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顺应统计方式的不断革新,统计任务越来越重,统计压力越来越大,加强新时期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显得尤为迫切。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实现基层统计工作法制化、统计手段现代化、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资料档案化,使常规统计工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统计基础;规范化;法制化;刻不容缓
云南省昭通市统计局于2013年11月印发的《昭通市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2013—2015年工作规划》文件中要求,到2015年,全市乡村两级统计工作实现“三有七强化”;全市144个乡镇(街道)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全部达标,其中有30%的乡镇达到优秀。我们会仪镇统计站于2013年通过了市级验收,成为昭通市11个“优秀乡镇”之一。结合自身在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中的做法,对加强乡镇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谈几点浅薄的感悟和认识。
一、乡镇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
乡镇统计工作,被誉为一个地方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在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服务领导机关科学决策和满足社会公众需要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工作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顺应统计方式的不断革新,统计任务越来越重,统计压力越来越大,加强新时期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显得尤为迫切。目前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显得十分薄弱,从绥江县来看,主要表现在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程度不高、任务与力量不匹配、业务水平不适应、统计管理不规范、统计资料和台账不健全等。这些问题将会直接影响统计数据质量,影响领导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基层建设,提高乡镇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已刻不容缓。
二、乡镇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乡镇统计站职能偏弱
当前绥江县所有乡镇都设有统计站,做到了有机构、有人员、有办公场地、有牌子等。但离建立实体型统计站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一是缺票子,多数乡镇日常统计工作所必需的业务经费未能列入常年预算,统计工作开展缺乏经费支持。就绥江县的具体情况来看,村级统计员多数都是由村级农经员兼任,农经员自身工作量没有统计员工作量的10%,但农经员每月还有100元的工资,而统计员一分钱也没有,所以村级统计员的工作积极性一直调动不起来,统计工作只能靠镇级统计员与村级统计员的私人感情来维持,一旦处理不好,那可就是想要收个报表都难,要保证数据质量就更成了空谈。二是没位子。乡镇的统计人员在所在政府都是身兼数职,乡镇基层统计站人员常常是兼顾内外而应接不暇,统计主业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兼职工作要做,其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就拿我来说,真正干统计工作是利用业余时间,大量时间都被领导安排去干乡镇其他中心工作,如计划生育、低保、养老保险、新农村建设等等。
2、统计工作开展难
随着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所有制形式发生变化,各种无主管部门的经济组织、经济实体不断涌现,原有的由行业主管部门分级收集,汇总报送的统计渠道不复存在,统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统计意识越来越弱,配合程度越来越低。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调查单位的成分日趋复杂,统计调查单位的数量急剧增加,一些私营业主和个体户受利益驱使,对统计调查配合程度较低,瞒报甚至拒报统计资料的现象时有发生,而统计站没有执法权,对违法行为束手无策,要想取得统计数据就得靠人情、靠关系,难以保证源头数据的质量,统计权威也难以体现。
3、统计人员变动频繁
出现了统计工作队伍不稳,统计工作人员变动大,统计工作安排得不到保障,统计报送渠道不畅,报送不及时,资料数据不完整,统计工作人员业务知识缺乏、生活待遇低下等多种不利情况,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质量。
三、对乡镇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的建议
1、健全统计规章制度
没有制度不成方圆。乡镇统计站要制定整套完善的统计规章和工作制度,包括《统计站工作制度》、《统计人员岗位制度》、《统计报表编制、审核和上报制度》、《统计报表签收制度》、《统计资料归档保存、管理和交接制度》等,并予以公开。对统计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对统计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进行了量化管理,使乡镇统计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2、完善工作机制建设
进一步完善数据评估机制。乡镇、村(居)委会、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对统计数据质量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要责任、统计人员负直接责任的数据质量责任制,对虚报浮夸、迟报瞒报等导致统计数据失真的行为,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镇村统计机构明确责任,建立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和主要统计指标联审评估制度。
3、多方培训强化统计人员素质
全方位加大培训教育的资金、技术、人力投入和工作力度,造就一大批懂统计专业、会经济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通过采取集中培训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请进来教与送出去学相结合等方式,使基层统计人员能够接受多层面的培训和交流,不断强化职业道德,形成依法统计理念,不断更新、拓展专业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能够比较准确分析和把握经济运行的趋势,熟练运用网络系统传递信息,才能保证源头数据不受干扰,做到准确、及时和到位,才能为提高数据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4、加快信息化提升统计服务手段
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统计现代化建设的必要保障和手段。依托现有的硬件和网络资源,坚持统一、开放的原则,整合统计信息网络资源,构建统计信息服务网络互动平台,为领导决策、企业发展和公众需求服务。逐步向“统计信息标准化,数据传输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信息服务社会化”的目标稳步迈进。
5、提高统计保障能力
经费保障是做好乡镇统计工作的重要前提,目前统计力量与任务的矛盾相当突出,为保证乡镇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议在兼顾财政负担和统计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县、乡两级政府将乡镇统计人员的补助费、业务培训费、办公费,以及专项普查需聘请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劳动报酬等工作经费列入常年财政预算。
乡镇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就是要促进统计自身的科学发展,最终为统计职能的发挥创造条件,真正使统计工作实现“反映科学发展的成果、服务科学发展决策、引导科学发展实践、监测科学发展的进程”的目标。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形势下加强常规统计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改进统计手段和方法,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的规范化工作。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实现基层统计工作法制化、统计手段现代化、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资料档案化,使常规统计工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熊振南.《统计法基础知识》,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版.
