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生成性教学的策略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wu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策略的价值取向就在于为语文课堂生成提供最佳途径和最大可能,将生成的过程最优化和生成的空间最大化。语文生成性教学的策略具有多维性,从生成性教学实践、案例与生成性教学源头中可以探索出较为系统的、可操作的,能在初中语文课堂科学有效地实施的,具有推广价值的三个策略:
   一、预设策略
   1.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是有效实施生成性教学的前提。
   我们教师在重视教学设计,备教材的同时,更应该备学生。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是有效实施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前提。生成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的生成。我们从以下三方面了解学生现有发展水平:教学前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教学后反思学生的种种表现。
   2.精心策划弹性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生成和发展创造预留更大的空间。
   教学设计是一门设计科学,设计的本质在于决策、问题求解和创造,因此它的发展根植于教学的设计实践领域。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对象不是教学系统的性质,而是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法;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对象也不是教学规律,而是如何使实际教学更符合教学规律的方法。因此,课堂教学预设需要以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为依据,研究教学设计的整合性、动态性、生成性,使课堂教学从单一走向整合、从“呆板”走向“灵活”,从“接受”走向“建构”。
   二、调控策略
   生成性课堂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预定的轨道推进,往往会生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的,重要的或不重要的新事物、新情况、新思维和新方法。在生成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站在教育智慧的高度把握,及时灵活调控这种动态生成,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削减无意义或不重要的因素,突出师生的生命特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主要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动态生成。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优秀的老师,绝不是只把知识灌给学生,而是善于引领学生带问题去探索知识。可以说激发学生兴趣最重要,生成性教学本身具有激发个体兴趣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和人格魅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将语文学习走出知识化的牢笼,把学生的生成作为语文教学的素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方式,为生成铺好基石。
   (1)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问题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可以先不提很高的要求,仅从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想象开始做起,不要轻易去打击、约束他们。当学生提问成习惯时,教师再不断地启发学生,使学生的心灵处于动态发展之中。
   (2)用爱倾听学生的声音。生成性课堂要求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由“说话的强者”转变为“积极的倾听者”,倾听不只是学生的义务,教师更应该学会倾听,要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敏銳地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置疑,了解彼此的想法。教师是否善于用爱倾听学生的声音,是教师能否组织好动态生成的课堂的重要条件。
   (3)善于发现和利用生成性教育资源,提炼生成性教学中生成点出现的一般规律,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生成性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在课堂教学中并不缺少生成性的教育资源,只是缺少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眼睛。教师要有一只慧眼,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三、反思策略
   反思来源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反思的产生。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忆或回想教学中的整个过程,而是深究、检测处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以及深究产生这些问题和困惑的理论背景、教育机制和学校文化等。
其他文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爱学习记叙性的文章,而厌学说明性的文章;许多教师也认为,教学说明文总不如文学作品那么形象生动,学起来不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其实不然。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行省编义务教材《初中语文》也考虑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入选的一些说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学小品,不少写得形象生动,通俗活泼,让人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有人认为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如何精巧设问,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定的收获,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呢?笔者根据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体会,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问得及时,恰到好处   讲
期刊
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有效实施,库区移民搬迁、人民生育观念的改变,加上受城镇化进程,打工子女进城就学的趋势的影响,六里坪中学生源日趋减少,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学校根据国家要求,为实现生本教育理念,及时进行教学改革,在课堂上积极推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研讨交流中学得知识,拓展能力。作为积极践行者之一,我认为此举必能推进生本教育在学校的实施。那么,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
期刊
由于汉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模糊性,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尤其要重视整体感悟。因为有早已具备的口语语感做基础,有熟悉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为条件,身处母语环境、心受母语儒染,大量的、成套的母语图式早已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结构。因此,学习母语不必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而应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   一、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
期刊
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基本尺度。在中考试题中,作文占40%的大比例,然而,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忧虑。在作文教学中只看重作文方法的指导而淡化生活的积累;只专一练“写”而忽视“听”“说”“读”的训练;只偏重谋篇布局的指导而弱化语言训练……所以,一写作文学生就叫苦连天,从初一到初三,无数次作文训练,学生写得辛苦,老师改得更辛苦,而学生的作文水平却并没有多大提高。我认为提高作文的水平,必须
期刊
著名学者庞维国曾经这样定义自主学习: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立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基于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
期刊
阅读能力是学生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面对一篇篇课文或者美文,学生常常读不出文章的精彩之处,感受不到语言的魅力,享受不到阅读的喜悦,对此我们不妨从文本细节入手,让学生在细节中感受语言修辞之美,感受文章结构立意之美,品味文章丰富的内涵。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尝试。   一、赏析文本标点,感受语言丰富的内涵   鲁迅的《故乡》中用了大量的省略号,品味这些省略号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理解作品中的人物
期刊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良好的思维能力也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们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让他们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一、感恩的心(常规思维)   教学目标:   1.用心感受,用心感恩。   2.加强细节描写的训练。   (一)导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是飞花落叶在感恩土地的滋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是柔风细雨在感恩天地的孕育。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应加强考查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加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谈自己的见解,抒自己的真情。这一要求对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了相当广阔的空间。老师在授课时,怎样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需要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用心设计并努力实践。   在教授韩愈的《马说》这篇课文时,我在教学设计上就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引导学
期刊
我们知道,传统教学方法有不少弊端: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囿于书本,不求甚解;缺乏一定的科学秩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存在一定隔阂,而学科素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既顾及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又顾及教材中蕴含的品德、人格教育和审美情趣、心理素质教育等因素,教师起传递教学信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感到“我”要学也会学,探究获取学科知识的思维和实践活动规律,使学生的各种潜在素质得以发挥发展。实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