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爱国词人的杰出代表,他一生都以恢复故国为己任,他的词以爱国思想为主旋律,既激昂慷慨又苍劲悲凉,或表达渴求收复北方失地,完成统一大业的理想和愿望;或追忆抗金战斗经历,追求弓刀事业,突露其英雄本色;或以词寄怀,抒发怀才不遇、有志难成、襟抱未舒的苦闷心态;或揭露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媚敌,苟且偷安;或借历史英雄人物,抒发为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和英雄失路、报国无门的悲愤,充分地表现了词人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辛弃疾以激昂悲壮的爱国词章,唱出了时代的哀怨和欢乐,民族的悲愤和希望,千百年来其爱国主题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产生了极为深远影响。
关键词:辛弃疾、爱国、思想、英雄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爱国词人的杰出代表,他一生都以恢复故国为己任,他的词以爱国思想为主旋律,既激昂慷慨又苍劲悲凉,或表达渴求收复北方失地,完成统一大业的理想和愿望;或追忆抗金战斗经历,追求弓刀事业,突露其英雄本色;或以词寄怀,抒发怀才不遇、有志难成、襟抱未舒的苦闷心态;或揭露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媚敌,苟且偷安;或借历史英雄人物,抒发为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和英雄失路、报国无门的悲愤,充分地表现了词人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辛弃疾以激昂悲壮的爱国词章,唱出了时代的哀怨和欢乐,民族的悲愤和希望,千百年来其爱国主题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产生了极为深远影响。
(一)缅怀西北神州 心系恢复大业
中国自有史以来,经历过无数王朝的更替和政权的更迭,而每一次王朝的更替都意味着一个时代、一群人或百姓、或文人、或英雄的悲怜。稼轩不幸处在北宋金朝更替之后,孩提便有亡国之痛,由于不甘作亡国奴,他率军投奔耿京而后无奈仕宦南宋,然无论怎样,他经历的改变并未改变他的爱国热情,有家难归的悲哀始终未能从南投的“北人”心中洗刷掉。在《声声慢》中,“凭栏望,又东南佳气,西北神州。”词人凭栏见佳气葱茏的东南和失落的西北之间比较而产生的巨大心理落差,使得词人的内心难以平静,无尽眷怀故土的深忧涌上心头。“西北”“神州”“乾坤”“长安”“中洲”等代表北方特征的字眼频频登台,惹人关注。是其渴求收复北方失地,完成统一大业理想的一种重要表达。
(二)季子正年少 匹马黑貂裘
爱国志士辛弃疾是弓刀实践的勇者,他是真正从战场上冲杀出来的且建立了许多战功的英雄人物,他将词作为呼吁恢复、激励抗战的有力武器,追忆抗金战斗经历,追求弓刀事业,反映英雄的豪迈本色。
辛词写战斗经历当以南渡前的那段生活为最壮丽的。1178年词人路过扬州作《水调歌头》,上片为“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谁道扬鞭飞渡,忆昔鸣镐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词首二句写完颜亮南侵,次二句写我方的军队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接下来三句引用三个典故说明入侵者必败的结果。最后“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写在面对民族危亡的时刻,自己正在做什么?词人自豪的说道:我正像当年的苏秦(季子)那样,骑战马,穿黑貂裘,来往于耿京何和朝廷之间,为耿京部队南归而奔走操劳,展示了一个奔走硝烟战场的青年英雄的形象。这类作品还有如在《念奴娇》中自诩道“少年横愬,气凭凌,酒圣诗豪余事。”在《满江红》中发出“马革裹尸当自誓”的豪言,这样的词句,不露声色的书写了英雄爱国的伟大思想。
(三)渡江天马南来 几人真是经纶手
辛词爱国思想的另一种表达是:他况有英雄才情却因“归正人”没有被重用,面对朝廷排斥实力变本加厉地打击他时,他不得不以词寄心,抒发怀才不遇、英雄矢志的苦闷之感。在《水龙吟》中写道“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温英雄泪?”词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江南游子就是辛弃疾,那个“唤取红巾翠袖,媪英雄泪?”的年迈将军就是辛弃疾!这首词作于1167年,当时词人南渡虽然已经多年,但事业无成。俯视山河,频拍栏杆,一股有家难归,岁月空逝的悲凉之情无法遏制地奔流而出。回念南归后长期辗转满腹经纶无处施展的现况,面对眼前壮丽的山河,词人自然便产生了依人作客的游子之情。后来词人的命运更是每况愈下,本无意求田问舍,却终究求田问舍;本无意作书生,却终究做了书生,词中三个典故,三种心态,只有对词人早年叱咤风云的聚义气概和南归以来的沉沦下来的委屈心情有所了解,才能读懂他内心的漂流惆怅。
