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是在一次次错误中长大的,而及时总结经验有利于他们提高安全意识,更快地学会自我保护。
一天早上,孩子要出门,发现红领巾找不到了。她几乎急得要哭,我们手忙脚乱,还是没有找到。我找出一块红包袱皮,剪了一块红三角布,系在孩子的脖子上。孩子可以先去学校,剩下的问题就好解决了。这给我一种启示,如果生活中每天都按部就班,当然十分流畅,但也会平淡无奇。对于孩子而言,犹如一棵幼苗始终在温室里长大,一旦离开这个环境就很难适应自然界的风雨一样。而生活中的意外总是难免的,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后一定会遇到更多的意外。如何学会应急处理并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应该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培养的适应能力。从这一点出发,家长在处理涉及孩子的意外事件时,要注意四点:
冷静不慌,淡然面对。如果家长一慌,那么孩子自然没有底气,对其成长不利。
就事论事,不作追究。否则眼前的问题不急着处理,只是追究为什么会这样,无论原因如何对眼前解决问题都没有好处。
分析原因,亡羊补牢。发生意外过后不能随之放过,为了防止类似事情再次发生,家长要与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人为设置,锻炼能力。如果家长有时人为地再设置一些对孩子来说是意外的事件让他去处理,可能对提高孩子的应急处理能力更为有效。
这里再举两个例子。有一次,孩子不小心打碎了家里的唐三彩小马。我妻子有点“小资”,喜欢各处放些小摆设。10多岁的孩子都好动,打碎一两件东西是很正常的事。由于孩子知道这是妈妈比较喜欢的,所以自然有些担心。只有我在家里,我从里屋出来一看,她站在那里似乎想哭又不敢哭。我什么都没说,给她拿过去小扫帚和小簸箕,提醒说:“别再把手、脚划破了。”等到她把一切都处理完后,我蹲下来问她原因(注意,这时蹲下来的效果还真的不错,这让孩子感到了平等),她就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过程。事情已经清楚,孩子自然就能找到原因,并且印象深刻。之后,类似的事情的确很少再发生了。
还有一次,孩子的小脚丫卷进了我的自行车轮。那是一个周末,孩子在英语班上完课回家。从小学到我们家有一公里路,大多数时候是由孩子姥姥去接送,而那次是我骑自行车去接的,孩子横坐在那种男式自行车的前杠上。快到家时,我忘了因为说到什么事情而让她比较兴奋。她手舞足蹈,结果右脚脚腕被卡在了前轮里。她只是叫疼,也没有闹,反倒是我有点慌。我用脚点地支撑着自行车,慢慢把孩子的脚从轮子里取出来,送往医院做急诊检查。结果还好,孩子只是皮肤和肌肉受伤。我和她分析了事故原因,得出的结论是责任一人一半。我的责任是没有在自行车上安防护网;她的责任是得意忘形,没有安全意识。于是,我去加装自行车上的防护网,而她又可能懂了一点书本以外由教训得来的“经验”。
发生意外事情后,家长要及时帮助孩子总结经验。孩子是在一次次错误中长大的,而及时总结经验有利于他们提高安全意识,更快地学会自我保护。孩子上初中的时候,告诉我这样一件事情,让我感到欣慰。那是一个初冬的早上,孩子去上学(因为7∶40前要到校,而从我家到学校要骑40分钟自行车),出家门不远,她发现自行车后轮已经瘪了。她只能推着走,但这样一定会迟到,而且放学回来也没车骑。她忽然想起来,前面有修车铺,就推车过去看。但是,门还关着,不过门外没有上锁,估计里面有人。她敲门,里面出来一个大爷。她简单地说了车没气的经过,希望大爷帮忙换条内胎。车很快就修好了,但她发现身上没带钱,于是出示了学生证,并告诉大爷自己家住哪里,放学后一定会拿钱送给他。修车师傅二话没说,就让她先走了,孩子紧赶慢赶地在7:40前赶到了教室。
许多人都说,这哪是十三四岁的初中女生能解决的问题呀!而对孩子而言,我感到也算水到渠成,因为我平时注意培养她这种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事后,我给她买了一辆不用打气的自行车,毕竟要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选自《要引导 不要教导》,出版:中央编译出版社,定价:28.80元)
