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8-000-01
摘 要 新时期生命化体育课堂在我国悄然兴起,然而要真正实施好生命化体育课堂,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在看到当前体育课堂生命化缺失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生命化体育课堂实施的内在特点和外在条件,并逐步创设条件,将生命化体育课堂付诸实践。本文将阐释中学体育课堂生命化缺失的现象,并对中学生命化体育课堂实施的要求进行探讨。
关键词 体育 生命化 课堂 实施
一、中学体育课堂生命化缺失的表现
(一)忽视学生精神生命的存在
人的生命包含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中学体育课堂往往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自然生命,自然生命是后两者的物质基础。只有健康的身体、强健的体魄才能实现精神上的追求,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中学体育课堂强调锻炼身体,增强学生体质,这是关注学生自然生命的体现。中学体育课堂培养劳动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表面上似乎是在关注学生的社会生命,实质却显示了教育的功利性,体育教育不过是把学生培养成拥有强健身体的社会发展的工具,它忽视学生精神生命的存在,不关心学生是否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是否在体育课堂上得到快乐。在教学项目安排上忽视学生生命个体的需求,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
(二)体育课不被重视
我国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是其它各育的承载体,只有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获得强健的体魄,才能保证其它各育的有效实施。然而我国中学体育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体育课程的价值被严重低估或被忽视,体育课程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价值,体育课经常被其它学科占用,殊不知这是剥夺学生体育运动的权力。学生学习紧张,更需要呼吸新鲜空气,通过运动缓解压力。
(三)对生命化体育课堂的错误理解
在世纪之交,我国展开了以素质教育为主旋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已经顾及了学生生命的完整性,在保证学生拥有健康体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动机、兴趣、个性、态度、情绪、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融入课程标,关注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但是,由于新课标对课程内容做了开放性规定,广大体育教师缺乏具体操作的指导,体育课程因此充满生活化、劳动化、非技术化等成分,体育课又变成了“放羊课”,不再强调基本的运动负荷,也不要求运动技术规范。可见新课改虽然意识到学生生命的存在,却因对生命化课堂的错误理解,并没能真正实施好生命化课堂。
二、生命化体育课堂实施的要求
(一)教学模式适应多元化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体系包括认知目标、健康目标、情感目标和运动目标,这四个目标是体育教学最基本的目标。体育教学不再仅仅为了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目的,而且要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能锻炼身体、学习一定的体育技能,而且情感能得到宣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团体凝聚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等都能得到提高。多元化的目标要求多元化的模式与之相适应。然而目前的体育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不能满足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多元化的要求,亟待改革。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对于技术动作不要过分要求学生整齐划一,由于每个学生的素质、能力、习惯不同,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教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容忍学生差异的存在。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学习体育心理学理论和体育教学实践,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体育教育背景和喜好,并能接受学生的建议。另外,多开设选修课,让学生选择项目学习,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果把体育课堂比作一台戏,那么这台戏的主角要从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教师转变为学生。教师不需要整节课不停的讲解示范,而是引导学生自学,在学生需要时提供必要的帮助,毕竟靠教师教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学生若拥有了自学的能力和习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在走出校门后仍能自学新知识,在遇到问题时,也会通过学习得到解决的办法,这样的教学体现了终身教育的理念。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观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潜力,并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锻炼和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的生命价值在课堂上得到实现。
(四)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生命化体育课堂不再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师生关系上应该是民主、平等、融洽的。教师与学生作为各具特点的生命个体,其认知、情感、行为在交往中相互影响。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问,教师给予帮助。师生在交往活动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对师生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学生学习动机会更强。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高中生命化体育课堂的构建”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T-c/2013/068。
参考文献:
[1] 郭上达.生命化教育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 于蔚华.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样态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 何劲鹏.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生命化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摘 要 新时期生命化体育课堂在我国悄然兴起,然而要真正实施好生命化体育课堂,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在看到当前体育课堂生命化缺失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生命化体育课堂实施的内在特点和外在条件,并逐步创设条件,将生命化体育课堂付诸实践。本文将阐释中学体育课堂生命化缺失的现象,并对中学生命化体育课堂实施的要求进行探讨。
关键词 体育 生命化 课堂 实施
一、中学体育课堂生命化缺失的表现
(一)忽视学生精神生命的存在
人的生命包含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中学体育课堂往往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自然生命,自然生命是后两者的物质基础。只有健康的身体、强健的体魄才能实现精神上的追求,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中学体育课堂强调锻炼身体,增强学生体质,这是关注学生自然生命的体现。中学体育课堂培养劳动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表面上似乎是在关注学生的社会生命,实质却显示了教育的功利性,体育教育不过是把学生培养成拥有强健身体的社会发展的工具,它忽视学生精神生命的存在,不关心学生是否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是否在体育课堂上得到快乐。在教学项目安排上忽视学生生命个体的需求,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
(二)体育课不被重视
我国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是其它各育的承载体,只有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获得强健的体魄,才能保证其它各育的有效实施。然而我国中学体育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体育课程的价值被严重低估或被忽视,体育课程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价值,体育课经常被其它学科占用,殊不知这是剥夺学生体育运动的权力。学生学习紧张,更需要呼吸新鲜空气,通过运动缓解压力。
(三)对生命化体育课堂的错误理解
在世纪之交,我国展开了以素质教育为主旋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已经顾及了学生生命的完整性,在保证学生拥有健康体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动机、兴趣、个性、态度、情绪、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融入课程标,关注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但是,由于新课标对课程内容做了开放性规定,广大体育教师缺乏具体操作的指导,体育课程因此充满生活化、劳动化、非技术化等成分,体育课又变成了“放羊课”,不再强调基本的运动负荷,也不要求运动技术规范。可见新课改虽然意识到学生生命的存在,却因对生命化课堂的错误理解,并没能真正实施好生命化课堂。
二、生命化体育课堂实施的要求
(一)教学模式适应多元化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体系包括认知目标、健康目标、情感目标和运动目标,这四个目标是体育教学最基本的目标。体育教学不再仅仅为了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目的,而且要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能锻炼身体、学习一定的体育技能,而且情感能得到宣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团体凝聚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等都能得到提高。多元化的目标要求多元化的模式与之相适应。然而目前的体育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不能满足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多元化的要求,亟待改革。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对于技术动作不要过分要求学生整齐划一,由于每个学生的素质、能力、习惯不同,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教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容忍学生差异的存在。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学习体育心理学理论和体育教学实践,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体育教育背景和喜好,并能接受学生的建议。另外,多开设选修课,让学生选择项目学习,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果把体育课堂比作一台戏,那么这台戏的主角要从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教师转变为学生。教师不需要整节课不停的讲解示范,而是引导学生自学,在学生需要时提供必要的帮助,毕竟靠教师教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学生若拥有了自学的能力和习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在走出校门后仍能自学新知识,在遇到问题时,也会通过学习得到解决的办法,这样的教学体现了终身教育的理念。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观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潜力,并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锻炼和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的生命价值在课堂上得到实现。
(四)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生命化体育课堂不再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师生关系上应该是民主、平等、融洽的。教师与学生作为各具特点的生命个体,其认知、情感、行为在交往中相互影响。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问,教师给予帮助。师生在交往活动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对师生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学生学习动机会更强。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高中生命化体育课堂的构建”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T-c/2013/068。
参考文献:
[1] 郭上达.生命化教育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 于蔚华.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样态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 何劲鹏.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生命化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