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需求下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ej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9.077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就业竞争市场压力的不断增加,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现以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统计分析法,调查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毕业去向,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影响因素,以此提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校体育 人才培养 社会需求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3(c)-0077-02
  我国体育院校中的重要专业是体育教育专业,它肩负着为我国培养大量体育教育人才的重任。近几年来,体育教育专业受到广大高中毕业生的青睐,大大增加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数。可是,在就业竞争压力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各大高校面临的首要问题。另外,保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也是各大高校讨论的重点课题。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2013—2015届全体毕业生,共计312人,其中2013届108人,2014届100人,2015届104人。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开展此次研究。利用文献检索,对近4年内国内与期刊体育教育专业有关的文章及体育类期刊进行搜索、查阅,并调查该校近3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搜集相关资料。对于研究中涉及问题,及时向用人单位、专业教师、学校领导及毕业生进行访问,以获得大量资料,为开展研究奠定基础。此次调查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Excel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分析
  近几年来,各大高校纷纷扩招,大大增加了大学毕业生数量,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受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自身条件、社会因素及专业存在较大局限性的影响,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方面面临严峻考验。
  2.1 某院校近3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调查该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率及就业岗位,结果见表1。
  根据表1可以发现,该院校近3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其中2013届毕业生在健身培训和教师领域里占47.22%,在其他行业与企业中占45.37%;2014届毕业生在健身培训和教师领域里占51.00%,在其他行业与企业中占41.00%;2015届毕业生在健身培训和教师领域里占44.23%,在其他行业与企业中占45.19%。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每年从事体育教师岗位的毕业生不断减少,在企业及其他行业毕业生所占比例不断增加。该结果表明,现阶段该院毕业生就业走向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存在差距,体育教育专业发展面临较为严重的危机。
  2.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从调查研究结果来看,影响体教毕业生就业因素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毕业生自身因素。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及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变化,这是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与在校学生访谈后了解到,大多数学生想要在中、大型城市就业,这样能够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有到乡镇小、中学就业意向的毕业生很少,没有学生想去贫困偏远地区支教。这表明毕业生在就业观念方面好高骛远,没有意识到现阶段艰难的就业形势。此外,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较高,尤其是对工作单位福利和月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就导致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自身专业存在一定局限性,符合此专业岗位较少,而且受到毕业生专业知识不丰富、技能不突出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此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
  二是社会因素。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文化、教育和经济的社会性结构发生变化。在社会性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导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随之发生变化。虽然体育教育专业肩负着培养国家体育教育事业人才的重任,但是在高校不断扩招的趋势下,致使社会涌现了大量的体育教育人才。而社会对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已经趋于饱和,没有空余岗位,因此,导致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职首选是教师,可是在当今教师行业趋于饱和的情况下,想要从事体育教师岗位变得十分困难。我国大多数小学、中学不具备自主招聘权,由地方教育部门统一安排,这就导致毕业生就业方面存在局限。我国农村小学、中学内体育教师严重缺乏,虽然如此,受到地方编制及财政的影响,致使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无法进入农村中、小学教学,显著减少了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三是学校因素。学生与社会间沟通的桥梁是学校,学校在教学质量方面直接影响着毕业生就业情况。所以,学校课程与培养目标的设置对学生未来就业起到重要作用。从搜集的大量资料来看,虽然一些高校在培养目标表述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与大多数高校设定的培养目标大同小异,均符合我国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标准,也因此造成高校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存在较大偏差。从就业需求信息和毕业生反馈信息来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课程设置仍沿用传统课程设置方法,虽然有些学校已经不断改革,但无法从根本上进行解决,难以发挥专业优势和特色。
  3 培养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策略
  首先,依据社会需求制定崭新的培养目标。各大高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牢牢把握人才市场需求,并充分考虑自身学校专业特色,全面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制定一个满足社会需求、可行性高的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以适应性、多样性和全面性为主,内容方面把育人、技能和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形式方面坚持重特色、宽专业、厚基础的培养模式,并对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实现多元化、全方位的培养模式。
  其次,努力探索体育新领域。近几年,国家倡导全民健身运动,中老年人群也积极参与到运动活动中,这给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带来全新机遇[2]。社会群众参与到全民健身运动中,大大增加了对体育人才的需求量,特别是在社区街道内。例如,以社区开展羽毛球、武术太极、篮球和广场舞等活动。可是,从目前形势来看,社区体育未受到高度重视,导致高校其他体育专业学生无法参与到体育事业中。因此,相关部门要把握社会需求,不断探索新的体育领域,开发新的体育岗位,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最后,学生要提高自身社会能力。在学校中,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储备技能,以促进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学生要走出学校,积极参与社会开展的与体育相关的各项活动,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从而提高自身社会能力[3]。
  4 结语
  在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加的形势下,高校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策略,尤其是体育教育专业。学校要仔细了解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此为依据,制定崭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以社会需求为中心,设置课程,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始终遵循“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了解学生的需求,采取相应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促进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曲连珠.基于社会需求下的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9):129-130.
  [2] 覃阳.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平台 模块”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12):186.
  [3] 刘云朝.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教文汇旬刊,2014(2):115-116.
其他文献
摘 要: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的方法,对MOOC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在此背景下,主要对体育教学示范的主体与效果、MOOC对体育运动产生的影响、MOOC对高校体育教学作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提出在采用传统体育教学示范方式的同时,高校体育教学示范还应与大学MOOC体育课程、大学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程及其它商业网站提供的体育教学视频资源进行有机地结合,从而实现优质体育教学示范资源
摘 要:武术散打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在现代武术散打中却出现了普适性较差的问题,对现代武术散打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因此,为了促进现代武术散打的发展,该文主要研究现代武术散打发展的现状,探究现代武术散打的普适性问题,最后提出提高现代武术散打普适性的策略,希望能够为武术散打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普适性 武术散打 现代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上世纪八十年代,绩效审计被引入到我国,并且得到了极大的推广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还处于探索阶段,仍存在许多问题,继续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本文对国内绩效审计研究中提出的问题进行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北省高校足球发展的环境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分析,为更好的改进河北省高校足球环境 ,促进河北省高校足球环境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河北省 足球环境 高校 因素  中图分类号: 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4(a)-0000-00  引言  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事物来说的,是指围绕着某一事
实际的技术管理在于对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等名称汇成的所谓标准化清单,这也是质量体系内审、外审中重点要检查的内容。但是由于标准化本身不标准、缺乏体系使技术管
在成功塑造虚拟团队的众多因素中“,信任关系”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文章强调信任在成功构建虚拟团队的基础性及重要性,深入分析虚拟团队中信任的来源、信任的作用机理及虚拟团
针对安徽省黄山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防疫责任制落实上,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在防疫方法上,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在防疫经费上,实施多点投入;在工作部署上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我国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相关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工业化的关系问题;二是农业
文章探讨物流专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和物流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分析物流专业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最后探讨物流专业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