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要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只要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利于消除部分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评价 语文
在笔者多年的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省时、简单、有效的课外阅读发展性评价方式,以促进课外阅读的质、量及其持续性为最终目标,力图解决课外阅读最集中最尖锐的问题——时间,及把孩子从电视、网络、电子游戏中争取过来。下面则是一些探索心得及具体的做法。
一、提高课外阅读的质
1、课堂上评价,指导阅读方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
(1)课内外阅读不分家,老师要真正让阅读课成为“阅读”课,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学生运用默读、速读、泛读、跳读、浏览等多种方式进行课内阅读实践活动,而不仅仅是齐哇哇地读书。特别是朗读、精读、品读、批注等,可按“个读――评价――提高”的步骤力求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2)通过比赛评比,使学生熟练使用常见的工具书和其他检索工具,利用图书馆和其他媒体,查阅阅读与表达需要的相关材料。
(3)及时评价,强化学生边读边想边画的习惯。
(4)培养学生浏览目录的习惯,充分利用课本的目录让学生学会从目录中获取重要信息,为课外阅读打好基础。表扬熟练运用的个例,让全体跟上。
2、实践中评价,示范“读”法。阅读粗分一是精读,一是略读。课外阅读应以略读为主。因为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篇篇精读,章章深研。但是略读也并不等于贪多求快,囫囵吞枣的结果必然是一无所得。另一种是筛选式读书法,是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可按照"目的-检索-浏览-精读-摘记"的程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以上每一个环节老师都要给予及时评价才能使学生更清晰如何操作,并深入体会其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法的综合运用,都应在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3、活动中评价,让学生学会选择课外读物。学习者所学的往往是抽象的、典型的知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往往是综合的、非典型的、具体的问题。要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只有经过实践锻炼才能奏效。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 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会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也就不会惊讶于《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拇指牛》、《魔法学校》能畅销全国了。
4、同学间评价,各层面的学生互相带动,缩小中下层面。16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讲了一个比喻来赞美蜜蜂。他把盲目地堆集材料的求知方式称做蚂蚁的方式,把主观地随意创造体系的方式叫做蜘蛛的方式,而“真正的哲学家,则是像蜜蜂一样。它们从花园里和田野上的花朵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料。” 所以摘录之前一定要先帮助学生列出收集的类别,按类分别收录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问题以及读书心得,这样利于学生横向对比,联想提取,品味感悟,提高表达。
5、家庭中评价,让阅读生活化。当中央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时候,笔者发动家长进行一次读名著、看电视的家庭阅读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还指导家长搞搞家庭辩论会,如“孙悟空和哈利·波特,谁的本领大”这样的专题辩论性的家庭读书活动,何乐而不为?甚至还可以请家长亲自为孩子朗诵《哈利·波特》片断,去观看电影等。一切生活都可以成为阅读,一切阅读都可以生活化,这样的评价有长久的生命力。
二、提高课外阅读的量
1、课内评价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课内老师可逐步激发学生对课外书报的热情。对于课外知识丰富的同学给予充分的表扬,并让其介绍是怎样获得该知识的,其他同学自然而然“见贤思齐”,争取下一次展现自己“博学”的机会。同时可课内留疑,激发学生到课外阅读,寻找知识。有了阅读的需要,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被诱发。
2、班内开设“流动图书馆”。图书角最大的不足就是内容变换慢,选择空间小,学生不大爱护,以致学生也不会带很好的书回来。流动图书馆是将每个学生都看作一个开放的阅读源泉,他们背后是一个个精美的图书室。每周固定一个十分钟左右的开馆时间,每个孩子带回心爱的图书,与其他同学交换,并作好登记。这样,让阅读资源流动起来,增加了阅读面和阅读量。并且学生急于下个星期再次交换图书,阅读速度大增。另外每一个孩子都是“馆长”,对图书的爱护不在话下,对读者的要求也高了,只有诚信好,善读书的人才能成为受欢迎的访客啊。
4、制作简单的阅读量统计表,学生自主开展竞赛。儿童是好胜的,竞赛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有一张体现他们成果的表就行了。这张表的评价权基本交给学生,结合“流动图书馆”活动的开展及规则的遵循,孩子们能自主地互评,在此过程中又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好机会。
三、取得的初步成果
1、学生阅读能力明显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明显提高,学习课文时笔者已不必烦琐地分析词句,一直让学生担忧的考试卷的阅读题已是学生感到自豪的地方。
2、据收集上来的材料进行统计,一年里阅读量最大的学生达3367000字,最少的达242500字。中下生明显进步,而且表现出对阅读的兴趣,连一直被家长说看不进书的孩子也加进了阅读大军。
3、据家长反馈的信息,学生写作文已不需他们的指导。笔者也尽量坚持堂上完成写作,发现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大面积提高。
四、反思及进一步探究
如何促进课外阅读的恒久性,达到终身阅读的效果。2002安徒生奖得主钱伯斯认为: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我们是否能把自己作为读者的热情传导给孩子,是否能让孩子保持阅读的激情。可以这样说,理想的阅读方式就是能推动持续阅读的方式。笔者认为这应该离不开贴近真实的评价;要评价但不能依赖评价;重视兴趣与习惯的养成是有效的重要的途径。还有不少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愿我们的孩子都能练就一身“硬功夫”,享受阅读,享受语文。
【参考文献】
[1]《小学生基础语感在阅读教学中的分学段培养与评价》董翱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9
[2]《新课程语文教学论》潘新和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05.9.1)
