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一般来说,现代意义上的爱国包含着三层基本含义,即爱国的情感、爱国的思想和爱国的行为。人们有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就会在处理个人与国家、民族关系的时候,把个人的前途、命运融于祖国的前途、命运之中。祖国,就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家园,就是我们脚下这块土地。
一、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高尚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为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无数志士仁人以爱国为崇高之志,以报国为终生之责,认为“天下之本为国”,强调“以国家之务为己任”,“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爱国主义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关心国家的兴衰,关心人民的疾苦,是中华民族的一面旗帜,有着无比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制外来侵略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民族气节。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奋勇进取的传统美德,提倡做人要“刚健有力”,“自强不息”,表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民族志气,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它使我们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使我们历尽艰难而不衰亡。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在广大青少年教育的重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学校是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去,特别是要发挥好课堂主渠道的作用。爱国主义教育应渗透到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去,同时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课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中学历史教学不但要从知识、理论、技能诸方面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还需要从情感、意志、素质等方面为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打下一个坚实基础。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永恒主题。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学科,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这是因为历史本身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内容。因此,历史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责无旁贷的。
二、在历史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明确教学目标,善于挖掘教材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中学历史教材涉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十分广泛,其中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教师应该时刻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作为己任,深入研究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包含的爱国教育内容。并做统筹安排,通盘考虑,根据各个时期教材内容制订施教计划。一步个脚印地去落实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任务。在对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学习中,要从不同阶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根据初中各阶段教学的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切实有效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1)情境设计,引发思考。
(2)经典回放,加深印象。利用电教手段可“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和人物,调动起学生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氛围,从而进入历史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
(3)直观演示,亲身体验。我们介绍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时,如果把地动仪、水排、筒车、长城、秦俑的模型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他们亲眼看到祖先的发明创造,会使学生产生多么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呀。
3、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开展课外活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发展能力的同时,更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开展“爱国主义”演讲比赛。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们革命热情,产生对家乡、对祖国、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心情,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2)开展历史教具小制作活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描绘和制作一些简单的历史教具,不仅可以丰富学习生活,增强学习历史兴趣,培养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特别是由于学生参与了教具的制作活动,必然对所制教具产生的年代、背景、作用、意义等做深入的了解,从而增进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历史课教学,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
一、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高尚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为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无数志士仁人以爱国为崇高之志,以报国为终生之责,认为“天下之本为国”,强调“以国家之务为己任”,“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爱国主义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关心国家的兴衰,关心人民的疾苦,是中华民族的一面旗帜,有着无比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制外来侵略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民族气节。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奋勇进取的传统美德,提倡做人要“刚健有力”,“自强不息”,表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民族志气,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它使我们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使我们历尽艰难而不衰亡。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在广大青少年教育的重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学校是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去,特别是要发挥好课堂主渠道的作用。爱国主义教育应渗透到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去,同时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课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中学历史教学不但要从知识、理论、技能诸方面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还需要从情感、意志、素质等方面为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打下一个坚实基础。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永恒主题。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学科,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这是因为历史本身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内容。因此,历史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责无旁贷的。
二、在历史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明确教学目标,善于挖掘教材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中学历史教材涉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十分广泛,其中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教师应该时刻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作为己任,深入研究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包含的爱国教育内容。并做统筹安排,通盘考虑,根据各个时期教材内容制订施教计划。一步个脚印地去落实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任务。在对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学习中,要从不同阶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根据初中各阶段教学的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切实有效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1)情境设计,引发思考。
(2)经典回放,加深印象。利用电教手段可“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和人物,调动起学生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氛围,从而进入历史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
(3)直观演示,亲身体验。我们介绍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时,如果把地动仪、水排、筒车、长城、秦俑的模型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他们亲眼看到祖先的发明创造,会使学生产生多么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呀。
3、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开展课外活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发展能力的同时,更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开展“爱国主义”演讲比赛。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们革命热情,产生对家乡、对祖国、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心情,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2)开展历史教具小制作活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描绘和制作一些简单的历史教具,不仅可以丰富学习生活,增强学习历史兴趣,培养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特别是由于学生参与了教具的制作活动,必然对所制教具产生的年代、背景、作用、意义等做深入的了解,从而增进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历史课教学,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