(四)功名本是 真儒事 公知否
词作《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上片词人深知不除祸国殃民之辈,国便无宁日,故土难收。想想,南宋渡江近60余年,朝廷没有几个真正算的上经略天下的人才。当权者只顾高谈阔论,全然不顾神州分裂的现实。词人也只有义正言辞的质问,唤起读者的共鸣却唤不起沉沦的“诸人”。辛弃疾的思想是现实的,是从解决民族矛盾的大形势和任务出发的,既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要求,也反映了南宋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即使他曾镇压过人民起义,固然不能为贤哲讳,但他为官上任,利民一方,其进步性更是不应低估的。
(五)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稼轩词的一些怀古力作,借历史英雄人物,抒发为国建功的抱负和英雄失志的悲愤。在辛词中,气度不凡的历史英雄,最能显示词人的自我形象,折射词人不凡的追求和超拔的人格,而这种历史英雄我们又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在人生路上实现了生命价值的成功英雄形象,如传说中的治水功臣大禹;据江东的少年英雄孙权;“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北伐名将刘裕等,他们体现词人对于自我生命的期待和定位;另一类就是才能出众而受到猜忌压抑的失意英雄形象,如谢安、“千古李将军”李广、“风流酷似卧龙诸葛”的陶渊明、功成身退的英雄范蠡、还有屈原和深感寂寞的老将廉颇等等,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为辛弃疾爱国词构造了开阔深广的艺术境界。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此词怀古论今,上片以元嘉北伐败事影射现实,后以廉颇自比,表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叹,高度概括了辛弃疾“一世之豪”的人生悲剧。他的忠义奋进的力量和遭到谗毁的压抑的力量,就成了其爱国词章的一份本质。辛弃疾的历史用典的词作,名句颇多,或激励人心,或引人深思,内涵深刻现实意义强烈,使我们在散而不乱的词章中,体会到了词人火一样的爱国激情,爱国思想便愈见丰富。
关键词:辛弃疾、爱国、思想、英雄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爱国词人的杰出代表,他一生都以恢复故国为己任,他的词以爱国思想为主旋律,既激昂慷慨又苍劲悲凉,或表达渴求收复北方失地,完成统一大业的理想和愿望;或追忆抗金战斗经历,追求弓刀事业,突露其英雄本色;或以词寄怀,抒发怀才不遇、有志难成、襟抱未舒的苦闷心态;或揭露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媚敌,苟且偷安;或借历史英雄人物,抒发为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和英雄失路、报国无门的悲愤,充分地表现了词人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辛弃疾以激昂悲壮的爱国词章,唱出了时代的哀怨和欢乐,民族的悲愤和希望,千百年来其爱国主题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产生了极为深远影响。
(一)缅怀西北神州 心系恢复大业
中国自有史以来,经历过无数王朝的更替和政权的更迭,而每一次王朝的更替都意味着一个时代、一群人或百姓、或文人、或英雄的悲怜。稼轩不幸处在北宋金朝更替之后,孩提便有亡国之痛,由于不甘作亡国奴,他率军投奔耿京而后无奈仕宦南宋,然无论怎样,他经历的改变并未改变他的爱国热情,有家难归的悲哀始终未能从南投的“北人”心中洗刷掉。在《声声慢》中,“凭栏望,又东南佳气,西北神州。”词人凭栏见佳气葱茏的东南和失落的西北之间比较而产生的巨大心理落差,使得词人的内心难以平静,无尽眷怀故土的深忧涌上心头。“西北”“神州”“乾坤”“长安”“中洲”等代表北方特征的字眼频频登台,惹人关注。是其渴求收复北方失地,完成统一大业理想的一种重要表达。
(二)季子正年少 匹马黑貂裘