一天早上,孩子要出门,发现红领巾找不到了。她几乎急得要哭,我们手忙脚乱,还是没有找到。我找出一块红包袱皮,剪了一块红三角布,系在孩子的脖子上。孩子可以先去学校,剩下的问题就好解决了。这给我一种启示,如果生活中每天都按部就班,当然十分流畅,但也会平淡无奇。对于孩子而言,犹如一棵幼苗始终在温室里长大,一旦离开这个环境就很难适应自然界的风雨一样。而生活中的意外总是难免的,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后一定会遇到更多的意外。如何学会应急处理并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应该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培养的适应能力。从这一点出发,家长在处理涉及孩子的意外事件时,要注意四点:
冷静不慌,淡然面对。如果家长一慌,那么孩子自然没有底气,对其成长不利。
就事论事,不作追究。否则眼前的问题不急着处理,只是追究为什么会这样,无论原因如何对眼前解决问题都没有好处。
分析原因,亡羊补牢。发生意外过后不能随之放过,为了防止类似事情再次发生,家长要与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人为设置,锻炼能力。如果家长有时人为地再设置一些对孩子来说是意外的事件让他去处理,可能对提高孩子的应急处理能力更为有效。
这里再举两个例子。有一次,孩子不小心打碎了家里的唐三彩小马。我妻子有点“小资”,喜欢各处放些小摆设。10多岁的孩子都好动,打碎一两件东西是很正常的事。由于孩子知道这是妈妈比较喜欢的,所以自然有些担心。只有我在家里,我从里屋出来一看,她站在那里似乎想哭又不敢哭。我什么都没说,给她拿过去小扫帚和小簸箕,提醒说:“别再把手、脚划破了。”等到她把一切都处理完后,我蹲下来问她原因(注意,这时蹲下来的效果还真的不错,这让孩子感到了平等),她就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过程。事情已经清楚,孩子自然就能找到原因,并且印象深刻。之后,类似的事情的确很少再发生了。
还有一次,孩子的小脚丫卷进了我的自行车轮。那是一个周末,孩子在英语班上完课回家。从小学到我们家有一公里路,大多数时候是由孩子姥姥去接送,而那次是我骑自行车去接的,孩子横坐在那种男式自行车的前杠上。快到家时,我忘了因为说到什么事情而让她比较兴奋。她手舞足蹈,结果右脚脚腕被卡在了前轮里。她只是叫疼,也没有闹,反倒是我有点慌。我用脚点地支撑着自行车,慢慢把孩子的脚从轮子里取出来,送往医院做急诊检查。结果还好,孩子只是皮肤和肌肉受伤。我和她分析了事故原因,得出的结论是责任一人一半。我的责任是没有在自行车上安防护网;她的责任是得意忘形,没有安全意识。于是,我去加装自行车上的防护网,而她又可能懂了一点书本以外由教训得来的“经验”。
发生意外事情后,家长要及时帮助孩子总结经验。孩子是在一次次错误中长大的,而及时总结经验有利于他们提高安全意识,更快地学会自我保护。孩子上初中的时候,告诉我这样一件事情,让我感到欣慰。那是一个初冬的早上,孩子去上学(因为7∶40前要到校,而从我家到学校要骑40分钟自行车),出家门不远,她发现自行车后轮已经瘪了。她只能推着走,但这样一定会迟到,而且放学回来也没车骑。她忽然想起来,前面有修车铺,就推车过去看。但是,门还关着,不过门外没有上锁,估计里面有人。她敲门,里面出来一个大爷。她简单地说了车没气的经过,希望大爷帮忙换条内胎。车很快就修好了,但她发现身上没带钱,于是出示了学生证,并告诉大爷自己家住哪里,放学后一定会拿钱送给他。修车师傅二话没说,就让她先走了,孩子紧赶慢赶地在7:40前赶到了教室。
许多人都说,这哪是十三四岁的初中女生能解决的问题呀!而对孩子而言,我感到也算水到渠成,因为我平时注意培养她这种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事后,我给她买了一辆不用打气的自行车,毕竟要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选自《要引导 不要教导》,出版:中央编译出版社,定价:28.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