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国第二汽车厂发展而来的东风汽车公司已经走过四十年历程,按中国的传统说法是“甫在不惑”。所谓“不惑”,就是遇事能明辨不疑,不为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将“不惑”与四十岁挂钩是孔夫子的发明,这确有道理但不宜在年岁上死抠。人不是个个都在四十岁那年不惑,何况体现众多职工意愿的企业呢。孔夫子的另一句话似乎更有道理:“智者不惑”。这里的“智”应当解释为“认知”,就是说只有从自身经历中取得足够认知从而认定目标和抱定主张者才算达到不惑。这种目标和主张通常不是在某一年突然发现的,而是在曲折的社会或人生道路上一再确认并矢志坚守的。
那么,东风公司在四十年的历程中反复确认并矢志坚守的又是什么呢?
试想建厂初期,人们提着马灯或背着背包进入人烟稀少的鄂西山区,他们各人的目标几乎都是明确的。然而,当他们走进二汽,各种现实的矛盾接踵而至。且不说艰苦的生活和劳动要考验人们的意志,偶然和必然发生的事情正推着二汽人卷入浪潮。厂址之争的余波未息,设计革命的风波又起;“四边建厂”、土洋并举和赶超先进水平之间的矛盾在现实中比理论上更为尖锐;而这一切又跟所谓"阶级、路线斗争"交织在一起,总要不断进行交锋。那时,你若在夜晚走出芦席棚或干打垒小屋,面对茫茫山野和几处稀疏的灯光,偶尔再听见一两声犬吠,你一定会感到自己和整个二汽都陷在迷茫之中。
那么,二汽是怎样从迷茫中走出来的呢?这个问题各人会从自己的经历中找出不尽相同的答案。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一个场面:那是1971年初的万人誓师大会,刚刚复出的饶斌同志走上讲台,他那洪钟般的声音让全场为之一振。我那时觉得饶斌同志大有狮子的雄风,那脸面、鼻梁、眼睛和声音都是那种气势,特别粗壮而浓密的头发也像,只是并不卷曲而是直竖着的。他在台上纵论我国和世界汽车工业的大势,全场鸦雀无声。当他将我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对比的时候,人们心灵有如经受闷锤敲打。他有一句话喊出了全场人的心声:二汽人肩负重任,一定要立志改变中国汽车工业的落后面貌!
今天看来,饶斌同志那次讲话也是对二汽建厂初期一段心路历程的高度总结,“立志改变中国汽车工业的落后面貌”正是二汽在艰难和动荡中形成的共识。在此后的几年中,“甩掉中国汽车工业落后帽子”成了二汽人最响亮的口号。五湖四海汇聚在一起的二汽人从山里扛来树干搭棚子安家立业,推着板车从六十里外搬运钢材和设备,把自己和着汗水筑成的干打垒车间土墙推倒重建,等等这一切无不体现二汽人对目标的执著。到了1975年,邓小平同志推动“整顿”,二汽人的热情有如油井喷发,全场上下日夜奋战,终于在七月打通生产线开始批量生产。
然而,正像人生要经过反复磨砺一样,二汽的志向还要经受反复考验。
1976年,“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肆虐中国大地,全国各地的许多工厂濒于停产。二汽当时虽然遭受重挫,广大职工却一直坚持生产。当时有人发过这样的感慨:“走了许多地方,发现只有这山里还在干社会主义!”
