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线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ong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学生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提出了更加细致化的要求。在现代化教学制度改革要求下,学生的教学理念已不再是传统应试教育中以“分数”为主,而是通过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化发展。在现代化社会发展条件作用下,促进研学旅行教育模式改革,通过与旅游市场高度结合,考虑到课程建设、高校发展等多方面要素,加强培养现代化人才。

一、研学旅行与短线研学旅行产品开发


  研学旅行指学校根据周边环境文化特色以及学生年龄阶段及教学内容的需求,组织学生集中进行校外旅行食宿活动。帮助学生开拓个人眼界,丰富知识文化内涵,加强对农村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研学旅行的想法始于我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根本目的是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游行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理能力,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短线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指学校或教师根据短线研学旅行目标,将自身旅行资源进行整合,并进行项目规划的活动。短线研学旅行的核心目的是通过旅行提高学生全方面能力水平,完成教学目标,在游行中实现实践育人。这表示教育工作者应明白研学旅行的教学意义,明白这不是一项简单的集体游玩活动,而是通过旅行,向学生传递高水平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在游玩过程中掌握课程内容,使研学旅行产品课程化。

二、短线研学旅行产品开发困境


  (一)开发模式落后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短线研学旅行产品较为零散,涉及的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并未完全体系化,品牌整合性较差,各研学线路之间的联系强度不高。我国短线研学旅行还处在发展阶段,相关市场体系及运行机制还不成熟,机构实力不足,缺乏管理意识及现代技术的支持。仅有一小部分的地方研学机构建立了官方网站,试图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大部分地区的发展模式推广效率较低,研学旅行产品研发比较困难。
  (二)产品资源矛盾
  短线研学旅行时间常为周末,产品范围一般在本地,任何一个区域的旅行产品资源有限,且种类较为单一,无法实现短线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的教育意义。此外,部分适合短线研学旅行的地区并不是旅游景区,而是当地知名高校的文化教学体验或高新企业创新生产体验区等,参观的是学校和企业而不是旅游景点,导致学校在短期研学旅行产品开发及使用上出现矛盾。在研学过程中,受到时间限制,研学旅行者可学习的时间较短,无法充分理解产品文化内涵。而地方高校或企业等研学旅行单位,由于外来人员影响了正常教学工作秩序,对短线研学旅行者存在抵触情绪,这种产品资源开发上的矛盾严重影响短线研学旅行效果。
  (三)专业人才不足
  短线研学旅行产品对从业人员的水平要求较高,涉及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旅游学等多门学科,对开发人员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因此,学校需要明确产品开发标准,了解相关程序,具备评估能力,能够在引导研学者旅游的同时开展高效教學任务,做到“游学结合”。但目前从事短线研学旅行产品开发人员多是传统旅游职员,缺乏产品开发理论素养及课程实践能力,而真正具有短线研学产品开发素养和能力的专业人员又极度稀缺。
  (四)存在安全问题
  在进行短线研学旅行时,游戏活动较多,大量学生集体出行,在长时间的校外逗留情况下,食品、交通、住宿等方面都有可能发生意外,对学生人身安全造成影响。尤其是小学生,受到自身年龄特征影响,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想要展现自己。但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不强,缺乏公共安全知识,常发生由于学生不遵守研学旅行安排的研学活动,擅自行动导致危险事故发生情况。若发生意外事故,学校作为主要责任承担方,需要对学生的安全问题负责,导致部分学校不愿意开展研学旅行活动,阻碍短线研学旅行产品开发。
  (五)与课程结合不足
  开展学生短线研学旅行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集体旅行创新活动,实现学校教育实践、研究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形式,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这要求学校在开发短线研学旅行产品时结合旅游景区已有资源,设置具体任务,帮助学生完成“游”与“学”相融合的教育目标。但在实际活动过程中,许多短线研学旅游设计只“游”无“学”,和过去学校组织的常规旅游没有多大区别,无法达到研学预期效果,使研学旅行有名无实。

