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课信息技术运用探究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k81950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结合多年高中美术教学实践,认为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的运用,能够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平面的东西立体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思考与自主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促进创作欲望。
  关键词:高中美术课 信息技术 运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发展需要,指导学生学习。美术教育思想通过教师的手段和方法,艺术地反映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使教育思想在“寓教于乐”中得以展示。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是每个美术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为此,笔者顺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在美术课堂中科学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受到学生的欢迎。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中的优势
  1、扩大课堂知识含量,提升美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传统课堂中美术教师通过简简单单的挂图或幻灯片,以此来讲解欣赏美术作品,已经一去不复返。现代信息海量的美术信息使学生拥有了适合自己的自由学习空间;教师通过上网查找美术网站中的相关资料,把存有美术欣赏资料的数据根据教学意图,制作成课件、网页,可以随时随地给学生讲解,学生也可自主欣赏经典名画,了解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可以窥见作品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从而大大提升了美术素养。
  2、动态演示,重点突破 现代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像、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量为一体,根据教学需求演示形象生动的动画、声情并茂的有声画面、色彩丰富的教学图片等,使抽象问题形象化,静态问题动态化,解决了教师难以表达而学生又难以理解的问题,动态展示变化的过程,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利用课堂时间演示一个完整制作过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传统教学只是口头讲授,稍作演示,演示时不可能全面,学生不能掌握技法上的难点。利用多媒体,可以将图案制作的完整程序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幻灯片进行放映,从绘图、拷贝、涂色到色彩转换,方便、快捷,整个过程展示清晰明了,学生边看放映边学习,印象深刻,教学难点轻松解决。
  3、突破传统,发展个体 传统教学教师讲解学生练习,一堂课能让学生领会和做练习的机会很少,完成教学目标,关键是每个学生都要有一定的基础,全身心参与学习过程。显然,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难以做到。多媒体计算机可以在课前编制好适合学习的教学软件,当教师讲解清楚教学目标和内容要点后,让学生通过课件进行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学得快些,也可以学得慢些;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教师询问,或通过多媒体网络与同学进行讨论;学习完后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做练习,练习完后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展示作品。这种自主、交互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美术素养
  1、提升美术欣赏能力 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难点。把艺术作品不同元素间的相互关系在大脑中形成反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利用知识经验进行综合加工,是形成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的过程。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很容易地将多种媒体融合在一起,并方便地展示给学生。教学中如果只看课本中的小幅图片,学生会因为对作品内容及产生背景缺乏一定的认识,而印象不深,难以产生共鸣,影响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欣赏。电脑课件可以将画投影到大屏幕上,指点画中细节,欣赏画的内容、构图、造型、色彩,学生就能自觉地进入情境,接受审美思想的启示,展开想象,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从而自觉地从画中感受艺术特色,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2、实现教学新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对美术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与帮助,促进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作为视觉艺术的主要学科,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及动手实践来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有充足的教学资源供教师备课、上课及学生收集、查阅资料及自主学习使用。而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以其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处理数字化、信息储存光盘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学习过程智能化的特点,为美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创作活动、个性化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也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很大空间。
  三、把握尺度,科学运用
  1、仪器代替不了人 有些教师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这样的学习网络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和诸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多种学习策略和多种活动形式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整个美术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
  2、各取所长,传统现代结合 教师在发挥信息技术优越性的同时,不能抛弃传统媒体。其实,各种教学媒体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传统绘画工具细腻的表达是现代媒体取代不了的,教师示范的言传身教作用也不能低估。在学生方面,电脑绘画同样不能取代传统绘画,传统绘画技巧和表达方式更容易细致地表现学生的情感活动,体现学生的审美趣味。因此,应该将多种媒体有机结合地使用,各展所长,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的运用,能够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平面的东西立体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思考与自主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促进创作欲望。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强调要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挖掘与提升。而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影响。为了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这就要求教育者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法、师生的关系等重新定位。  关键字:学法 教法 关系 课堂教学  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
期刊
当前技工学校学生主要来自初中阶段成绩较差的群体,他们具有以下特点:  一、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大部分技校生是当前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初中阶段他们学习不好,升学无望,游离于学校和老师的关注之外,进而学业加剧荒废。许多学生,错别字频频出现,有的学生课文读不下来,新的知识掌握不了,给继续学习带来严重障碍。  二、学生差异性大。学生差异性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年龄差异大,最小的只有十二三岁,大的有三十
期刊
摘 要: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内容,还要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与阅读习惯,学习掌握了良好的阅读方法,具备了良好的立刻习惯,其阅读能力才会自然提高。  关键词:阅读能力 方法指导;  近年来,高考越来越注重对于阅读能力的测试,表现在阅读量的加大,难度的增加,以及综合性的试题逐渐增多等方面。对于考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大阅读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提
期刊
随着“汉语热”的不断升温,中国在许多国家开设了孔子学院、汉语课堂,其中也包括印度尼西亚。中国文化一度在印尼禁锢了三十多年,如今印尼政府实施了新的政策,在高中实行外语教学,汉语也设为选修课,这为汉语在印尼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汉语是一种复杂多变的语言,由于印尼语与汉语的反差较大,所以印尼学生学习汉语时往往感到非常困难。很多印尼高中学生认为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这种认识恰恰反映了现阶段印尼汉
期刊
摘 要:语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一门实践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而阅读则是语文教学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阅读教学可以培养锻炼学生们从文字中收获知识的能力,可以有效的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个人知识素养、开拓眼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有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时,不仅可以充分欣赏语言的美感,更可以获取众多的信息,展开
期刊
两千多年前,先哲荀子在名篇《劝学》里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他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对于语文学习,我们也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总是向学生宣讲这一理念,但在实际教学中,几乎没有制定固定的制度,也没有形成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从而让这一重要思想只停留在理论上,学生的语文水平也很难提高。  基于这种现状,本人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制定了一系列语文积累的制度,并形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是学校发展和前进的根本动力,学校在新课程下对课程教学越来越重视,并正在逐步的改革和完善。小学语文在新课程改革的促进下,教学评价更加注重学生整体以及个性的全面发展。本文基于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教材的基本特征,深入分析了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评价  前 言:  近几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正在逐步的完善,尤
期刊
摘 要: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述教育的根本宗旨时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以为教育可以把学生所需要的全部给他们,学生出了学校再不用自己探讨追求了。这种认识是根本不对的。”叶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育学生在学校期间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就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要使一个人成为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等全面发展,能更好地迎接社会各种挑战,必须从小就养成
期刊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地理兴趣,鼓励他们热爱它,主动学习它,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国目前的地理教育,尤其是一些落后地
期刊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字词、培养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提高。而课外阅读正是对学生课内阅读的重要补充,可以巩固课内阅读的成果,可以扩大阅读领域,发展阅读能力,锻炼思维,发展智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量的积累,而仅凭小学语文课本中三百篇左右文章,三四十万字的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