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逐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帮助和指导他们养成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是小学阶段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目的之一。然而在现实教学实践中,要想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和使用习惯并坚持下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计算机老师长期培养。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传统的电脑课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目标、讲授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我们正在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索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一、加强教育引导很重要
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学老师,在积极宣传学校开设计算机课重要性的同时,要把培养爱护电脑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习惯形成的特点,注意从早抓起,防微杜渐,警惕任何不良习惯的滋长。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强调正确的开机及关机步骤和重要性,让学生逐步意识到这样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安全的道理。此外,要禁止随意插拔鼠标、键盘,下课时凳子排整齐再有序地离开等习惯。
二、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基本上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小学生是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语的直接感知、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给二年级的小朋友上《计算机的组成》的组成时,我避开了复杂难懂的计算机结构,从课桌上的一台计算机说起,首先给小朋友介绍了各个部分的名字,然后让大家看一看各个设备的后面有些什么。小朋友一个个都兴致勃勃地弯下腰去查找,有的说显示器后面有两条线,有的说键盘后面有一条线,还有的小朋友说主机后面有很多很多线。然后我又引导他们顺藤摸瓜看看这些线都连到什么地方去的。通过这样的教学,小朋友不仅了解计算机的各个设备,而且掌握了计算机的连接方法,更重要的是消除了他们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小组合作,缩小个体之间的差异
计算机实践教学和一般的课程不一样,要求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程序和规范操作。
因此,小学计算机教师在课程开始时要不断强化学生规范操作上机。如,教师可以来回地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加以引导,并且加强个别辅导,做好提优补差工作。教师也可以通过局域电子教室的“监控转播”、“语音对讲”、“遥控辅导”等功能,对学生进行监督、引导、辅导等工作,用以解决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各种问题,提高上机操作的效率,确保学生在有限的上机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实用操作技能。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估计没有哪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信息技术课这样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基础好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盾,我主要采取了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组与组之间资源共享。
具体方法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推选基础较好的同学做小组长,平时上课时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指导组员的学习。因为现在都是一人一机,有些基础差的同学常常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程,这时就由小组长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在完成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任务时,不仅同组同学要互帮互助,组与组之间也要利用局域网的便利,进行资源共享。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让孩子们懂得协作的重要性。
四、利用网络教室构建学习环境
在信息社会,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的教学平台或自己动手建立教学网站,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网络上向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可以选择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检测练习,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活动,在不同范围内解答疑难问题,随时调控教学进度等作用。教师通过网上专题讨论为各个学生提供了单独或小组讨论的机会,每个学生可以在富有竞争性的讨论中积极思考问题。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我尝试着引入了留言板、聊天室等网上交互方式,在讲解申请免费邮箱时,同学们都纷纷拥有了自己的邮箱地址,但是要发信时却不知对方的地址,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及时引入了留言板,让同学们将自己申请到的地址放在留言板上,这样不仅本班的同学之间可以通信,留言板上的信息同样可以让其它班级、其它年级的同学看到,这样交流的范围就变得更大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更浓了。
五、突出表扬鼓励很管用
学生在学习学习和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是难免的,要积极鼓励他们开动脑筋,自己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求助于教师。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在老师鼓励下获得真知,慢慢养成良好上机习惯,教师要多去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当然,有时电脑因为软件本身或者系统出现的错误或者提示信息的一类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如系统安装的杀毒软件提示升级了,或者打开软件时弹出选择窗口,保存文件时提示文件已经存在等等。但如果不注意应对,也会成为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小的干扰,学生可能会一个劲儿地寻求老师的帮助。其实,教师应该明确地让学生知道:这不是什么大的“错误”,而是电脑很友好地表示,就像平时把鼠标移到图标上会显示出名称来一样,这“错误”是提示你如何解决问题,或者是如何让操作更简便、更符合自己的要求。出现这类“错误”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屏幕提示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选择。长此以往,学生遇到新问题时,首先就会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尝试自己解决,而不是坐等着寻求他人的帮助。