三、短线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策略研究


  (一)创建分层研学模式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研学者,创建分层研学模式,开发针对性较强的研学课程和产品。一般来说,进行研学旅行活动的主要群体是各地方的中小学生,他们的世界观及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个人心智特点、性格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学校需要为不同阶段的学生设计个性化研学旅行课程。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极强的模仿能力,可以通过“博物馆参观”或“乡村体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针对初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可以组织其参观当地高校,了解高校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底蕴。或利用高中生价值观和思维能力基本成熟的特点,组织“高校科技文化周”和各类科技竞赛活动。
  (二)开发研学旅行资源
  针对旅行资源不足的问题,学校应将改革重点放在资源的“二次开发”上。由于时间限制,学校短线旅行产品开发研究工作常受到区域限制的影响。所以,学校应立足于现有旅游资源,积极开发精品旅游线、打造特色研学旅游基地,使其满足学校、家长、学生对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的要求,切实提升研学者核心素养,充分利用研学旅游资源。
  研学旅行不仅要提高旅行趣味性,还要注重在旅行过程中丰富学生知识、拓宽视野和提高能力,做到游学兼顾。区别于地区传统研学旅行资源,短线研学旅行应建立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建立专业化研学景区,充分发挥当地环境优势。开发新的研学旅行项目,如生态环保研究、励志感恩、爱心互助、社会体验等课题,丰富短线研学旅行产品内涵。合理利用当地各阶级人民,邀请有思想文化内涵的群众作为讲师,通过实际感受分享,帮助研学者了解城乡风土人情、发展历程,开阔眼界。   (三)培养研学旅行人才
  各地方政府应依托高校专业优势,加强现代化研学旅行人才培养,这也是短线研学旅行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旅游管理、历史学、教育学等专业,发挥高校雄厚的资金成本及教学优势,切实提高人才教育水平,提高短线研学旅行产品特色,完善部门研究机构,实现人才培养作用。同时,依托高校专业的教师团队和丰富的社团组织,联合各相关专业教学院教师组建“短线研学旅行志愿服务团”,加强研学旅行导师队伍建设。
  为满足短线研学旅行产品的专业化要求,实现“游有所学”的基本目标,开发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首先,各研学旅行部门和研学研究机构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培养,深化对研学旅行产品及标准评估等方面问题的探讨,为产品研发设计奠定理论基础。其次,管理部门要对短线研学旅行在职人员进行定期岗位培训,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再次,为高校专业人才提供实践机会,完善人才培养计划,从而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最后,各相关部门要建立统一的考核制度,实行“持证上岗”管理体制,保证指导队伍水平及个人素养。
  就目前情况而言,短期内可以通过外部招聘优秀专业人才的方式发展壮大研学旅行人才隊伍,提高研学旅行教学质量。重视内部人才培养,将知识通俗化地传授给学生,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问题导入、互动提问,强化旅行教学效果。由旅游相关部门组织进行集中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工作,不断进行优化,进而形成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研学导师团队。
  (四)落实安全责任机制
  在进行短线研学旅行时,要保证研学者的人身安全,落实安全责任机制。在出行前,管理者应制定好出行路线及出行方式,做好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根据师资条件由一名带队教师负责数名学生的人身安全,降低安全隐患。提前制定好安全紧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做好应对措施,与家长及旅行地方机构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事故责任主体。向地方教育局及公安机关备案,为学生购买人身安全保险,重视研学旅行中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安全细节,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地方管理部门、家庭、学校等方面要协同合作,完善短线研学旅行安全责任体系。一方面,教师要树立安全意识,把旅行安全放在首位,在进行短线产品开发时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实践原则,严格遵守相关安全保障方案,完善安全责任落实机制。实施小组化安全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专业保健医生,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另一方面,加大对学生研学旅游安全教育的力度,提高学生自主防范意识,规范研学旅游行为,克服侥幸心理。
  (五)“旅行+教学”相结合
  短线研学旅行产品开发属于文化旅游的范畴,实现“旅行+教学”的现代化,是提高产品开发质量的重要指标。研学旅行是学生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完善活动知识结构体系、锻炼个人能力的过程。研学旅行的教学质量不仅与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及学校课程设置有关,更取决于导师自身文化知识储备。研学旅行导师身兼导游和教师的双重职责,这对研学导师自身的知识储备、讲解能力和气氛带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服务好学生,更要在旅行过程中通过提问讲解完成教学任务,完善“旅行+教学”结合模式。
  针对目前研学旅行产品质量有名无实,研学旅行产品设计老旧,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的现状,教育部门与旅行管理部门应联合相关法规,用法律的手段保证研学旅行教学效果,实现标准化发展。高水平的短线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离不开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个性化研究,把握青少年时期学生精力旺盛、充满好奇心的思维特点,在产品设计中可以强化感知体验,帮助学生锻炼观察和探索能力。妥善处理好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时“学”的科学性和“游”的娱乐性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游学双赢”的目标。

