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当前青少年对生命的漠视,作为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语文资源,开展生命教育,从而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丰富他们的生命内涵,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 ——题记
让人痛心的是:去年,媒体关于中小学生自杀或他杀的报道越来越多,且愈来愈触目惊心:二零一一年十一月,某市一师范学校一学生服毒自杀,祈望以这种极端的方式挽回自己的尊严。某区一所小学的两名学生因一件小纠纷居然演变为杀人事件。而今年,中小学生溺水事件又时有发生,……
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如果从教育体制、道德教育、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本无可厚非。但我们忽视了从生命教育缺失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课标》对语文学科的性质表述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其实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充分地认识人的生命的价值和地位,最大限度地挖掘生命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生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展示生命的个性,从而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我们教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展开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慈爱施教,营造生命教育的氛围
美国学者巴特尔说过:“语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语文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我们教师要用慈爱之心去感染每一位学生,慈爱是可以修复一切伤痕的良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有博大的胸怀包容一切生命,应将慈爱的目光投向每一个角落,要知道,你慈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太阳,哪怕是一缕阳光,“世界”足以明亮。语文教师对成绩优秀者要适时鞭策他更上层楼,对学习浮躁者要及时提醒他降低重心,对处于情绪低谷者要激励他走过坎坷,对学习困难者要帮助他建立信心,要时时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我们的学生在沐浴着阳光般的课堂上接受生命的教育,感受生命的尊严,理解生命的宝贵,体会生命的艰辛。
依托文本,丰富生命教育的内涵
语文教学理应包含对生命意识的重视与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教育。如教学诵读感悟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诗人的生活背景与人生经历,深入分析杜甫为什么会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人生感慨,是因为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而衰,“万方多难”的年代,个人生活又异常艰难,强烈的生存意识、生命意识,熔铸了他高尚的品格,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生命激情,使他的诗在反映人民生命疾苦,表达百姓生存状态与思想情感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生命·生命》是杏林子的一篇哲理散文。经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后,得到较一致的认识:“作者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强烈的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对生命对人生的震撼。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因此,语文教师可从不同生命活动来构建学生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珍贵与价值,从而恰如其分的开拓语文教学的人文视野,拓宽并加深对所教学生生命的人文体验与教育。
激燃火花,探索生命教育的意义
“文道统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义之一。初中语文新课程所选录的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上都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如人教版七年级《伟大的悲剧》、《荒岛余生》等;八年级《杜甫诗三首》;九年级《孤独之旅》、《陈涉世家》等,这些课文都从不同角度折射出生命的光辉,对生命意识的情感体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认识,包含着“生命情感的信息”,因而,在教学中,语文教师理应激燃火花——“披文入情”,“为情造文”。如在教读《真正的英雄》一课时,我试图做到“情动而辞发”:让学生沉浸在文本所创设的悲痛情景之中,紧紧抓住”这些航天员生命惨烈地被毁,那生命的意义又何在?”“若是你的亲人也有献身于航天事业的,那你又作何感想?”等问题,让学生深入探索生命的意义。学生通过思考探究、讨论争辩、激烈的思想碰撞,领悟了深刻的生命意义: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生命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乃至被毁的历史。
渗透在语文新课标中的人文思想的教育,正是语文课在新课标理念的感召下的“丰富的人文内涵”的基点与归宿。
引导体验,领悟生命教育的意蕴
学生拜读《斑羚飞渡》一课,我曾引导学生去感悟课文有关生命的意蕴:简介背景,欣赏录音范读,配合课件中镰刀头羊率领斑羚飞渡崖谷的整个“动漫”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把教学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接着,我启发学生思考生命意义:从这场飞渡中,你获得了哪些生命的启迪、人生的启示?为什么会发生斑羚飞渡的悲剧?人性的亮点和生命的光彩为什么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失落?生命是相通的,在动物身上也可曲折地反映出生命的理想和追求。作者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对理想的憧憬寄托在动物行为的描写之中。中国古代不少神话寓言都不同程度地含有超生命力、超自然的力量,借以表现人类生命意识中对自然的认识与征服的精神。如《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等。
让语文生命教育进入学生的生活中去,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丰富他们的生命内涵,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让稚嫩的生命之花鲜艳绽放、芳香远播。“与语文共舞,让生命鲜活!”
