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这篇文章最大的问题就是文风不平实。”当我信心满满地拿着写好的稿子交付给编辑老师时,老师悠悠然给我一句这样的评语。显然,老师委婉地否定了我这篇稿子。虽然实习已到末梢,可他们对我的标准依然严苛,我不禁感觉到些许惭愧。夜色渐暗,月起屋梁,编辑部距离我住的地方仅仅隔着一条街的距离,可是今晚我却走得格外艰远漫长。
倏忽间我的实习已到末尾,我思来索去,却始终想不到自己学习到了什么东西。一方面我确然感觉提升了很多,可细细梳理,却又实在想不起自己充实了些什么。全身破绽反而令人无从下手,充实得太多反而不知晓自己充实了些什么,这是一个相悖却令人愉快的二律背反。
我无意去提及大多数新闻学子口中的新闻理想、新闻激情,因为我深信新闻理想靠一时兴起的激情显然是维持不了多久的,如同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所说的,生活是严峻的,那严峻不是要你去上刀山,下火海,上刀山下火海并不严峻。严峻的是那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琐事。同样,激情往往蕴育于平凡,激情在平凡中方能悠远持久。
写稿编辑只是表层,老师行为的背后承负的是《时代报告》的价值理念。如果仅仅是学习到一些文字淬炼层面的技术性东西,那么我这份宝贵的实习机会就真的白白浪费了。两月虽短,但它依然塑形甚至变动着我的人生轨道。
态度
犹记得初来到杂志社的前几天,老师递交给我几篇稿子,让我校对。借用曾经比较时髦的网络话语讲,“其实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在我潜意识中,我一直认为校对太过于简单,无非看看错别字就可以。我粗粗找出几个错别字后就轻率交付给老师,老师并没有多言什么,而是重新改校后再默默退还给我。我定睛一看,立马羞红了脸,老师的改动密密麻麻:语句不通顺之处,标点符号用错之处……更有一次在文章审校过程中,遇到一处标点符号的应用问题,其实就我个人看来,这对文章阅读并没有什么大碍,读者也并不会注意到这些细微之处,而老师却执着地几经询问相关教授、学者,最终拿出最准确的格式。现在的一些媒体声誉日消,一直为人所诟病,其实这怨不得别人,应当反思媒体自身的态度:标题党、断章取义、不实消息、不顾及社会舆论导向,而《时代报告》里面的每一段看似平常普通的语句、甚至标点符号,都凝含着编辑老师笃实求是的态度。
素养
没有什么比一个平和宽容的工作氛围更令人愉快了。在参加第一次选题会时,我的内心忐忑不安,在学校中我依照学生眼光,把一切社会关系都给“复杂化”,总觉得一切的工作都含有着森严的等级关系。而令我讶异的是,总编老师、副主编老师、编辑老师都是平和理性地商讨下一期的选题,没有官话空腔,只有选题上的针尖对麦芒,只有思想上的猛烈碰撞,这让作为一个实习生的我一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在选题会上大放厥词,可老师们都始终保持微笑仔细聆听,还称赞我讲得好。现在回想,我是多么地狂妄自大啊,提出一个个宏大得不得了的选题,却从没想过选题的“可操作性”。老师们并没有因此而不屑,依然认真倾听;在我协助组织稿件的栏目上,王老师、李老师都不会自己选定稿件,而是先认真问询我的意见,然后再予以确定;有读者慕名来到编辑部拜访,老师们不管再忙,都会热络招呼,冲上一杯热茶。这些细微之处无不彰显着各位编辑老师的人格素养,脉脉温情,兼容并蓄,孕育着一份高人文水准的、有思想的高端杂志。
勇气
一次,编辑部的一位老师跟我在闲聊中讲述她是一个爱“较真”的人。她去饭店吃饭,饭店老板不愿意开灯,可是光线很暗,于是老师就要求服务员必须开灯;坐客车遇到司机骂粗,别人都忍气吞声,可是她一定会“没脸没皮”地给人家讲道理。遇到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别人都是息事宁人,吃点哑巴亏算了,可她就是要较真,争取自己的权利。我当时还感觉没有什么,随口回了一句:“老师,你真的很有公民意识呢。”可她却很认真地说,我还没有那样的高度,我只是争取我自己的权利罢了。听到这里,我猛然一愣,“我只是争取我自己的权利”,看似简单的话语却包含着多么罕缺的勇气。还有一次我拿我们的杂志给我的朋友看,他读完后跟我讲:“想不到,你们还敢刊发这样的文章(《时代报告》讲述栏目中的一篇文章),一个记者,这样回顾他经历过的一些采访事件中的矛盾,和别的杂志真是不一样,挺佩服你们的。”中国的进步,不是靠一帮勇敢的人,去触碰勇气的上限,而是靠普普通通的人,共同努力一点点抬高勇气的下限,而《时代报告》的老师们鲜明地体现着这种“勇气”。
文艺创作不是一己之欢,不是杯水风波。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仅仅是讲给文艺工作者,更是向媒体人提出了要求。时代的内涵不是由哪位知名人物所表露,也不是由哪件事所彰显,而是由平凡生活中的你我他所组构。态度决定着立场,素养彰显着格局,勇气体现着良知。我庆幸自己来到了《时代报告》杂志社,抛除一些文字淬炼的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对我理念进行了一次厘清。态度﹑素养、勇气不仅仅是我所理解的高端思想杂志的内涵,更是立人的内核。不管我今后是否从事媒体工作,这三种特质对我都大有裨益。走一走,定一定身子,回首沉思,在这两个月的不经意间,我原来已经改变了这么多。
