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是高校与企事业单位人才协同培养的重要模式,然而基地高质、高效、持久运行是基地建设成功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及困境的基础上,以广东海洋大学-广西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为例,深入探讨并确定超“1 2”(即1个基地,2个支撑单位)的基地定位和构建基地群网络平台的建设思路,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将所有实践教学基地融为一体,使基地平台成为多个实践教学基地资源共享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管理平台,破解学生实践过程监管难,效率低等问题,显著提升了实践教学质量。此经验可为同类基地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思路;基地群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6-0136-03
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创建了大量的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浪潮的掀起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高等教育应回归综合能力素质培养这一根本目标的育人责任感和社会价值感,同时也折射出近2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教育与社会严重脱节、大学生能力素质受到社会质疑等问题。大学生能力素质下降的因素固然有多方面,其中自高等院校扩招以来,一部分院校不顾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过度追求数量规模、大学门面和经济效益。另外,由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师评价机制不到位等原因,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一边倒倾向比较严重,对于教学质量敷衍了事,学风不断下降。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出现民营企业比例不断上升,国营企业比例不断下降;产业链分工越来越细化,小规模企业的数量比例不断上升,而大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数量则不断下降等发展态势。高校教育的培养模式一度陷入“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校内教学,轻校外教学”的封闭式教学泥潭。毫无疑问,这些现象和问题深刻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的负面形象日益加重,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甚至产生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在这种严峻的社会背景下,国家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方面促进高校开展教学改革,促使高校发展由数量规模扩张性发展向提升教学质量的内涵性发展转变;另一方面,促进高校与企业的科技交流合作,加强高校与企业的人才协同培养,进而最大限度提升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2005年以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加强实践育人的意见和措施,其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政策与措施对高校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背景下,我校与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合作创建了广东海洋大学-广西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并被列入广东省教育厅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但是基地定位和建设思路作为基地建设顶层设计的指导方针,需要进一步深入研讨。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问题剖析
目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国家及地方的政策性扶持力度不足;(2)共建单位对实践教学基地重视程度不够,理解存在偏差;(3)高校与共建单位之间缺乏系统、长期的基地建设规划和长效合作机制,缺少共赢互惠战略思维;(4)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5)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不健全;(6)教学信息管理滞后,沟通交流渠道不畅;(7)缺乏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基地运行效率低。
从国家和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层面,国家和地方应该在税收等政策法律上明确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人才协同培养,并将激励措施落到实处,以增强企事业单位的育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企事业单位角度看,企事业单位的生存与长远发展决定了它们要以营利为目标,做事追求质量和效率,在长期的市场运作过程中自身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作体系和方法。对于来自高校方的人才协同培养需求,单位自有其评估标准。符合单位前景利益发展的需求,自然得到单位重视并投入相应人力物力,甚至单位愿意主动靠近高校。不利于单位运转或增加单位负担却得不偿失的,单位的重视程度自然下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责任方,不仅应该深入了解共建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助力企事业单位发展的换位思考态度,共同探讨基地建设的总体框架,还要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教学信息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等相关教学管理建设和具体实施方面发挥最主要的主导作用。共建单位和高校只有在双向而行的前提下,基地的发展才能真正摆脱人情关系、形式主义或面子工程等畸形发展困境,实现互惠共赢,发挥积极的人才协同培养效果。
基于以上问题的剖析,我校与共建单位认真探讨了广东海洋大学-广西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定位和建设思路,以确定基地建设的总体框架。
三、实践教学基地的定位与建设思路
广东海洋大学-广西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是对接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单位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拥有国家农产品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进出口食品、动植物及其产品以及轻工、化矿、家电、包装材料等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卫生项目的检测工作,是一家检测技术实力非常雄厚的检测机构。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自2004年获得教育部批准并开始正式招生,在全国大规模扩招形势下也不无例外地扩大招生规模,年招生人数从2008年的65人上升至2010年的120多人,原有的校外实习基地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实践教学需求,迫切需要开拓更多实力雄厚的检测机构作为学生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这种形势下,我校主动找到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经过多次沟通洽谈,迈出了實质性的合作交流步伐,成为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对接实习基地之一。2015年广东海洋大学-广西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荣幸地列入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立项建设项目之一。