[2]梁超.《统计业务知识》,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年版.
[关键词]统计基础;规范化;法制化;刻不容缓
云南省昭通市统计局于2013年11月印发的《昭通市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2013—2015年工作规划》文件中要求,到2015年,全市乡村两级统计工作实现“三有七强化”;全市144个乡镇(街道)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全部达标,其中有30%的乡镇达到优秀。我们会仪镇统计站于2013年通过了市级验收,成为昭通市11个“优秀乡镇”之一。结合自身在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中的做法,对加强乡镇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谈几点浅薄的感悟和认识。
一、乡镇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
乡镇统计工作,被誉为一个地方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在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服务领导机关科学决策和满足社会公众需要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工作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顺应统计方式的不断革新,统计任务越来越重,统计压力越来越大,加强新时期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显得尤为迫切。目前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显得十分薄弱,从绥江县来看,主要表现在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程度不高、任务与力量不匹配、业务水平不适应、统计管理不规范、统计资料和台账不健全等。这些问题将会直接影响统计数据质量,影响领导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基层建设,提高乡镇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已刻不容缓。
二、乡镇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乡镇统计站职能偏弱
当前绥江县所有乡镇都设有统计站,做到了有机构、有人员、有办公场地、有牌子等。但离建立实体型统计站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一是缺票子,多数乡镇日常统计工作所必需的业务经费未能列入常年预算,统计工作开展缺乏经费支持。就绥江县的具体情况来看,村级统计员多数都是由村级农经员兼任,农经员自身工作量没有统计员工作量的10%,但农经员每月还有100元的工资,而统计员一分钱也没有,所以村级统计员的工作积极性一直调动不起来,统计工作只能靠镇级统计员与村级统计员的私人感情来维持,一旦处理不好,那可就是想要收个报表都难,要保证数据质量就更成了空谈。二是没位子。乡镇的统计人员在所在政府都是身兼数职,乡镇基层统计站人员常常是兼顾内外而应接不暇,统计主业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兼职工作要做,其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就拿我来说,真正干统计工作是利用业余时间,大量时间都被领导安排去干乡镇其他中心工作,如计划生育、低保、养老保险、新农村建设等等。
2、统计工作开展难
随着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所有制形式发生变化,各种无主管部门的经济组织、经济实体不断涌现,原有的由行业主管部门分级收集,汇总报送的统计渠道不复存在,统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统计意识越来越弱,配合程度越来越低。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调查单位的成分日趋复杂,统计调查单位的数量急剧增加,一些私营业主和个体户受利益驱使,对统计调查配合程度较低,瞒报甚至拒报统计资料的现象时有发生,而统计站没有执法权,对违法行为束手无策,要想取得统计数据就得靠人情、靠关系,难以保证源头数据的质量,统计权威也难以体现。
3、统计人员变动频繁
出现了统计工作队伍不稳,统计工作人员变动大,统计工作安排得不到保障,统计报送渠道不畅,报送不及时,资料数据不完整,统计工作人员业务知识缺乏、生活待遇低下等多种不利情况,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质量。
三、对乡镇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的建议
1、健全统计规章制度
没有制度不成方圆。乡镇统计站要制定整套完善的统计规章和工作制度,包括《统计站工作制度》、《统计人员岗位制度》、《统计报表编制、审核和上报制度》、《统计报表签收制度》、《统计资料归档保存、管理和交接制度》等,并予以公开。对统计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对统计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进行了量化管理,使乡镇统计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2、完善工作机制建设
进一步完善数据评估机制。乡镇、村(居)委会、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对统计数据质量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要责任、统计人员负直接责任的数据质量责任制,对虚报浮夸、迟报瞒报等导致统计数据失真的行为,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镇村统计机构明确责任,建立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和主要统计指标联审评估制度。
3、多方培训强化统计人员素质
全方位加大培训教育的资金、技术、人力投入和工作力度,造就一大批懂统计专业、会经济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通过采取集中培训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请进来教与送出去学相结合等方式,使基层统计人员能够接受多层面的培训和交流,不断强化职业道德,形成依法统计理念,不断更新、拓展专业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能够比较准确分析和把握经济运行的趋势,熟练运用网络系统传递信息,才能保证源头数据不受干扰,做到准确、及时和到位,才能为提高数据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4、加快信息化提升统计服务手段
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统计现代化建设的必要保障和手段。依托现有的硬件和网络资源,坚持统一、开放的原则,整合统计信息网络资源,构建统计信息服务网络互动平台,为领导决策、企业发展和公众需求服务。逐步向“统计信息标准化,数据传输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信息服务社会化”的目标稳步迈进。
5、提高统计保障能力
经费保障是做好乡镇统计工作的重要前提,目前统计力量与任务的矛盾相当突出,为保证乡镇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议在兼顾财政负担和统计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县、乡两级政府将乡镇统计人员的补助费、业务培训费、办公费,以及专项普查需聘请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劳动报酬等工作经费列入常年财政预算。
乡镇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就是要促进统计自身的科学发展,最终为统计职能的发挥创造条件,真正使统计工作实现“反映科学发展的成果、服务科学发展决策、引导科学发展实践、监测科学发展的进程”的目标。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形势下加强常规统计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改进统计手段和方法,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的规范化工作。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实现基层统计工作法制化、统计手段现代化、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资料档案化,使常规统计工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熊振南.《统计法基础知识》,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版.
[2]梁超.《统计业务知识》,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