让人痛心的是:去年,媒体关于中小学生自杀或他杀的报道越来越多,且愈来愈触目惊心:二零一一年十一月,某市一师范学校一学生服毒自杀,祈望以这种极端的方式挽回自己的尊严。某区一所小学的两名学生因一件小纠纷居然演变为杀人事件。而今年,中小学生溺水事件又时有发生,……
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如果从教育体制、道德教育、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本无可厚非。但我们忽视了从生命教育缺失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课标》对语文学科的性质表述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其实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充分地认识人的生命的价值和地位,最大限度地挖掘生命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生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展示生命的个性,从而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我们教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展开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慈爱施教,营造生命教育的氛围
美国学者巴特尔说过:“语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语文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我们教师要用慈爱之心去感染每一位学生,慈爱是可以修复一切伤痕的良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有博大的胸怀包容一切生命,应将慈爱的目光投向每一个角落,要知道,你慈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太阳,哪怕是一缕阳光,“世界”足以明亮。语文教师对成绩优秀者要适时鞭策他更上层楼,对学习浮躁者要及时提醒他降低重心,对处于情绪低谷者要激励他走过坎坷,对学习困难者要帮助他建立信心,要时时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我们的学生在沐浴着阳光般的课堂上接受生命的教育,感受生命的尊严,理解生命的宝贵,体会生命的艰辛。
依托文本,丰富生命教育的内涵
语文教学理应包含对生命意识的重视与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教育。如教学诵读感悟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诗人的生活背景与人生经历,深入分析杜甫为什么会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人生感慨,是因为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而衰,“万方多难”的年代,个人生活又异常艰难,强烈的生存意识、生命意识,熔铸了他高尚的品格,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生命激情,使他的诗在反映人民生命疾苦,表达百姓生存状态与思想情感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生命·生命》是杏林子的一篇哲理散文。经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后,得到较一致的认识:“作者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强烈的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对生命对人生的震撼。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因此,语文教师可从不同生命活动来构建学生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珍贵与价值,从而恰如其分的开拓语文教学的人文视野,拓宽并加深对所教学生生命的人文体验与教育。
激燃火花,探索生命教育的意义
“文道统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义之一。初中语文新课程所选录的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上都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如人教版七年级《伟大的悲剧》、《荒岛余生》等;八年级《杜甫诗三首》;九年级《孤独之旅》、《陈涉世家》等,这些课文都从不同角度折射出生命的光辉,对生命意识的情感体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认识,包含着“生命情感的信息”,因而,在教学中,语文教师理应激燃火花——“披文入情”,“为情造文”。如在教读《真正的英雄》一课时,我试图做到“情动而辞发”:让学生沉浸在文本所创设的悲痛情景之中,紧紧抓住”这些航天员生命惨烈地被毁,那生命的意义又何在?”“若是你的亲人也有献身于航天事业的,那你又作何感想?”等问题,让学生深入探索生命的意义。学生通过思考探究、讨论争辩、激烈的思想碰撞,领悟了深刻的生命意义: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生命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乃至被毁的历史。
渗透在语文新课标中的人文思想的教育,正是语文课在新课标理念的感召下的“丰富的人文内涵”的基点与归宿。
引导体验,领悟生命教育的意蕴
学生拜读《斑羚飞渡》一课,我曾引导学生去感悟课文有关生命的意蕴:简介背景,欣赏录音范读,配合课件中镰刀头羊率领斑羚飞渡崖谷的整个“动漫”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把教学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接着,我启发学生思考生命意义:从这场飞渡中,你获得了哪些生命的启迪、人生的启示?为什么会发生斑羚飞渡的悲剧?人性的亮点和生命的光彩为什么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失落?生命是相通的,在动物身上也可曲折地反映出生命的理想和追求。作者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对理想的憧憬寄托在动物行为的描写之中。中国古代不少神话寓言都不同程度地含有超生命力、超自然的力量,借以表现人类生命意识中对自然的认识与征服的精神。如《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等。
让语文生命教育进入学生的生活中去,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丰富他们的生命内涵,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让稚嫩的生命之花鲜艳绽放、芳香远播。“与语文共舞,让生命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