倏忽间我的实习已到末尾,我思来索去,却始终想不到自己学习到了什么东西。一方面我确然感觉提升了很多,可细细梳理,却又实在想不起自己充实了些什么。全身破绽反而令人无从下手,充实得太多反而不知晓自己充实了些什么,这是一个相悖却令人愉快的二律背反。
我无意去提及大多数新闻学子口中的新闻理想、新闻激情,因为我深信新闻理想靠一时兴起的激情显然是维持不了多久的,如同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所说的,生活是严峻的,那严峻不是要你去上刀山,下火海,上刀山下火海并不严峻。严峻的是那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琐事。同样,激情往往蕴育于平凡,激情在平凡中方能悠远持久。
写稿编辑只是表层,老师行为的背后承负的是《时代报告》的价值理念。如果仅仅是学习到一些文字淬炼层面的技术性东西,那么我这份宝贵的实习机会就真的白白浪费了。两月虽短,但它依然塑形甚至变动着我的人生轨道。
态度
犹记得初来到杂志社的前几天,老师递交给我几篇稿子,让我校对。借用曾经比较时髦的网络话语讲,“其实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在我潜意识中,我一直认为校对太过于简单,无非看看错别字就可以。我粗粗找出几个错别字后就轻率交付给老师,老师并没有多言什么,而是重新改校后再默默退还给我。我定睛一看,立马羞红了脸,老师的改动密密麻麻:语句不通顺之处,标点符号用错之处……更有一次在文章审校过程中,遇到一处标点符号的应用问题,其实就我个人看来,这对文章阅读并没有什么大碍,读者也并不会注意到这些细微之处,而老师却执着地几经询问相关教授、学者,最终拿出最准确的格式。现在的一些媒体声誉日消,一直为人所诟病,其实这怨不得别人,应当反思媒体自身的态度:标题党、断章取义、不实消息、不顾及社会舆论导向,而《时代报告》里面的每一段看似平常普通的语句、甚至标点符号,都凝含着编辑老师笃实求是的态度。
素养
没有什么比一个平和宽容的工作氛围更令人愉快了。在参加第一次选题会时,我的内心忐忑不安,在学校中我依照学生眼光,把一切社会关系都给“复杂化”,总觉得一切的工作都含有着森严的等级关系。而令我讶异的是,总编老师、副主编老师、编辑老师都是平和理性地商讨下一期的选题,没有官话空腔,只有选题上的针尖对麦芒,只有思想上的猛烈碰撞,这让作为一个实习生的我一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在选题会上大放厥词,可老师们都始终保持微笑仔细聆听,还称赞我讲得好。现在回想,我是多么地狂妄自大啊,提出一个个宏大得不得了的选题,却从没想过选题的“可操作性”。老师们并没有因此而不屑,依然认真倾听;在我协助组织稿件的栏目上,王老师、李老师都不会自己选定稿件,而是先认真问询我的意见,然后再予以确定;有读者慕名来到编辑部拜访,老师们不管再忙,都会热络招呼,冲上一杯热茶。这些细微之处无不彰显着各位编辑老师的人格素养,脉脉温情,兼容并蓄,孕育着一份高人文水准的、有思想的高端杂志。
勇气
一次,编辑部的一位老师跟我在闲聊中讲述她是一个爱“较真”的人。她去饭店吃饭,饭店老板不愿意开灯,可是光线很暗,于是老师就要求服务员必须开灯;坐客车遇到司机骂粗,别人都忍气吞声,可是她一定会“没脸没皮”地给人家讲道理。遇到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别人都是息事宁人,吃点哑巴亏算了,可她就是要较真,争取自己的权利。我当时还感觉没有什么,随口回了一句:“老师,你真的很有公民意识呢。”可她却很认真地说,我还没有那样的高度,我只是争取我自己的权利罢了。听到这里,我猛然一愣,“我只是争取我自己的权利”,看似简单的话语却包含着多么罕缺的勇气。还有一次我拿我们的杂志给我的朋友看,他读完后跟我讲:“想不到,你们还敢刊发这样的文章(《时代报告》讲述栏目中的一篇文章),一个记者,这样回顾他经历过的一些采访事件中的矛盾,和别的杂志真是不一样,挺佩服你们的。”中国的进步,不是靠一帮勇敢的人,去触碰勇气的上限,而是靠普普通通的人,共同努力一点点抬高勇气的下限,而《时代报告》的老师们鲜明地体现着这种“勇气”。
文艺创作不是一己之欢,不是杯水风波。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仅仅是讲给文艺工作者,更是向媒体人提出了要求。时代的内涵不是由哪位知名人物所表露,也不是由哪件事所彰显,而是由平凡生活中的你我他所组构。态度决定着立场,素养彰显着格局,勇气体现着良知。我庆幸自己来到了《时代报告》杂志社,抛除一些文字淬炼的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对我理念进行了一次厘清。态度﹑素养、勇气不仅仅是我所理解的高端思想杂志的内涵,更是立人的内核。不管我今后是否从事媒体工作,这三种特质对我都大有裨益。走一走,定一定身子,回首沉思,在这两个月的不经意间,我原来已经改变了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