传统的电脑课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目标、讲授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我们正在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索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一、加强教育引导很重要
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学老师,在积极宣传学校开设计算机课重要性的同时,要把培养爱护电脑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习惯形成的特点,注意从早抓起,防微杜渐,警惕任何不良习惯的滋长。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强调正确的开机及关机步骤和重要性,让学生逐步意识到这样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安全的道理。此外,要禁止随意插拔鼠标、键盘,下课时凳子排整齐再有序地离开等习惯。
二、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基本上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小学生是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语的直接感知、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给二年级的小朋友上《计算机的组成》的组成时,我避开了复杂难懂的计算机结构,从课桌上的一台计算机说起,首先给小朋友介绍了各个部分的名字,然后让大家看一看各个设备的后面有些什么。小朋友一个个都兴致勃勃地弯下腰去查找,有的说显示器后面有两条线,有的说键盘后面有一条线,还有的小朋友说主机后面有很多很多线。然后我又引导他们顺藤摸瓜看看这些线都连到什么地方去的。通过这样的教学,小朋友不仅了解计算机的各个设备,而且掌握了计算机的连接方法,更重要的是消除了他们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小组合作,缩小个体之间的差异
计算机实践教学和一般的课程不一样,要求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程序和规范操作。
因此,小学计算机教师在课程开始时要不断强化学生规范操作上机。如,教师可以来回地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加以引导,并且加强个别辅导,做好提优补差工作。教师也可以通过局域电子教室的“监控转播”、“语音对讲”、“遥控辅导”等功能,对学生进行监督、引导、辅导等工作,用以解决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各种问题,提高上机操作的效率,确保学生在有限的上机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实用操作技能。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估计没有哪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信息技术课这样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基础好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盾,我主要采取了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组与组之间资源共享。
具体方法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推选基础较好的同学做小组长,平时上课时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指导组员的学习。因为现在都是一人一机,有些基础差的同学常常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程,这时就由小组长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在完成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任务时,不仅同组同学要互帮互助,组与组之间也要利用局域网的便利,进行资源共享。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让孩子们懂得协作的重要性。
四、利用网络教室构建学习环境
在信息社会,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的教学平台或自己动手建立教学网站,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网络上向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可以选择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检测练习,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活动,在不同范围内解答疑难问题,随时调控教学进度等作用。教师通过网上专题讨论为各个学生提供了单独或小组讨论的机会,每个学生可以在富有竞争性的讨论中积极思考问题。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我尝试着引入了留言板、聊天室等网上交互方式,在讲解申请免费邮箱时,同学们都纷纷拥有了自己的邮箱地址,但是要发信时却不知对方的地址,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及时引入了留言板,让同学们将自己申请到的地址放在留言板上,这样不仅本班的同学之间可以通信,留言板上的信息同样可以让其它班级、其它年级的同学看到,这样交流的范围就变得更大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更浓了。
五、突出表扬鼓励很管用
学生在学习学习和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是难免的,要积极鼓励他们开动脑筋,自己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求助于教师。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在老师鼓励下获得真知,慢慢养成良好上机习惯,教师要多去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当然,有时电脑因为软件本身或者系统出现的错误或者提示信息的一类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如系统安装的杀毒软件提示升级了,或者打开软件时弹出选择窗口,保存文件时提示文件已经存在等等。但如果不注意应对,也会成为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小的干扰,学生可能会一个劲儿地寻求老师的帮助。其实,教师应该明确地让学生知道:这不是什么大的“错误”,而是电脑很友好地表示,就像平时把鼠标移到图标上会显示出名称来一样,这“错误”是提示你如何解决问题,或者是如何让操作更简便、更符合自己的要求。出现这类“错误”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屏幕提示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选择。长此以往,学生遇到新问题时,首先就会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尝试自己解决,而不是坐等着寻求他人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