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目前的教学设计中有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就是教育监管部门过于重视量化、师范教育落后、教育太过于形式等,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学设计影响因素设计方案
良好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针对这些,笔者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教学设计提出了一些自我观点。
一、影响小学教学设计的因素
1.教育监管不力
当前教学设计存在严重的模式化现象。对于一所学校的教学管理而言,能充分激发师生工作、学习积极性的管理才是可取的、优秀的管理。当教师中抄袭教学设计、为应付检查写给别人看等现象普遍存在时,说明学校坚守的监督功能并未实现,因此应该重新审视学校的管理行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以期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
管理者在设计评价指标时努力靠近那些易被量化的指标,这让很多学校便干脆采用查教学设计文本的方式,因为文本是显性的,易量化的,这种把管理变成检查的现象,过于重视量化的评价方式。
2.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相比发展严重滞后
目前小学教师均属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他们之中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一直将教学设计与写教案等同起来。师范教育的落后,还体现在新课改后部分学科的教师没有经过相关的专业学习,多数小学科学教师毕业于小教专业,在工作中受个人专业素养的困扰有强烈的不适应感。其中很多人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对有些领域的学习甚至存在盲点,有些教师甚至是在教学中“现买现卖”。缺乏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差使他们在工作中非常不自信,这如何能奢望他们在教学设计中游刃有余。
3.教育培训重形式、轻实效
继续教育是在职教师职后培训的重要方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应起到引领作用。虽然继续教育部门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效果较好,但对于教学理论的提升等工作实效性较差。继续教育工作应以促进教师发展为宗旨,以“问题”为中心,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此外,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还对新课程自我角色不适应、对新课程相关理念理解的误区,甚至部分教师缺乏对事业精益求精的精神。以上这些都是影响小学教学设计的重要因素。
二、小学教学设计方案
针对以上小学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笔者提出如下教学设计方案。以便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1.更新教学设计文本
传统教学设计文本的模式化,限制了教师教学设计的思路,管理者应赋予教师根据学科、教师教学风格、教学实际需要来重新设计教学设计的文本。对表格内容、基本格式、字数等外在形式不必做硬性的管理,以切实能服务于教师教学为评价标准。这种方法有利于打破僵化的教学设计文本模式,更符合学科及教师个性化的需要。在教学设计的更新中,教师要形成精益求精的方案与独具特色的教学文本。
2.尝试分层管理
教学中我们提倡因材施教,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在教师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同样应提倡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层管理。
首先管理者应认识到,管理教学设计文本的目的是为了后续教学实施行为的课堂效益。教学设计文本的规范化管理对新教师和欠胜任教师来说是必要的,据国内外学者关于专家型与新手教师的研究发现:新手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中常常是盲目而不科学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设计以较为详细的文本形式表现,有利于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沉着应对,减少教学时的不确定感,找到一种方向感、自信心和安全感。但对合格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而言,过于规范可能是弊大于利。因此,本文主张认为应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对他们的教学设计采取分层管理。
3.实现教学设计的资源共享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学科教材编写组都开始致力于以文本或光盘等形式呈现的教师教学设计范本、课堂教学实录、以及课程相关资源的提供。这些资源大多经过专家的审核、引领,由优秀的一线教师参与编写或拍摄,对广大教师来说,是宝贵的财富。很多学校的领导都非常关注教学设计的原创性,而笔者却认为,如果所有教师都能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使自己的教学不致跑偏,出现原则性的问题,设计是否原创并不重要。当然,课堂是生成的课堂,随时可能出现各种问题,不可能所有的问题都在这些现成的资源中找到现成的答案,因此学校应将重点放在如何引导教师正确利用现有资源这个层面上。结合本校校情、本班班情预测自己的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研究解决的策略。以批判吸收的态度对待现有资源,既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更能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和实效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除利用现成的资源外,学校还应致力于倡导校内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4.建立“系统”评价机制
对教学设计的管理及评价应秉持“教学设计不是形式上的东西,不是做给人家看的”基本原则。教学设计的文本多精彩,电子教学设计系统多便捷、完善,都不能说明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因此,教学管理人员应深入课堂通过听课,定期与教师、学生及家长座谈,各种形式的测试来判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诊断及补救。
(1)通过“评课”打开教评相长的通道。评课应以评价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学知识与学做人、学知识与提高能力、全面要求与因材施教、教学目标与绩效达成、教师专业发展等内容为主。在评课时应遵循实话实说原则、“心理零距离”原则、因人而异原则与促进反思原则。
(2)多渠道获取关于课堂教学的信息,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评价作用。
(3)建设教师个人视频资料,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力。学校可为每位教师建立课堂教学视频资料库,定期为教师录制录像课,以供教师个人反思、集体研讨。并通过这样的活动养成教师反思的习惯。教师反思应围绕教学目标的反思、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教学的不足之处与精彩的片断赏析等方面展开。
除了以上措施之外,学校还要为教师提供相关支持如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等,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 金春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思考[J].