在基地定位问题上,我校充分认识到,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作为专业技术型检测机构,对工作岗位有严格要求并要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因此单位每年接纳的实习生数量有限。与此同时,共建单位也需要与多个高校保持交流合作,为不同高校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实践机会。在这种形势下,我校也需要创建更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求。从这个角度看,不可能所有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都要去申请省级或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才能彰显该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广度、深度和重要性。同样,也不可能因为某个高校与共建单位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该校就理所当然地独占基地的实践教学资源。这种狭义的基地定位既不符合客观现实,也不符合国家关于加强大学生实践、创业创新教育理念的初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广东海洋大学-广西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定位必须要突破“1 2”(“1”即一个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即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和广东海洋大学等2个支撑单位)的狭义性基地概念,而应该站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度,将基地定位为超“1 2”概念的基地群,形成一个以广东海洋大学-广西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为支撑点,囊括其他实践教学基地的广义性基地群概念。在此定位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所有学生都是基地的服务对象,这样就解决了基地只能为部分同学服务,资源无法共享,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无法全方位执行的缺陷。这样的基地定位就要求基地的建设思路也要超越“1 2”的基地概念,才能实现基地定位目标。要实现这个定位目标,就必须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一个基地群网络平台,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基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四、实践教学基地群平台的构建
基于以上的定位和建设思路,我们决定通过信息化网络平台的构建(见图1),创建一个基地群网络平台,形成一个功能性的信息化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学生可以在这个网络平台上完成实习单位报名并通过双向选择落实实习单位。学生实习日志的撰写和提交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端完成,最大限度方便学生的工作。实习结束后,单位提供的实习鉴定表以及学生实习报告的撰写均可上传至平台。最后,学生可将实习日志导出打印,并按照要求提交实习相关纸质材料。在平台的教师端,有实习单位管理、实习日志审核和实习成绩评定等窗口功能。平台管理员将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落实到相应教师,教师端即可看到自己负责的实习单位和相应的实习生信息。指导老师每天可以在平台上审核学生的实习日志,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可以在平台上下载学生提交的单位鉴定表和实习报告,并根据日志、单位鉴定意见和实习报告质量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撰写实习评语。实习成绩评定表同样可以从平台上导出并打印。
通过基地群网络平台的创建,不仅解决了实践教学基地零散难以统筹安排的问题,还解决了实践过程监管难等一系列教学管理难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建实习单位双向选择的平台报选功能,破解了学生扎堆报选单位又不容易调解的难题。虽然与我校合作的所有实践教学基地都是实力雄厚的市省级以上检测机构,但部分学生出于主观偏见,往往争着要报选珠三角及周边城市的单位,经过多次动员调解仍有个别同学不好做思想工作,每年老师要花很多精力在调解工作上。平台报选功能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报选原则和要求在平臺上完成实习单位报选,报选过程完全公开透明。该功能开通后,学生报选单位趋于理性,争议明显减少,效率明显提高,老师在这个环节不需再浪费太多的口水战。
2.通过实习日志在线审核,解决了实习过程监管难的瓶颈问题。以往学生送到实习单位后就几乎全部委托实习单位管理,而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又不敢从严要求学生。另一方面,校方指导老师又无法深入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造成过程管理比较松懈,容易给自律性差的同学钻空子,找各种理由应付实习。开通实习日志在线提交和审核功能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日常实习内容、工作状态,并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思想作风以及日志撰写等方面进行一对一的详细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密切,学生偷懒应付的现象也明显减少。
3.通过在线审核和评定学生实习相关材料,大大提高了老师的工作效率。以往学生的实习成绩和评语要等学生提交实习报告、实习日志和单位鉴定表等材料后,老师才能根据学生提交的实习材料进行评价,手写实习评语。采用在线操作后,老师全程把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学生在平台上最后提交单位实习鉴定表和实习报告后,老师即可下载批阅学生实习报告,并在平台上完成实习成绩评定,撰写实习评语,再也不需要等到学生提交纸质材料才能批改,老师工作的灵活性和效率显著提高。
五、结语
以上基地的建设成果表明,超“1 2”的基地定位和基地群网络平台的建设思路成功破解了实践教学管理难题。在基地建设的顶层设计上,我们坚持站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度,以广东海洋大学-广西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为支撑点,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将所有实践教学基地融为一体,创建基地群网络平台,使其成为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管理平台,从而实现多个实践教学基地资源共享。解决了学生实践过程监管难、教学管理不到位、效率低等问题,显著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这种基地定位和建设思路可以为同类基地建设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高道才,林志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化建设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4,(8):64-66.
[2]章炳良.我国近代高等工科教育的发展与教学改革[J].辽宁高等教育,1985,(6):91-99.