1980年,由于国民经济调整的原因,二汽突然面临“缓建”的危机。假如二汽是平庸等闲之辈,这次一定走上了另外一条路。但二汽人不会轻言放弃,以黄正夏为厂长的领导班子及时提出“自筹资金、量入为出、分期续建”的方针,上下游说,八方奔走,终于带领二汽人闯出了一条生路。
提到黄正夏同志,我脑海中还保留着他的镜头。那是在一个二三十人参加的会上,主题是讨论二汽作为先进集体出席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的发言稿。黄正夏同志在作总结讲话时越讲越激动,他离开座位一边踱步一边思考一边讲:“……一定要把二汽人的口号喊出去……一定要把我们二汽人的劲头表现出来……二汽人的劲头是什么?……。那就是,一定要把中国汽车工业搞上去!”这时他攥紧拳头在胸前挥动,这是他激动时的习惯动作。了解当时背景的人一定懂得,他的举动是久受压抑的激情迸发,是代表二汽人的又一次呐喊。
二三十个年头过去了,从省人大岗位上退休的黄正夏同志还一直关注着东风公司和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他特别关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年近九旬的他甚至亲自参与非燃料汽车的研制。他的这种执著与坚持正是二汽——东风精神的突出表现。
当然,东风人的执着与坚持,并不是要保持某种一成不变的形态。这好比道家的“抱朴守一”,这“一”就是变化无穷的“道”。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汽车工业加速发展并不断跃上新的水平,东风公司不仅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还面临国际化的巨大压力。在这样跌宕起伏大潮中,东风公司后几任领导班子凝聚共识,不失时机地提出“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构想、确定东风品牌进入世界汽车业前列的战略,这正是东风人执著坚持而又与时俱进的表现,也是东风人核心价值观在新形势下的体现。
东风公司的四十周年是波澜壮阔的,东风人汇聚五湖四海智慧所形成的认知能力是超凡的。在东风公司的不惑之年再次回首,我们应该有新的感悟。假如现在有人再问我们东风公司的传统是什么,我们应该说,不仅有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还有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理念。改变中国汽车工业的落后面貌——把中国汽车工业搞上去——振兴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世界汽车工业前列,这一系列口号中一脉相承的精神,正是东风人在前进道路上不惑的追求。
有一位大师说过:一切比喻都是蹩脚的。用孔夫子的人生比拟东风公司自然也是蹩脚的。孔夫子和所有人都是一定要老的,而企业却可以通过职工代代相继的努力不断发展。至于东风——东风肯定是永远不老的!
将“不惑”与四十岁挂钩是孔夫子的发明,这确有道理但不宜在年岁上死抠。人不是个个都在四十岁那年不惑,何况体现众多职工意愿的企业呢。孔夫子的另一句话似乎更有道理:“智者不惑”。这里的“智”应当解释为“认知”,就是说只有从自身经历中取得足够认知从而认定目标和抱定主张者才算达到不惑。这种目标和主张通常不是在某一年突然发现的,而是在曲折的社会或人生道路上一再确认并矢志坚守的。
那么,东风公司在四十年的历程中反复确认并矢志坚守的又是什么呢?
试想建厂初期,人们提着马灯或背着背包进入人烟稀少的鄂西山区,他们各人的目标几乎都是明确的。然而,当他们走进二汽,各种现实的矛盾接踵而至。且不说艰苦的生活和劳动要考验人们的意志,偶然和必然发生的事情正推着二汽人卷入浪潮。厂址之争的余波未息,设计革命的风波又起;“四边建厂”、土洋并举和赶超先进水平之间的矛盾在现实中比理论上更为尖锐;而这一切又跟所谓"阶级、路线斗争"交织在一起,总要不断进行交锋。那时,你若在夜晚走出芦席棚或干打垒小屋,面对茫茫山野和几处稀疏的灯光,偶尔再听见一两声犬吠,你一定会感到自己和整个二汽都陷在迷茫之中。
那么,二汽是怎样从迷茫中走出来的呢?这个问题各人会从自己的经历中找出不尽相同的答案。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一个场面:那是1971年初的万人誓师大会,刚刚复出的饶斌同志走上讲台,他那洪钟般的声音让全场为之一振。我那时觉得饶斌同志大有狮子的雄风,那脸面、鼻梁、眼睛和声音都是那种气势,特别粗壮而浓密的头发也像,只是并不卷曲而是直竖着的。他在台上纵论我国和世界汽车工业的大势,全场鸦雀无声。当他将我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对比的时候,人们心灵有如经受闷锤敲打。他有一句话喊出了全场人的心声:二汽人肩负重任,一定要立志改变中国汽车工业的落后面貌!