四、结语


  目前,我国短线研学旅行产品开发还处于发展阶段,开发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系列问题,这需要教育部门与旅游管理部门加强合作,努力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学生短线研学旅行产品开发道路。将地方文化资源与研学旅行活动相结合,不仅能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更能带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的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分院)
其他文献
引言  作为一种国家性质的政治文化工程,红色旅游更多的是突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化作用。通过正确的认知、引导以及激励广大干部及人民群众,使相关人员充分认识到红色旅游教育功能中历史与中国共产党选择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道路是正確的,从而增强人民对党和国家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同时,增强对改革开放的信心,进一步奠定新时代全党、全民族以及全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发展红色
期刊
引言  旅游市场随着人们生活理念的转变逐渐扩大,也正是由于大学生群体处于喜好结伴出游、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段,再加上课业相对来说不是很繁重,已经逐渐成为旅游群体当中的主力军。但也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大学生旅游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并且,大学生本身缺乏充分的安全意识和规范的消费观念,对于旅游当中存在的各种风险缺乏认知,容易上当受骗,甚至威胁到自身安全。为了能够有效保障高校学生群体在旅游当中的人身安全,也
期刊
一、乡村旅游发展民宿的重要意义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乡村旅游业建设发展有了质的飞跃。民宿环境建设作为现代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过程的重中之重,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直接关系到能否最大限度提升民宿服务质量,并有效满足市场消费者用户对于和谐健康住宿环境的需求。为了实现我国乡村旅游民宿建设稳定持续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民宿环境的优化改善作业,科学构建环境友好型民宿。  (一)增加乡村旅游经济效益 
期刊
一、游客消费行为  游客的消费行为是旅游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旅游商品价值的重要条件,指游客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全部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包括旅游动机的产生,旅游信息收集筛选后的购买决策行为,进行旅游消费活动,以及旅游活动结束后的评价的全过程的行为表现。  近年来,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其发展中始终比较薄弱的环节便是旅游商品的发展。事实上,有些地方的旅游购物市场已陷入困境
期刊
巍巍八百里太行山,有众所周知的雄关峡谷、红岩绝壁。它上接燕山,下衔秦岭,奇峰林立,峡谷幽峻,像一个巨大的画轴,由北向南将中国北方大山的雄浑浩瀚、大气磅礴展现得淋漓尽致。太行山不仅是一幅雄奇的自然画卷,还是一座巨大的动植物宝库,群山峡谷中滋养孕育着不计其数的野生动植物物种,更有很多稀有植物以“太行”为名,因为太行山特殊的生境,这些奇花异草多生长在不为人知的峡谷中、峭壁上,与太行相依相伴,任物换星移,
期刊
引言  在當今教育发展的影响下,学校对人才的培养逐步向素质教育靠拢,通过这样的方式为社会输送了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而学校也自然成为培养的主要场所之一。现如今,旅游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旅游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娱乐方式之一,这也成为当今高校培养学生的一个新的教育方向,而研学旅行也随之成为学校对自身进行相关建设的重点环节。从当今旅游这个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相关学校专业的具体培养方式
期刊
引言  河南省地处中原,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旅游概念的不断外延和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旅游产业在河南省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河南省顺应这一趋势,把握机遇,大力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逐渐将旅游业发展为河南省的支柱产业。根据河南省统计局公布的旅游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河南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65 51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入
期刊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物质水平日渐提高,对于休闲娱乐的需求日益强烈,旅游逐渐成为人们小长假放松娱乐的首选。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自然,森林旅游渐渐成为旅游行业中的热潮。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我国森林公园旅游总人数达到9.62亿,同比增长4.9%,占旅游总人数的19.23%,收入总额达到1 100.70亿元,同比增长10.56%。我国森林资源丰富,森林总面积达到22
期刊
引言  近年来,云南当地部分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村庄旅游项目日益走进人们的视野。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也趁机把握好时机,借助本地区独特的环境自然资源的优势,在旅游项目的拉动下,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切实地实现了旅游扶贫的效果。然而,在开发当地旅游的过程中,也给当地的自然生态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比如,开采大量资源,原生态自然环境受到影响,少数民族村庄特有的文化味道淡化甚至被同化,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冲突无法
期刊
引言  随着出入境旅游人数的逐年增长,对游客行为的研究是发展本国旅游业的重要内容。旅游审美行为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过程中,作为审美主体发生的审美活动,并在活动中产生审美差异的原因,包括文化背景差异、地理环境差异等,中西游客审美行为的差异直接影响旅游行业。一、旅游审美  旅游审美是旅游主体在旅游活动中,追求精神享受的需求,旅游审美行为的核心问题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的关系问题。旅游审美主体审美观的差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