[3]简伟秀.高校十年扩招后问题与原因分析[J].科技信息2008,(36):15-16.
[4]胡怡莎,郑丽群.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模式、困境与推进对策[J].中国轻工教育2017,(2):35-39.
关键词: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思路;基地群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6-0136-03
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创建了大量的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浪潮的掀起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高等教育应回归综合能力素质培养这一根本目标的育人责任感和社会价值感,同时也折射出近2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教育与社会严重脱节、大学生能力素质受到社会质疑等问题。大学生能力素质下降的因素固然有多方面,其中自高等院校扩招以来,一部分院校不顾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过度追求数量规模、大学门面和经济效益。另外,由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师评价机制不到位等原因,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一边倒倾向比较严重,对于教学质量敷衍了事,学风不断下降。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出现民营企业比例不断上升,国营企业比例不断下降;产业链分工越来越细化,小规模企业的数量比例不断上升,而大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数量则不断下降等发展态势。高校教育的培养模式一度陷入“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校内教学,轻校外教学”的封闭式教学泥潭。毫无疑问,这些现象和问题深刻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的负面形象日益加重,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甚至产生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在这种严峻的社会背景下,国家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方面促进高校开展教学改革,促使高校发展由数量规模扩张性发展向提升教学质量的内涵性发展转变;另一方面,促进高校与企业的科技交流合作,加强高校与企业的人才协同培养,进而最大限度提升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2005年以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加强实践育人的意见和措施,其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政策与措施对高校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背景下,我校与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合作创建了广东海洋大学-广西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并被列入广东省教育厅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但是基地定位和建设思路作为基地建设顶层设计的指导方针,需要进一步深入研讨。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问题剖析
目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国家及地方的政策性扶持力度不足;(2)共建单位对实践教学基地重视程度不够,理解存在偏差;(3)高校与共建单位之间缺乏系统、长期的基地建设规划和长效合作机制,缺少共赢互惠战略思维;(4)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5)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不健全;(6)教学信息管理滞后,沟通交流渠道不畅;(7)缺乏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基地运行效率低。
从国家和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层面,国家和地方应该在税收等政策法律上明确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人才协同培养,并将激励措施落到实处,以增强企事业单位的育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企事业单位角度看,企事业单位的生存与长远发展决定了它们要以营利为目标,做事追求质量和效率,在长期的市场运作过程中自身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作体系和方法。对于来自高校方的人才协同培养需求,单位自有其评估标准。符合单位前景利益发展的需求,自然得到单位重视并投入相应人力物力,甚至单位愿意主动靠近高校。不利于单位运转或增加单位负担却得不偿失的,单位的重视程度自然下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责任方,不仅应该深入了解共建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助力企事业单位发展的换位思考态度,共同探讨基地建设的总体框架,还要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教学信息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等相关教学管理建设和具体实施方面发挥最主要的主导作用。共建单位和高校只有在双向而行的前提下,基地的发展才能真正摆脱人情关系、形式主义或面子工程等畸形发展困境,实现互惠共赢,发挥积极的人才协同培养效果。
基于以上问题的剖析,我校与共建单位认真探讨了广东海洋大学-广西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定位和建设思路,以确定基地建设的总体框架。
三、实践教学基地的定位与建设思路
广东海洋大学-广西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是对接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单位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拥有国家农产品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进出口食品、动植物及其产品以及轻工、化矿、家电、包装材料等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卫生项目的检测工作,是一家检测技术实力非常雄厚的检测机构。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自2004年获得教育部批准并开始正式招生,在全国大规模扩招形势下也不无例外地扩大招生规模,年招生人数从2008年的65人上升至2010年的120多人,原有的校外实习基地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实践教学需求,迫切需要开拓更多实力雄厚的检测机构作为学生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这种形势下,我校主动找到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经过多次沟通洽谈,迈出了實质性的合作交流步伐,成为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对接实习基地之一。2015年广东海洋大学-广西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荣幸地列入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立项建设项目之一。
