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途径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或无话可说、空话连篇,或假腔假调、入股气息浓,或缺乏想象力、品如嚼蜡。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使学生脱离生活,为作文而作文则是其主要原因。作文教学也必须遵循文艺创作的普遍规律:生活实践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途径。
   一、阅读、欣赏让学生感知生活,触摸生活
   语文教学的阅读、欣赏过程,实质上就是作文指导和写作意识的渗透过程。教师通过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使学生体会到文章所蕴含的生活韵味并以之去感知生活,提高写作兴趣。具体而说,就是使学生与文章作者达到心灵的沟通与默契,搅动沉淀在学生心底的生活积累,使他们产生写作上的冲动。目前的情况是,学生虽怀着崇敬的心情去阅读作品,同时又觉得作家的生活与他们的生活相去甚远,无法相比,这样,学生也仅仅是一般的阅读,而不能受到启发,不能以之为借鉴去感知生活,当然作文时,只能是走空洞无物的老路了。
   要解决这个矛盾首先要求我们在阅读指导中帮助学生撩开那些文学巨匠的神秘面纱,将作品中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使他们能够真切的感知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把作品中的形象与学生所看到的景物拉近。
   二、实践生活
   实践生活更多的是实际生活的部分,更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引导学生写下其中的喜怒哀乐。在老师调控下的这种真实生活中,教师既能点拨、启发学生,学生又能自主实践、体验。只要老师精心设计,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美好的生活是学生自己创造的,精彩的写作素材也是学生自已创造,过有意义的生活,才能写出有意思的文章。学生作文不同于成年人的文学创作。成年人的创作讲究“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生作文是他们真实生活、真实想象的写照; 成年人的文学创作目的是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学生作文的目的是提高他们的观察、认知、想象、思维水平,最终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要求十多岁的孩子写出的作文“思想健康,立意高远,结构合理,布局巧妙”等等。我们的作文教学要鼓励孩子大胆实践,积极体验,自主创造,自主表现。那样,写作将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成为学生的“必需”,而不再是“必须”。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策略的价值取向就在于为语文课堂生成提供最佳途径和最大可能,将生成的过程最优化和生成的空间最大化。语文生成性教学的策略具有多维性,从生成性教学实践、案例与生成性教学源头中可以探索出较为系统的、可操作的,能在初中语文课堂科学有效地实施的,具有推广价值的三个策略:   一、预设策略   1.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是有效实施生成性教学的前提。   我们教师在重
期刊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名篇小说之一。这篇文章主要通过“我”一家人在去哲赛尔岛途中,巧遇于勒的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揭示并讽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金钱关系的扭曲情形。   那么,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呢?   读后看得很清楚,是菲利普夫妇。   菲利普夫妇都是资本主义社会里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们都具备自私自利
期刊
初中语文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对教师上课的基本要求。学生现在面对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思维变得活跃,对事物的好奇心特强,喜欢向周围事物挑战,同时有的同学在课堂上也喜欢向老师“发起进攻”,以显示自己的学识,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程注重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明确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然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探究,提高学生阅读理解与鉴赏作品的能力与水平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观念上,教师普遍接受了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在课堂上也成为热点。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它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实施的盲目性   新课程提倡探究性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古人云:“学起于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引导学生动脑动口,主动地参与学习,“思”是起点。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所以作为
期刊
俗话,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那么作文的“粮草”又是什么呢?写作素材当之无愧。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广撷博采,积累写作素材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予以鼓励和引导:   1、运用观察积累的方法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尤其对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观察是指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心想、用身体感知环境并把所得到的材料用头脑综合起来的过程,是人们根据某种需要,对特
期刊
一、从词语的色彩方面辨析   审视词语的感情色彩与所处的语境色彩是否相融,能否变通;审视词语的语体色彩是否符合句子的语言风格。色彩是指词义附带的某种倾向、情调。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表现为感情上的不同,即对某人某物或某现象的或褒或贬,叫做感情色彩;二是表现为语言风格的不同,或庄重或诙谐,或谦敬或讽刺,或委婉或直露,或文白或雅俗,这叫做语体色彩。我们一起分析下面两题:   1、感情色彩   例
期刊
作文是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体现,它反映了语文各类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综合体现。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不断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对学生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那么传统的作文教学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那僵死的方法也达不到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为此,结合我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对作文的教学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作文兴趣,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境地   兴趣是学生学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自觉地、主动地探索问题,获取新知。   一、从课题入手鼓励探究   课文的题目就是课文的“眼睛”。课文
期刊
俄国作家契诃夫曾说过:“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的艺术,而是删去写得不好的东西的艺术。”   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常言道“文不厌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提高修改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结合教学实践,我就作文修改谈谈自己的见解:   首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入手   一、从整体到局部进行修改   一提到作文修改,有的同学可能就认为这很简单,就是看文中有没有错别字或病句。于是一动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