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育本源 构建生态课堂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mes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课堂”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践中产生的一个新概念。而早在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 Cremin)就在《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一书中提出了“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这一概念。把这一概念引入教育领域,就是要用生态学的观点考察教育领域的各种因素,使其和谐发展,产生最佳的教育效益。今天,当我们用生态学思想来认识课堂教学活动,把教师、学生看作是在课堂这一生态系统中相互作用的生态因子时,就会产生一些新的思考。我理解的“生态课堂”,就是要建立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态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然地、和谐地、自主地发展。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的生态课堂呢?
  一、转变观念——叩开“生态课堂”神秘之门
  文本是学生与作者、教师心灵对话的媒介,解读是对文本的阐释与反应。解读文本就是利用生动优美的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读、值得品味的语言、趣味盎然的诗歌,美好的教学情境,使师生对文本进行思考、理解、感悟、内化、想象。正确解读文本,教师才能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与作者、老师同悲同喜,同歌同泣,从而实现师生情、作者情的和谐共振,在美与智的融合中形成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在教学中,我对自己所要执教的课文都要进行详尽解读,并和同事相互交流感想,因为课改后的新教材,教学要求广泛了,留给老师更多的是对文本的解读,对教材的整合与拓展。因此,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宽度直接影响了语文课堂的生态和谐。同样是古诗,简单地将文本再现就能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而在充分研读文本之后科学地整合三维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整合教与学的关系,就能达到在整合中实现学生语文素养最大程度的提高。
  用心解读文本,走进文本,我们常常能欣喜地发现许多被我们忽略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在培养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精神上显得尤为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在文本解读上下足功夫,迈好坚实的第一步,才能敲开“生态课堂”的神秘之门,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激励学生在广泛吸收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自我发展,个性张扬的广阔舞台!
  二、践行课改——漫步“生态课堂”绿色通道
  “生态课堂”重视学生的认识、情感、兴趣、动机和潜能的发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它能让师生感受到生命的勃发、灵感的闪光、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激荡。新课程下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就是要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这就要求我们重建师生关系,重新认识学生角色及地位,重新认识教师角色及地位,需要我们在现实的课堂中,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对话中,在教学的每一话语、行为和细节中,真正实现师生人格对等基础上的体验与感悟、探究与创造、交流与交融。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树立了全新的课堂理念,即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充满变化的、富有个性的情景化的场所。生态课堂,不再是固定的预设的跑道,而是达成个人转变的通道,它应呈现生命态,具有开放性、非预设性和创生性,其课堂教学的节奏、内容、语言、活动等都应是动态生成的。动态生成,它诱发教学凸显高潮,开掘教学深层意蕴,使教学过程充满变化和灵动,充满诗意和创造。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挖掘语文发展史中的经典内容,营造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注重语文知识与人文知识融合,以及融合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这样就形成了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生态环境,这样就能让学生在个体与现实、历史与环境的统一中,感悟人性,提升心灵境界。
  三、立足生活——挖掘“生态课堂”生命之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因为教室的一扇门而把学生与世界隔绝开来。”这句话准确地阐释了语文教学的真谛就在于引导学生走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使学生树立“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的大语文观。生态化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回归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装扮生活,提升生命质量。只有那些来自生活的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才富有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使学生学到具有时代气息的语文。
  语文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师生生命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审美的场所,也是教师自身不断发展、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因此,语文课堂回归生态,那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如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文章,呈现给我们的是景美、言美;浸染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文字,是铸造中国魂、中国心的特殊材料;显现古今中外伟人、名人人格魅力的词句,激励着孩子们不断前进……所有这些人文情结都是人类生态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知识、情感、兴趣、性格、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只有回归生活,融入自然,把握根本,张扬个性,才能不断追求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
  构建生态课堂,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绝非易事。她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我们每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努力追求,精心经营;她是一项艰难的系统工程,需要老师具有全方位的基本素质,如能言善辩的语言功底、海纳百川的阅读基础、敏捷睿智的思辩能力、兼收并蓄的“拿来”技巧、深沉博大的情意和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生生不息,可持续和谐发展,我们课堂教学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中兴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摘要: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的战略,其沿线分布着我国的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以及上海、南京、仪征等地的多个石油化工基地,逐步成为了我国的能源高消耗地区,但该经济带却是我国的能源缺乏区,经济发展所需重要能源之一的原油,90%以上依靠进口或从外省(区)调入。能源安全已然成为该地区经济增长的一大制约因素。认识并有效解决长江经济带的能源供需矛盾,是保障该地区经济正常运转的重要途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心中要装着学生,时时处处想着学生,你只要在“情”字上下功夫,学生才会用心,只有用心,学生才会快乐轻松的学习。下面我就自己的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快乐因素,设置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等,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一、关心学生,树立自信  例如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就精心设计,我精神饱满地走进教室,微笑着看着学生,以自我介绍为开场白“Hello! I’m your Engli
本文从小流量机械式燃气恒温器的典型流量温度曲线的视角切入,对流量温度控制的两种典型方式相应机械结构进行了汇总及对照分析(基于EN标准的燃气阀)。介绍了不同流量曲线对应的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即便在教学之前进行了充分预设,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总会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比如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趋向,知识背景、能力水平以及学生的思维方式等,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意外”,比如,学生出错,教师自己出错。很多的时候,老师只是直接指出来。其实,这些“错误”在一定的时候,能够成为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果的资源。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下尝试。  给学生一回“展示错误”的机会  案例描述:一位老
摘要:为弥补现有基于动态演化视角对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研究的不足,深入探究了其自组织表征,并引入Logistic改进模型,对其自组织演化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区域低碳创新系统是一个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维价值为目标的复杂适应系统,其演化经历了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更新期)4个时期,各演化时期伴随低碳创新模式、主体职能以及系统文化等的改变,系统各主体应“因时制宜”地调整策略,适
新课改十分强调学生的“活动”、“操作”、“实践”和“考察”,所有这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手实践、用嘴去说、用脑思考,增强数学学习的体验,享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