在基地定位问题上,我校充分认识到,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作为专业技术型检测机构,对工作岗位有严格要求并要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因此单位每年接纳的实习生数量有限。与此同时,共建单位也需要与多个高校保持交流合作,为不同高校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实践机会。在这种形势下,我校也需要创建更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求。从这个角度看,不可能所有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都要去申请省级或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才能彰显该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广度、深度和重要性。同样,也不可能因为某个高校与共建单位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该校就理所当然地独占基地的实践教学资源。这种狭义的基地定位既不符合客观现实,也不符合国家关于加强大学生实践、创业创新教育理念的初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广东海洋大学-广西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定位必须要突破“1 2”(“1”即一个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即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和广东海洋大学等2个支撑单位)的狭义性基地概念,而应该站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度,将基地定位为超“1 2”概念的基地群,形成一个以广东海洋大学-广西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为支撑点,囊括其他实践教学基地的广义性基地群概念。在此定位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所有学生都是基地的服务对象,这样就解决了基地只能为部分同学服务,资源无法共享,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无法全方位执行的缺陷。这样的基地定位就要求基地的建设思路也要超越“1 2”的基地概念,才能实现基地定位目标。要实现这个定位目标,就必须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一个基地群网络平台,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基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四、实践教学基地群平台的构建
基于以上的定位和建设思路,我们决定通过信息化网络平台的构建(见图1),创建一个基地群网络平台,形成一个功能性的信息化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学生可以在这个网络平台上完成实习单位报名并通过双向选择落实实习单位。学生实习日志的撰写和提交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端完成,最大限度方便学生的工作。实习结束后,单位提供的实习鉴定表以及学生实习报告的撰写均可上传至平台。最后,学生可将实习日志导出打印,并按照要求提交实习相关纸质材料。在平台的教师端,有实习单位管理、实习日志审核和实习成绩评定等窗口功能。平台管理员将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落实到相应教师,教师端即可看到自己负责的实习单位和相应的实习生信息。指导老师每天可以在平台上审核学生的实习日志,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可以在平台上下载学生提交的单位鉴定表和实习报告,并根据日志、单位鉴定意见和实习报告质量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撰写实习评语。实习成绩评定表同样可以从平台上导出并打印。
通过基地群网络平台的创建,不仅解决了实践教学基地零散难以统筹安排的问题,还解决了实践过程监管难等一系列教学管理难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建实习单位双向选择的平台报选功能,破解了学生扎堆报选单位又不容易调解的难题。虽然与我校合作的所有实践教学基地都是实力雄厚的市省级以上检测机构,但部分学生出于主观偏见,往往争着要报选珠三角及周边城市的单位,经过多次动员调解仍有个别同学不好做思想工作,每年老师要花很多精力在调解工作上。平台报选功能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报选原则和要求在平臺上完成实习单位报选,报选过程完全公开透明。该功能开通后,学生报选单位趋于理性,争议明显减少,效率明显提高,老师在这个环节不需再浪费太多的口水战。
2.通过实习日志在线审核,解决了实习过程监管难的瓶颈问题。以往学生送到实习单位后就几乎全部委托实习单位管理,而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又不敢从严要求学生。另一方面,校方指导老师又无法深入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造成过程管理比较松懈,容易给自律性差的同学钻空子,找各种理由应付实习。开通实习日志在线提交和审核功能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日常实习内容、工作状态,并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思想作风以及日志撰写等方面进行一对一的详细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密切,学生偷懒应付的现象也明显减少。
3.通过在线审核和评定学生实习相关材料,大大提高了老师的工作效率。以往学生的实习成绩和评语要等学生提交实习报告、实习日志和单位鉴定表等材料后,老师才能根据学生提交的实习材料进行评价,手写实习评语。采用在线操作后,老师全程把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学生在平台上最后提交单位实习鉴定表和实习报告后,老师即可下载批阅学生实习报告,并在平台上完成实习成绩评定,撰写实习评语,再也不需要等到学生提交纸质材料才能批改,老师工作的灵活性和效率显著提高。
五、结语
以上基地的建设成果表明,超“1 2”的基地定位和基地群网络平台的建设思路成功破解了实践教学管理难题。在基地建设的顶层设计上,我们坚持站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度,以广东海洋大学-广西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为支撑点,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将所有实践教学基地融为一体,创建基地群网络平台,使其成为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管理平台,从而实现多个实践教学基地资源共享。解决了学生实践过程监管难、教学管理不到位、效率低等问题,显著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这种基地定位和建设思路可以为同类基地建设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高道才,林志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化建设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4,(8):64-66.
[2]章炳良.我国近代高等工科教育的发展与教学改革[J].辽宁高等教育,1985,(6):91-99.
[3]简伟秀.高校十年扩招后问题与原因分析[J].科技信息2008,(36):15-16.
[4]胡怡莎,郑丽群.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模式、困境与推进对策[J].中国轻工教育2017,(2):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