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课堂”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践中产生的一个新概念。而早在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 Cremin)就在《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一书中提出了“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这一概念。把这一概念引入教育领域,就是要用生态学的观点考察教育领域的各种因素,使其和谐发展,产生最佳的教育效益。今天,当我们用生态学思想来认识课堂教学活动,把教师、学生看作是在课堂这一生态系统中相互作用的生态因子时,就会产生一些新的思考。我理解的“生态课堂”,就是要建立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态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然地、和谐地、自主地发展。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的生态课堂呢?
一、转变观念——叩开“生态课堂”神秘之门
文本是学生与作者、教师心灵对话的媒介,解读是对文本的阐释与反应。解读文本就是利用生动优美的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读、值得品味的语言、趣味盎然的诗歌,美好的教学情境,使师生对文本进行思考、理解、感悟、内化、想象。正确解读文本,教师才能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与作者、老师同悲同喜,同歌同泣,从而实现师生情、作者情的和谐共振,在美与智的融合中形成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在教学中,我对自己所要执教的课文都要进行详尽解读,并和同事相互交流感想,因为课改后的新教材,教学要求广泛了,留给老师更多的是对文本的解读,对教材的整合与拓展。因此,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宽度直接影响了语文课堂的生态和谐。同样是古诗,简单地将文本再现就能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而在充分研读文本之后科学地整合三维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整合教与学的关系,就能达到在整合中实现学生语文素养最大程度的提高。
用心解读文本,走进文本,我们常常能欣喜地发现许多被我们忽略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在培养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精神上显得尤为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在文本解读上下足功夫,迈好坚实的第一步,才能敲开“生态课堂”的神秘之门,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激励学生在广泛吸收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自我发展,个性张扬的广阔舞台!
二、践行课改——漫步“生态课堂”绿色通道
“生态课堂”重视学生的认识、情感、兴趣、动机和潜能的发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它能让师生感受到生命的勃发、灵感的闪光、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激荡。新课程下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就是要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这就要求我们重建师生关系,重新认识学生角色及地位,重新认识教师角色及地位,需要我们在现实的课堂中,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对话中,在教学的每一话语、行为和细节中,真正实现师生人格对等基础上的体验与感悟、探究与创造、交流与交融。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树立了全新的课堂理念,即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充满变化的、富有个性的情景化的场所。生态课堂,不再是固定的预设的跑道,而是达成个人转变的通道,它应呈现生命态,具有开放性、非预设性和创生性,其课堂教学的节奏、内容、语言、活动等都应是动态生成的。动态生成,它诱发教学凸显高潮,开掘教学深层意蕴,使教学过程充满变化和灵动,充满诗意和创造。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挖掘语文发展史中的经典内容,营造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注重语文知识与人文知识融合,以及融合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这样就形成了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生态环境,这样就能让学生在个体与现实、历史与环境的统一中,感悟人性,提升心灵境界。
三、立足生活——挖掘“生态课堂”生命之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因为教室的一扇门而把学生与世界隔绝开来。”这句话准确地阐释了语文教学的真谛就在于引导学生走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使学生树立“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的大语文观。生态化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回归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装扮生活,提升生命质量。只有那些来自生活的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才富有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使学生学到具有时代气息的语文。
语文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师生生命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审美的场所,也是教师自身不断发展、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因此,语文课堂回归生态,那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如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文章,呈现给我们的是景美、言美;浸染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文字,是铸造中国魂、中国心的特殊材料;显现古今中外伟人、名人人格魅力的词句,激励着孩子们不断前进……所有这些人文情结都是人类生态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知识、情感、兴趣、性格、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只有回归生活,融入自然,把握根本,张扬个性,才能不断追求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
构建生态课堂,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绝非易事。她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我们每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努力追求,精心经营;她是一项艰难的系统工程,需要老师具有全方位的基本素质,如能言善辩的语言功底、海纳百川的阅读基础、敏捷睿智的思辩能力、兼收并蓄的“拿来”技巧、深沉博大的情意和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生生不息,可持续和谐发展,我们课堂教学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中兴小学 江苏】
一、转变观念——叩开“生态课堂”神秘之门
文本是学生与作者、教师心灵对话的媒介,解读是对文本的阐释与反应。解读文本就是利用生动优美的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读、值得品味的语言、趣味盎然的诗歌,美好的教学情境,使师生对文本进行思考、理解、感悟、内化、想象。正确解读文本,教师才能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与作者、老师同悲同喜,同歌同泣,从而实现师生情、作者情的和谐共振,在美与智的融合中形成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在教学中,我对自己所要执教的课文都要进行详尽解读,并和同事相互交流感想,因为课改后的新教材,教学要求广泛了,留给老师更多的是对文本的解读,对教材的整合与拓展。因此,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宽度直接影响了语文课堂的生态和谐。同样是古诗,简单地将文本再现就能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而在充分研读文本之后科学地整合三维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整合教与学的关系,就能达到在整合中实现学生语文素养最大程度的提高。
用心解读文本,走进文本,我们常常能欣喜地发现许多被我们忽略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在培养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精神上显得尤为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在文本解读上下足功夫,迈好坚实的第一步,才能敲开“生态课堂”的神秘之门,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激励学生在广泛吸收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自我发展,个性张扬的广阔舞台!
二、践行课改——漫步“生态课堂”绿色通道
“生态课堂”重视学生的认识、情感、兴趣、动机和潜能的发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它能让师生感受到生命的勃发、灵感的闪光、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激荡。新课程下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就是要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这就要求我们重建师生关系,重新认识学生角色及地位,重新认识教师角色及地位,需要我们在现实的课堂中,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对话中,在教学的每一话语、行为和细节中,真正实现师生人格对等基础上的体验与感悟、探究与创造、交流与交融。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树立了全新的课堂理念,即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充满变化的、富有个性的情景化的场所。生态课堂,不再是固定的预设的跑道,而是达成个人转变的通道,它应呈现生命态,具有开放性、非预设性和创生性,其课堂教学的节奏、内容、语言、活动等都应是动态生成的。动态生成,它诱发教学凸显高潮,开掘教学深层意蕴,使教学过程充满变化和灵动,充满诗意和创造。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挖掘语文发展史中的经典内容,营造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注重语文知识与人文知识融合,以及融合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这样就形成了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生态环境,这样就能让学生在个体与现实、历史与环境的统一中,感悟人性,提升心灵境界。
三、立足生活——挖掘“生态课堂”生命之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因为教室的一扇门而把学生与世界隔绝开来。”这句话准确地阐释了语文教学的真谛就在于引导学生走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使学生树立“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的大语文观。生态化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回归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装扮生活,提升生命质量。只有那些来自生活的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才富有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使学生学到具有时代气息的语文。
语文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师生生命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审美的场所,也是教师自身不断发展、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因此,语文课堂回归生态,那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如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文章,呈现给我们的是景美、言美;浸染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文字,是铸造中国魂、中国心的特殊材料;显现古今中外伟人、名人人格魅力的词句,激励着孩子们不断前进……所有这些人文情结都是人类生态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知识、情感、兴趣、性格、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只有回归生活,融入自然,把握根本,张扬个性,才能不断追求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
构建生态课堂,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绝非易事。她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我们每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努力追求,精心经营;她是一项艰难的系统工程,需要老师具有全方位的基本素质,如能言善辩的语言功底、海纳百川的阅读基础、敏捷睿智的思辩能力、兼收并蓄的“拿来”技巧、深沉博大的情意和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生生不息,可持续和谐发展,我们课堂教学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中兴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