单额从往届的一次100万美元减为本届的20万美元,交货期从三个月改为两个月内;德国一采购商本届每笔订单额仅为往届的1/10。
“从广交会一期成交情况来看,我国二季度的出口,将会延续一季度两位数的跌势。欧美经济体没有走出低谷前,我国外贸持续恶化也在情理之中,估计到今年底可能触底。”一位企业老总如此预测道。
“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见底,对中国外贸的影响还没有结束。”广交会浙江宁波展团团氏、宁波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丁海滨说:“现在对我们来说,也需要有持久作战的精神,越是在这种时候,越是需要顽强奋斗。”
“比预期的好”
虽然有“中国第一展”之称的广交会依然笼罩在危机的阴影下,一期同比上届到会客商数和成交额双双下降,出口成交总额更剧减两成。“我们原本预期此次春交会可能比2003非典时期的还差”。一位参展商表示,“此次广交会比预期的好”。
广交会上,采购商的数量虽然比上一届减少了,但是来自非洲的客商为8766人,与上届同期的6942人相比有大幅增加,占全球采购商的比例,首次超过了一成。“采购商减少10%,比预想的好”,丁海滨原本预测可能减少三成。
在欧美市场萎缩的情况下,一些企业把市场面准了新兴的中东、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中东、和非洲的采购商特别青睐我们,一天我都没顾上喝一口。以前中东的客户买欧美的专用车,一台至少要花100多万元人民币,而现在金融危机使他们手头紧了,买不起了。中国的同类专用车一台才30万元左右,质量也不错,他们能不喜欢吗。”一会销售员兴奋地说:“这不就是‘危’中寻到的‘机’吗!”
与会的一些内地的参展商表示,前来中国洽谈业务的各国进口商成交意愿比去年有所上升,在本届交易会上,几乎各类产品的订单签约率都有提高。据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对欧美传统市场成交继续下降的同时,中国出口企业在广交会上对新兴市场的成交“有升有降”,在对俄罗斯、巴西、中东分别下降42.6%、35.1%、7.3%的同时,对阿根廷、印度、东盟分别增长16.6%、9.7%和4.5%。
希望就在不远方
判断我国进出口未来走势,今年春交会的订单情况无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订单!订单!这已成为我国众多出口企业的生命线。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贸出口急速下滑,一些出口企业急需通过此次广交会来寻找商机。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第105届广交会的采购商行为发生变化,短单小单明显增多。境外采购商多将长单改为短单、大单改为小单,且交期紧张,压价严重,结汇时间拉长,具有明显的试探性质。
即便是这种带有试探性质的小订单也成了一根救命稻草,广交会把想做内销的出口企业和想采购出口产品的内贸企业对接洽谈。这种对接给内外贸企业带了巨大的希望。
不少国内参展商表示,今年中国试点跨境人民币结算,出口退税额度的提高以及随着国家一系列振兴规划的出台和落实,极大的振奋了他们对稳定外贸出口的信心,对未来经济的发展和外贸出口,抱有很大希望。
“目前全球市场对于生活必需品的‘刚性需求’仍然存在并出现复苏迹象,同时我国经济已经出现了积极信号,外贸下行的幅度正在收窄。”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提醒企业,外贸的恢复还有待时间,特别是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复苏还需要几个季度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