[3]《新课程语文阅读学业成就评价》 薛晓螺 重庆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8.7.1)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评价 语文
在笔者多年的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省时、简单、有效的课外阅读发展性评价方式,以促进课外阅读的质、量及其持续性为最终目标,力图解决课外阅读最集中最尖锐的问题——时间,及把孩子从电视、网络、电子游戏中争取过来。下面则是一些探索心得及具体的做法。
一、提高课外阅读的质
1、课堂上评价,指导阅读方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
(1)课内外阅读不分家,老师要真正让阅读课成为“阅读”课,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学生运用默读、速读、泛读、跳读、浏览等多种方式进行课内阅读实践活动,而不仅仅是齐哇哇地读书。特别是朗读、精读、品读、批注等,可按“个读――评价――提高”的步骤力求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2)通过比赛评比,使学生熟练使用常见的工具书和其他检索工具,利用图书馆和其他媒体,查阅阅读与表达需要的相关材料。
(3)及时评价,强化学生边读边想边画的习惯。
(4)培养学生浏览目录的习惯,充分利用课本的目录让学生学会从目录中获取重要信息,为课外阅读打好基础。表扬熟练运用的个例,让全体跟上。
2、实践中评价,示范“读”法。阅读粗分一是精读,一是略读。课外阅读应以略读为主。因为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篇篇精读,章章深研。但是略读也并不等于贪多求快,囫囵吞枣的结果必然是一无所得。另一种是筛选式读书法,是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可按照"目的-检索-浏览-精读-摘记"的程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以上每一个环节老师都要给予及时评价才能使学生更清晰如何操作,并深入体会其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法的综合运用,都应在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3、活动中评价,让学生学会选择课外读物。学习者所学的往往是抽象的、典型的知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往往是综合的、非典型的、具体的问题。要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只有经过实践锻炼才能奏效。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 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会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也就不会惊讶于《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拇指牛》、《魔法学校》能畅销全国了。
4、同学间评价,各层面的学生互相带动,缩小中下层面。16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讲了一个比喻来赞美蜜蜂。他把盲目地堆集材料的求知方式称做蚂蚁的方式,把主观地随意创造体系的方式叫做蜘蛛的方式,而“真正的哲学家,则是像蜜蜂一样。它们从花园里和田野上的花朵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料。” 所以摘录之前一定要先帮助学生列出收集的类别,按类分别收录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问题以及读书心得,这样利于学生横向对比,联想提取,品味感悟,提高表达。
5、家庭中评价,让阅读生活化。当中央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时候,笔者发动家长进行一次读名著、看电视的家庭阅读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还指导家长搞搞家庭辩论会,如“孙悟空和哈利·波特,谁的本领大”这样的专题辩论性的家庭读书活动,何乐而不为?甚至还可以请家长亲自为孩子朗诵《哈利·波特》片断,去观看电影等。一切生活都可以成为阅读,一切阅读都可以生活化,这样的评价有长久的生命力。
二、提高课外阅读的量
1、课内评价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课内老师可逐步激发学生对课外书报的热情。对于课外知识丰富的同学给予充分的表扬,并让其介绍是怎样获得该知识的,其他同学自然而然“见贤思齐”,争取下一次展现自己“博学”的机会。同时可课内留疑,激发学生到课外阅读,寻找知识。有了阅读的需要,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被诱发。
2、班内开设“流动图书馆”。图书角最大的不足就是内容变换慢,选择空间小,学生不大爱护,以致学生也不会带很好的书回来。流动图书馆是将每个学生都看作一个开放的阅读源泉,他们背后是一个个精美的图书室。每周固定一个十分钟左右的开馆时间,每个孩子带回心爱的图书,与其他同学交换,并作好登记。这样,让阅读资源流动起来,增加了阅读面和阅读量。并且学生急于下个星期再次交换图书,阅读速度大增。另外每一个孩子都是“馆长”,对图书的爱护不在话下,对读者的要求也高了,只有诚信好,善读书的人才能成为受欢迎的访客啊。
4、制作简单的阅读量统计表,学生自主开展竞赛。儿童是好胜的,竞赛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有一张体现他们成果的表就行了。这张表的评价权基本交给学生,结合“流动图书馆”活动的开展及规则的遵循,孩子们能自主地互评,在此过程中又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好机会。
三、取得的初步成果
1、学生阅读能力明显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明显提高,学习课文时笔者已不必烦琐地分析词句,一直让学生担忧的考试卷的阅读题已是学生感到自豪的地方。
2、据收集上来的材料进行统计,一年里阅读量最大的学生达3367000字,最少的达242500字。中下生明显进步,而且表现出对阅读的兴趣,连一直被家长说看不进书的孩子也加进了阅读大军。
3、据家长反馈的信息,学生写作文已不需他们的指导。笔者也尽量坚持堂上完成写作,发现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大面积提高。
四、反思及进一步探究
如何促进课外阅读的恒久性,达到终身阅读的效果。2002安徒生奖得主钱伯斯认为: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我们是否能把自己作为读者的热情传导给孩子,是否能让孩子保持阅读的激情。可以这样说,理想的阅读方式就是能推动持续阅读的方式。笔者认为这应该离不开贴近真实的评价;要评价但不能依赖评价;重视兴趣与习惯的养成是有效的重要的途径。还有不少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愿我们的孩子都能练就一身“硬功夫”,享受阅读,享受语文。
【参考文献】
[1]《小学生基础语感在阅读教学中的分学段培养与评价》董翱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9
[2]《新课程语文教学论》潘新和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05.9.1)
[3]《新课程语文阅读学业成就评价》 薛晓螺 重庆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