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8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外交关系与祖国统一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三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3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制度建设中有很多的创举。下面是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


  依据此表判断指出新中国政权的实质( )
  A. 多党合作制 B. 以中共为领导核心
  C. 人民民主专政 D.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 某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
  A. 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 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 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 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3. 右图是一本残缺的历史著作《“×××××”十年史》封面。封面设计者将“历史”的拼音“LISHI”颠倒设计,以表达某种暗喻。据此推断,这个“十年”应是 ( )


  A. 1956~1966年
  B. 1966~1976年
  C. 1927~1937年
  D. 1977~1987年
  4. 1967年,刘少奇在中南海一次批判大会后,回到办公室,愤不可遏地从怀里抽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刘少奇面临的这种问题何时才开始出现重大转机( )
  A.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拨乱反正
  B. 1978年,中国已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1978年,中国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D. 1978年,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
  5. 邓小平的一次答记者问:
  时间:1980年 地点:北京
  意大利著名记者法拉奇问: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
  你认为邓小平最好的回答应该是( )
  A. 要防止右,但更要防止“左”倾错误
  B. 根据本国国情制定方针、政策
  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D. 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治
  6. “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驰则国乱国衰”说明( )
  ①法律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依法治国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④依法治国,才能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7.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改革开放 B. 祖国统一
  C. 拨乱反正 D. 承前启后
  8. 下图情景是下列哪部法律颁布后的直接结果(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9. “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对此材料的评述正确是 ( )
  ①其思想核心是不承认国民党的旧外交 ②它反映了新中国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 ③它体现了新中国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④它体现了在“一边倒”的方针下,反对与帝国主义国家建交的立场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10. “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 )
  A. 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B. 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
  C. 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 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
  11. 2005年《国际先驱导报》报道说:“不管人们是否承认,五十多年来中日关系几乎是中美关系的附属品。因此,中美推迟乃至消除长期战略冲突的产生,将极大地有助于中日关系的改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日双边关系改善和破解美日战略联盟,是一体两面;只要两个过程均运作得法,届时可能会产生相互效应,从而达到柳暗花明的效果。”对此观点进行论证不正确的是( )
  A. 中日关系几乎是中美关系的附属品,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相互影响   B. 二战后日本追随美国对中国实行政治孤立、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的政策
  C.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D.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一波三折,导致中日关系的一波三折
  12.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一书载:“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其中,“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包括( )
  ①综合国力的提升 ②发展对外经济的需要 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④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3.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的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天弄个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有误的是( )
  A. 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需求
  B. 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C. 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
  D. 中美关系正常化推进台湾问题解决
  14. 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
  A. 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
  B. 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 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D. 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15. “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待,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据此说明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态度是( )
  A.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没有回转余地
  B. 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C. 在坚持国家领土完整和统一方面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
  D. 在坚持国家领土完整和统一问题上具有高度的原则性
  16. 从左图到右图的转变,说明( )


  ①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②中美苏三方实力地位发生变化 ③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④中国政府放弃了使用武力的承诺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7.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富生机活力、最具重要影响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的好坏深刻影响着两国的全局利益,也影响着世界的和平、安全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2月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材料三 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1982年8月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 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和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的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1979年4月卡特签署的《与台湾关系法》
  (1)据材料一、二,第二个公报比第一个公报在内容上有何重要发展?两个公报的意义何在?
  (2)据材料一、二、三,美国两党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否一致?说明这三个公报对发展中美两国关系的作用。
  (3)材料四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你认为中国对此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指出中美处理双边关系的根本出发点。
  (吴家山中学 李炳红)
其他文献
牛顿运动定律提供了一种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即动力学的研究方法,这也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解力学类综合题有两大类方法:一是力和运动的方法,即用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联立求解;二是动量和能量的方法,即用动量守恒定律(如果是系统的合外力为0,优先使用)和动量定理;往往仅用动量来处理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入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定律等联立求解,相反亦然.动力学的方法基本只能处理某个时刻或某个位置
期刊
1. 对联,又称楹联,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下列对联中,以“阴阳五行”作为创作依据的是( )  A. 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清风明月夜月明风清  B. 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  C.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D.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2. 宋代以后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兴起并发展起来。风俗画的特点
期刊
1. 1877年12月24日《纽约时报》刊登记者T. W. K的特别报道《一个美国人的游记》,其中写到:“天朝的人民……认为是洋人雇用了机敏而无形的鬼神,在(电报)线路内来回穿梭,传递信息……有一次,因电报线附近某个人生病,一夜之间,一英里长的电报线就被毁坏了。”这表明( )  A. 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  B. 中国仍然与世界隔绝  C. 美国人对中国缺乏了解  D. 科学与迷信长期对峙  2
期刊
1. “发现和控制香料路线是葡萄牙人政策的首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航行是( )  A.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B.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C. 达. 伽马到达印度 D. 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  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说:“16、17世纪时,英国的物价上涨了256%,而其工资则仅上涨145%,其地租也远远低于物价。”其影响有( )  ①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 ②封建主势力日益衰落 ③
期刊
1. “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导致这种“过时”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C. 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  D. 局部战争的不断变化  2. “一战”前,资产阶级竭力向民众灌输这样一种意识:“资本家的事业就是全民族的事业”,这里的“资本家的事业”是指( )  A. 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B. 捍卫全人类的利益  C. 对外扩张
期刊
1. 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学说”主要是指( )  A. 社会契约论 B. 人民主权说  C. 自然法思想 D. 三权分立学说  2. “希腊人把神看得实际上和自己很相似,神比人高明的地方仅在于神更有力、更长寿、更美丽。”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  A. 民主思想 B
期刊
1. 兴中会的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同盟会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两相比较,在同盟会纲领中孙中山增加了( )  A. 民族革命内容 B. 民生革命内容  C. 土地革命内容 D. 民生革命内容  2. 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
期刊
1. 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每年结帐后,均在《申报》和《北华捷报》等媒体上公布信息;开平煤矿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这段材料折射出洋务派民用企业与军事工业的不同点是( )  A. 产品投放面向市场  B. 建立起股份制企业管理制度  C. 注重降低成本以追求利润  D. 吸纳了部分民间资本  2. 有学者认为:“1840~1919年
期刊
1. “对于中国现代化探索道路问题,毛泽东很早就有思考,在1937年6月24日的一次谈话中,明确谈到我们的结论是:中国可以避免资本主义而直接实现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从政治、经济方面是如何“避免资本主义而直接实现社会主义的”( )  ①新中国成立后,把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收归国有 ②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 ③制定、实施和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④进行三大改造,建立
期刊
1. 据1900年12月8日《中外日报》载:“有守旧,而后有训政,有训政,而后有废立,有废立,而后有排外。”“义和拳者,非国事之战争,乃党祸之战争也。”材料认为义和团( )  A. 卷入清朝上层的权力争斗中  B. 具有笼统“排外”的斗争特点  C. 把斗争的矛头指向西方传教士  D. 拥护慈禧集团的“正统”地位  2. 中国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写道:“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