爱国志士辛弃疾是弓刀实践的勇者,他是真正从战场上冲杀出来的且建立了许多战功的英雄人物,他将词作为呼吁恢复、激励抗战的有力武器,追忆抗金战斗经历,追求弓刀事业,反映英雄的豪迈本色。
辛词写战斗经历当以南渡前的那段生活为最壮丽的。1178年词人路过扬州作《水调歌头》,上片为“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谁道扬鞭飞渡,忆昔鸣镐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词首二句写完颜亮南侵,次二句写我方的军队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接下来三句引用三个典故说明入侵者必败的结果。最后“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写在面对民族危亡的时刻,自己正在做什么?词人自豪的说道:我正像当年的苏秦(季子)那样,骑战马,穿黑貂裘,来往于耿京何和朝廷之间,为耿京部队南归而奔走操劳,展示了一个奔走硝烟战场的青年英雄的形象。这类作品还有如在《念奴娇》中自诩道“少年横愬,气凭凌,酒圣诗豪余事。”在《满江红》中发出“马革裹尸当自誓”的豪言,这样的词句,不露声色的书写了英雄爱国的伟大思想。
(三)渡江天马南来 几人真是经纶手
辛词爱国思想的另一种表达是:他况有英雄才情却因“归正人”没有被重用,面对朝廷排斥实力变本加厉地打击他时,他不得不以词寄心,抒发怀才不遇、英雄矢志的苦闷之感。在《水龙吟》中写道“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温英雄泪?”词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江南游子就是辛弃疾,那个“唤取红巾翠袖,媪英雄泪?”的年迈将军就是辛弃疾!这首词作于1167年,当时词人南渡虽然已经多年,但事业无成。俯视山河,频拍栏杆,一股有家难归,岁月空逝的悲凉之情无法遏制地奔流而出。回念南归后长期辗转满腹经纶无处施展的现况,面对眼前壮丽的山河,词人自然便产生了依人作客的游子之情。后来词人的命运更是每况愈下,本无意求田问舍,却终究求田问舍;本无意作书生,却终究做了书生,词中三个典故,三种心态,只有对词人早年叱咤风云的聚义气概和南归以来的沉沦下来的委屈心情有所了解,才能读懂他内心的漂流惆怅。
(四)功名本是 真儒事 公知否
词作《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上片词人深知不除祸国殃民之辈,国便无宁日,故土难收。想想,南宋渡江近60余年,朝廷没有几个真正算的上经略天下的人才。当权者只顾高谈阔论,全然不顾神州分裂的现实。词人也只有义正言辞的质问,唤起读者的共鸣却唤不起沉沦的“诸人”。辛弃疾的思想是现实的,是从解决民族矛盾的大形势和任务出发的,既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要求,也反映了南宋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即使他曾镇压过人民起义,固然不能为贤哲讳,但他为官上任,利民一方,其进步性更是不应低估的。
(五)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稼轩词的一些怀古力作,借历史英雄人物,抒发为国建功的抱负和英雄失志的悲愤。在辛词中,气度不凡的历史英雄,最能显示词人的自我形象,折射词人不凡的追求和超拔的人格,而这种历史英雄我们又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在人生路上实现了生命价值的成功英雄形象,如传说中的治水功臣大禹;据江东的少年英雄孙权;“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北伐名将刘裕等,他们体现词人对于自我生命的期待和定位;另一类就是才能出众而受到猜忌压抑的失意英雄形象,如谢安、“千古李将军”李广、“风流酷似卧龙诸葛”的陶渊明、功成身退的英雄范蠡、还有屈原和深感寂寞的老将廉颇等等,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为辛弃疾爱国词构造了开阔深广的艺术境界。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此词怀古论今,上片以元嘉北伐败事影射现实,后以廉颇自比,表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叹,高度概括了辛弃疾“一世之豪”的人生悲剧。他的忠义奋进的力量和遭到谗毁的压抑的力量,就成了其爱国词章的一份本质。辛弃疾的历史用典的词作,名句颇多,或激励人心,或引人深思,内涵深刻现实意义强烈,使我们在散而不乱的词章中,体会到了词人火一样的爱国激情,爱国思想便愈见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