[2] 马昱.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教学涉及对策[J].
【关键词】小学教学设计影响因素设计方案
良好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针对这些,笔者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教学设计提出了一些自我观点。
一、影响小学教学设计的因素
1.教育监管不力
当前教学设计存在严重的模式化现象。对于一所学校的教学管理而言,能充分激发师生工作、学习积极性的管理才是可取的、优秀的管理。当教师中抄袭教学设计、为应付检查写给别人看等现象普遍存在时,说明学校坚守的监督功能并未实现,因此应该重新审视学校的管理行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以期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
管理者在设计评价指标时努力靠近那些易被量化的指标,这让很多学校便干脆采用查教学设计文本的方式,因为文本是显性的,易量化的,这种把管理变成检查的现象,过于重视量化的评价方式。
2.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相比发展严重滞后
目前小学教师均属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他们之中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一直将教学设计与写教案等同起来。师范教育的落后,还体现在新课改后部分学科的教师没有经过相关的专业学习,多数小学科学教师毕业于小教专业,在工作中受个人专业素养的困扰有强烈的不适应感。其中很多人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对有些领域的学习甚至存在盲点,有些教师甚至是在教学中“现买现卖”。缺乏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差使他们在工作中非常不自信,这如何能奢望他们在教学设计中游刃有余。
3.教育培训重形式、轻实效
继续教育是在职教师职后培训的重要方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应起到引领作用。虽然继续教育部门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效果较好,但对于教学理论的提升等工作实效性较差。继续教育工作应以促进教师发展为宗旨,以“问题”为中心,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此外,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还对新课程自我角色不适应、对新课程相关理念理解的误区,甚至部分教师缺乏对事业精益求精的精神。以上这些都是影响小学教学设计的重要因素。
二、小学教学设计方案
针对以上小学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笔者提出如下教学设计方案。以便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1.更新教学设计文本
传统教学设计文本的模式化,限制了教师教学设计的思路,管理者应赋予教师根据学科、教师教学风格、教学实际需要来重新设计教学设计的文本。对表格内容、基本格式、字数等外在形式不必做硬性的管理,以切实能服务于教师教学为评价标准。这种方法有利于打破僵化的教学设计文本模式,更符合学科及教师个性化的需要。在教学设计的更新中,教师要形成精益求精的方案与独具特色的教学文本。
2.尝试分层管理
教学中我们提倡因材施教,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在教师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同样应提倡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层管理。
首先管理者应认识到,管理教学设计文本的目的是为了后续教学实施行为的课堂效益。教学设计文本的规范化管理对新教师和欠胜任教师来说是必要的,据国内外学者关于专家型与新手教师的研究发现:新手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中常常是盲目而不科学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设计以较为详细的文本形式表现,有利于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沉着应对,减少教学时的不确定感,找到一种方向感、自信心和安全感。但对合格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而言,过于规范可能是弊大于利。因此,本文主张认为应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对他们的教学设计采取分层管理。
3.实现教学设计的资源共享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学科教材编写组都开始致力于以文本或光盘等形式呈现的教师教学设计范本、课堂教学实录、以及课程相关资源的提供。这些资源大多经过专家的审核、引领,由优秀的一线教师参与编写或拍摄,对广大教师来说,是宝贵的财富。很多学校的领导都非常关注教学设计的原创性,而笔者却认为,如果所有教师都能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使自己的教学不致跑偏,出现原则性的问题,设计是否原创并不重要。当然,课堂是生成的课堂,随时可能出现各种问题,不可能所有的问题都在这些现成的资源中找到现成的答案,因此学校应将重点放在如何引导教师正确利用现有资源这个层面上。结合本校校情、本班班情预测自己的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研究解决的策略。以批判吸收的态度对待现有资源,既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更能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和实效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除利用现成的资源外,学校还应致力于倡导校内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4.建立“系统”评价机制
对教学设计的管理及评价应秉持“教学设计不是形式上的东西,不是做给人家看的”基本原则。教学设计的文本多精彩,电子教学设计系统多便捷、完善,都不能说明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因此,教学管理人员应深入课堂通过听课,定期与教师、学生及家长座谈,各种形式的测试来判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诊断及补救。
(1)通过“评课”打开教评相长的通道。评课应以评价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学知识与学做人、学知识与提高能力、全面要求与因材施教、教学目标与绩效达成、教师专业发展等内容为主。在评课时应遵循实话实说原则、“心理零距离”原则、因人而异原则与促进反思原则。
(2)多渠道获取关于课堂教学的信息,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评价作用。
(3)建设教师个人视频资料,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力。学校可为每位教师建立课堂教学视频资料库,定期为教师录制录像课,以供教师个人反思、集体研讨。并通过这样的活动养成教师反思的习惯。教师反思应围绕教学目标的反思、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教学的不足之处与精彩的片断赏析等方面展开。
除了以上措施之外,学校还要为教师提供相关支持如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等,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 金春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思考[J].
[2] 马昱.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教学涉及对策[J].