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走进人们的生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科教育,更要重视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资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性,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势在必行。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
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学生要懂得在应用信息技术过程遵守必须的道德准则和法律准则。如,在讲述“电脑病毒”这一内容时,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什么是病毒、病毒的危害和传播方法,还要让学生认识到编制、传播病毒程序是一种不道德,甚至是犯罪的行为。然后列举一些实例,比如,“熊猫烧香”这个病毒的创造者李俊本来是一个电脑天才,如果将其聪明才智应用到正确的方向,可能会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但是走错了路,只能受牢狱之灾了。
而在学习“网络”这一章时,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文明用网的习惯。在注重生活文明的同时,更注重网络文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要引导学生提高认识,树立正确使用网络的道德观念。如不阅读、不复制、不传播、不制作妨碍社会治安和污染社会环境的反动、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保护知识产权,引用他人文章要说明,等等,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
二、确立学习榜样,树立学习理想
众所周知,上网是学习信息技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手段,但不少的学生却染上“网瘾”,沉迷游戏,深受其害。虽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榜样的缺失和错位肯定是原因之一。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确立榜样,打动学生心灵,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在信息技术领域中,足以成为“英雄”的榜样人物比比皆是。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一定会找到一个与之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通过人物介绍,学生能够十分清楚地了解到,信息技术中每一项技术都是人创造的。他们通过奋斗,有快乐和成就,同样也有困惑和低迷。这些人物的心中都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为实现心中的目标而不懈努力。榜样传奇性的人生经历在促进学生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中意义重大。由外而内的文化渗透,更强调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
三、拓展学习内容,增强民族自豪感
我校使用的教材是由河南省教育教学研究室编制的,《信息的传递与获取》中涉及有“烽火传讯”、“击鼓报警”、“风筝传书”三种方式。在教学时,笔者让学生在网上查找了解这三种方式的具体内容,并搜集其它的古代传递信息方式。学生们热情很高,经过上网浏览,除了了解教材上三种信息传递方式外,还找到了“擂鼓前进,鸣金收兵”“鸣笛”“打更”等,还有的学生了解到古代边关与京城传递战报时使用的古诗加密、飞鸽传书等。经过学生的热烈交流,大家都对古代没有电报、手机等通讯设备却能想出那么多有效的通讯方式感到赞叹不已,认为中国的古人的智慧令人惊叹。
八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的中心内容是利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板报,很多学生以“中国奥运”为主题来制作,他们查阅了大量有关奥运的图片、文字等信息,而在制作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技术,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始终洋溢着一种民族自豪感,这样的制作过程对他们无疑又是一次很好的人文教育。
四、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审美情趣等多种能力和情感
学生一旦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参与意识,成为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如教第三章第七节《图像处理》时,笔者先绘制一些基本图形,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基本图形来组合创新。学生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因为有兴趣,所以专注性很高。最后我们进行了评比,看谁最后组合的图形最美。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复制、粘贴等计算机操作知识,还启发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而在学习Word制作电子板报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根据“母亲节”“中秋节”等节日为主题办一期电子板报。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在书报、杂志、网络等各种媒介收集相关的图片、文字信息,最后整合成作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他们也感受到了爱的教育。
五、加强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团队精神非常重要,每一个成功的人或成功的案例背后都有一个强大、团结的团队,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也是一个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现在的学生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素质。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协作的团队精神。在教学之前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让学生先进行自学;然后小组之间讨论、交流,互帮互学,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对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通过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和身心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为人的意义与态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
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学生要懂得在应用信息技术过程遵守必须的道德准则和法律准则。如,在讲述“电脑病毒”这一内容时,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什么是病毒、病毒的危害和传播方法,还要让学生认识到编制、传播病毒程序是一种不道德,甚至是犯罪的行为。然后列举一些实例,比如,“熊猫烧香”这个病毒的创造者李俊本来是一个电脑天才,如果将其聪明才智应用到正确的方向,可能会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但是走错了路,只能受牢狱之灾了。
而在学习“网络”这一章时,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文明用网的习惯。在注重生活文明的同时,更注重网络文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要引导学生提高认识,树立正确使用网络的道德观念。如不阅读、不复制、不传播、不制作妨碍社会治安和污染社会环境的反动、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保护知识产权,引用他人文章要说明,等等,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
二、确立学习榜样,树立学习理想
众所周知,上网是学习信息技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手段,但不少的学生却染上“网瘾”,沉迷游戏,深受其害。虽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榜样的缺失和错位肯定是原因之一。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确立榜样,打动学生心灵,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在信息技术领域中,足以成为“英雄”的榜样人物比比皆是。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一定会找到一个与之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通过人物介绍,学生能够十分清楚地了解到,信息技术中每一项技术都是人创造的。他们通过奋斗,有快乐和成就,同样也有困惑和低迷。这些人物的心中都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为实现心中的目标而不懈努力。榜样传奇性的人生经历在促进学生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中意义重大。由外而内的文化渗透,更强调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
三、拓展学习内容,增强民族自豪感
我校使用的教材是由河南省教育教学研究室编制的,《信息的传递与获取》中涉及有“烽火传讯”、“击鼓报警”、“风筝传书”三种方式。在教学时,笔者让学生在网上查找了解这三种方式的具体内容,并搜集其它的古代传递信息方式。学生们热情很高,经过上网浏览,除了了解教材上三种信息传递方式外,还找到了“擂鼓前进,鸣金收兵”“鸣笛”“打更”等,还有的学生了解到古代边关与京城传递战报时使用的古诗加密、飞鸽传书等。经过学生的热烈交流,大家都对古代没有电报、手机等通讯设备却能想出那么多有效的通讯方式感到赞叹不已,认为中国的古人的智慧令人惊叹。
八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的中心内容是利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板报,很多学生以“中国奥运”为主题来制作,他们查阅了大量有关奥运的图片、文字等信息,而在制作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技术,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始终洋溢着一种民族自豪感,这样的制作过程对他们无疑又是一次很好的人文教育。
四、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审美情趣等多种能力和情感
学生一旦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参与意识,成为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如教第三章第七节《图像处理》时,笔者先绘制一些基本图形,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基本图形来组合创新。学生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因为有兴趣,所以专注性很高。最后我们进行了评比,看谁最后组合的图形最美。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复制、粘贴等计算机操作知识,还启发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而在学习Word制作电子板报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根据“母亲节”“中秋节”等节日为主题办一期电子板报。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在书报、杂志、网络等各种媒介收集相关的图片、文字信息,最后整合成作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他们也感受到了爱的教育。
五、加强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团队精神非常重要,每一个成功的人或成功的案例背后都有一个强大、团结的团队,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也是一个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现在的学生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素质。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协作的团队精神。在教学之前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让学生先进行自学;然后小组之间讨论、交流,互帮互学,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对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通过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和身心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为人的意义与态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