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领,启迪学生数学思维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z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教育界的共识.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把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四能"列入数学课程的总目标. 这足以说明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进行“问题引领”的重要性,“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教学中通过问题引领,启迪学生数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为老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自己所提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期待学生能有新的、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品质. 在观摩浙江名师唐彩斌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意义》课例后,我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问题引领,启迪学生思维,在唐老师的课上多处可见,我只挑选其中四个片段与大家分享.
  一、递进式问题引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递进式提问是从表面的问题入手,层层推进,做到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进而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来解决问题. 通过递进式提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但要“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
  问题:(结合数轴)唐老师的身高怎么表示?(1.68米)在学生完成后立刻追问:两位小数表示把1平均分成100份. 为什么1.6和1.7之间只分成了10份?
  在下图中的找到表示1.68米的点.
  让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得出结论,1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0.01,1.6和1.7之间是0.1,平均分成10份也是0.01. 在此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二、比较式问题引领,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密特也认为:发散思维是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并且发生转移作用. 这种观点说明了一个问题:发散性思维的优劣是决定学生创造性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考方向进行适当的引导,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来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唐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找3.1415在哪里?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比较性问题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唐老师采用借助数轴逐步放大的方法,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3.1415在哪里,一步一步的接近目标点. 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学习了四位小数的意义,激发了他们思维的发散性.
  三、推测性问题引领,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客观世界形成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本课例中教学三位小数知识时唐老师是这样安排的:
  讨论:根据你对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学习,能否推测三位小数的特点?
  分母是( )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计数单位是( ),也就是( ).
  10个0.001就是( ),0.001与0.01之间的进率也是( ).
  这种推测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推测出三位小数的意义和0.1和0.01之间的进率. 通过让学生对问题的猜测和后期对推测结论的验证,使学生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以及进率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也对学生进行这样的长期训练,不但可以在探索和推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四、反思性问题引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反思,在反思中得到进步. 学生的学习也需要进行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反思性问题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反思性问题要求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对自身的学习活动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对自己认识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 比如唐老师在总结阶段设计的问题:
  课堂小结:
  你对“小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习过程中有什么体会和感悟?
  如果最好的表现是1,最不好的表现用0表示,你打算用什么数来表示自己的表现?
  有学生给自己打了0.5分,这名同学对自我定位偏低,是自信缺乏的表现,老师进行了及时的修正,同时利用所学知识给全班同学打了0.98分的高分. 反思性问题引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还有很多显著的特性比如:广泛性、多样性等,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都应该加以关注. 教师用“问题”引领学生,是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最常用的一种交流方法,只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难易适中、富有启发性的有效问题,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综合能力,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数学教学的“轻负高效”.
其他文献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它不仅与方程和不等式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而且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在所有内容当中都能够看到它的作用,这就决定了它在高考当中的重要地位.函数的值域就是函数值的取值范围,它虽然由函数的定义域及对应法则完全确定,但是確定值域仍是较为困难的,这些使函数的值域成为历年高考必考的重点之一.下面就介绍几种求函数值域的常用方法.(注意:不论采用什么方法求函数的值域均应先考虑其定义域.)
【摘要】 复习课作为每位老师都会遇到的问题,怎样上好这门课具有很大的挑战. 本文结合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对怎样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 高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性;实践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抽象性. 从新课程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很多老师都表示:复习课很难上,甚至还有部分年轻老师认为复习课根本没有什么内容好讲,从而让复习课成为了公认的头疼环节
[摘要]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是常微分方程理论中最基本的定理。为证明一阶微分方程的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常见的做法是采用Picard逐步逼近法。本文对Picard逐步逼近法证明中常用的引理采用了其他证法。  关键词:一阶微分方程;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Picard逐步逼近法  引 言  常微分方程的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明确肯定了方程的解在一定条件下的存在性和唯一性,是常微分方程理论中最基本的定理,有其重大的
【摘要】教育要立德树人,要成才就要先做人.当代教师的任务是培养有爱、有责任感、有知识、有能力的学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自觉主动地将德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德育熏陶,努力促进学生的智育和德育的双向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德育渗透  新课程改革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强调了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技能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
[摘要]在浙江高考卷中,二次函数往往作为压轴题,而对于函数的考查,比较侧重以二次函数为依托,考查二次函数及其方程、不等式的综合运用,本文以此为线索,从几个小问题入手,厘清二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在具体问题中的联系及转化关系,并提出二次函数综合题的相应解题策略。  [关键词]二次函数;以小破大;解题策略  问题1 已知函数f(x)=ax2 2ax 4(a>0)。若x10,f(1)>0,求证:  (1)
审视现行的聋校数学的教学状况,聋校的教材版本还停留在1995年出版的一套教材上,近20年来一直没有过更改,教学内容严重脱离了社会实际,也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聋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与现实. 普校版的教材虽然日新月异,但在内容的编排、教学的进度和课时安排上想在聋校全面实施也存在较大的难度. 再加上每一届聋生的发展都参差不齐,一味地套用老经验显然不合时宜. 为了让每一位聋孩子都能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体现生活化特点有着明确要求:“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寻找. ”小学数学与学生生活有太多内质联系,教师要转变教学认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运用生活化教学语言、创设生活化教学问题、设计生活化教学训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启动学生数学思维. 这样才能有效打造学生数学素质和学习品质.  
【摘要】本文以2017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A题为基础,对问题1给出详細解答,并对问题1的两种数学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拍照赚钱;多元回归分析;插值与数据拟合
【摘要】 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学习科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教师的教学应该是在理解学生数学思维的基础上而展开的. 论文通过对五年级学生学习循环小数后,教师为促进学生对循环节的深入理解,设计问题以了解学生的思维并通过问题的设置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从而达到从熟练到精通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理解学生思维;数学教学;循环小数;案例分析  1. 前 言  新学习科学研究发现,“学生带着有关世界如何运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不仅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和分析推理能力,而且能让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发展形象思维,培养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通过自己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让我对“空间与图形”这个领域的教学有了自己的一点思考:我们需要“静”来等待或期待学生思维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