今天看来,饶斌同志那次讲话也是对二汽建厂初期一段心路历程的高度总结,“立志改变中国汽车工业的落后面貌”正是二汽在艰难和动荡中形成的共识。在此后的几年中,“甩掉中国汽车工业落后帽子”成了二汽人最响亮的口号。五湖四海汇聚在一起的二汽人从山里扛来树干搭棚子安家立业,推着板车从六十里外搬运钢材和设备,把自己和着汗水筑成的干打垒车间土墙推倒重建,等等这一切无不体现二汽人对目标的执著。到了1975年,邓小平同志推动“整顿”,二汽人的热情有如油井喷发,全场上下日夜奋战,终于在七月打通生产线开始批量生产。
然而,正像人生要经过反复磨砺一样,二汽的志向还要经受反复考验。
1976年,“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肆虐中国大地,全国各地的许多工厂濒于停产。二汽当时虽然遭受重挫,广大职工却一直坚持生产。当时有人发过这样的感慨:“走了许多地方,发现只有这山里还在干社会主义!”
1980年,由于国民经济调整的原因,二汽突然面临“缓建”的危机。假如二汽是平庸等闲之辈,这次一定走上了另外一条路。但二汽人不会轻言放弃,以黄正夏为厂长的领导班子及时提出“自筹资金、量入为出、分期续建”的方针,上下游说,八方奔走,终于带领二汽人闯出了一条生路。
提到黄正夏同志,我脑海中还保留着他的镜头。那是在一个二三十人参加的会上,主题是讨论二汽作为先进集体出席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的发言稿。黄正夏同志在作总结讲话时越讲越激动,他离开座位一边踱步一边思考一边讲:“……一定要把二汽人的口号喊出去……一定要把我们二汽人的劲头表现出来……二汽人的劲头是什么?……。那就是,一定要把中国汽车工业搞上去!”这时他攥紧拳头在胸前挥动,这是他激动时的习惯动作。了解当时背景的人一定懂得,他的举动是久受压抑的激情迸发,是代表二汽人的又一次呐喊。
二三十个年头过去了,从省人大岗位上退休的黄正夏同志还一直关注着东风公司和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他特别关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年近九旬的他甚至亲自参与非燃料汽车的研制。他的这种执著与坚持正是二汽——东风精神的突出表现。
当然,东风人的执着与坚持,并不是要保持某种一成不变的形态。这好比道家的“抱朴守一”,这“一”就是变化无穷的“道”。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汽车工业加速发展并不断跃上新的水平,东风公司不仅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还面临国际化的巨大压力。在这样跌宕起伏大潮中,东风公司后几任领导班子凝聚共识,不失时机地提出“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构想、确定东风品牌进入世界汽车业前列的战略,这正是东风人执著坚持而又与时俱进的表现,也是东风人核心价值观在新形势下的体现。
东风公司的四十周年是波澜壮阔的,东风人汇聚五湖四海智慧所形成的认知能力是超凡的。在东风公司的不惑之年再次回首,我们应该有新的感悟。假如现在有人再问我们东风公司的传统是什么,我们应该说,不仅有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还有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理念。改变中国汽车工业的落后面貌——把中国汽车工业搞上去——振兴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世界汽车工业前列,这一系列口号中一脉相承的精神,正是东风人在前进道路上不惑的追求。
有一位大师说过:一切比喻都是蹩脚的。用孔夫子的人生比拟东风公司自然也是蹩脚的。孔夫子和所有人都是一定要老的,而企业却可以通过职工代代相继的努力不断发展。至于东风——东风肯定是永远不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